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四三章 父皇,這永樂盛世是什么時候?

  “造成王朝三百年,這條鐵律的原因有很多。

  在咱看來,其余的諸多方面,都可以稱之為表面因素,或次要因素。

  只有一個是根本原因。

  這個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并。”

  武英殿內,朱元璋望著他家老三朱棡,說出了他在這個事情上的考慮。

  土地兼并?

  朱棡聞言,微愣了一下。

  這是一個他在此之前,所沒有想到的原因。

  或者說是,在考慮的時,曾有所留意到,但卻將之忽略不計了。

  在他看來,土地兼并歷朝歷代都會發生。

  和權臣,和皇帝,和官員貪腐,吏治腐敗等等比起來,這個原因微不足道,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哪能想到,自己家父皇竟然把這個,拿出來講。

  將其給歸結到根本原因上去,超越了其余的所有緣由。

  “怎么?覺得有些不可置信吧?”

  朱元璋將三兒子的反應收入眼中,望著他詢問。

  朱棡在這上面很誠實,沒有隱瞞。

  點了點頭道:“是,孩兒確實沒想到,父皇會把這個歸結為根本原因。

  “正如咱之前與你說的那樣,我華夏是一個農業大國,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農業上面的。

  而農業又是怎么發展的?

  自然是從土地上發展起來的。

  沒有土地,就沒有農業。

  也沒有眾多,依靠土地維持生計的人。

  更沒有依靠土地,而存在的王朝。

  這么一來,土地問題就會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表面看起來,不管怎么兼并,土地還是那些的土地。

  不會因為兼并而減少。

  千年土地百年主,土地的所有權,是在不斷流動的。

  不會因為兼并而減少。

  可是,土地在誰手里,意義卻完全不同。

  為什么開國初年時,一般而言,只要君主別太昏庸,愿意與民休養生息。

  這個國家,基本都不會太差?

  只要在這個過程里,王朝能夠順利延續,并且別出現特別差勁的君主。

  往往都能開創出,不錯的盛世來?

  除了你與我所說的開國時期,百廢待興,以及開國君主能力強之外,最為重要的,其實還是土地。”

  朱棡靜靜的,聽著自己家父皇在這里說。

  臉上露出了一些思索之色。

  隱約之間,似乎有一些明悟出現在心頭。

  “開國初期,那都是經歷了諸多的戰亂。

  無數的人死在了戰亂里。

  人少了,土地卻是不變的。

  如此一來,每個人平均下來的土地,就會有很多。

  每個王朝開國初年時,都會有著大量無主的土地,可以進行分配。

  處于地多人少的狀態,人地矛盾,那是一點都不突出。

  就算是還有一些勛貴等人,找機會侵占田畝,搞兼并。

  可是和整體的趨勢比起來這些并不嚴重,不過是毛毛雨而已,不影響大局。

  每個人手里面的田地多,百姓們獲得的收獲就多。

  容易滿足自己的生活。

  沒有那么大的生存壓力。

吃飯的人少,地里面的產出多,糧食節余也就多  這個時候,若是皇帝別亂搞,稍微給出一些,讓百姓們穩定發展的政策。

  那么很容易,就會讓國家變得欣欣向榮。

  這一方面是因為眾多百姓都有土地,他們的收入便高。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國家能夠從這些百姓手里面收上稅。

  國家手能收上稅,手里有錢,那么很多事都會變得好辦。

  經過兩三代人,人口會得到一個迅速的發展,基本上能夠達到人地平衡這種程度。

  這個時候,對于眾多土地的開發利用,基本上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極致。

  此等情況下,一般都會出現一些盛世。

  比如文景之治,比如開元盛世,比如永樂盛世……”

  聽著自己父皇,在這里訴說,朱棡暗自點頭,覺得自己家父皇的這個解釋,確實還挺有道理的。

  這是一個,他從來沒有想過的角度。

  這個時候,被自己家父皇這么一說,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文景之治,開元盛世這些,也的確是讓人神往的盛世。

  對于自己家父皇的話,表示認同朱棡,忽的一愣。

  樂永……盛世?

  永樂盛世,是什么盛世?

