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有些事情比神話還玄乎——SEA的科技和武器已經完全徹底領先世界各國,但是這并未引起全世界的足夠重視,事實上,這會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連電腦都沒有。
可是在SEA呢?
電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進入了學校和公共圖書館,不僅所有的學校都配置了電腦,而且還連上了互聯網。
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處于蒙昧時代的時候,在這里就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
盡管這個時候,絕大多數家庭都沒有電子計算機,但是在這里,這里的孩子們卻可以通過學校圖書館以及公共圖書館里的電子計算機,學習計算機的使用并且進入互聯網。
有時候,一個新時代開始的時候,往往是以無聲無息的方式開始的,置身其中的人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新時代的來臨,新時代就以一種極其特殊的方式宣告它的降臨。
發生在特拉維夫上空的導彈攔截導彈的這一幕,雖然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世界各國軍方無不是對天箭3防空導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埃及,敘利亞和以色列在那里大打出手的時候,就已經有一些國家的采購團隊來到了這里。
“我們來到這里是為了德國的未來。”
克勞德一邊說一邊看著車窗外的長安,對于這座城市他并不陌生,畢竟多年來德國和sEA之間的各種交流都是極其親密的。
早知道,德國可是sEA的第四大移民來源地——在戰后最初的幾年之中,有上百萬德國人移民sEA,因此兩國的民間交流可以說是極其緊密的,兩國之間的往來航班也是全世界最多的。
“德國每時每刻都面對著來自蘇東的威脅,我們需要這種導彈來保護自己的天空。”
作為冷戰的最前沿,可以說德國是非常有危機意識的,他們總是會把大量的資金應用在軍事上。
現在的德國擁有整個西歐最龐大的坦克,裝甲部隊以及空中力量。可即便是如此,他們仍然是缺乏安全感的,畢竟,相比之下,鐵幕另一邊的力量實在是有點太過嚇人了。
任何一個德國人只要一想到鐵路另一邊的鋼鐵洪流沖過邊境的一幕,他們所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就是深深的絕望。
畢竟那可是好幾萬輛坦克,好幾萬架飛機,當然還有幾百萬華約軍隊。
因為曾經目睹過蘇軍的進攻,所以,整個德國上下都恨不得把德國變成一座堡壘。
但是他們顯然不可能把整個國家都裝進要塞之中,就像他們沒有辦法去保證在大戰爆發的時候能夠阻擋華約的核武器一樣。
尤尤其是華約的那些近距離戰術彈道導彈——那些導彈基本上就是專門為德國準備的。
面對來自東方的這份大禮,德國上下的恐懼是可想而知的,他們除了同意美軍在德國部署戰術核武器作為對俄國的威懾之外,
就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直到4天前——當德國的政客和軍人們在電視屏幕上看到飛毛腿彈道導彈被攔截的畫面時。
呀媽——呆住了。
他們的驚愕立即變成了狂喜。甚至可以說是狂歡。
他們立即意識到這種武器正是他們所需要的,幾乎沒有任何猶豫,他們立即在第一時間派出了考察團。
他們來到這兒就是為了進一步了解這款武器——雖然在去年這款武器就已經出現在長安國際裝備展上,但是,當時德國對它并沒有多么上心。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這玩意兒絕對是剛需!
