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2章 醫者仁心

  聽到陸老也這么說,中年婦女稍微猶豫了一下,然后說道:

  “那你們就給我開個補腎的方子就行了,其他的藥我家里還沒吃完呢。”

  周圍的人聽到這話一下就明白過來,這位是在心疼錢呢。

  少開一些藥,當然就便宜一些。

  陸老搖搖頭說道:

  “按照規矩,我們開方是需要帶連帶著所有方子一起開的,因為我們也不知道他們開的方子是什么樣的。”

  “到時候萬一沒有治好你,那也成了我們的責任。”

  中年婦女連忙說道:

  “不用不用,我不會怪你們。”

  她看了方言一眼,說道:

  “我又不是那些不講理的人,別人都沒看出我的問題,這個小同志不僅看出來了,還說出了我的癥狀,看來是個有本事的人。”

  “剛才我也聽到他說了,之前那些人開的藥是沒問題的,只是少開了一副補腎的,既然如此,我何必浪費那個錢呢?”

  “我們農村人能節約一點是一點,家里的錢都是緊要的很,要不是這次病的實在不舒服,我也不會進城來找你們。”

  陸老看著對方一再堅持,只好點了點頭:

  “如果你只是擔心用錢的話,我倒是有些權利,可以申請給你減免這部分藥費。”

  “啊?那這……這多不好意思……”婦女很顯然是動心了,如果能夠減免部分藥費,她當然樂意吃全了。

  只是其他人有些好奇,什么時候同仁堂可以申請減免藥費的?

  說著,陸老這時候他拿起一張開封的單子,在上面寫了一行字,隨后遞到方言面前:

  “你看的病人,這個方子你來開。”

  方言看著上面的字,先是一愣,然后點了點頭開始開起了方子來。

  陸老在上面的紙上寫了,還是健脾養肝的那些藥都算在他頭上,并不是什么申請減免。

  方言稍微遲疑了下,也知道這是剛才自己說話才導致的問題。

  所以沒有說什么快速的寫好了一個完整的藥方出來。

  陸老檢查了一遍后,也沒有做出任何修改,直接就交給一旁的賈大鵬讓他先拿去劃價算賬。

  賈大鵬算好賬,讓婦女給錢,對方一直確認了好幾次里面只收自己補腎藥錢其他減免,才拿著方子去撿了藥。

  這里面的人都是識字的,不光是收錢的地方還是撿藥人,都看了陸老在上面的提示。

  大家所有人都心照不宣,沒有說出來,等到婦女撿好藥,方言在他離開之前又叮囑了煎藥的注意事項,然后親自給她送到了門口。

  等人離開后,方言才去詢問了劃價的柜臺那邊,知道陸老承擔了幾毛錢的藥費。

  方言從自己身上掏出錢就要把賬給結了,陸老卻攔住他,說那是自己愿意給的,讓他不要管這事。

  聽到他這么說,方言也沒有矯情,答應下來。

  重新回到坐診的位置上,陸東華對著方言解釋道,自己之所以要這么做,主要還是原則問題,自己不可能因為能夠給人看好病,對方卻因為錢導致這么小毛病都治不好。

  加上這個人還是今天方言開張第一個看的病人,那就必須給她治好才行,那點藥錢根本不算什么。

  方言只能說每個時代的人想法不一樣,換成自己穿越之前的時代,根本不會管患者怎么說,直接就給他把藥開全了,該給多少就是多少。

  她回去要怎么吃,那是她自己的事情。

  反倒是這個年代里,陸東華能夠這么負責,聽到病人的需求是因為害怕多花錢,所以自己倒貼錢也要把藥給別人開好。

  方言也只能說這個年代的醫生素質確實比自己高。

  接下來又來了一個看病的,走的流程都和之前一樣,方言先診斷,然后陸老接著復診,在確認沒有任何問題后,又用方言開藥,

因為只是洗冷水澡導致的感冒,所以這點小問題  很快就解決了。

  就在馬上要到中午收工的時候,來了一個稍微嚴重一點的病人,是個九歲的小男孩,面癱了一天后,家里奶奶才帶過來看病。

  他父母是石油單位的,常年都在荒漠戈壁探查,所以家里也就只有爺爺奶奶在照看,老人家沒什么常識,最開始發現面癱的時候用自己家的土辦法試了,

  結果發現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又更加嚴重了,

  今天中午的時候發現孩子午飯都沒辦法吃了,這才有些不情不愿的把孩子弄到最近的同仁堂來瞧瞧。

  看到是面癱患者,最高興的莫過于一直等著學針灸的賈大鵬,今天中午前面就來了兩個患者,其他的人都是過來買成品藥的,

  陸老每天就只做整半天,下午可就回家了。

  本來以為今天已經沒辦法學習,結果沒想到這馬上就要收工的時候,病人就過來了。

  賈大鵬趕忙熱情的上去端來了椅子,都還不等方言診斷,他就忙不迭的說道:

  “面癱就是要針灸,針灸好的快,上次一個老頭面癱,陸老幾針下去就好了不少,第二天再來扎了幾針,然后就完全好了。”

  “我不打針!”男孩聽到了賈大鵬的話,立馬驚慌的就要跑。

  老太太一看孫子要跑,趕忙說道:

  “這孩子怕打針,要不你們弄點藥算了。”

  “我們等得起,好慢點無所謂。”

  看得出來老太太還挺顧及自己小孫子的想法。

  聽到她這么說,賈大鵬有些傻眼了,早知道自己不說了。

  方言這時候站了出來,看著那眼歪口斜的孩子,他走到他面前蹲下后,仔細觀察了一下,然后手抓在對方寸關尺,一邊診脈一邊說道:

  “小弟弟,針灸不是打針。”

  “面癱最好是早治療,要不然越拖越嚴重,而且針灸只要手法好,你是感覺不到疼的。”

  不信你可以問老爺爺。”說完他朝著陸東華看了一眼。

  他這可不是騙小孩子,針刺只要下針夠快突破皮膚,而且穴位夠準,那么患者感覺到的是漲麻,而不是疼痛。

  而且最關鍵的是醫生要給患者一個肯定的態度,就告訴他自己有這個能力,讓他感覺不到疼痛。

  這理論在《素問.保命全形論》里也有記載: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治神就是醫生用自己的言行,來調整患者的心態,如此才能極大程度的安定患者情緒,解除患者怕痛的恐懼心理。

  這類似的言論,在《大醫精誠》《圣濟經》里都有類似的段落。

  而陸老聽到方言的話后,立馬就配合的點頭道:

  “不錯,針灸和打針可不一樣,我們這個不疼。”

  小孩本來想跑,結果聽到兩個醫生都如此堅定的說不疼,他半信半疑的安靜了下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