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4章新一代坦克(第一更,求訂閱)
一場戰爭會帶來什麼?
當然是諸多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是怎麼吸取呢?
并不是說把老兵留下來,就吸取了經驗。
這是一個系統且復雜工作。
有專門的機構從多個角度實施,而防備司令部士兵研究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在戰事結束的第一時間,就聯同陸軍軍械器材準備司令部和研究丶開發與工程司令部聯合組成一個調查小組。
小組人員對參與伊拉克自由行動的陸軍士兵進行調查的總結,調查內容是圍繞陸軍士兵所使用的各類武器裝備,調查目的是希望從這些士兵的反饋意見中提到一些啟發或直接建議,從而改進陸軍現有的武器裝備或作為未來裝備的設計參考。
他們訪問的參加軍事行動的官兵,訪問對象從旅指揮官到步槍手,從炮兵到裝甲兵,從地面部隊到空中力量。
這是一個覆蓋面極大,而且極其費時的工作。畢竟,這涉及到幾千官兵,幾千份報告。
到最后,所有的報告都會送到位于太平的士兵研究中心,在這里進行匯集。
「所有人都對四六式手槍的表現極其不滿。」
作為中心研究員的弗德里希上尉,說道:
「一方面是它的彈匣子彈太少,另一方面是士兵們感到它的停止作用不足。他們希望能夠提高在低能見度條件下的射擊精度……」
夾著香菸吱吱的抽著,意識到煙已經燃盡后,梁冠杰少校便把菸蒂按滅在菸灰缸里。
「這個沒有問題,軍方正在試驗新型手槍,至于子彈的停止作用,可以研制新型子彈?對于步槍呢?」他問道。
在會議桌的對面,喬昌烈上士從在看著的手中的那頁文件上抬起頭來。
「大家對AR15這件武器感到非常滿意,尤其是對它的精度,正如一位旅指揮官所說的:「是AR15打敗了威脅我們的AK47和RPG。」
所有步槍手基本上都贊同這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武器,后座力小丶精度高,且射射程遠。不過幾乎所有人都提到,希望得到瞄準鏡之類的裝置。」
他翻著報告說道。
「很多人認為,在戰場上裝備瞄準鏡,是極其必要的。」
梁冠杰少校點點頭。
「記錄一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關于槍掛榴彈發射器,這件武器很受肯定,許多士兵感到這是最佳的戰斗武器。」
「MG1型機槍,士兵們對這件武器充滿信心,絕大多數的意見都是肯定它的,多數的負面意見都是關于輔助槍手的負荷。士兵們建議采用較輕的材料制作三腳架。」
MG1型機槍就是仿制的FNMAG通用機槍,這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武器。
「有大約23的戰士反應它太重了,」
報告的軍士勉強笑了一下,說道:
「這可是通用機槍,減重恐怕不容易吧?」
卻沒有人回答。梁冠杰又點著了一根香菸,先抽了一口,然后才繼續說道。
「既然提出了要求,那總要進行相應的研究,這也正是成立士兵研究中心的意義所在。」
接下來,他們就不斷的在那里討論著報告,最終,他們會根據戰士們反映的情況,匯集成一份報告,然后再有針對性的解決有些問題。
當然,有些武器裝備的問題,他們會首先進行研究,然后有針對性的提交報告,比如要求企業對某些裝備進行改進。
從他們的臉上,能看得出那種極其認真的態度,他們所有人都很清楚,這份工作的重要性——關系到戰士們的生死。
其實調查報告并不僅僅只是武器裝備,還有其它各種裝備,從防彈插板,到攜具,再到頭盔,軍靴,等等,這些報告中有不少都是戰士們的情緒宣泄,比如他們直接把軍靴說成「有史以來最爛的垃圾」。
對于此,他們也需要寫在報告中,不過,至于能不能搞出滿足戰士們要求的軍靴,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像通常那樣,這些報告會最終左右很多武器裝備以及個人裝備的采購丶研制。
不過,相比于這些裝備,回饋最快的是什麼?
還是重型武器裝備!
畢竟相比于普通的裝備,軍方對于重型裝備在戰場上的應用以及損毀更為敏感。
在南洋防備裝備公司的辦公室中,作為坦克工程師的黃志遠看著手中的照片,問道。
「這是被反坦克飛彈擊毀的對嗎?」
張虎點了點頭,雖然這一次他并沒有直接上戰場,但是作為SEA第一名王牌車長,現在已經晉升為上校的他,對于裝備的研究有著他自己的看法。
在蘇伊士運河危機結束之后,身處前線的他,就用自己的「王牌」身份。像坦克的生產企業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比如說增加坦克炮的射擊俯角,這是他在戰場所獲得的經驗。
不僅如此,他還要求研制新型的炮塔,因為實戰中他發現vt1型坦克的炮塔暴露出了不少問題,除了內部空間狹窄之外,其防護能力也有一定的不足。
后他的這些建議都被公司11采納,并且用在了vt1型坦克的進一步改進上,而這些改進也使得這款坦克被稱為西方世界最強大的坦克。
現在張虎來到這里,還是因為同樣的原因——為了更好的坦克。
「是的,我們在那里遭遇了俄國人制造的反坦克飛彈,雖然并沒有改變大局,但是威脅卻是現實的,我們的坦克裝甲抵擋不了反坦克飛彈的攻擊。」
看著照片上被摧毀的坦克,黃志遠的眉頭皺成了一團,然后說:
「就目前來說,全世界還沒有哪種坦克的裝甲能夠抵擋得了反坦克飛彈的攻擊……」
這就是在現代戰爭之中,坦克應用所面對的最大挑戰。就像眼鏡蛇武裝直升機問世之后,他所攜帶的八枚反坦克飛彈,對于坦克的威脅是極其嚴重的。
畢竟,他可以在幾公里之外,在坦克戰斗群的據范圍之外使用反坦克飛彈輕易的摧毀坦克,
那些看似無堅不摧的坦克,在反坦克飛彈的面前幾乎是不堪一擊的。也正因如此,作為一名坦克工程師的黃志遠甚至產生一種想法——坦克或許真的已經到了即將被淘汰的關口。
但是坦克真的會被淘汰嗎?