  自己怎么從來沒有聽過,永樂盛世這個稱呼?

  好像,比較出名的就是反賊方臘,用過永樂這個年號吧?

  可方臘很快就被消滅了,他所在的時代,也遠遠稱不上永樂盛世。

  “父皇,這……永樂盛世是什么時候?”

  聽到朱棡詢問,朱元璋這才忽然間意識到,自己一時之間說禿嚕嘴了!

  居然把還沒有發生的永樂盛世,給說出來了。

  ‘這是你家四弟,今后奉天靖難,當了皇帝后,開創出來的盛世。

  永樂就是他的年號。’

  這話,朱元璋當然不可能給朱棡說。

  一方面,是牽扯太大了。

  這事兒,除了今后找合適的機會,說給自己家妹子聽,別的人朱元璋一概不會告知。

  但朱元璋心里面,還是升起了一些別的想法。

  那就是依照自己家老三,和老四兩人這不對付的樣子,要是老三知道,一直和他爭來爭去,撒個尿都想比一下誰尿得遠的老四,在今后當了皇帝。

  并且還干的這般好,開創了永樂盛世。

  老四特別出名,被稱為永樂大帝。

  會是一個什么反應?

  一定會特別的精彩。

  想想就讓人覺得期待!

  老父親的八卦之心,都有些要按捺不住了。

  不過,這些他也只能是在心里面,想一想罷了。

  不可能真的說出來。

  “咱說錯了,一時間沒留意。”

  朱元璋給出的解釋很是粗暴,并沒有在這上面多言。

  這也正常,在這有些事情上,不必做太多的解釋。

  解釋的越多,反而越容易讓人懷疑。

  稍微解釋一下,能讓事情說得過去,也就是了。

  果然,朱棡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多深究。

  雖然他覺得,自己家父皇剛才說起永樂盛世時,那般篤定,和自然。

  就像是在說已經完全發生過的事。

  應該不像是說錯了那么簡單。

  像是本來就存在一個永樂盛世。

  可是他也是飽讀詩書之人,壓根沒有聽說過永樂盛世,歷史上也根本不存在這么一個盛世。

  那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相信自己家父皇是說錯了。

  不然,自己家父皇,從哪里能變出一個永樂盛世來?

  朱元璋沒有給自己家三兒子,太多思考的時間。

  馬上就接著開口,順著之前的話往下說。

  “正所謂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當一個國家到達盛世之時,接下來這種盛世的狀態,很難保持太長時間。

  很快就會開始走下坡路。

  且這種下坡路一旦走起來,就一發不可收拾。

  是大勢所趨,根本沒有辦法撼動。

  在衰落的過程里,會出現一些中興之主,或者是中興名臣。

  使出渾身解數,來對這個事兒進行解決。

  拼了命的,想要讓這個帝國變得更好,止住頹勢。

  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比較出名的中興。

  可是這些中興,往往持續的時間,也并不會太長。

  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再一次陷入頹勢,接著江河日下。

  而這些中興之主弄出來的中興,距離盛世,也有著很大的差距。

  中興之后,王朝會持續的衰落。

  這個趨勢不會變動。

  最終到了后來,會出現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眾多活不下去的百姓開始造反,一波又一波,直至推翻天下,建立新的王朝。

  而在這整個王朝興衰的過程里,最為根本的還是土地。

  王朝盛世出現之后,為什么會由盛轉衰?

  其中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多了,地卻沒有變多。

  平均到每個人頭上的土地,會減少很多。

  本來,這就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了。

  可在這個過程里,還會有諸多隨著王朝的發展,成了氣候的勛貴,地主鄉紳等。

  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去兼并土地。

  和那些自耕農的爭奪土地。

  人口增加,自耕農們手中土地變少,想要維持生計并不容易。

  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也會迅速下降。

  而與此同時,他們所需要交的賦稅,并不會減少,甚至于還會增多。

  這是為什么?

  是因為那些權貴們,大多有著特權。

  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少交稅或者不交稅。

  而那些負責收稅的人,也大多不敢征收他們的賦稅。

  可是稅卻是要收的,怎么辦?

