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珂化形

  “我去!?”

  看著眼前的小美女,顧昭驚訝不已。

  圓潤的鵝蛋臉,萌萌的大眼睛,瓊鼻挺巧,朱唇紅潤,再配上一對俏皮的小虎牙,放到現代,這就是一個能萌死人的小妖精。

  “我化形啦!”白珂原地轉了一圈,展現了一下自己的平板身材,然后湊上前來,興沖沖的對顧昭道,“我也可以和你交配了!”

  “咳咳咳……”

  顧昭差點被自己的口水嗆死,一指頭點在白珂的腦門,將她頂著退了兩步,“你才十六歲,還是個小姑娘,矜持一點。”

  白珂撇撇嘴,然后恍然大悟,“我想起來了,衍松老道士說過,大羅宮的門規是到了十八歲才可以交配。”

  何繡娘低頭不語。

  卓清嫣不忍直視。

  黎青霜似笑非笑。

  顧昭忍不住嘆了口氣,豎起食指,“一只燒雞。”

  白珂豎起自己白嫩的小手,一臉得意,明晃晃的比劃道,“五只!”

  上次在秀岳縣剛剛和卓清嫣交配完的時候,顧昭為了讓自己停止這個話題,就花了五只燒雞作為代價,這次也絕對不能少。

  “成交!”顧昭伸手,捏著她的五根指頭握拳,一抓著她的小拳頭把她壓下去,然后拎著她轉了個身,“下山玩去吧。”

  白珂走了兩步,突然反應過來,回頭說道,“不對不對,我們上來是有事的!”

  繡娘接話說道,“有兩個法師押送了十來車金銀回來,充作大羅宮的庫存,他們還說受了義泓師叔的手諭,要在常平府地界打擊山賊水匪。”

  “這么快就來了?”顧昭挑眉。

  幾個老道士在各地處理事務,常平府金風神教總部在修繕的時候又找出了一座秘庫,里面堆放著金銀珠寶。

  于是義泓道長就派了那兩個沒有煞氣的法師出來,先將金銀送回大羅宮總部,然后再抽空去對付危害鄉里的山賊水匪。

  這兩個法師都只有二三十年修為,在金風神教就是打雜充數的,對付成了氣候的妖精鬼怪自然不行,但對付普通的山賊水匪卻是手拿把攥。

  這件事,義泓道長是昨天下午才跟他說的,沒想到這批人今天早上就到了。

  “那兩人以法力加持牛馬,連夜趕路,剛剛趕到。”繡娘說道。

  “你讓人接收馬車,我下去見見他們。”顧昭道。

  之前在常平府時,這兩人被義泓道長安排辦事,顧昭還一直沒有見過,此時專門過來,那自然是要見見的。

  在金風神教這種地方,還能保持身無煞氣,也是難得。

  繡娘引著顧昭下去辦正事,卓清嫣和黎青霜沒有跟著,而是結伴游覽翠羅山。

  此時大羅宮正院修建完畢,已經又開了幾處偏院的工地,卓清嫣給她指引一番,直讓黎青霜聽的眼神閃爍。

  這種氣派氛圍和規模布局,雖然還比不上玄威神教和靈法院總部,但也不是一般的地方勢力所能掌控,最少也是名震天下的大門大派,可見大羅宮的心胸和格局都非同小可。

  另一邊,顧昭回到了大羅宮,接見了那兩個法師。

  “伍銘(段陽)見過掌門!”兩個三四十歲的法師跪下磕頭。

  “起來吧。”顧昭抬了抬手,兩人便感覺有一個力道輕托腋下,將兩人托了起來。

  區別于婁金狗黃遠、鬼金羊楊池和張月鹿陸越是護法星官,這兩個身無煞氣的人類法師,暫時被義泓道長收做大羅宮的記名弟子,也算大羅宮的門人了。

  “你們身在金風神教,卻一直不做惡行,殊為難得。”顧昭稱贊道。

  “我們也是普通人家出身,不敢忘本。”伍銘回道。

  “可惜我們修為淺薄,有心無力。”段陽搖頭說道。

  “你們在金風教不受待見,但在大羅宮卻有不同。”顧昭坐在主位,“大羅宮懲奸除惡,降妖伏魔,要的都是心懷正義之人。”

  看向兩人,顧昭說道,“行善積德,除惡積功,這次出門,也是義泓師叔對你們的考驗,平息為禍百姓的山賊水匪,義泓師叔便會收你們入門,傳授你們大羅宮的修行之法。”

  伍銘和段陽不禁抬頭,眼神發光。

  他們本是師徒傳承的法師,傳承普通、法力低微,后來被金風教徒擊敗收服,雖然不忿金風教行事,但為保性命也不敢反抗,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就是極限了。

  所以在教內也不受待見,只能干些雜活,例如展現法力神跡忽悠百姓,給金風教供奉香火。

  那天晚上他們也在金風堂,看到了幾個老道士大展神威,無論是太乙風火,還是炁體合一,亦或者是鬼獄顯化,召喚神將,在他們看來都是不可想象的手段。

  如今聽顧昭的話,他們也有機會修行這種法門?

  “當然。”顧昭理所當然的點點頭。

  顧昭和幾個老道士有過探討,雷種數量有限,如果不能激活先天之炁再以雷種輔助修煉,普通人來這邊實在太過危險,所以能來這邊的人終究不會太多。

  如此一來,他們既然要在此方世界傳承道門榮光,自然要將道門典籍在此方世界傳承。

  除了《太上感應篇》、《老子想爾注》這種道門思想典籍引導人心,當然還有各種存神煉氣的修煉法門作為護道手段。

  但此方世界畢竟是超凡世界,法不可輕傳,萬一所傳非人,反是造孽。

  所以他們做了三步準備。

  一是傳承之人,除了身無煞氣之外,還要他們行善除惡,日常明曉道理,觀察心性。

  二是修煉之法,幾個老道士根據道門傳承和自身所學,改編出一些由入門到高深的修行法門。

  三是管理之度,根據傳承之人的行事,一步步從淺到深的傳授他們修煉之法。

  他們基本把網絡里面記名弟子、外門弟子、內門弟子、真傳弟子這種管理制度給搬過來了。

  當然了,這是初期擴張,半途招人時候的管理制度,待大羅宮名震宇內之后,一些從小收養教導的天才弟子,自然可以跳過這些步驟。

  嗯……越來越像網絡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