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113章 ?開門,自由貿易(完本)

  初春。

  隨著第一批來自于倭國的白銀進了戶部的倉庫,整個京師輿論沸騰。

  朝中有錢了,據說長威伯率領水師南下,準備奪取麻六甲。

  “長威伯說了,西方諸國占據了不少盛產金銀之地,每年產出之多令人不敢置信。此次海上出擊,先攻破麻六甲,封鎖住進出大明海域的通道,接著便要籌備西征。”

  朝堂上,王以旂說著蔣慶之的建言。

  “還要打?”有人忍不住說:“這征伐是不是太頻繁了?畢竟窮兵黷武不好吧!”

  “誰覺著不好?”呂嵩出班,手握笏板,一臉正色,“別人建言對外攻伐,本官定然要唾他一臉。長威伯說征伐,要多少錢糧,我戶部便給多少。若是短缺,本官愿傾家蕩產!”

  看著紅光滿面的呂嵩,眾人不禁腹誹:此次倭國發現的銀山讓你戶部吃了個飽,蔣慶之此次再度祭出金山銀山的法寶,你呂嵩果然又動心了。

  斯文呢?

  道呢?

  那些臣子目光復雜的看著呂嵩,心想這位儒家大將如今再無掣肘,在戶部風生水起。有人說,陛下有意讓呂嵩入閣。

  若是以往士林必然會一片歡呼,可這個消息傳出去后,士林啞然。

  道爺淡淡的道:“將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

  這便是道爺的態度。

  徐階出班,“陛下,南方最近多了不少蟊賊,專門劫掠過往商賈。北方南下的商隊已經被劫掠多次,地方叫苦,說那些蟊賊來去無蹤,衛所官兵清剿多次無果,懇請朝中解決此事。”

  嚴嵩干咳一聲,“陛下,海貿關系重大,臣以為,要不派員大將去坐鎮?”

  徐階冷笑,“地方官兵并未經歷過廝殺,大將去了有何用?”

  王以旂說:“要不,調派京衛去清剿吧!”

  一番商議后,最終決定派五千京衛南下清剿。

  回到值房后,嚴嵩父子,外加一個趙文華在密議。

  “那邊可準備好了?”嚴嵩問道。

  趙文華說,“都是那人的心腹,已經在路上了。”

  “好!”嚴世蕃眼中多了滿意之色,“等那五千京衛南下后便尋機動手。”

  嚴嵩嘆惜,“老夫再試探陛下一番吧!”

  “爹,此事箭在弦上,若是反復,咱們都難逃一死!”嚴世蕃不滿的道。

  “老夫……罷了!”嚴嵩搖頭。

  距離京師百余里的一個偏僻山谷中,千余人正在吃著干糧。

  為首的竟然是宣府參將王默。

  王默吃著餅子,仔細想著此次行動的細節。

  “參將,京師來人。”

  來人被帶進來,見到王默后行禮,“元輔說了,一切就緒,只待東風。”

  “好!”王默說:“對了,各地接應的人手可都準備齊備了?”

  來人笑道:“放心,這是最好,也是最后的機會。此時不動手,等蔣慶之帶著京衛主力回京,他們再無翻身的機會。”

  “唇亡齒寒。”王默點頭,“告訴元輔,王某的身家性命,便拜托了。”

  來人說:“元輔說了,是榮華富貴!”

  王默不禁笑了,“若是成功……”

  “咱們都是從龍之臣!”

  黃昏下的京師看著金光燦燦。

  直廬,朱希忠起身出去,“明日我不當值,叔大,有事兒你便叫人去國公府說一聲。”

  “是。”張居正應了。

  嚴嵩的值房里,父子二人正在說話。

  “裕王那邊可安排妥當了?”嚴嵩問。

  嚴世蕃點頭,“裕王身邊有那些人的眼線,今夜一旦動手,王府中便會同時發難。”

  “裕王身死,陛下駕崩。”嚴嵩眼中有哀傷之色,“國不可一日無君,也只得重蹈舊事,在宗室中選一位藩王繼位。”

  “咱們看好的那位今年九歲。”嚴世蕃微笑。

  “青春正好。”

  “可不是,正當年。”

  “徐階那邊如何?”

