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二字一說出口,令的場面一下子就寂靜了下來。
在場的許多人,都是忍不住心頭為之猛的一顫。
哪怕他們在此之前,心里面都對朱元璋干出來的事兒,多有不滿。
很多人都恨不得,把朱元璋給千刀萬剮了。
可此時聽到這李三石所說出來的話,還是被驚呆了。
造反?
這話可不能亂說!
這也是他們在此之前,所從來沒有想過的一個詞兒。
太嚴重了!
這可是造反啊!
歷朝歷代,造反可都是大事?
而官府對于造反,那也從來都是沒有絲毫的容忍。
對于造反的人,向來都是重拳出擊。
當然,殺人放火受招安的宋朝除外。
尤其是現在大明剛剛成立,兵馬正盛。
如今的皇帝,還是開國皇帝,就是當初最大的造反頭子。
論起造反,以及對付造反,絕對非常的有一招。
結果現在,李三石卻說要造反。
這簡直像是開玩笑一樣。
想想就讓人覺得為之恐慌,又覺得非常的荒誕,不切合實際。
怎么能造反呢?
在朱洪武還在的時候造反,這不是妥妥的廁所里面打燈籠,找屎嗎?
“這……這三石公,只怕……有些不太妥當吧?
這事兒一旦干了,我等只怕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有人忍不住小聲說道,聲音也都帶著一些結巴。
有被李三石所說的話給嚇到。
這話一出口,不少人都紛紛點頭,表達出來了同樣的意思。
他們這些人,對于朱元璋有著諸多不滿。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不當人,把稅收的是太高太高了。
高到了一個特別離譜,他們所不愿意接受的程度。
這個時候他們心中所想,乃是想要和朱元璋好好的討價還價一番。
是為了多賺一些錢財。
可現在,李三石給出來的這個辦法,哪里是想要和朱元璋討價還價?
分明就是直接奔著找死去了。
不僅是找死,而且還是要九族的那種。
錢財雖然重要,但也要有命花才行。
此時他們稍微這么一想,就能夠想到虞山公那死不瞑目的腦袋。
帶給他們的震撼,別提有多大。
生怕會走了虞山公的路。
被朱洪武不分青紅皂白,不講武德的給直接弄死。
虞山公不過是討價還價一番,就被朱元璋給直接咔嚓了。
他們要是造反,那下場絕對不會比虞山公好到哪里去。
只會比虞山公更加的凄慘。
李三石把眾人的反應收在眼里。
笑了笑道:“諸位,不是說咱們要造反,而是說要讓底下的那些泥腿子們造反。
咱們不出面,隱藏在背后。
皇帝那邊就算是不滿,也是對這些泥腿的不滿。
就算想要殺人,一樣會拿這些泥腿們開刀,不會落到咱們頭上來。”
聽到李三石這話,剛才還有不少擔憂的人,眼中露出了光彩,心中擔憂放下不少。
忍住加快的心跳,望著李三石道:“三石公,此言何解?
其余眾人,也都紛紛將目光投向李三石,這個杭州那邊的大商人。
想要聽聽他有什么高明的路數。
李三石笑著,說出了他的具體謀劃……
在他的聲音落下后,這里又一次陷入到了沉寂之中。
顯然眾人又在這里開始思索,李三石的話,有沒有什么可行性。
“三石公,這……這好是好,按照三石公的辦法,我們這些人都能夠完美的隱藏于幕后。
不被皇帝所牽扯。
可是……造反這事,歷來不為官府所容忍。
皇帝要是真的在這上面不講理,想要大殺四方,我們又該如何?
