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白色的大眾汽車沿著高速公路一路前行,此時,駕駛著汽車的王英杰內心是激動的。
成功了!
他們終于成功了!
他們不僅成功的用“X”晶體制造出了晶圓,而且還成功的用其制造出了芯片。
“真想不到啊,性能提升的效果居然如此顯著,”
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馬爾斯,神情同樣是激動。
“從熱導性上看,沒有其他材料能像“X”晶體那樣有效地導熱,從而使芯片運行得更快、使用壽命更長。這就“X”晶圓在工作芯片晶體管的原子距離內提供了一條熱高速公路。它以極其理想的效率散熱,減少熱點并使芯片的計算速度提高四倍。”
“而且它更耐高溫,即使是在500度的高溫條件下,其性能仍然不受影響。”
王英杰點了點頭,說道:
“不僅如此時,它可以隔離非常高的電壓,從而使電力電子器件的小型化達到新的水平。他既然解決了過熱和電壓問題,使得“X”芯片在每一項指標上都優于硅芯片。”
當初他們發現其中從月球上帶來的“X晶體”是一種充滿潛力的晶體材料時,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晶體的研究是如此的困難,當然也沒有意識到,它的效果會如此的顯著。
“我們的研究好像在一夜之間顛覆了李氏定律。我是說在一定程度上。”
馬爾斯的話,讓王英杰思索了一會,然后他說道:
“李氏定律是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在大約每經過18個月到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性能大約每兩年翻一倍,同時價格下降為之前的一半。
嗯,從字面意思上確實如此,新型處理器在不增加晶體管數量的情況下,性能提升了四倍,但是……”
扭頭看了看馬爾斯,王英杰說道:
“我們都知道它是極其昂貴的,昂貴到甚至沒有實用價值。”
有時候一些東西就是這樣,當一個物品太過昂貴的時候,人們往往會選擇平替。哪怕是性能稍微差一點。
他的話讓馬爾斯有些無奈的點了點頭:
“你說的倒也是……”
確實,它太過于昂貴了,畢竟,它是從月球上運來的,以至于讓它失去了實用價值。
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失去了實用價值。
“不過,某些高端領域倒是可以使用,比如在火箭控制領域。”
馬爾斯想了一下,然后說道:
“這個很關鍵,畢竟,‘X’晶體來自月球,我們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晶體,就必須要有更好、更廉價的火箭,才能把它帶回到地球。
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好的芯片來控制火箭。就像現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究的可回收再利用火箭一樣。
它需要的是更加先進的控制系統也意味著它需要更加高端的芯片,畢竟回收再利用的過程之中對控制系統是個前所未有的考驗。”
馬爾斯的話音稍微頓了一下,隨后他又說到:
“等到火箭可以像現在的汽車一樣反復不斷的使用,只需要加油的時候,我想發射成本也就會大大降低。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從月球上源源不斷的開采x晶體。”
這當然是一種美好的設想,但是首先你要敢想才能夠去實現它。
王英杰點了點頭,說道:
“是啊,如果它想要真正的走出試驗室,就非得盡可能的降低發射成本,并且解決登月和月地運輸的難題,只有解決了這兩個難題,它才真正有希望進入千家萬戶。”
“千家萬戶……這個太遙遠了,”
馬爾斯透過擋風玻璃仰望著天空,說道:
“我只希望它能夠在適當的領域發揮作用,一點點的降低成本,一點點的改變我們的生活,這也就足夠了。”
說著這些的時候,突然,像是想到什么似的,他說道:
“也許,不需要等到火箭的回收再利用,等到航天飛機發射成功之后,一切也就全都改變了。”
馬爾斯之所以會這么說,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電視里都充斥著與航空飛機有關的新聞,不過,都是與它的“命名”有很大的關系。
“確實,畢竟,相比于火箭的可回收再利用,它是可以重復使用,就像是普通的飛機一樣。”
“重復使用的是航天飛機,并不是火箭本身,而發射成本中最昂貴的就是火箭,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誰知道呢?他們既然這么干,肯定有他們的理由。”
王英杰說道:
“對了,你給它起了什么名字?是‘進取’號嗎?”
馬爾斯的話音剛落,王英杰就哈哈大笑道:
“果然,我們都是一樣,都希望它叫‘進取號’。”
收起笑容,王英杰的神情變得凝重,他問道:
“你覺得他們會采用這個名字嗎?”
“誰知道呢?”
