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菲律賓蘇比克空軍基地 兩架C130運輸機緩緩滑行起飛,飛機很快就進入了高空,在飛行員駕駛著飛機時,他望著夜空,隨后一路向西飛行。
隨后飛機在距離海岸向北飛行,直飛東京灣。
而與此同時,在關島美軍基地,駕駛著B52轟炸機的約翰·尤伊爾中校戴上氧氣面罩,耳中傳來塔臺清晰的指令:
“自由鳥小隊,準許起飛。”
八具普惠渦扇發動機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B52D型轟炸機在跑道上緩緩加速,它龐大的機腹彈艙里攜帶的幾十噸炸彈,讓這個龐然大物顯得有些笨拙。
“爬升率正常,”
副駕駛羅杰一邊檢查著儀表盤,一邊報告:
“高度31000英尺,速度0.72馬赫。”
無線電里陸續傳來各機組的確認聲。
約翰·尤伊爾中校望著窗外,月光下129架B52組成嚴密的箱型編隊,像一群海鳥一樣劃過太平洋的夜空。每架轟炸機都滿載著通用炸彈,這些單枚重達500磅炸彈將在今夜像雨季的暴雨一樣,席卷整個北越。
為了壓服北越,美國空軍確實是把壓箱底的本錢都掏出來了。
“捕繩拍已經抵達目標區域。”
飛行員對著無線電,用帶著中部口音的英語說道。而在運輸機的機艙中,十數臺電子控制設備前,坐著的軍人立即啟動了他們的設備。
就在這張無形的電子干擾大網,將東京灣以西數百公里的區域全部覆蓋的同時,龐大的轟炸機群也抵達了東京灣。
這是二戰結束后,人類在戰爭中出動的最大規模的戰略轟炸機群——整整129架B52轟炸機,這種原本為了實施戰略核轟炸的轟炸機,在過去的日子里,一直充滿了空中炸彈卡車的角色。
直到現在,他們終于扮演了二戰期間前輩們扮演的角色——對敵人縱深戰略目標實施轟炸。
“紅鷹、紅鷹,我們已進入敵警戒區域。”
EC130電子戰飛機上,電子戰軍官冷靜地報告,他的英語熟練,沒有絲毫的口音:
“偵測到薩姆導彈FanSong跟蹤雷達信號,啟動電子對抗措施。”
地面上的越軍雷達兵,突然驚恐的發現——屏幕上全都是雪花點。
“是電子干擾!”
在無數次轟炸中,早就見識過這一切的越軍指揮官,立即根據蘇軍顧問的教導,有針對性的調整,他們曾經一次又一次成功反制過美軍的電子干擾。
但是今天,他們發現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樣,雷達發現不了任何目標。完全處于癱瘓狀態。
“這是怎么怎么回事?”
在河內外圍薩姆防空導彈陣地上,蘇聯顧問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他們的雷達是最新式的,而且在與美軍的電子對抗中,多次取得實效。
可是現在呢?
以前使用的方式,完全沒有作用。
“他們肯定升級了電子對抗設備。”
就在蘇軍顧問做出這個判斷的時候,龐大的B52機群已經在數十架F4鬼怪戰斗機的掩護下,抵達了河內上空——直到現在,都沒有遭到任何攻擊的。
在進入河內上空后,B52轟炸機機翼下方攜帶的電子對抗吊艙開始工作,原本它的干擾波在北越防空雷達屏幕上制造出數十個虛假目標,可是現在他們不知道的是,北越防空雷達完全看不到任何目標,只能看到滿屏的雜波。
不過即便是如此,在目視發現轟炸機群后,他們還是發射了導彈,兩枚升空的薩姆2導彈在干擾下偏離航線,在遠距離自毀。
“目標區域進入倒計時,”
領航員卡爾的聲音從轟炸艙傳來。
“投彈點30秒。“
這一天,河內上空天氣晴朗。
“炸彈艙門開啟。”
巨大的艙門緩緩打開,同溫層寒冷的夜風灌入機艙。投彈手緊盯著雷達轟炸瞄準儀的顯示屏幕,透過云層,當河內發電廠的輪廓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他按下了投彈按鈕。
“炸彈離艙!”
B52轟炸機進行地毯式轟炸的場面是驚人的,一枚枚M84炸彈就這樣像雨點似的落下。
隨后它的機身猛地一輕,轟炸機飛行員感受到飛機因重量驟減而突然爬升,他調整操縱桿保持編隊位置。此時,在地面上,河內城區亮起一連串橘紅色的火光,從空中望去,就像有人在地面提前點燃了一串圣誕燈飾。
這是一次成功的戰略轟炸,主要打擊區域被完全被摧毀。
而更重要的是——美軍戰略轟炸機,沒有任何損失,至于北越——在電子戰飛機以及電子吊艙的掩護下,越軍的薩姆導彈全都像沒頭的蒼蠅一般,他們發射了上百枚防空導彈,但是卻沒有任何效果。
12月20日,烏塔堡空軍基地 機械師們正在對B52進行著檢查。凱特走過停機坪,地勤人員向他敬禮。三天來,他的機組已經執行了四次轟炸任務,累計投彈量已經超過了百噸。
按照當白宮最初的設想,三天時間怎么地也把河內給抹平了,因此原定計劃中后衛2行動只準備實施三天。用三天的時間,讓北越屈服,三天里,美軍出動了322架次的B52轟炸機對北越三大城市進行狂轟濫炸,可是在大量的目標被摧毀之后,北越依舊沒有任何服軟的意思。
白宮眼見轟炸沒有取得預定的成果,氣急敗壞的他向美國空軍下令繼續給老子炸!
