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并不僅僅只有澳大利亞軍官意識到,鷂式戰斗機的潛力。
事實上,從鷂式戰斗機的誕生之初,就讓許多熱衷于化解機場危機的專家、學者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鷂式戰斗機在整個70年代贏得了世界航空界高度的關注,一系列如何充分應用鷂式垂直起飛、垂直降落的巨大優勢的戰術構思在航空軍事領域大爆發。
軍事專家們之所以會如此關注它,是因為在核戰條件下,機場是最容易被摧毀的目標,為此,他們紛紛探索飛機在公路上起降,而其中又以瑞典最為典型——有近一半的公路可以作為飛機的跑道起降戰斗機。
但即便是如此,也沒有脫離跑道,只有鷂式戰斗機,可以真正意義上脫離機場。
從來沒有一款戰斗機可以像鷂式那樣,只要給它一塊面積15米15米質地堅硬的地面,它就能脫離動輒一、二千米長的跑道,輕輕松松的就地起飛再靈活自如的就地降落。
“最重要的還是海上,它最大的作用還是在海上。”
在海軍艦政處,周書楠指著面前的掛圖說道:
“我們一共就只有三艘航空母艦,未來還會有四艘“蘇伊士級”兩棲攻擊艦,即便是在戰時,將四艘兩棲攻擊艦全都改成輕型航母,全都配上鷂式戰斗機,也不能滿足對航空母艦數量上的需求,我們需要考慮后備艦隊。”
他的話音剛落,楊上青就說道:
“數量需求?如果三艘航母全部集結的話,艦隊機超過220架,其中F2和F4戰斗機就超過100架,再加上四艘的兩棲攻擊艦,按照每艘16架計算,差不多就是64架,不少國家所有的固定翼戰斗機,都沒有這么多。
一般的國家,甚至都不需要兩棲艦,只需要三艘航母,就可以壓著打了,畢竟,空戰不是單打獨斗,是體系作戰。”
不斷的勝利讓SEA軍方內部是極其自信的,當然,在另一方面,他們同樣也有很高的危機意識,就像現在,作為艦船工程師的周書楠所看到的就是危機,
“你說的沒錯。三艘航空母打擊的小國是夠了,可要是中等以上的國家呢?現在很多國家都有上千架飛機,僅僅只靠一百多架飛機,怎么與他們作戰?”
面對周書楠的反問,楊上青問道:
“那后備艦隊,也不能把航母在那里后備吧!”
“是不可能,但也不是不可能!”
周書楠掀開一張掛圖說道:
“滾裝船。”
“什么?滾裝船?”
楊上青不由的一愣,對于滾裝船他并不陌生,畢竟,當年他大學剛畢業那會,就參與過滾裝船的建造。這一概念起源于軍用坦克或車輛登陸艇。世界上第一艘滾裝船是五三年太平船舶建造的“晨星”號。船的兩舷及船尾均有開口,共有5個跳板,供車輛上下船。
滾裝船在SEA內部的海上航線應用也很多,在各個輪渡口岸都有廣泛的應用。
但是真正使用最廣泛的還是汽車運輸,它幾乎是為SEA汽車工業“量身定制”的的遠洋汽車運輸船。而SEA的汽車工業正是靠著滾裝船,將汽車運往全世界各地。
所以滾裝船的發展幾乎伴隨著SEA汽車工業的發展。
“對,就是滾裝船,截止到現在,國內各大航運公司擁有超過50艘滾裝船,那些滾裝船,內部空間大、裝載能力強,用于軍用運輸時具備很強的投送能力,它的內部設有坡道,可以直接使用車輛運輸物資至頂層甲板,而且內部設有多層通風系統,可以確保內部通風。”
周書楠指著滾裝船的圖樣繼續說道:
“而且因為其是運輸汽車,所以火災防控系統在設計時就已經加以考慮,所以,艙室內防火系統遠遠優于普通船舶。這些艙室內可以攜帶燃料、彈藥也可以充當的人員住宅,與此同時……”
他的手指著頂層甲板說道:
“你看它的甲板寬度非常大,而且平直,完全沒有任何遮擋,我們完全可以使用它起降鷂式戰斗機,當然,這需要對其甲板進行加固,同時還需要在飛行區域加裝耐燃灼鋼板,當然,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在其頂層甲板上加裝滑行跑道,這樣一來,海軍就等于多擁有幾十艘航空母艦——前提是如果有必要的話。”
在說出這一構想的時候,周書楠的目光中充滿了期待。
聽著周書楠的介紹,楊上青指著圖樣說道:
“這個構想似乎不錯,但是你也要注意到一點,就是滾裝船的結構強度和抗沉性較差。這是一個不可克服的大問題。”
“是的,你說的沒錯,但是我們必須要注定到,它的潛力,在戰爭時期,我們可以將它與鷂式戰斗機結合在一起,從而構成我們的后備航母力量,當然,相對應的,我們需要制定新的建造標準,比如對其艙室甲板進行加固,要求其可以運輸大件重載貨物,滾裝船不僅可以充滿航空母艦,而且還可以運輸坦克、裝甲車輛……”
在講述這一構想的時候,周書機越說越激動,并不僅僅只是滾裝船,甚至還有集裝船,其實他已經起草了一份報告。
而這份“影子艦隊”計劃是為在海上充分發揮鷂式飛機垂直起飛降落的優勢。
這個計劃的核心思想就是借助鷂式戰斗機的垂直起飛/降落能力,利用世界上正在飛速發展的超級商船——例如幾萬噸有滾裝船,甚至十幾萬噸的集裝箱貨船作為海上平臺。
從而發展一種‘平戰結合’、‘近乎完美’的作戰手段——不是航母的航母!
