朱元璋看著翰林院的考成表,直接翻開,進行觀看。
宋濂等人,一個個的心都隨著朱元璋翻開考成表而懸起。
朱元璋卻像是想起了什么,看了兩眼,又將之重新合上。
這樣的舉動,讓宋濂等諸多人,一顆心都是不上不下的。
生怕皇帝又弄出什么幺蛾子。
畢竟眾所周知,當今的皇帝最是能搞事情。
各種想法,是一個接著一個,極其能折騰人。
“對了,咱有個要求,是關于字典等的。
之前忘了與你們說。”
宋濂等人,心中為之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又有著諸多的好奇升起。
不知道皇帝又準備干什么。
字典的想法很好,可是皇帝非要異想天開的用簡體字編纂字典,這事很憋屈。
在很多人看來,簡直就是大逆不道,極其過分。
特別的離經叛道。
如今,都已經成這個樣子了,怎么現在皇帝竟還要在這字典上,大做文章?
但也有一些人冷眼旁觀,想要看看皇帝,到底能弄出一個什么來。
就不相信,把簡體字的這些都給弄了出來后,皇帝還能想出什么過分的主意。
“今后編纂字典時,要用句讀,也就是標點符號,來對段落進行分句。
這些標點符號,咱給它們起名字,分別為問號,冒號,逗號,句號,雙引號,單引號,破折號等。
這些東西很重要,今后字典需要引用。
不然的話,很多東西都不明了,不夠清晰。”
聽到朱元璋的話,宋濂為之愣了一下。
在場的許多人,也同樣顯得意外。
沒有想到皇帝所說的想法,居然會是這個。
但在感到意外的同時,又有很多人升起了強烈的不滿。
覺得皇帝就是在瞎搞。
“陛下這……這怎么能行?
用句讀,標……標點符號,只怕只怕有些不太好。
正經的書上,都不帶標點符號。
從古至今。書上都沒有,圣人寫書之時,也同樣不帶句讀。
書上帶上標點,顯得很不美觀。
而且臣也覺得,這些并非是必要。
一句話是什么意思,該在那里停頓。
作為一個讀書人都是知道的。
是一個讀書人,必須掌握的東西。
要是連這都不懂,那根本就不是讀書人。”
不等宋濂開口,就已經有人先一步的出聲進行反對了。
開口的人是翰林院中的一員,名字叫做朱善。
聽了朱善所言,不少人都暗自點頭,覺得朱善說的很對。
甚至于還有一些人,站出來附和朱善。
但真實的情況卻是,朱善嘴上說的,和心里面想的完全不同。
他們求學的時候,所讀的書從來都沒有句讀,也就是皇帝說的標點符號。
當初,僅僅只是學這些,就費了很大的功夫。
如今皇帝憑什么就要讓人,在字典上面加標點?
這豈不是他們吃過的苦,后來者就不用吃了?
這不是他們所愿意看到的。
覺得心理很不平衡。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有了句讀之后,各種文章看起來都特別分明。
學習的難度,將會大大的降低。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老師教授學生時,有一個基礎的能力,就是教授學生,在哪里停頓。
一部經典,若是沒有老師領著,教會分句的本領。
那很多意思就會不明朗。
如看天書。
從這里,就很能體現出老師的價值來。
他們作為讀書人,自然而然是在意這些的。
若是皇帝推行了標點符號,今后學習的難度,又將會降低很多。
能掌握學問的人,也會變得更多。
以他們這些人的身份地位,今后詩書傳家是肯定的。
把所掌握的學問,傳給自己子侄,再好不過。
可皇帝弄出這個句讀之后,必然會令掌握學問的人越來越多。
相對來說,他們這些人,包括他們的子侄,優勢就會隨之大大下降。
這顯然是他們所不愿意看到的。
學問壟斷,以及依靠學問所帶來的諸多好處的壟斷,是很多掌握了學問的人,下意識都想去做的事。
也正是因此,孔子有教無類,才會那般受人稱贊 很多事兒,嘴上說的,和心里面想的可不同。
嘴上都是道義,心里面是生意,再正常不過。
“你真就是這樣認為的?
還有你們,真是因為斷句過于簡單?
所以才都認為,不用加標點的?”
聽到朱元璋這話,朱善沒來由的心頭為之一跳。
一時之間只覺得,似乎有什么東西,被皇帝給看透了一樣。
他馬上整理心情,點頭道:“對,陛下,臣就是如此認為。
斷句確實簡單,真沒必要在這上面加上這些。
字典上加這些,著實不美觀。
若是連斷句這種簡單的能力都掌握不住,那還做什么學問?學什么習?
