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83章形象代言人

  陸良在A輪融資的時候加入,當時摩拜的市場估值1000萬美刀,他只投了30萬美刀就拿到3的股權。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股權稀釋,3只剩下2.168,股權少了0.832,但價值翻了33.6倍。

  “好像賺的不少。”陸良不禁嘀咕,雖然很小聲,但李冰還是聽到了,他忍住翻白眼的沖動,感嘆道:“主要是你的眼光好。”

  風投的收益很高,動輒幾十倍幾百倍的收益率,但投資項目撲街往往是常態。

  陸良就是個另類,基本指哪打哪。

  本以為ofo會讓他栽跟斗,沒想到這家伙跑的比兔子還快。

  早早看出ofo的經營策略有問題,直接在B輪融資就悄悄套現。

  賺的不算多,但絕對是最佳時機。

  7200萬美元的估值,說高不高,說低不低,正好卡在能迅速回籠資金的價格。

  陸良眼光很毒辣,因為他的套現,導致ofo瀕臨暴雷,真的不算冤。

  當時那么多家共享單車企業,他偏偏挑中了龍一跟龍二,還總是能全身而退。

  網友們無腦選擇相信他,以事后諸葛亮的角度分析,還真挑不出什么毛病來。

  “碰巧罷了,而且這種機會,以后只會越來越少。”陸良輕笑,他看得很透徹,低投資高回報,已然成為過去式。

  就以今年來說,他基本沒投資過千萬以下的項目,都是動輒幾千萬上億。

  因為資金規模越來越大,小盤口已經容不下他,只能走高投資高回報的路線。

  李冰苦澀一笑,不知道該怎么接話。

  他不理解這種心情,雖然坐擁83億的資產,但能動用的資金不過大幾億。

  陸良掌控的一百多近兩百億,都是實打實的現金流,他又怎么能體會到。

  “陸總,蔚來決定的量產車型已經確定好了,名字叫做es8。”

  李冰讓助理收好回購合同,講起蔚來的第二款車,一款中大型純電的SUV。

  自從ep9在德國紐博格林北環賽道的測試中,刷新了紐北最快車圈速紀錄。

  同時,他們贊助的車隊,也獲得國際電動方程式錦標賽,首個年度車手總冠軍。

  “NIO”,在歐美車圈也算小有名氣。

  差不多可以研發旗下第二款,也是第一款可以進行量產的汽車。

  李冰跟李響的想法一致,打算主攻家庭用車,冰箱大彩電全部給他安排上,直接進軍中高端市場。

  因為新能源汽車一旦普及,產業擴大成本驟減,售價勢必會大幅下調,所以研究過后,決定先起高調,再慢慢下調。

  由上至下,總比由下至上容易。

  “純電?沒有混動版?”

  陸良疑惑,他喜歡比亞迪的發展路線。

  混動版,進可攻,退可守。

  城里走電,出城走油,在充電樁沒有大規模普及的當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李冰臉色稍稍有點僵硬:“混動暫時不考慮,我們打算跟嚀德合作推出換電版。”

  陸良看到售價頓時了然,笑著說:“這個市場剛發展,確實什么都要嘗試一下。”

  蔚來不搞混動版,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es8預計售價44.8萬,跟寶馬X3、奧迪Q5L和奔馳GLC屬于同等價位。

  但代工廠家卻是江淮,主要生產輕卡、大面包的企業,內燃機技術強的有限。

  一輛四十多萬的豪車,如果搭載一臺幾萬,或者十幾萬配置就有的內燃機,實在掉價,不如不要。

  反觀比亞迪秦,落地價只要十幾萬,就算搭載一臺三缸機,別人也會說他好棒。

  這個價格,包牌照,還啥自行車。

  李冰訕訕一笑,又說道:“陸總,蔚來打算在周四進行A輪融資。”

