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劍匣與飛劍一并遞向小鞠。
小鞠微微一怔,看著那熟悉的劍匣,又看了看連理飛劍,眼中有些疑惑。
宋宴溫聲說道:“為師筑就道基之后,尋得了新的劍匣,此物于我已成閑置,便送你吧。”
他的目光流露出追憶的神色,將有關燕歸和花落的故事三言兩語,告知了小鞠。
“此劍匣名為無用,本是燕歸前輩欲盛放青梅、竹馬雙劍之匣。”
“而此劍連理,則是他將竹馬與碎裂的青梅合煉而成。”
“劍、匣本是一體,理應同歸一處,我也不愿將二者拆開。”
宋宴將劍匣與連理飛劍輕輕放在小鞠捧起的雙手中:“如今將它們一并贈予你。”
“希望你能善待它們,承接前輩遺澤,勤勉修煉,莫要讓其蒙塵。”
小鞠目光閃動,不知在想些什么。
“多謝師尊。”
她深吸了一口氣,雙手穩穩接住,瘦弱的身軀一躬:“小鞠謹遵師命!”
宋宴點了點頭,不再多言,邁入靜室之中。
小鞠望著他的背影怔怔出神了一陣,隨后低下頭,看了看懷中的劍匣和飛劍。
抱得緊了一些。
靜室之中。
宋宴盤膝而坐,周身氣息迅速斂入淵海。
不系舟脫離了劍體,單純以本命飛劍的形態出現在了宋宴的身前。
黑白兩色的劍光周遭,散發出鋒銳氣息。
他之所以迫切地想要繼續參悟太虛化書,主要還是因為劍章部分的內容。
從前有很多東西他都云里霧里,只能自己摸索探秘。
如今有了成體系的劍道典籍,劍道修煉的許多郁結之處豁然開朗。
只有一件事,宋宴還是弄不明白。
關于劍意。
最初接觸劍宗傳承,又寂然谷一事中見識過了劍道真元的強大。
從那時開始宋宴理所當然的認為,虛無縹緲、難以參悟的劍意,其效果一定是要比劍道真元還要強大的。
然而,長平參悟劍意之后,與道心一并成就的本命飛劍,的確強大不假。
后續在拭劍會的決勝中領悟的劍勢,也極為不俗。
但是……
他打心底里認為劍意沒有那么簡單,單單一個劍勢的運用,總覺得缺點什么。
太虛劍章之中,對此有解答。
然而,這解答,卻好像又沒有解答一樣。
其中提到,參悟劍意之后,修士施展劍招,便自會帶有一些劍意的特殊性。
例如最簡單尋常的,曾有觀想青竹成就劍意的修士,劍氣劍勢自會帶有不屈意志。
再比如,曾有觀想麻雀成就劍意的修士,與人爭斗能夠看破對手的破綻弱點。
曾有在極度悲傷的心緒之下領悟劍意的修士,即便不動用殺招,也自然而然會讓對手感受到無邊痛苦。
這些都算是劍意的特殊效果。
關于這些特殊性的介紹,太虛劍章中只說,每個人的劍道都不盡相同。
劍意的參悟和修煉,自然無法寫入典籍,成為死招、定式。
可問題就出在這里,人家說的好像有了劍意就自然有這些特殊性。
都是煉氣境界就開始有了苗頭,并且隨著本命飛劍一同成長。
宋宴卻從來沒有感受到過,自己的劍意有什么特殊性。
倘若這太虛化書沒有出錯,那么毫無疑問是自己出現了問題。
是自己沒有發現么?
應該不會啊……
如今都已是筑基境界的劍修了,對于自己身上所發生的變化了如指掌。
尤其還是與自己的劍道根基相關,不存在無所察覺的情況。
硬要說有……
其實還是有的。
筑基時,融煉了那枚劍丸蜃珠,經過宋宴反復確認,那枚劍丸蜃珠的確是徹底消失了。
宋宴發現,自己如今施展御劍之術,隱隱會帶有如同入夢一般的奇異效果。
這效果不太穩定,還需要細細琢磨一番。
“蓑衣翁前輩應當是與劍宗有淵源的……”
宋宴的思緒發散。
“那假設那枚蜃珠之中,蘊含著一抹屬于蓑衣翁前輩的劍意,筑基時又被劍府之中的那朵蓮花吸收了……”
“所以我的劍意之中,就帶有了這劍意的效果。”
“會是這樣么?”