只怕……并不太好辦。”
這話說出口,在場的眾人不少都緩緩點頭。
很顯然諸多人都有這個擔憂。
不過和一開始時,李三石提及造反,眾人下意識的拒絕相比。
態度上面,已經有了太大的轉變了。
這些人,其實很多都已經被李三石所說的辦法,給說服了。
就是還有最后的一點擔憂沒有消退。
李三石知道,還差一點火候。
當下便笑著開口道:“這事兒好辦,你們都想的有些太多。
太過于擔憂了。
其實咱們這些人是很安全的,朱元璋絕對不敢真的對咱們怎么樣。
聽到李三石如此說,眾人精神一振,紛紛望向了李三石。
等著李三石繼續說。
“別看朱洪武在這一次的事情上,特別的強勢。
對于我們這些人,也特別的不客氣,喊打喊殺,根本不把咱們當人看。
一言不合,就要大開殺戒的樣子。
可這些,都是朱洪武做出來的假象。
是其外強中干的表現。
想想看,依照朱洪武的強勢性格,以及那眼高于頂的模樣,又怎么可能,會親自來接見我等這些商人。
而且,還事先知道,咱們是走私的商人。
可是這些事兒,朱洪武就是做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朱洪武如此做,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咱們這些人,在朱洪武那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是不能輕易取代的。
想想看,咱們這些人涉及了多少的行業?
說一句江南這邊的眾多行業,都被我等所控制也不為過。
朱洪武想要開展市舶司,不是他一句話就行的。
還需要有諸多的人支持。
需要各行各業,齊心協力聽從朱洪武的命令。
離開了咱們,這事兒朱洪武他辦不成。
所以咱們這邊,只要隱藏的夠好,在這件事上別輕易的被朱洪武,抓到切實的把柄,
那么朱洪武就算是知道是咱們干的,也只能干生氣,而不敢真的對咱們怎么樣。
他最大的目的,是為了開展市舶司去賺錢。
而不是要對我等大開殺戒。
這點要弄清楚。
分清了這點兒,那接下來的很多事,也就比較明了了。
咱們這些人,涉及的東西很多。
縱然是朱洪武,也同樣不敢輕易的招惹咱們。
更不敢和咱們整個行業為敵。
也不可能把咱們全部都給取代。
一旦如此做,江南這邊的,可就要徹底的炸鍋了。
當年還是亂世,朱洪武滅了張士誠,對于咱們江南的眾多商人,文人等有多么的憤恨,你們又不是不知道。
在那種情況之下,朱洪武又做了什么事兒?
沒有大開殺戒,也沒敢把咱們都給真的怎么樣。
無非就是把沈家,陸家等一些比較顯眼的人,給從蘇州等地弄到了中都那里,去填充中都。
剩下的人,還不是該怎么著,就怎么著?
日子過得依舊很是舒暢。
甚至有不少的人家,在朱洪武建立大明后,反而過得更好了。
現在可不是亂世。
沒有哪個人愿意,把他親造的太平,給撕扯個粉碎。
一旦安定下來后,就很難再下定決心,讓其變得混亂。
亂世之時,朱洪武尚且不敢做的事兒。
而今到了天下太平時,朱洪武又豈能下定決心如此做?
