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金伐宋,將北伐進行到底小說,請收藏一七小說1qxs
從建康抵達臨安,最為舒適安全的路線理論上是從長江坐船到鎮江府,然后沿著運河從丹陽到常州,一路西南,抵達平江府后沿運河轉向南方,抵達嘉興府,然后再轉向西南,抵達臨安府。
這一趟路程雖然繞遠,卻有一個極大的好處,就是一路上只用待在船上,只要能守住艦船,那就萬事大吉了。
然而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大江上出現了金國水軍殘部,張廣率領建康水軍主力精銳出擊,這就導致了大江上出現了一定的兵力空缺。
以趙構的膽子,根本不敢冒險走長江,而是選擇走路,抵達丹陽之后方才登船。
既然領導都不冒險,那么小弟們自然也要領會精神。否則若是出了岔子,豈不是罪責全是自己的 而且,靖難大軍與東平軍就在江北,趙密也確實不敢冒這種風險。
過了一個時辰,大約申時一刻(下午三點十五),趙密終于無法等待,在湯思退催促的目光中,他帶著五十余名甲騎與三百多弓手衙役,押著完顏亮等一眾金國高官俘虜,戰戰兢兢的出了城門,向東進發。
不過行進了三四里,趙密就發現,自己麾下那支甲騎還好一些,那些衙役弓手完全沒有接受過行軍訓練,很快就將隊列走的散亂無比,東一叢西一叢的,還有掉隊的,猶如指揮不甚嚴密的春游。
對此趙密還是可以接受,因為他帶著這群衙役除了讓湯思退心安以外,更重要的是一旦遇襲,能多找到幾名人證。
眾目睽睽之下,來人總會有點顧忌。
但是更讓趙密驚愕的則是,自己那千人大軍一去不復返了,竟然連信使探馬都不往回派遣,就如同已經將他這名指揮使拋之腦后,徹底遺忘了。
復又向前行進數里之后,趙密已經不是驚訝,而是有些惶恐了。
明明身在宋國復地,明明周圍還有數十騎士與建康的衙役,明明官道兩側還有忙碌的農人,但趙密還是覺得一陣寒意襲來,心中充斥著仿佛天地之間只有他一人的孤立無援之感。
但事到如今,倒也沒有什么其余辦法,趙密只能一邊派遣軍使去聯絡田卓,一邊控制兵馬繼續前進。
與此同時,身在建康城的湯思退剛剛回到了自己的府衙,卻見到有小吏狂奔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