一旦發生大規模戰爭,就可以利用現有的鷂式戰斗機,迅速征用并且改造滾裝船、集裝箱貨船,一艘船搭載十幾架,甚至幾十架鷂式戰斗機,一次投入幾艘、十幾艘,參加海軍奪取制海權,甚至奪取制空權的作戰行動,全面彌補現役航母數量不足的缺陷。
當國家判斷有發生戰爭的危險時,實施‘影子艦隊’計劃的商用貨船立即進入船廠,加裝可供鷂式戰斗機的起飛降落甲板,將裝滿了飛機零部件、維修工具、以及其它各種設備、機載彈藥的集裝箱布置在集裝箱貨船的周圍,為甲板上的飛機遮風避雨,燃料直接就灌裝在船艙里的臨時性燃料罐中,飛機隨用隨取。
一旦完成改裝,鷂式戰斗機就迅速從陸上基地轉移到船上,直升機將地勤人員、后備空勤人員就迅速機降在船上。
如此一來,一艘平時是跑運輸賺錢的商船貨船,就可以在短短的幾天內就搖身一變成為武裝到牙齒的‘航空母艦’。關鍵是軍隊只需要花費養“鷂式戰斗機”的錢,養‘航母’的錢絕大部分是省掉了。
其實,也談不上省,更重要的是對于SEA這樣的國家來說,顯然不可能建立一支擁有十艘航空母艦的大型海軍,但是通過這種戰時的加強,卻可以擁有一支不遜于其的海上空中力量。
很快周正楠的這一份報告就被送交給了軍方高層,在軍方高層通過討論后,立即得到了實施,隨即,海軍船政處就與相關的造船企業進行合作,開始有針對性的設計新型的滾裝船,以確保滾裝在船在戰時的使用。
當然,這樣的“商船標準”修訂自然是需要公開的,幾乎是在其公開的當天,一些情報人員就注意到了這一點。
“滾裝船甲板承載能力標準與適用范圍……”
米哈伊爾看著剛剛獲得的報告,說道:
“這是……”
“中校,看細節。”
伊萬指翻開報告說道:
“你看,新的標準要求滾裝船必須考慮重載貨物運輸,什么是重載?是重型卡車嗎?當然不是,按照新的標準,即便是重達60噸的坦克,都可以使用滾裝船運輸,而且,而且,其還要求它的甲板當中有二分之一是可以活動的,按新的標準滾裝船可以借此改變甲板高度,從而運載包括重型貨車在內的高度不確定物體,提升該運輸船對貨物的適應性,借助于可變甲板、體型巨大的裝載坡道,不僅能夠用來運輸普通的小汽車,又或者是重型卡車,甚至連游艇又或者大型農用設備這樣的超大型裝備也能夠輕松裝下,并運送到目標城市。”
聽著伊萬的解釋,從重型卡車和大型農用設備中,米哈伊爾立即聯想到了另一點,說道:
“你的意思是,它們是要用它來運輸坦克是嗎?”
顯然,對于俄國人來說,他們最熟悉的就是坦克了,他幾乎是下意識的將其與運輸坦克聯系在一起。
“是的,中校,按照新的標準實施的滾裝船,很有可能被用來運輸坦克以及其它的重型軍用車輛,而這很有可能意味著,他們正在調整自己的戰略。”
“調整戰略?”
米哈伊爾看著手中這份商用標準的擬定本,說道:
“坦克……進攻,你指的是,在美國收縮的時候,他們要推行擴張戰略嗎?”
有時候,人們總是會根據他們的一些認知來做出判斷。只不過,他們壓根兒就沒有意識到,自己做出來的判斷是何等的可笑。
就像現在這些俄國的情報人員根據自己的認知做出來的判斷一樣,他們之所以想當然的認為別人是準備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勢力擴張,本質上是因為他們內心深處有著擴張的渴望。
也正因如此,才會做出誤判,這種誤判會導致俄國在未來做出什么樣的錯誤決定?那恐怕只有老天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