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886章 杉山流針法,抗生素當飯吃的藥物接力賽

  經外奇穴是指未被列入十四經系統,但具有一定的名稱、固定的位置和明確的主治功能的腧穴,又稱“奇穴”。

  分別是,頭頸部,軀干部,四肢部。

  經外奇穴體系是中醫辨證取穴思維的重要體現。

  程老的一穴通百竅,就是在掌握這些穴位,并結合《針灸甲乙經》《奇效良方》等典籍記載,在臨床中驗證中得出來的手段。

  方言看著那銅人問道:

  “經外奇穴就多了,必須要一起按下去?”

  “我來吧!”康欣說道。

  方言把針灸銅人遞了過去。

  康欣接過之后看了看,然后取下頭發上的簪子開始弄了起來。

  方言發現銅人頭部與軀干連接處暗藏玄機。

  康欣同時按壓分布于兩側肩井、頭頂四神聰及足三里下方“膽囊穴“等關鍵節點,利用穴位間的聯動機關形成“一穴通百竅”的效果。

  當所有指定穴位被精準按壓后,銅人頸部發出輕微“咔嗒“聲。

  這顯然是內部榫卯結構脫扣了。

  此時康欣一手托住銅人頭顱,順時針旋轉半周。

  銅人的人頭驟然一下,被擰的分離開來。

  人頭分離后,銅人胸腔內露出一個狹長暗格,內襯防潮的越前和紙。

  眾人驚訝于這手工是如此嚴絲合縫,不過方言可是見過更離譜的公差間隙的,那就是家里裝金劍那個匣子。

  只要關上,水都進不去。

  康欣從中抽出一卷泛黃的手抄本。

  “吶,方大夫。”她遞給了方言。

  方言接過手,發現是封皮以漢字草書題寫的“針道秘要”。

  這是以日本特產的“越前和紙”抄錄,紙張泛黃但保存完好,內襯防潮工藝,可見這銅人對里面的這一本書保護極為謹慎。

  “快看看內容。”任老對著方言說道。

  其他人同樣迫不及待了,方言翻開書,發現里面同樣是漢字。

  在書的前面,作者就寫好了這本書的介紹,書中前面收錄日本室町時代(13361573年)的針灸殘卷,融合了華夏古代《針灸甲乙經》的考據內容,以及日本“杉山流”針法的改良記錄。

  中間是重點記載了經外奇穴的臨床應用,如頭頸部“四神聰”、四肢部“膽囊穴”等未被納入十四經系統的穴位定位與主治功效,與針灸銅人的機關設計原理相呼應。

  書的后面包含江戶時代針科考試制度的實踐案例。

  底部銘文“寬政三年針道不滅”(1791年)印證其與幕府頒布的針灸科考綱關聯,涉及當時的日本針法標準化內容。

  “很有學術價值啊!”任老有些眼熱的說道。

  康欣聽到后非常高興,目光看向方言,期待這個收禮的人給她回應。

  方言看了看里面的內容,確實是既保留漢方針灸理論,又記錄日本本土化改良杉山流針法對進針角度、行針手法的創新,并且殘卷中或含失傳的臨床秘術,方言發現自己肯定是沒見過。

  確實有學習價值。

  他點點頭說道:

  “確實不錯。”

  說罷對著康欣說道:

  “康女士這個禮物我很喜歡。”

  “回頭我也送你一些針灸方面的書。”

  “再送你一套我們醫院用的銀針。”

  康欣聽到方言這話,高興的說道:

  “好啊!好啊!”

  接下來方言看了下表,然后就對著康欣說了一點注意事項,接著就準備換另外一個病人了。

  康欣還是非常熱情的把他們都送了出去。

  這么多患者家屬里面,就數她是最不著急的人了。

  果然是看的病人多了,什么人都能遇到。

  接下來方言他們被早就在外邊等著的服務員,帶到了另外一個房間門口。

  敲了敲門后,開門的是一個三十出頭的男子。

  方言記得這個人,姓盧,叫盧子午,是南洋那邊的做橡膠生意的。

  而且他還和周兆琴他們家有點親戚關系。

  他應該叫老周的老婆表姑。

  反正關系是有點遠,不過方言記性好,對他情況還是記的很清楚的。

  這種關系屬于三代以外旁系血親,在傳統家族中屬于較遠親緣,但南洋華人社群重視宗親紐帶,即使遠親也會互相扶持。

  當時晚宴的時候,他就說過是帶著自己老婆回來看病的。

  方言他們進到屋里后,就看到了她老婆。

  是一個長相五官還算漂亮的女人,只不過顏色有些蒼白,皮膚看起來很不健康,沒有光澤,呈現出一種病態的晦暗。

  “方大夫,是這樣的,今年年初一月份,我妻子在當地醫院做了一次引產,當時沒有選擇住院,而是直接回到了自己家里讓保姆照顧,但是沒想到回家后第二天就開始持續發燒,然后我們找醫生上門來治療了一周,沒有起到作用。”

  “后來我們只好重新選擇入院,醫生當時檢查過后,就給我們開了很多抗生素,還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進行治療,但是病情沒有出現好轉。”

  “當時我在香江那邊還有個生意,于是就先去了香江,我妻子繼續在醫院治療,然后我在香江兩天后,收到她還沒有好的消息,于是就讓人把她送到了香江繼續接受治療。”