根本也不配學習!”
朱善的話,引得不少人紛紛點頭,都覺得其說的很對。
朱元璋掠過朱善,又望向一些不久之前點頭應和的其余人。
問他們是不是也是如此想的。
他們也都點頭。
還有一些人,還又進行了一個補充,說出了更多理由。
一個比一個的冠冕堂皇。
朱元璋聽到后來,終于忍不住,臉上露出一抹譏笑之色。
“到底是為了所謂的美觀,覺得這東西簡單,才反對添加標點。
還是說,為了壟斷學問,不讓更多的人掌握知識。
好盡可能的讓你們這些已經掌握住了知識的人,把知識所帶來的好處,都給弄到手中。
這件事兒你們知道,咱也知道。”
朱元璋說著,又伸手向上指了指:“天也知道!”
一聽朱元璋這話,朱善等人心中大驚。
一時之間,只覺得皇帝像是把他們都給看透了一樣。
不是……這皇帝現在怎么越來越難纏?
還什么話都敢往外說!
這是什么虎狼之詞?
有些話,就算是真的看透,那也不能說出來啊!
“陛下,臣絕無二心,更不會這般想。
臣真的是覺得,這東西過于簡單了。
完全沒必要做。”
朱善馬上對朱元璋重申自己的看法。
這個事兒,那說什么都不能承認。
一旦承認了,就不是那般好說的了。
雖然很多事兒,大家心中都是相似的看法。
但總是要弄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進行遮掩一下的。
誰若是實實在在的,將之給弄到了臺面上,扒掉了那層光冕堂皇的遮羞布。
那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
朱元璋不聽這些人的忽悠,也沒那般容易讓他們過關。
“咱怎么不覺得斷句簡單?
對于初次學的人而言,這東西極其困難。
尤其是看那些比較晦澀難懂的書籍,若是沒有標點符號這些,來進行斷句。
就算是認識上面的字兒,很多也都是像看天書一樣。
這就是人為的設置閱讀障礙,好壟斷知識。
你們自己當初學習時,是個什么樣子,莫非都忘記了?
為什么自己上了車,卻想要把車門給焊死,不讓別人進來?
你們這些能來到翰林院當中的人,那學問都不差。
在學習上面都有著很強的天賦。
你們當初學斷句時,或許會比較容易。
可對于絕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沒有標點,這玩意兒是真不好掌握。”
標點符號重要不重要,朱元璋再清楚不過了,還有發言權。
當初他學習學問的時候,可就沒少吃這上面的苦頭。
來到了現代,才發現原來現代的所有書籍,都有標點?
而且標點符號還各式各樣。
很多話有了標點符號,一下子就變得不同了,表達更為清晰,連情感表現的也更加充沛。
上一次,他找宋濂,以及宋訥兩人說這些的時候,把這件事給忽略了。
不過還好,字典這些還沒有正式開始編撰。
此時將之提出來倒也不晚。
而提出標點符號,會有人進行反對,朱元璋也早有預料。
任何東西一旦存在的久了,想要對其進行一些改變,哪怕是往好的方面進行改變。
也同樣會有守舊勢力出來,大加阻撓。
對于絕大部分的人而言,都是容易安于現狀,因循守舊,不愿意更進一步進行發展。
更何況,這看似一個小小的斷句,其實背后還牽扯著許許多多人的利益。
而且這個利益還特別的巨大。
要是沒有人進行阻撓,進行反對才是怪了。
不過,反對歸反對,事兒還是要辦的。
他們的反對無效。
朱元璋想干的事兒,不會因為這幾個小小翰林院之人的聲音,就會停止。
標點符號這些弄出來后,接觸的人越來越多,自然會有人認同自己的這個做法。
“標點是個好東西,必須得用。
不僅僅是字典要用,等到簡體字確定下來,明年就要對如今盛行動經典,等諸多書,也都進行一個重新編撰。
新編纂的書,要用簡體字,且加上標點。
這些標點怎么用,咱隨后會說個明白。
很簡單的東西,你們這些飽學之士,一看就懂。”
朱元璋小小的訓斥了一下朱善能等人后,直接開口把這事給定了下來。
聽到朱元璋的話,朱善等人更加的著急了。
一開始,皇帝還只是說,在新編版的字典上面加上標點。
結果現在倒好,自己等人進行了一番的反對之后,皇帝不僅僅不聽,反而還變本加厲。
要把簡體字還有標點,推行到所有的經典上面。
要對這些下手!