所以說,朱洪武這個時候做出如此姿態,就是為了嚇唬住我們,讓我們不敢反抗。
一旦我們不敢反抗,被朱洪武給嚇唬住了。
那接下來,事情也就糟了。
朱洪武的奸計將會得逞。
我們這些人損失的,可不僅僅只是眼前的利益。
還有子孫后代們的利益。
而我們一旦奮起反擊,讓朱洪武見識到了我們的力量,尤其是江南這等富庶之地,開始亂了起來后。
朱洪武絕對會慌,態度絕對不敢再繼續強硬。
江南這里,如今可謂是財賦重地。
少了江南這里的財富,很多事兒朱洪武都辦不成。
咱們只要操作的好,這一記,就會打到朱洪武的肺管子上。
讓其無比的難受。
在見識到了我們的力量,見識到了反抗的有多強烈之后,朱洪武很快就會認清一個現實。
明白咱們這些人是不好惹的。
明白他的這個做法是行不通的。
不說讓朱洪武不再建立市舶司。
但最起碼能讓朱洪武這家伙,不敢再把稅收到十稅六。
要重新把商稅,降到三十稅一上去。
最起碼也得十五稅一。
如此,事情也就算是成了。”
聽到李三石這樣的一番訴說,在場眾人不再言語。
都陷入到了思索之中。
如此過了一陣后,有人緩緩點頭。
“三石公此言是正論。
朱洪武確確實實,不敢真的對咱們太過于強。
不然依照朱洪武的性格,都已經從吳禎吳良兄弟那里,翻出來了那樣多的賬本。
涉及到了咱們當中的那么多人。
也不可能只對虞山公動手,殺了他一個。
而放過我等這么多的人。
要知道,之前空印案的時候,那么多官員,朱洪武說殺都就殺了。
沒有任何的客氣。
這恰恰說明了,咱們身份地位特殊,以及朱洪武對咱們的忌憚。”
有人點了頭,開始贊同李三石的看法。
“我也覺得三石公說的很對,若非三石公所言,我等這次只怕要被朱洪武這狗東西干出來的事兒,給嚇唬住了。
會同意這狗東西,那過分的做法。
真要如此,那損失就大了。”
“還得是三石公!”
眾人紛紛開口,在這里稱贊起李三石來。
李三石聽到眾人所言,見到眾人態度轉變,臉上露出笑容來。
朱元璋如此做,不把他們這些人當人。
他心中異常憤恨。
卻也知道,不是他這么一個小商人,所能左右的。
但若是大家伙在這事情上,能親心協力,那就可以和朱洪武掰掰腕子。
并讓朱洪武低頭。
就算是皇帝又能如何?
“諸位,都記好了,回去之后,就按照咱們所言行事。
這次的事兒,關系到我們所有人。
需要我們所有的人都團結一心。
可萬萬不能在這的時候,出現什么齟齬。
這是咱們最后一擊了!
若這一次,讓朱洪武這狗東西,真把事兒給辦成了。
那今后咱們以及咱們的子孫,就任人宰割吧!
想要過回之前的逍遙日子,根本就不可能。”
半日之后,李三石望著眾人,著重提醒。
到了現在,他們已經把諸多的事兒商議好了。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不會如此。
肯定會聽李三石所言,要在這次的事情上來個破釜沉舟,和朱洪武好好的做上一場。
眾人陸續散去,等到送走最后一個人,李三石也帶著從人,離開京師,返回杭州去。
面上滿是陰冷和嘲弄。
朱元璋不當人,接下來就讓他好好的再見識一下,商人們的力量吧!
雖然朱元璋當了皇帝,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他朱元璋想要怎么著就怎么著,說了全算!
武英殿內,朱元璋將手中拿著的密報放了下去。
臉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就知道這些人不會太老實。
會在接下來,搞出一些幺蛾子。
現在看來,自己所想果然不錯。
那就在接下來,看一看到底誰的手段更高明。
真覺他們能夠匯集那么多就能脅迫自己,讓自己低頭了?
當真是笑話!
上輩子不知道江南這邊到底有多賺錢,海外又有多大財富也就算了。
現在知道了,又見到了大明兩百多年,江南這里的商人是怎么干的。
他這里要是還任由這些人在這里跳,不把事給辦成了,他這個皇帝就別當了!