他心中喃喃自語。
但這種情況,宋宴翻遍整部劍章乃至太虛化書,也無跡可尋啊。
稍事思索一番,沒有結果,暫且將這些謎團放在了一遍。
著手琢磨起了這莫名的劍意。
接下去的幾日,宋宴便沉浸在劍章的參悟之中,閑暇之時,也與李儀切磋一二。
兩人心照不宣,都是點到即止,也沒有什么輸贏的說法。
畢竟是在人家的地界上,若是放手施為,也怕動靜太大影響了盛會的召開。
筑基之后,宋宴要修習的東西可真是不少。
不過凡事都有輕重緩急,即便是筑基修士,心神和精力也是有限的。
劍道方面,繼續鉆研劍陣自然不會停止。
宋宴自筑基以來,其實一直都在研習那部紫氣合虛真訣,但進展頗為緩慢。
因為宋宴想要的并不是強化靈力,而是劍氣乃至于劍芒。
這其中的變化,雖然還遠遠談不上什么功體創新,但也需要一些巧思和琢磨。
后來進入劍宗,得了太虛化書,劍道方面的領悟更上一層樓,修習進度才逐漸快了起來。
除此之外,就是一門劍靈相關的秘術,只是此術一直都沒有什么嘗試的機會,便暫且不表。
白鷺崖靜悟幾日,收獲頗多,重修的紫霄道經也令劍府之中的劍氣愈發沛然洶涌。
這一日清晨。
宋宴離開洞府,往仙谷之中的迭泉坊市走去。
一來是想在坊市之中逛逛,感受一下盛會的氛圍。
二來主要是想購置幾柄品質不錯的飛劍。
環月劍陣和聚靈劍陣,都最少需要三柄飛劍方能施展。
無盡藏之中如今僅有不系舟、祭麟君和啼月三柄,稍顯窘迫單薄。
并且此前所研習的幾個劍陣,也都需要更多數量的飛劍,便趁著這個風云際會的時機尋摸尋摸。
其實,此前宋宴研究過。
這些得自上古劍修前輩們的飛劍,在施展劍招、劍陣之時,對于本身的損耗是微乎其微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自己從市面上購得,或是從其他修士的乾坤袋中取得的飛劍,損耗卻極其劇烈。
甚至,只是簡單的承載劍氣劍元,便能清晰地感受到其變化。
宋宴自己揣測,也許是因為得自前輩們的飛劍,不知歷經了多少年劍氣的溫養,本身習慣于劍修手段的鋒銳吧。
而當代的飛劍,大多是為了承載溫和一些的靈力而鍛造,自然難以適應。
不過眼下也沒有辦法,想不系舟這樣的古劍當然不可能批量生產。
還是退而求其次,在坊市之中尋得幾柄品質上佳,又適合融入自身劍陣體系的飛劍吧。
宋宴本想讓小鞠安心在洞府內修煉,但少女執意要跟隨師尊出行,他也就沒再拒絕。
沒有飛遁,僅是緩步在谷中坊市慢行。
迭泉坊依山澗迭泉而建,位于望靈仙谷偏下的位置,亭臺樓閣、商鋪攤位鱗次櫛比。
時逢盛會,人流熙攘。
筑基修士的氣息內斂,宋宴如同一滴融入水中的墨,無聲無息,匯入鼎沸的人潮。
坊間行人往來,男女老少修士皆有。
有正式與會的修士,也有隨行觀禮之人,卻沒有見著尋常坊市都有的巡衛隊伍。
不過想想便釋然。
這一次龍潭山盛會可是有一尊靈符宗的金丹修士在此坐鎮,料想也沒有人敢在此處生事。
“望仙樓”、“丹鼎居”、“百寶閣”……
大多數閣樓殿宇的匾額稱謂,隱隱能夠知曉它大致是做什么的。
唯有一座迭泉清池邊的閣樓有些不明所以。
“望仙樓?”
宋宴微微駐足,抬眸望去。
此樓建制不似仙家手段,倒更接近凡俗閣樓,僅有兩層,卻占據著整個迭泉坊最中心的位置。
大門兩側刻著字跡。
“望山望水,望云望天……”
“望仙滿人間。”
似有所覺,他轉身抬頭一望。
越過層層迭迭的飛檐,落向遠處山坳地勢更高,被濃郁陣法靈光籠罩的一片建筑群。
那座樓閣懸浮于半山腰,大多以溫潤白玉鑄就,在云霧繚繞之中泛著清冷靈光,顯得格外脫塵。
“月中閣……”
宋宴心中明悟,此處仙閣,應當就是小鞠此前所言,九脈領袖議事之所了。
谷底的熱鬧,與那里的肅穆,宛若兩個世界。
此次大比的機制、細則、資源歸屬,甚至未來楚國修仙界的格局變化,都可能在閣中寥寥數語間被定下。
筑基之后,愈發覺得昔日煉氣時的眼界狹窄,這也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事。
正當宋宴出神,耳邊卻響起一道熟悉的喚聲:“宋師兄!”