當真陪大了!
他們最怕的,就是皇帝得寸進尺。
不只是在字典上面,用所謂的標點。
而是將之給推廣到所有的書籍上。
那這事兒可就不好辦了。
結果現在,他們最擔心的事就這般發生了。
一個個心中著急,搜腸刮肚的想要想一些更好的理由和辦法。
準備把皇帝給攔下來。
讓皇帝打消這個,極其不靠譜的想法。
朱元璋把眾人反應收入眼中,并不準備給這些人太多開口的機會。
想了想,就提筆在紙張上寫下一副對聯,外加橫批。
望著朱善道:“你與咱看看,這對聯是什么意思。”
朱善不知道皇帝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聞言帶著上前,雙手恭敬將之接過。
后退幾步后,這才開始觀看,態度上面很是恭敬。
禮節到邊到位。
拿在手中看了一會兒后,他露出思索之色。
隨后神色多少變了。
他這樣的反應,將在場的翰林院當中的一些人,給看的心里面越發的好奇起來。
不知道皇帝都寫了什么,居然能讓朱善這樣反應。
“看好了沒有?看好的話就將之傳給他們也看看。”
朱元璋等了片刻后,指了指那些方才出言反對使用標點符號的人。
朱善便將之遞給了邊上的人。
這人結過看了看后,很快神色同樣顯得有些異樣。
然后又遞給了其余人。
這讓越來越多的人,心里面都極其的好奇。
在止不住的想,皇帝在這紙上面寫的到底是什么?
看起來很是不一般的樣子。
就連宋濂也同樣心中好奇……
“既然都看了,那就由你來說說,咱寫的這對聯該怎么讀吧。”
朱元璋指指朱善。
宋濂,還有在場的另外一些人,聞言不由的微愣了一下。
不是……這什么叫做所有的人都看了?
他們這些人還沒看呢!
“陛下,您寫的這幅對聯,上聯為釀酒缸缸好,做醋壇壇酸。
下聯為喂豬長成象,老鼠都死光。
橫批為:人多,病少,財富。”
“還有沒有別的意思?”
朱元璋望著朱善詢問。
朱善聞言,神色顯得有些異樣。
“陛下,這……當然還能讀出另外一層意思。
不過……不過這不是什么好意思。
誰家也不會張貼這種對聯。
所以……臣便不說了。”
朱元璋道:“你不說,咱來說。”
朱元璋讓人把那張,他親自寫的紙拿了過來。
提筆筆在上面點了幾點,而后面向眾人顯示。
眾人再去讀,同樣的字,全然變了一個意思。
“釀酒缸缸好做醋,壇壇酸,喂豬長成象老鼠,都死光,
人多病,少財富。”
“看到了沒有?這就是咱說的用標點的必要性。
同樣的一段話,斷在不同的地方,所能表達的意思便是不同。
甚至于是截然相反。
就比如這既可以組成寓意的很好的一幅對子。
同時又能變成惡毒的詛咒。
不同的人看,就能理解出不同的意思。
一段話都如此,那么儒家經典,還有平日里的書信往來這些,會不會也容易被人誤解?
把原本的好意,給曲解成別的意思,從而引發非常不必要的誤會?
在這個時候,是不是就能體現出這標點的必要性了?
若是有了標點,把標點往上面一加,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
清晰明了,斷無更改的可能,也不會讓別人誤會。
更不會被別人暗算。”
朱善聞言,神色為之變動,而后點頭稱善。
表示皇帝在這事上,說的很對。
皇帝都把這話給說出來了,他還能說些什么?
話說,他在看到皇帝所寫的這副對聯時,就已經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
接下來又會說出什么樣的話。
但是對此,他也沒有別的什么辦法。
這兩層意思,別管他能不能解讀出來,愿不愿將之全說出來。
在皇帝寫出這么一副對聯時,皇帝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了。
必然能夠達到皇帝,所想要的這個結果。
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已然是落入到了下風。
面對這么一副對聯,如此生動的例子。
他就算是弄用出一些理由來反對,也同樣不成。
這副對子將會讓所有的理由,都變得蒼白無力。
什么叫做突然想起?
皇帝絕對是有備而來!
這一次來翰林院這邊,最根本的就是沖著這標點來的。
包括考成,都只是順帶的事兒。
還有,這副可以完全解讀成兩個意思的對聯,又是出自誰之手?
是誰向皇帝進獻的?