“上尉,”
通訊官跑來,說道:
“指揮部命令,‘后衛II’行動繼續進行,直到北越完全屈服。今晚19:00簡報室集合。”
凱特點點頭,他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北越一天不屈服,他們的轟炸就會持續下去,美國會用它的轟炸機,正用它們特有的方式向世界宣告:當美國決定動用武力時,沒有什么目標是不可摧毀的。
當天晚上,在進行作戰簡報時,所有飛行員都顯得很輕松,他們聊著天,吹著口哨,在轟炸持續了三天之后,參加“后衛II”行動的B52,沒有架在中受到損壞或被擊落。
“……迄今為止,我們對河內地區軍事目標的轟炸行動已完成315架次,我們已經摧毀了所有的預定目標——包括河內鐵路站、北江轉運站、熱電廠以及賈通的河內石油產品儲存區所有的目標都已經被摧毀。
但是我們的損失是……”任務指揮官卡德爾上校,看著眾人,笑著說道:
他的話音剛落,簡報室內就是一陣激動的哨聲、掌聲,所有的飛行員都在那里興奮的叫喊著或者吹著口哨。
這簡直就是奇跡,他們穿越了人類最密集的防空網,他們幾乎是騎著防空導彈飛行,可是卻沒有一枚導彈擊中他們,等到第三天的時候,北越干脆躺平了——放棄發射導彈!
畢竟,一枚薩姆導彈價值十幾萬盧布,他們不可能把導彈打著玩。
而坐在臺下的約翰·尤伊爾中校在激動之余,則喊道:
“上校,可以讓我們見一見我們的英雄嗎?”
“是的,上校,讓我們和他們打個招呼。”
“是的,他們可是我們的守護天使!”
他們都知道守護天使是誰——電子戰飛機,但是他們誰都沒有見過他們。
現在,獲得空前勝利的他們當然希望能夠和他們的守護天使見上一面,畢竟,那些守護天使在過去的幾天中一直默默的保護著他們。
人嘛,總是要學會感恩。
“守護天使你們是看不到的,但是……”
卡德爾上校用神秘的語氣說道:
“你們要相信,他們會一直守護我們!直到我們獲得勝利的那一刻。”
有時候守護天使就是這樣,他就是默默無聞的在那里守護著所有人。
雖然對于這個結果飛行員們感覺非常失望,但他們知道,或許這就是守護天使被稱為守護天使的原因,因為他的神秘。
而且現在最重要的并不是去探究守護天使的身份,而是要執行任務。
就這樣,轟炸任務繼續。
于是河內上空從12月18日晚到12月29日,除了12月25日以外,美軍的B52轟炸機編隊在F4鬼怪式戰斗機掩護下和“守護天使”的守護下天天‘到訪’。
部署在河內的各國地面防空部隊和空軍,與美軍展開了殘酷的博弈。北越地面防空部隊面對如蝗而來的美國機群沉著應戰,為保衛河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北越地面防空部隊當時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電子干擾,首先就得從雷達上密密麻麻的光點中辨識出B52轟炸機來,這樣才能用雷達引導防空導彈,優先消滅這些威脅最大的大家伙。
為了找出B52轟炸機的位置,北越雷達部隊在蘇聯顧問的指導下,不斷使用各種反干擾措施,以期望能夠打破美軍的電子干擾,但是他們的想法是美好的,常規的反電子干擾措施,完全沒有任何作用,在雷達的雜波中,根本找不到任何有效的目標。
即便是他們發射了導彈,導彈也變成了瞎子。
面對這樣的現實,哪怕是擔任北越防空部隊顧問的蘇聯少將赫留魯列夫,也只能仰天長嘆。
“該死的,美國人的技術水平又提高了……”
在發出這聲感嘆之后,赫留魯列夫將軍就這樣默默的仰視天空,看著空中如入無人之境的B52轟炸機群,他的眉頭緊鎖,神情憂慮,作為防空軍少將的他,很清楚,這一切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一旦發生戰爭,在電子干擾下,這些美軍的戰略轟炸機就會如入無人之境一般,進入蘇聯……
后衛2大轟炸因為時間橫亙西方傳統的圣誕節,所以也被稱為圣誕大轟炸。這一炸北越扛不住了,代表團不得不回到談判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