循聲望去,只見不遠處迭泉清池畔,臨水一處,顧卿卿正用力揮著手臂。
她身側同行之人并非宇文堯,而是一位身著月白長裙的女修,身姿纖秀,氣質嫻靜。
宋宴認得這個少女,正是顧卿卿的宗中好友,楊月溶。
奇怪的是,楊月溶并沒有穿著洞淵宗的道袍。
顧卿卿拉著楊月溶快步迎上前來。
“二位師妹,這么巧。”宋宴微笑頷首。
小鞠乖巧地站在宋宴身側,不言語。
“宋師兄你也在逛坊市呀?哎呀,月溶我跟你說,宋師兄筑基之后感覺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雖然還是一樣英俊,但是總覺得老了許多……”
噗嗤。
楊月溶沒忍住輕笑了一聲,也上前一步,對著宋宴淺淺一福,臉上帶著淺淺笑意:“宋師兄,恭喜成就筑基大道。”
她的聲音柔和,站在顧卿卿身邊,不知為何,少了昔日同門時的鮮亮跳脫,多了幾分沉淀后的溫靜。
目光深處似乎總纏繞著一絲揮之不去的淡淡清愁,但被她很好地藏在眉目低垂間。
宋宴還禮,目光在楊月溶身上停留一瞬。
“別來無恙。”
只是閑聊了幾句,便得知一個有些意外的事。
楊月溶,竟然已經脫離了洞淵宗,不再是宗中弟子了。
談及此事,楊月溶強撐著笑容說道:“月溶本就是龍潭山本地人,出身于此間的楊氏家族。”
前幾年因為一些根深蒂固的家族傳統規矩,不得已之下,只得主動脫離了洞淵宗,現在回到龍潭山家族這邊來了。
她如今是以楊氏子弟的身份留在龍潭山。
她的語氣帶著明顯的惋惜和不舍。
“哎,此事……非我能自主。”
“顧師姐也是知曉其中緣由的。如今回來,只算是遵守族規,回歸本家罷了。”
嘴上說的輕松,實際上心中已是滿溢的憤然苦悶。
召回家族,不過是為了讓那些重點培養的族中子弟,節省出時間和資源罷了。
這修仙之路,此生恐怕再難以繼續走下去了。
宋宴將那股深深的無力感聽在耳中。
看著楊月溶那極力掩飾,卻終難磨滅的寂寥眼神,心中微動。
修仙界中無數修士,看似逍遙自在,實則羈絆深重者何其多。
宗門雖已是庇護,但在某些根植千百年的家族血脈與規矩面前,個人的意愿有時就是如此微不足道。
尋常修士在龐大勢力的傾軋下,與凡人又有何異呢……
筑基也只不過是這條求仙問道之路的起點罷了。
宋宴嘆息之余,也不免暗自警醒自己,不要因為筑就道基,就松懈了修煉。
“呵呵,既是在家族中,一切自有安排。不說這些了。”
楊月溶輕輕搖了搖頭:“宋師兄,說起來,你此番來坊市,可是要尋覓些什么東西?”
宋宴順著楊月溶的話,點了點頭:“正是。”
“想購置幾柄趁手的飛劍。不過一路看來,尚未覓得心儀之選。”
“飛劍?”楊月溶沉吟片刻,“迭泉坊西南角有一處千鍛堂,聽說掌柜是世代鍛造兵刃的家族旁支。”
“鋪子里有傳世的古劍,或上品靈材所鑄之刃,師兄不妨去那邊看看。”
她身為本地人,對此地顯然更為熟稔。
傳世古劍?
宋宴當即來了興趣。
“好,多謝。”
顧卿卿又想起另一件事,眼睛亮晶晶地看向宋宴。
“宋師兄,月溶剛才還說起,這次龍潭之會可真是趕巧了,適逢她們楊氏家族百年大祭哩。”
“難得一見的大場面噢,師兄我們到時候一起去看看叭!”
百年大祭?
聽聞此事,宋宴輕咦一聲,身后的小鞠也微微抬起了頭。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