  “今日徐階會陪侍在陛下身邊。”

  “京師各處都安排好了吧?”

  “都安排好了,只等一聲號令,便會亂起來。”

  夜色降臨。

  裕王正在府中喝酒。

  他今日獨自一人,一邊喝酒,一邊看著據聞是景王的來信。

  “你倒是海闊天空了,卻留我孤零零的在京師,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殿下。”一個女子出現在門外,是裕王最近寵愛的王舒。

  “你來了。”

  “是。”

  王舒進來,坐在裕王的側面,拿起酒壺,笑道:“詩仙一人獨飲,對影成三人,殿下今日這是要效仿他嗎?”

  裕王看著王舒,突然嘆息。

  “殿下為何嘆息?”王舒一邊為他斟酒,一邊說。

  “表叔說了,若是我沉迷于女色,回頭便會把我身邊的人盡數換為內侍。只是想想,便令我不寒而栗。”

  “殿下注定要走上那個位置,長威伯雖說是親人,可也是臣子不是。”

  裕王眼中多了一抹溫和,“我若是把他看做是臣子,表叔會毫不猶豫選擇遠離。”

  “他就不貪戀富貴?”

  “富貴于表叔而言,不過是唾手可得的東西。”

  “那他要什么?”王舒放下酒壺,把酒杯拿起來,媚笑著遞到了裕王唇邊。

  “他要的是……情義!”

  裕王張開嘴,王舒眼中多了厲色。

  西苑。

  道爺正在處置政事,十余蠟燭把殿內照的明晃晃的。

  徐階今日陪侍在側,道爺一邊看著奏疏,一邊和徐階商議。

  這便是最近道爺采取的議政方式。

  不再是獨斷專行。

  百官對道爺的轉變很是歡喜,頌圣的詩詞沒少夾在奏疏中送到道爺案頭。

  “北邊的蟊賊要盡快剿滅。”

  道爺說。

  “是。”徐階微微低頭,“陛下,按照行程,長威伯此刻也該到了麻六甲一帶,臣有些擔心……”

  “擔心什么?”道爺抬頭。

  徐階嘆口氣,“臣聽聞佛朗機水師縱橫七海,無敵于當世。當初長威伯決意南下麻六甲時,臣曾苦勸過,不過長威伯卻一意孤行。”

  “無敵于當世?”

  “是。”

  道爺蹙眉。

  這時外面傳來了些動靜,黃錦出去詢問,回來說:“有宮人不小心打翻了火燭,差點燒了起來。”

  “今年春季少雨,天氣干燥,要小心。”道爺不滿的道。

  “是。”

  外面的嘈雜聲突然再起。

  “陛下,嚴首輔說有急事請見。”

  “嗯!”

  嚴嵩急匆匆進來,“陛下,宮外有人作亂,如今正與侍衛們廝殺。”

  “嗯?”道爺大怒,“是誰?”

  嚴嵩默然。

  徐階起身。

  殿外沖進來十余大漢,人人帶刀。

  道爺看著嚴嵩,再看看徐階,“你等……”

  徐階沉聲道:“蔣慶之倒行逆施,陛下不加制止也就罷了,竟推波助瀾。天下人早已忍無可忍,今日……”

  嚴嵩深吸一口氣,“請陛下退位!”

  “好賊子!”道爺冷笑,卻不見慌亂。

  這時嚴世蕃進來,他也帶著刀,“陛下還等著誰?燕騎?就在方才宮中起火,燕騎的人去查看。至于那支騎兵,他們對此一無所知。等陛下駕崩時,那些人六神無主……”

  “而你等,便是平叛的忠臣,力挽狂瀾的勇士。而朕,卻不小心被亂軍所殺!”

  道爺坐在那里,眼中是嚴嵩等人熟悉的譏誚味兒。

  “陛下莫非在期冀神跡?”徐階笑道:“為了今日,我等苦心孤詣謀劃了大半年。今日就算是神靈來了,也救不得陛下!”