也白瞎了有這一份神奇經歷。
將這份密報收回到匣子里放好,又處理了一會兒奏章,便走出了武英殿。
如今,他做事的理念,有了很大的不同。
不再想著,把所有的權柄都給握在手里。
而是抓大放小。
該適當放權的時候,也適當放權。
但是,那些重要的事,必須抓在手里。
進行了這樣的一番調整之后,他現在已經沒有那般辛勞了。
而今臨近年關,考成也越來越近。
他這里有必要,先到外面去轉悠一番。
看看把事辦的怎么樣了。
身為皇帝,也不能只坐于武英殿之中辦公,不到外面去走一走。
不然很容易就會被人所蒙蔽,不知道真正情況。
之所以會到翰林院,是因為翰林院離朱元璋這里比較近。
而簡化字這個事兒,也在翰林院里做,主要由翰林學士來負責。
翰林院從唐朝設立之初,便是一個很清貴的所在。
隨著后續的不斷演進,翰林院的翰林們,地位越來越高了。
雖然職位不高,但是在士人當中深受尊重。
可以說是士林當中,地位最高的一批人了。
尤其是到自己大明后期,內閣出現,翰林學士的含金量還在不斷的上升。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只這一句話,就道盡了翰林院的特殊地位。
沒有幾個人愿意得罪翰林學士。
翰林學士地位清貴,距離皇帝又近。
別看很多職位不高,可職權卻不小。
特別是還不知道,今后哪個翰林學士能入閣,成為閣臣。
那就更加的不能得罪了。
“標兒,咱爺倆去轉轉。
處理奏章半個時辰,就要站起來轉轉,多活動活動。
往遠處看看。
得養好個好身體,身體養好了,才能干更多的事兒。
政務太多,也不能一直急于求成。”
往翰林院那邊走的路上,朱元璋對朱標如此說著。
大講養生之道。
把朱標給聽的一愣一愣的。
那種特殊的感覺又來了。
自己家父皇,變得是真不少。
這等話,居然能從一向干起活來,特別拼命的父皇嘴里面說出來?
哪怕是今年以來,他已經聽到了不少相似的言論。
可此時,心中還是出現了諸多異樣的感受。
“父皇,孩兒記住了。”
朱標認真點頭應下。
話說,這最近一年以來,自己家父皇確確實實,沒有再像之前那般拼。
時常讓自己也休息一下。
而且,還每隔個一兩個月,就讓太醫對母后,自己,還有雄英等人,進行一個檢查。
該休息就要休息,該調養就調養。
父皇帶頭放松后,自己身上的壓力也沒有那么大了。
朱標明顯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了很大的改善。
以往很容易就犯困,或者容易生一些小病。
可到了現在,卻沒了這種感受。
三聲凈鞭響起,翰林院這邊的人,都是不由的為之愕然。
而后就慌忙前去迎接,一陣兒的雞飛狗跳。
卻一看到皇帝帶著太子,已經走了進來。
忙行禮問安。
許多人心里面都特別的忐忑,有被皇帝的突如其來的舉動,給整懵掉。
話說,這當下屬的最怕的,就是上級下來檢查。
更怕的則是不進行任何通知,就進就過來檢查。
簡直能要人老命。
更何況現在還不是上級,直接就是皇帝來檢查了,心里面自然忐忑。
他們知道,如今的皇帝不按常理出牌,而且最近一年里,沒事了就喜歡從武英殿中走出。
抽空到外面轉悠轉悠。
但是,每一次去的都是火器營。
還沒往別的地方去過。
所以很多人,也并沒有把這個事放在心上。
不覺得皇帝會來他們這里。
哪能想到,現在皇帝突然間就帶著太子來了。
這個驚喜,也著實有些大。
把翰林院里的這些人,一個個整的都很懵。。
“陛下,您不忙了?”