對于向皇帝進獻這副對聯的人,朱善那是咬牙切齒。
皇帝是什么水平,他心里面自有定論。
一個放牛娃出身的皇帝,二十多歲才開始學習的人,就算能讀得懂四經五書,認了一些字兒也不行,沒有那么高的水平。
對聯肯定是別人進獻給他的。
也是因此,心里面才越發的惱怒。
覺得文人里面,也并非是一心,里面有著諸多的奸佞!
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都不一心。
幫助皇帝,助紂為虐,完全不考慮他們眾多數人的整體利益。
為了個人的一些利益,向皇帝拍馬屁。
做出這種事情來。
當真不當人子!
“宋先生,你以為如何?”
朱元璋望向了宋宋濂。
在這事情上,一直沒怎么說話的宋濂,對著皇帝拱手道:
“陛下,臣覺得陛下所言極是。
若無標點,很多書確實都不好讀。
一些地方,沒有人專門的指教指點,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甚至于會被一些學問不夠,或者是有心之人,給故意曲解成別的意思。
臣覺得,陛下推行標點,再好不過。
有了這標點,意思明晰。
不再是什么人,想要怎么讀就能怎么讀的。
確實有利于眾人學習,也有利于經典傳播。
又能規范圣人意思,不被人胡亂的曲解。
是一大重要舉措,也是一樁盛事。”
宋濂對這事兒滿口贊成。
簡化字他都接受了,拼音也同樣接受了。
現在皇帝再搞出一個標點來,那他還能說什么?
也不差這一哆嗦了。
再說,就算是自己也不贊成,皇帝的性子擺在這里,也必然會壓著所有人,將這事兒給推行下去。
既然如此,拿自己自然而然,也就沒有必要,在這個事情上和皇帝對著干,唱什么反調。
這件事很不明智。
況且,平心而論,這個舉動確確實實也有很大的作用。
標點確實有存在的必要。
朱元璋聞言,哈哈笑道:“聽見沒有,宋先生都同意了,看了也都說好。
那說明這就是個好東西。
年后朝臣再上奏書,全部都要加標點。
官府的公文這些,也全部要加標點。
一切文字往來,都需要加標點,否則便是不合規。
到了明年,也將列入到考成中,成為考成的一項指標。
包括在校的學生等,在行文之時,同樣要加上標點。”
朱元璋揮舞起來考成大棒。
漢語拼音,加上簡化字,再加上標點符號。
三大利器同出,接下來傳播學問,有了更好的基礎條件。
聽了皇帝的話,不少人暗中撇嘴。
什么叫做宋先生都說好?
你這個當皇帝的,都已經把話給說到了這個份上,宋先生他就算是不想說好,又能怎么樣?
根本就沒有反對的機會!
皇帝真不當人子!
也有一些人在暗中罵宋訥,覺得這事,十有八九就是宋訥個北侉子給皇帝出的主意。
畢竟論起讀書做學問,北侉子和他們比起來,那當真是差遠了。
北侉子沒辦法與他們爭雄。
只能是想一些別的辦法,盡可能的縮小彼此之間的差距。
降低學習的難度,讓更多北方之人學習學問。
這種手段,當真無恥!
這就是皇帝出身低,所帶來的一個隱形的好處。
許許多多的人都因為皇帝的低出身,而對皇帝形成了一些偏見。
尤其是在學問上面。
那么在學問的諸多事情上,皇帝要是做出來了一些,出人意料的舉動。
很多人下意識的都會認為,這不是皇帝自己能干出來的。
是有人在后面,給皇帝出招。
會下意識的找到一些人,來為皇帝背鍋。
比如宋訥,此時就被很多人把鍋給他背上了。
“陛下,若是所有的經典這些都用簡體字,加上標點符號。
那需要花費上諸多的錢財,對其進行重新雕版印刷,制作成書籍才行。”
宋濂開了口。
就算是圣人的經典想要傳播,也同樣需要錢。
朱元璋道:“無妨,這個錢朝廷出了。”
聽到朱元璋的話,在場的許多人,都是不由的暗中腹誹。
皇帝手里面有太多的錢,也不是好事兒。
沒事的就喜歡瞎搞。
皇帝折騰了當官的,從他們手里面弄出了那么多的錢。
現在又開始不干人事,折騰起學問來了。
但想歸想,卻也沒有人膽敢再說什么。
這件事兒就此被定下。
朱元璋把這事說定后,打開翰林院的考勤表進行觀看。
很多人的心,也隨之懸起。
就算是宋濂,神色都多少有些變化……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