  “陛下,得罪了。”嚴嵩咬牙。

  嚴嵩背過身去,仿佛是不忍看著侍奉多年的帝王被殺。

  “朕,在等著一個人!”道爺緩緩起身。

  嚴世蕃笑道:“陛下在等誰?”

  “本伯!”

  一個聲音在殿外傳來。

  嚴世蕃身體僵硬,嚴嵩身體巨震。

  “是你!”徐階不敢置信的看著殿外的那人。

  他指著那人,“你,你不是在海上嗎?”

  嚴世蕃嘶聲道:“你……”,他指著殿外來人,再看看平靜的道爺,“這是個圈套!”

  “你等,還在等什么?”來人看著那些大漢問。

  火星在他的唇邊閃爍了一下。

  長刀落地,十余大漢面對來人,竟無人敢出手,紛紛棄刀跪地。

  來人進來。

  “吃了嗎?”道爺問。

  “沒吃,就掛念著您這的烤羊排。”

  “安排。”

  “再來點美酒?”

  “都有。”道爺就如同一個老父親,眉間皆是慈和。

  來人坐下,看著徐階。

  “老徐,讓你失望了。”

  “老夫,輸了。”徐階嘆口氣,“看來,從一開始你就沒相信過老夫。”

  “我說了,你這人太貪。太貪的人站不穩。”

  吸了口藥煙后,蔣慶之說:“陛下并未想鳥盡弓藏,此次布局,不過是愿者上鉤罷了。”

  嚴嵩仿佛蒼老了十歲,跪下道:“臣,甘愿一死,自求陛下寬宥臣子。東樓,跪下!”

  嚴世蕃搖頭,“爹,此事是我主使,是我該死!”

  嚴世蕃反手把長刀擱在脖子上,看了蔣慶之一眼,用力一拉。

  “東樓!”

  “換個地兒。”道爺蹙眉。

  “也好。”

  二人到了殿外,芮景賢和陸炳在等候。

  “陛下,城中各處都動手了。”

  “嗯!”道爺點頭。

  “城外那支叛軍?”道爺問。

  “唐順之帶著人堵住了山谷,那些人……此刻大概尸骨早寒。”蔣慶之笑了笑。

  “夜色不錯。”

  “要不,就在外面喝?”

  “也好。”

  君臣,不,兄弟二人就在殿外喝酒,一邊喝,一邊聊著些家長里短。

  “可去看過孩子了?”

  “未曾,晚些再去。”

  “上次你家娘子帶著他進宮,朕令人抱來看了一眼,是個福緣深厚的孩子。”

  “道爺您還會看相?”

  “朕看相從未錯過。”

  “那您看看我的相如何?”

  道爺瞇眼看著表弟,此刻晨曦浮起,他看了一會兒,說:

  “本該身死,卻絕地逢生,度過劫難,一帆風順之相。”

  蔣慶之哈哈一笑,舉杯,“那這一杯酒,祝大明,祝陛下一帆風順!”

  “你這話里有離去之意!”

  “是。”

  “去何處?”

  “清洗京師之后,臣請出海。”

  “去作甚?”

  “去做生意。”

  麻六甲。

  海邊的堡壘上,幾個軍士正在警戒。

  “那是什么?”一個軍士指著遠方問。

  “是……”

  “是船隊!”

  朝陽下,一支龐大的船隊正駛向麻六甲港口。

  “是哪的?”

  “我看看……”

  “那是什么字?”

  “是……我就認得一個,是……明字!”

  “明,大明!敲警鐘!”

  鐺鐺鐺!

  警鐘長鳴中,要塞內的葡萄牙人蜂擁而出。

  “是什么?”衣衫不整的總督問道。

  他的臉上還有女人留下的脂粉痕跡,雙手撐在城墻上,面色嚴峻。

  “是明軍戰船!”

  “有龍旗!”

  “問他們的來意。”總督說。

  一個通譯到了海邊,隨即上了小船駛向船隊。

  晚些,他回來了。

  “他們來麻六甲做什么?”總督問。

  “明軍中一個被人稱呼為殿下的人問身邊人:表叔管這叫做什么?”

  所有人都看向了通譯。

  “開門,自由貿易!”

  (本章完)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