  生產基地目前建設到二期,江淮一直跟他要錢,當初的一億美元也花的差不多。

  蔚來開頭還算順利,接下來只要es8得到市場認可,并量產,就可以籌備上市。

  投資人等不了太久,但投資者可以,他們可以一直陪著蔚來,等到盈利那天。

  好比京東,直到現在,每年還是有一兩百億的虧損,但并不妨礙他赴美上市,坐擁如今380億美元的市值。

  “到時候把蔚來的融資企劃發給我。”

  20億美元的估值,是他們聯合吹起來的價格,所以也要他們幾家買單。

  什么時候,蔚來估值被市場認可,那個時候,他們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天星持有蔚來10的股權,本輪融資兩億美元,需要出資2000萬美元。

  送走了李冰,陸良在公司門口遇到,剛從西南山區回來的陳錦純。

  “陸總,我回來啦。”陳錦純激動揮手。

  白面包子,變成了小麥包子,皮膚黑了一個色號,再也不見都市麗人的風采。

  “辛苦了,進來聊聊吧。”

  陸良面露笑容,喚來陳錦純,給她沖泡茶水,打算聽聽看這些天的見聞。

  他看過項目的策劃書,好像是在貴省一帶,但具體在哪,他也記不清了。

  “謝謝陸總。”陳錦純很恭敬,雙手接過茶杯,緩緩講起這些天的見聞。

  雖說是西南山區,但國家一直都沒有忘記他們,出錢出力給予了很多政策。

  當地除了極少部分家庭,很少有窮到吃不起飯的程度,感覺更多的是一種無力。

  留守孩童實在太多,他們去了好幾個村莊,基本見不到青壯年,90都留守兒童。

  “我們能提供的幫助實在有限。”

  陳錦純嘆氣,這一趟,她最大的收獲就是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幸運。

  以前她一直覺得,如今擁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突然發覺,她的生活是別人遙不可及的夢想。

  如果沒有出生在六朝古都,如果父母不是雙職工,如果不是獨生女,如果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沒有遇到陸良……

  陸良忍俊不禁:“聽起來不像是去做慈善,反倒像是去參加了一場變形計。”

  “差不多吧。”陳錦純一臉認真,突然站起來躬身行禮:“陸總,很謝謝您。”

  陸良嘴角帶笑,受之無愧:“好好工作,就是對我最大的感謝。”

  陳錦純重重地點頭。

  告辭陸良,回到工位剪輯視頻。

  “大家好,我是天星的小陳,今天我們來到西南山區。”

  當初她接到這份新工作,特意找唐彩蝶聊了一整晚。

  唐彩蝶是她的良師益友,分析問題也極其透徹,直接指明這個崗位的作用。

  通俗講就是企業的形象代言人,雖然她也不知道,私募要什么代言人。

  不過陸良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她們只要執行就可以。

  于是,陳錦純決定做成一個30分鐘的視頻,主要分成三部分,國、家、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第一階段就是猛猛夸,再偏遠的山區也通水通電,基建完善。

  雖然有消費愛國情的嫌疑,但她覺得也是事實,因為都是親身經歷體驗的事情。

  第二階段就是講述山村的留守孩童,也是經濟高速增長引發的社會問題,從而引出第三階段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我們陸總決定,成立慈善基金,每年投入不低于3000萬,專款專用,公開全部資金明細,歡迎社會各界人士監督。”

  “對嘍,差點忘了,我們不接受任何渠道的募捐,小心哦謹防詐騙。”

  “拜了個拜!”

  短短三十分鐘的視頻,一眾網友見證了陳錦純從白面包子,變成小麥包子。

  視頻拍的很有心,特別是第二階段的留守兒童,很能引起網友們的共情。

  曾經他們也是這么過來的,如今也跟隨父輩的腳步,南下進廠打工。

  哪怕很多人都知道,這些企業做慈善,主要是為了減少納稅。

  但用心跟不用心,一目了然。

  畢竟有些企業,連裝都懶得裝,做慈善就像打發要飯的一樣。

  相較之下,陸良的天星投資,就像一股清流,何況陳錦純還辣么可愛。

  于是,視頻不出意外的爆了,連帶著抖音的注冊用戶,也是蹭蹭的猛猛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