馬爾斯抿了下嘴唇,然后說道:
“但是我們敢說“進取號”號絕對是得票最多的名字!我相信他們一定會選擇這個名字。”
五年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宣布了一項前所未有的計劃——他們將建造世界上第一架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飛機,當時并沒有引起外界的轟動。
在經歷了第一個人造衛星,第一個把人類送入太空以及登月之后,太空活動似乎吸引力不在了。
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們對太空的關注度遠不如十幾年前了,那時候人類對太空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想象,人們以為很快,普通人也會進入太空。
可是現實卻是殘酷的,直到現在,太空仍然是“勇敢者的游戲”,也正因如此,人們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冷卻著。
不過,年初,一個新聞卻攪動了SEA上下,讓所有人都重新燃燒起了關于太空的熱情。
并不是公布了航天飛機進展情況,比技術更令人興奮的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決定向民眾公開征集這架航天飛機的名字。
“由你們來決定它的名字!”
新聞發布會上,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官員面帶微笑地宣布了這一消息。報紙頭條、電視新聞、廣播電臺,幾乎一夜之間,SEA上下都開始討論:這架劃時代的航天飛機,應該叫什么?
這是人類第一個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它應該叫什么?
民間眾說紛紜。
幾乎下意識的——人們想到了“婆羅洲號”——這簡直不要太正常,畢竟,從婆羅洲到婆羅洲,本身就是這里的歷史,那艘于太平灣被永久保存的“婆羅洲號”郵輪,銘記著那艘郵輪與這片土地的歷史。
用“婆羅洲號”為其命名,再正常不過。
——我們搭乘婆羅洲來到這里,我們還將和搭乘婆羅洲進入太空!
幾乎所有人都這么認為。
只不過,有時候,競爭者往往是出乎意料。
就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公布命名征集活動的次日,在南洋大學的一間大學宿舍里,21歲的大學生馬國森猛地從椅子上跳了起來。
“他們要給航天飛機起名字!”
他對著室友大喊,手里揮舞著當天的《南洋論壇報》:
“我們必須讓它叫'進取號'!“
戴四維,立刻明白了這意味著什么。
他們都是《星際迷航》迷的,《星際迷航》是一部于十年前上映的科幻電視劇,十三年前,吉恩·羅登貝瑞撰寫了一部劇本,并到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走訪,希望能夠投拍成電視劇,但因為情節同當時的其他電視劇風格相比較顯得格格不入,沒有誰愿意收購。
最后,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了SEA,在長安,亞洲電視看中了這本劇本,于是,便趁著太空的熱度拍攝了這部電視劇。
十年前,試播集上映,這部試播集花費了1300000元,號稱“史上最昂貴”的電視劇。
從其上映之后,就立即在SEA和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轟動。并因此引起了收視狂潮,并且與《星球大戰》一共構成了SEA兩大太空影視劇。
而持續多年的播放,讓《星際迷航》不僅在SEA擁有很多粉絲,而且還在國外擁有大量的粉絲。
尤其是在年青人之中,《星際迷航》的粉絲更是多的驚人兩人對視一眼,異口同聲地說:
“我們必須行動起來。”
很快,他們就開始通過BBS以及電子郵件向各地的《星際迷航》粉絲俱樂部都收到了消息。他們迅速組織起來,制定了一項前所未有的“進取號運動”。
而“進取號”正是“星際迷航”里主角們搭乘的太空飛船。
有人在號召,就有人響應,有時候粉絲們的力量是無窮的。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在SEA各大城市的公共場所出現了一道奇特的風景線:
在長安的地鐵站,一群穿著星際艦隊制服的年輕人支起桌子,桌上擺著簽名表,身后掛著巨大的手繪海報——“讓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航天飛機成為真正的'進取號'!”
“您愿意支持'進取號'這個名字嗎?”
這些年青人熱情地向路過的行人遞上簽名表。有些人笑著簽名,有些人困惑地皺眉,但幾乎所有人都被他們的熱情感染。
在長安的科幻大會上,《星際迷航》的演員們公開聲援這一行動。
“這不是幻想,這是未來!”
飾演斯波克的馮凱瑞在一次采訪中說道,引發了粉絲們的狂熱歡呼。
而在大學校園里,星際迷航粉絲們甚至組織了一場“星際艦隊模擬投票”,讓學生們體驗“艦長投票”,并在每一張選票上印上“進取號”的選項。
他們的這種狂熱,甚至還影響到了大洋彼此,在美國,作為另一個《星際迷航》的粉絲集中地,當地的粉絲們也通過各種活動呼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采用“進取號”
“‘進取號’象征著全人類的進取精神!‘進取號’航空飛機是代表著全人類的!”
而與此同時,那些粉絲們甚至發起了全球簽名活動,他們的行動,自然得到了全世界各國星際迷們的支持。
不得不說,有時候,粉絲的力量是無窮的,而得益于互聯網的初步流行,全世界的星際迷們,甚至可以在同一天,同一時刻,用“點亮‘進取號’”的行動,讓全世界看到——什么是粉絲的力量。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