  就會把本該由這些權貴們,繳納的賦稅,給轉移到沒有破產的自耕農的頭上。

  本來自耕農的數量,就因為權貴們的兼并,而在在不斷的減少。

  生活變得愈發的困苦。

  現在還將更多的賦稅,轉移到他們的頭上來了。

  這將進一步的,導致自耕農變得越發的困苦,壓力倍增。

  遇到一些天災人禍,就會有更多的自耕農破產。

  破產之后又該怎么辦?

  自然而然,便是失去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成為別人的佃戶。

  或者是直接投獻大戶。

  或者是隱戶。

  有一些,干脆直接逃亡到深山之中,做起了流民,強盜。

  更多的土地被人兼并,更多的自耕農消失不見。

  這導致朝廷的稅基,再一次迅速的減少。

  朝廷是需要收稅的,沒有稅就運行不下去。

  怎么辦?

  只能繼續加稅。

  而這些權貴們,還是有手段的避稅。

  更多的自耕農,會因此而破產。

  于是,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天災人禍,官府催逼,更多的賦稅,壓到了數量更少的自耕農頭上。

  他們的壓力卻越來越大,如此一來,會出現一個什么情況?”

  朱元璋望著朱棡出聲詢問。

  朱棡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心思,去考慮自己家父皇剛才所說的永樂盛世的事了。

  所有的心神,都被自己家父皇,此時所說的這些給占據了。

  他的面色有些發白了,嘴里有些發苦。

  儼然已經是被自己家父皇,所說的這些給驚到了。

  “自……自然是越來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

  朝廷手里面沒錢,稅都被那眾多的權貴,眾多的富戶們給截留了。

  朝廷手里面沒錢,進一步加稅。

  卻還是會被他們,給攤派到眾多百姓頭上。

  而這些人,還會借著朝廷加稅的時機,上下其手,瘋狂的壓榨。

  對自耕農們敲骨吸髓。

  一場加稅下來,只怕從自耕農手里面收的稅,有八成都進了他們自己的腰包。

而后……而后便是眾多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  天下到處都是造反的百姓,到處都是餓殍。

  王朝陷入到巨大的危機里。

  朝廷派兵鎮壓百姓造反,按起葫蘆浮起瓢,力不從心。

  最終……便是轟然倒塌,王朝覆滅……”

  這話說完,晉王朱棡面色有些發白,聲音也顯得干澀。

  按照自己家父皇所給出的思路,從土地兼并這個角度來看一個王朝的興衰,竟然竟然會把一切,都看得如此的直白了。

  確確實實,如同自己家父皇所說的那般。

  王朝的興衰,土地兼并才是最為根本的原因。

  在這個過程里,肯定會有貪官污吏上下其手,也有昏聵之君等等各方面的影響。

  但是,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土地兼并。

  若是沒有土地兼并,眾多百姓能活的下去,朝廷能收上稅。

  那很多事兒,都會變得不同。

  王朝覆滅之后,新的王朝建立。

  這個時候經歷了亂世,眾多的人口死亡。

  很多舊有的秩序被打破,存在大量的無主田地。

  人地矛盾不復存在。

  開國君主能力不錯,再給上一些不錯的休養生息的政策,很容易就會出現復蘇……

  這……這……

  朱棡忽然之間,就有些說不出話來了。

  對上號了!

  一切都對上了!

  原來……原來這就是三百年王朝定律出現的原因!

  原來,這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就是土地兼并!

  原來這件事兒,竟是這般的簡單!

  可又偏偏是這樣的驚人!

  果然,自己父皇說的很對。

  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土地兼并出現的。

  自己在父皇的引導之下,竟然能一下子看著這么遠,直接看透了王朝興衰的根源!