宋濂對于朱元璋行禮之后,說聲詢問。
而朱標則來到宋濂身邊,伸手攙扶著宋濂。
這讓宋濂十分的受用。
很多事情,哪怕是大儒,也同樣難以免俗。
比如在人情世故等于一些事情上,便是如此。
雖然宋濂能夠感覺到,最近一年,太子朱標在一些事情上,也逐漸的有了不少變化。
沒有之前那般仁善。
似乎受朱元璋這個皇帝的影響,越來越重了。
但是此時,能被太子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尤其還是翰林院一眾下屬的面如此對待。
心里要是不美,那才是怪事兒。
“哈哈,咱處理完公務沒什么事做,就出來活動一下筋骨。
順便來翰林院這里,看看簡化字弄的如何了。”
您這個沒事干可不打緊,把大家給嚇的不輕。
有翰林院的人,在心里面默默吐槽。
“回稟陛下,簡體字的事,已經進度過半了。
到了此時,已經確定了一千七百三十一個簡化字了。
再有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把別的字也給定下。”
提及這事兒時,宋濂的聲音都不由的提高了不少。
雖然這簡化字,當初定下之時,他不情不愿。
但既然已經在那個時候,同意了皇帝的做法。
那他宋濂在做這件事時,肯定是要盡心盡責。
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為皇帝這邊,已經明確的提了出來。
要先把簡化字給弄成了,接下來才能修洪武字典,修洪武大典,而后才是圖書館。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這邊只能是努力的干活。
朱元璋點頭道:“那就先看看簡化字。
哦,對了,再順便把翰林院的考勤表拿來,讓咱看一看。
臨近年關了,咱剛好把翰林院這里的考成給處理一下。”
這話說出來后,令的在場無數人心里面為之一緊。
果然,朱元璋上門沒什么好事。
并非是如同他所說的那般,關心一下簡化字。
主要是奔著考成來的!
考成法推行以后,表現的好的人,心里面自然樂意。
這是一個在皇帝跟前,出風頭的好機會。
可一些自知考成不怎么行的人,就比較忐忑了。
不過這些人雖然慌,卻又沒有那么慌。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在翰林院里,并非是墊底的。
翰林苑這里,還有一個神人存在。
有張世玉在,他們這些人就不會太差。
皇帝也不會太過于為難他們。
這下子,有好戲看了!
也有不少人在心里面,不斷的感謝張世玉。
這著實是一個好人!
沒這么一個人,他們這次心情絕對要緊張上十倍。
且看皇帝接下來,見到了張世玉的考成后,會是個什么反應吧!
有人前去取考成表,宋濂和翰林院里面的一些人,陪著皇帝走到室內去看簡化字。
朱元璋一一去看,發現絕大部分簡化字,都和他后世所熟悉的一模一樣。
但也有少數幾個有些差距。
不過他在這上面,倒也沒有太糾結。
既然放權讓宋濂他們做了,那只要不太過分就可以。
他尊重他們的選擇。
然后,開始看起那剩下的,沒有簡化的字。
“陛下,有些字兒不太好簡化。
比如這幾個,臣就有些拿捏不準,不知道該怎么簡化才比較合適。
也有人主張,干脆這幾個不簡化算了。”
朱元璋看著這幾個字,搖了搖頭道:
“也是需要簡化的,不然太復雜。
咱覺得,把它寫成這樣就挺不錯。”
朱元璋說著要去取筆,宋濂忙親手取來。
朱元璋接過,寫了起來。
很快,便有幾個熟悉的簡體字,出現在宋典等人眼前。
宋濂等人對照著繁體字,再看看這幾個簡體字。
片刻后,有人禁不住為之動容。
皇帝提筆就寫,看起來根本沒有什么思索,就寫出來的簡化字,居然還不是胡亂寫的?
還挺符合六書法。
挺形象,也要簡潔的多。
這大大的出乎他們的預料!
連他們都感到棘手,一時之間沒想到該怎么簡化的字,皇帝瞬間就可以解決了?
這……到底是皇帝學究天人,還是說皇帝在這件事情上,其實早有準備,已經暗中做了不少的努力?
見到眾人的神色,朱元璋暗自笑笑。
他們哪里知道,自己可掌握著一套,后代的精英文化者們,精挑細選弄出來的簡體字。
這個時候,不過是把現代的一些,給拿出來用而已。
也是在這個時候,取翰林院考成表的人走了過來。
朱元璋抬眼看來,包括宋濂在內的很多人,都是禁不住一顆心隨之懸起……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