于是乎,克勞德一行人來了。
克勞德·馮·施特勞斯上校剛踏上南洋防務裝備公司靶場的觀察臺,迎面而來的海風就掀起了他的軍裝下擺。
這位德國聯邦國防軍防空部隊指揮官瞇起灰藍色的眼睛,遠處發射架上綠色迷彩的“天箭3”導彈發射車,看起來是那么的不起眼——似乎在過去的近20年里它從來沒有過什么變化,可實際上沒有變化的,只是發射箱而已。發射箱內的防空導彈已經升級到了第三代了。
“上校,”
南洋防務裝備公司副經理萊茵哈特,對他說道:
“五分鐘后開始實彈測試。“
克勞德點了點頭余光瞥見代表團其他成員——技術專家穆勒少校和國防部文官萊爾正在交頭接耳。他們昨天剛剛從法蘭克福飛抵長安,時差還沒完全倒過來,就被安排參觀這場關鍵演示。
“先生們!”南洋防務裝備公司首席工程師張遜拿著擴音器走到觀察臺前方,用英語說道:
“今天我們將模擬攔截一枚速度達到Mach4的戰術彈道導彈,它的性能與蘇聯使用的飛毛腿等戰術導彈的性能相近。”
穆勒少校立刻在筆記本上記錄。克勞德嘴角微揚——這正是他想看到的。他要看到的是這款導彈是如何攔截彈道導彈的。
“五!四!三……”
倒計時通過耳機傳來。克勞德不自覺地繃緊背部肌肉,想起電視鏡頭里特拉維夫上空的火球。那天他正在科隆的軍官俱樂部,所有人大氣都不敢出地盯著電視屏幕,直到“天箭3“的尾焰劃破夜空……
“發射!“
遠處的天箭3導彈轟然升空,固體燃料發動機噴出的尾焰在清晨空氣中留下扭曲的熱浪軌跡。克勞德抓起望遠鏡,看到導彈在2000米高度突然轉向,彈體側面的燃氣舵噴出細微的調整火焰。它正在向著襲來的導彈“撞去”。
克勞德屏住呼吸——他甚至感覺到自己的掌心在那里冒著汗,畢竟,親眼目睹導彈攔截導彈的場景,和在電視機里看到類似的畫面時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撞擊發生在海拔約4500米處。橘紅色的火球無聲地綻放,它就像是節日的禮花一樣。
“我的上帝啊!”
穆勒少校喃喃道。望遠鏡里,靶彈的碎片正像煙花般四散墜落。
這一切看起來是如此的不真實。
張遜工程師滿臉笑容地轉身:
“先生們,這就是世界上唯一經過實戰檢驗的戰術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圓概率誤差不超過5米。”
克勞德放下望遠鏡,掌心微微出汗。他注意到這次攔截用了兩枚導彈——第二枚在首枚脫靶后立即補射。看來南洋防務裝備公司沒打算掩飾系統并非百分之百可靠。
“我想了解TVM制導的具體參數。”克勞德說道:
“特別是在目標進行末端機動時的數據更新頻率。”
張遜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大多數來訪軍官只關心射程和殺傷半徑,很少有人直接問到“通過導彈跟蹤”這樣的技術細節。
有時候,細節才是最重要的。
“不如到控制中心看看雷達界面?“
很快他們就到了雷達指揮車的內。
相控陣雷達的顯示屏前,克勞德仔細觀察著那些跳動的光點。作為一位擁有電子工程博士學位的軍官,他立刻認出了這種雷達的獨特優勢——不需要機械旋轉,電子掃描的速度是傳統雷達的十倍。
“這套系統是全世界第一套相控陣雷達系統,它能同時追蹤100個目標,”
張遜指著屏幕,用稍顯得意的語氣介紹道:
“并且引導8枚導彈攻擊其中3個最高優先級目標。”
穆勒少校湊近克勞德耳邊:
“真的非常先進啊!哪怕就是美國人都沒有。”
克勞德點了點頭。
大概是幾年前,歐美各國才開始有了相控陣雷達的概念,而現在sEA卻已經把它制造了出來,并且投入了使用。
這真的是太過驚人了。
“張先生,”
克勞德故意提高音量,問道:
“我注意到演示中目標高度始終保持在3000米以上。如果遇到貼地飛行的巡航導彈呢?
比如類似于戰斧的巡航導彈,根據我們的情報顯示,俄國人似乎也開始裝備了類似的巡航導彈。”
工程師的笑容僵了一秒。這個德國人太敏銳了——“天箭3“對超低空目標確實存在探測盲區,去年軍方的測試報告就指出過這個問題。
“理論上系統可以應對任何高度,它當然可以攔截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
張遜開始就是標準話術。
“但是這款導彈是一款遠程導彈,他的射程高達120km,對于戰斧式巡航導彈的攔截,我們更傾向于采用高射炮或者其他近程防控系統,我們公司研制的30毫米自行高射炮,就是一款非常適合攔截巡航導彈的武器,因其射速優勢,更適合打擊低、慢、小目標,尤其是巡航導彈。而且也極其適合陸軍坦克部隊。”
這已經不是話術了,而是推銷,事實上,張遜并不僅僅只是工程師,他同樣也是一名出色的推銷員,不過,德國人顯然對其沒有多少興趣,畢竟,德國也正在研制自行高射炮。
而且它的口徑更大,是35毫米。
“嗯,在軍隊的使用確實需要搭配近程防空系統,我明白。”
克勞德善解人意地點點頭:
“畢竟沒有完美的武器,術有專攻嘛。”
請:m.minguoqire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