放下手中的照片,黃志遠繼續說道。
「就像現在的歐洲所流行的裝甲無用論一樣,在破甲彈的面前,鋼制裝甲是不堪一擊的,所以,德國以及法國坦克的裝甲只能防口徑40毫米以下的武器。」
裝甲無用論,是當下流行的一種理論由于聚能戰斗部彈藥的強力,隨之誕生的另一種思想是「裝甲無用論」,盛行于西歐,尤其是西德與法國。這一思路即認為無論怎樣設計裝甲,均無力給坦克提供面對聚能戰斗部的足夠防護,因而幾乎舍棄裝甲防護,轉為加強火力和機動性。
作為一名裝甲兵軍官,張虎對于這種論調并不陌生。他問道。
「黃工,那麼你認為這種理論正確嗎?」
面對他的詢問,黃志遠回答道。
「就目前的裝甲技術來說,種論調或許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可以發展一種新式的裝甲,它或許可以彌補目前鋼制裝甲的不足。」
「新式裝甲?」
張虎有些不解的看著黃志遠問道。
「您指的是用其他的材料嗎?」
「對,就是其他的材料,比如說氧化鋁陶瓷!」
但凡是稍微對技術有些了解的軍人,對于氧化鋁陶瓷有一定的了解,畢竟那是他們在戰場上的穿著裝備。
「氧化鋁陶瓷就是制造防彈插板的那種材料?」
「是的,我們都知道軍方為什麼使用氧化鋁陶瓷制作防彈插板,因為它比鋼鐵更加硬,而且更輕。」
黃志遠解釋道:
「因為重量的關系,在同等重量條件下,我們可以使用更多的氧化鋁陶瓷裝甲,既然他可以抵擋得了步槍子彈,那麼同樣也可以抵擋穿甲彈,而且我們還可以在裝甲中使用其他的一些材料。增加他對聚能戰斗部的抵御能力。」
隨后黃志遠就在那里解釋起了他的構想。
「聚能戰斗部是靠金屬射流穿透裝甲,但是這種金屬射流很容易受到影響。甚至空氣都可以大大的削弱其威力。
如果我們采用金屬和多種非金屬材料制成裝甲,因為材料的材質不同,所以會對金屬射流產生很大的干擾,在這種情況下,他對聚能戰斗部的防御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在講解了自己的構想之后,黃志遠又特意補充道:
「當然現在這只是一種不成熟的構想,是在理論上確實可行的,我們目前正準備進行這方面的實驗。」
做為一名裝甲兵軍官的,對于技術并不是一無所知的。他一邊思索著黃志遠的構想,一邊說道。
「利用復合裝甲來增強裝甲的防御能力,同時干擾金屬射流……在理論上似乎非常可行。」
接著他又說道:
「除了氧化鋁陶瓷之外,企業好像還開發了一些新的防彈材料,或許我們可以借鑒一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他之所以來到這里就是為了和企業進行合作,有針對性的對于vT1型坦克,在這場軍事行動之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
而黃志遠所提到的這種全新的專家理論構想不僅可以解決vT1型坦克實戰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而且還指明了坦克裝甲的發展方向。
盡管他們并不知道這種復合裝甲發展方向是不是未來,但是沒有進行嘗試的話又有誰能知道呢?
「黃工,我們并不僅僅只是研究新型的復合裝甲,盡管vt1型坦克已經進行了次改進,但是他的底子畢定是落后的,所以,軍方目前已經在考慮研制新一代的坦克,新一代的坦克并不僅僅只是裝甲上的改進,相比于vt1型坦克,他應該是一種更加強大的更現代化的武器。」
研制新型坦克!
其實自從vt1型坦克問世以來,公司一直在研究新一代的坦克。主要是進行一些技術儲備性的研究,而黃志遠也是深度參與其中的,在其中主持了不少項目的研制。
「這麼說軍方已經確定要立項了。」
面對黃工的詢問,張虎笑著回答道:
「每一次軍事行動總會帶來一些收獲。這次軍事行動雖然在整體上是順利的,但是卻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所以軍方,必須要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些問題。既然坦克暴露出了問題,那麼自然要改進。」
想了一下,張虎搖了搖頭,說道:
「如果改進解決不了問題,那就只能重新設計新型武器了!沒有先進的武器,我們又怎麼可能贏得戰爭呢?」
這些年里,SEA的防務力量已經在一條路上走到了黑,這個路徑依賴,就是技術——幾乎所有的軍人都相信,只有先進的軍事技術,才是贏得戰爭勝利的根本前提。
所以,對于軍事技術的領先追求,他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