  有些王朝做的好,會通過一些辦法,來抑制土地兼并。

  這樣的王朝,有些能存在個兩百多年。

  但有一些王朝就是瞎搞了。

  比如元朝,只會打天下,不會治天下。

  尤其是在抑制土地兼并這件事情上,完全沒有絲毫的意識。

  不僅不抑制,還實行了一個包稅制。

  簡直就是一個災難。

  所以沒有百年國運。

  在漢唐這等朝代,正在出現盛世的時候,它卻迅速走完了整個王朝興衰的過程,已經轟然倒塌了……

  朱元璋看著自己家老三的反應,不用問就知道,自己家老三已經想到了很多。

  這讓他很的滿意。

  同時也想起了半年前自己家標兒,從自己這里得知了這一個規律之后的反應。

  和老三這個時候,是何其的相像。

  朱元璋沒有說話,坐在那里看起來奏章。

  給自己家老三足夠的時間,讓他去思索,去消化。

  如此過了好一陣后,晉王朱棡這才逐漸的回過神來。

  能夠看得出來,他被土地兼并所帶來的震撼,還沒有完全消失。

  心緒依然特別的不平靜。

  “父皇您說的對!

  土地兼并,確實是王朝三百年鐵律的根本原因。

  眾多事情,從表面來看,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

  可從根源上來看,種種發展都離不開土地兼并。

  而諸多的改革,其實從根本上來看,也是圍繞如何給國家增加收入來的。

  從這里也能看出來,宋朝時王安石變法,會注定失敗。

  因為王安石變法,沒有從最根本上來進行。

  沒有抑制土地兼并。

  不從這個根本的事情上著手,很多事都是虛有其表,治標不治本。

  再加上守舊勢力的各種反撲,搗亂,變法失敗也就可想而知。”

  聽了朱棡的話,朱元璋欣慰地點了點頭。

  “你能看到這些,真的很不錯。

  現在明白,咱為什么要在國子學里,推行農書,開展畜牧這樣的課程了嗎?”

  朱棡點了點頭:“明白了,我大明是農業大國。

  種地,畜牧養殖等,關系到無數人的肚子問題。

  而無數人的肚子問題,又關系到國家的興衰。

  一個國家只要能讓眾多百姓們,不餓死,能讓他們活得下去。

  那這個國家就是就是好的。

  就不會被推翻。

  重農不能只流于表面,不能只是嘴上喊上一喊,而是要付諸行動。

  父皇在國子學這個天下間最高的學府里,開設這樣的課程。

  恰恰便是一個最好的風向。

  明確的告訴天下人,朝廷是重視農業的,是重視百姓的。

  而如今士林當中的風氣,便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士農工商嘛,農要排在士的后面。

  甚至于在很多人的心中,農連商都不如。

  很多人都是嘴上說著農很重要,可是實際上卻很輕視農事。

  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不通農事。

  對于種地的百姓,心中更是輕蔑……”

  朱元璋聞言露出欣慰的笑容。

  “你說的不錯,咱就是這么想的。

  國子學里的很多學生,今后都是要當官的。

  在一個農業大國里當官,對農事卻一點都不了解,又怎么能當得了好官?

  所以咱們準備加上這些課程。

  不僅如此,這農業的發展,畜牧業的發展,同樣也是有著大學問。

  怎么才能種出更多更好的糧食,讓同樣的土地,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如何才能夠在同樣的時間里,養出更好豬馬牛羊這些。

  都是有大學問在的。

  并不是說隨便養養,隨便種種就行。

  這些都值得去深入研究。

  咱在國子學開設這些課程,就是要讓農業,畜牧業這些學問,上桌吃飯。

  給它們一席之地。

  提高它們的地位。

  如此才能在整個社會,引起重視。

  引導整個社會,重視農業,重視畜牧業的風尚風氣。

  如此,接下來再設立農科院,以及相應的農業學校,和畜牧業學校這些,就變得順理成章。

  也會減少很多的阻力。

  同時,也能讓更多的人,投入到這些行業之中,做出貢獻。

  農業,畜牧業,事關根本。

  肚子問題始終是頭等問題。

  你說,如此重要的事兒,咱會因為一些不知所謂的人的反對,就放棄不去做嗎?

  這些人反對,就讓他們反對去。

  看他們反對的聲音能有多大。

  反對的輕也就算了,反對的狠了,那就休怪咱下重手!”

  朱元璋的聲音里,帶出一些殺氣騰騰……

  請:m.llskw.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