  “我們在香江醫院通過胸部X線檢查,診斷為肺囊腫繼發感染以及貧血,說是我妻子這個可能是橡膠加工職業病因為接觸化學粉塵導致的,我們當時有些懵,我妻子她根本就沒有去過工廠。”

  他妻子說道:

  “對啊,當時我就感覺醫院有點不靠譜,不過他堅持,我們只好在那邊治療了。”

  盧子午撓撓頭,明顯他老婆有些怪他。

  然后他繼續說道:

  “接著在醫院里,開始接受治療,當時那家醫院,使用了青霉素、鏈霉素、金霉素、氯霉素、二甲氧苯青霉素鈉、強的松、維生素這些藥物治療,還進行了輸液、輸血等治療措施,經過17天的治療后,我妻子她體溫仍然在39度以上,并且精神狀態十分疲憊、虛弱,我就知道肯定不行了,再治療下去指定要出問題了。”

  “那可不,拿抗生素當飯吃啊!”任老直接忍不住吐槽到。

  方言聽到這里也是無語了。

  他這會兒想起了西方作家埃弗賴姆基雄寫的一篇短篇叫:《藥物接力賽》,里面主人公的情況就和他老婆這狀況差不多。

  故事開端主人公在樓梯間左耳一陣微癢,妻子讓他去看醫生。

  醫生查看后,診斷為污垢感染,讓他服用6粒青霉素片。服藥后,耳癢癥狀消失,但腹部起了紅斑,奇癢無比。

  接著主人公開始找專家診治,專家稱是青霉素過敏反應,讓他服用12粒金霉素藥丸。

  金霉素吃了過后,果然使斑點消失了,卻又讓他膝蓋浮腫,還伴有高燒。

  接著,他去看資深大夫,大夫給他開了32粒土霉素藥片。

  土霉素讓高燒和浮腫消退,但主人公的腎臟開始出現致命疼痛。

  接著主人公動彈不得,家里人找到專家,專家來到主人公床邊,斷定疼痛是服用土霉素的結果,于是又讓護士給他打了64針金霉素,以消滅體內細菌。

  然而,經過醫院實驗室檢查,雖然體內細菌被消滅,但肌肉和神經束也遭到破壞。此時只有大劑量氯霉素才能挽救主人公的生命。

  最后主人公服下大劑量氯霉素后,最終還是去世了。

  直到他死后在陰間才知道,他左耳的癢癢,不過是由一只蚊子的叮咬引起的。

  這篇通過看似荒誕又寫實的情節,揭示了現代人治病的困惑,諷刺了現代醫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種過度依賴藥物、癥狀導向的“滅火式治療”,忽視病因追溯,最后把人給治死的情況。

  “后來我們在表姑的推薦下,和其他回國的僑商一起,到這里來找您看病。”盧子午對著方言說道。

  希望他能夠幫自己妻子度過難關。

  方言點點頭,對著盧子午的妻子說道:

  “嗯,您說說現在的身體反應。”

  “我先判斷一下。”

  盧子午老婆想了下,然后說道:

  “精神不好,想睡覺,但是躺下又睡不著,身體還在發燒,膝蓋沒力氣,吃東西吃不下去,吃下去就想吐,今天更是什么都沒吃,還總是有想要嘔吐的感覺。”

  方言拿出紙筆開始刷刷的寫起了醫案,寫好剛才那些記錄下來的東西后,方言對著她說道:

  “現在舌頭吐出來看看,手也給我把下脈。”

  后者當即照做。

  方言看到舌淡苔白。

  左右手都脈細。

  然后方言摸了摸她手心和額頭,發現都還是發燒的狀態。

  “還在用西藥嗎?”方言問道。

  盧子午說道:

  “我們出院的時候,醫生開了個……二甲氧苯青霉素,讓我們繼續用。”

  說著他拿出一盒藥遞到方言面前。

  盧子午老婆糾正道:

  “是讓我們加大劑量的用,說是殺菌的,不過我感覺不靠譜沒有聽他的。”

  二甲氧苯青霉素,又稱為甲氧西林,是一種半合成青霉素類抗生素。

  這種藥常用于治療多種細菌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癥、肺炎、心內膜炎、腦膜炎、骨髓炎等,尤其是當病原菌對其他青霉素類藥物耐藥時,二甲氧苯青霉素可作為重要的治療選擇。

  看來香江醫生認為沒治好是藥不夠重。

  不過這個不良反應就厲害了,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一個不好就要弄死人的。

  而且就算是不出現嚴重情況,也會造成肝腎功能損害。

  一般人是不敢這么開藥的。

  這就是亂用抗生素啊!

  方言也不知道是哪個二把刀敢這么開藥,他甚至會懷疑是找的黑道診所。

  他說道:

  “你沒有用這個藥是正確選擇,它的副作用很大,一個不好能把人都治沒了。”

  “如果不參考之前醫院的診斷,我來判斷病情的話,你這個就是在小產之后,血液運行紊亂,無法分清其正常的循行路徑,風寒之邪向下侵襲身體,由原本的身體損傷逐漸發展成為癆病。”

  “只不過時間拖的有點久,而且治療把本來內分泌搞的更亂了,所以才一直沒好。”

  “現在調理過來,就采用溫通經絡、祛除瘀血的方法來進行治療應該就可以好轉。”

  今天冇了,明天請早。

  老鳳努力碼明天的去了。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