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36章 贏在華夏特別版

第536章《贏在華夏特別版  5月下旬,華夏互聯網經歷了一周的跌宕起伏。

  先是美團宕機,隨后滴滴也陷入癱瘓,媒體和網民在吃瓜的同時,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價格戰似乎才剛開始,怎么就感覺勝負已定了呢?如果真是這樣,補貼還能持續多久?

  就像一只股票,大家都知道它這段時間會漲,于是千方百計想要“上車”,生怕錯過這村就沒這店了。甚至,這段時間外賣和打車領域還出現了報復性消費的現象,直接推動了餓了么和滴滴出行的二次爆發。

  然而,網上依舊有許多聲音在質疑。一些媒體的文章明里暗里指向這兩次宕機背后有某股勢力的影子,雖然沒有點明,但讀者心知肚明。

  無論是程維還是王興,此刻心中都隱隱有些忌憚,盡管他們通過水軍在網絡上吹吹風,引導大家猜測真相,但又不敢做得太過火。畢竟自己家的系統剛剛穩定下來,即便有阿里和騰訊的保駕護航,他們心里也沒底——自家的系統能否經受住第二次撻伐?

  其實,他們也清楚,這些小手段在對手眼中根本不痛不癢。

  這段時間,阿里和騰訊內部也在復盤,試圖找出之前網絡攻擊的一些蛛絲馬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可能性愈發渺茫。

  即便真的心里大概知道對手是誰,但沒有證據又能如何?就算真相大白,一切還能回到從前嗎?

  就像之前360照著金山毒霸功能一頓抄,給雷軍煩夠嗆,直接把前者給告了,官司打了又打,最后打贏了又如何?丟失的市場早已覆水難收。

  不過,這段時間的動蕩也讓國內互聯網企業更加重視網絡安全建設,一些專家紛紛呼吁:“網絡安全需要引起重視!”

  網絡安全工程師的崗位成了熱門,薪酬也水漲船高,然而,吵歸吵,鬧歸鬧,市場不跟你開玩笑。

  餓了么和打的出行經此一役,直接奠定了領先地位,尤其是外賣賽道,已經將對手遠遠甩在了身后。

  網絡媒體集中報道了互聯網領域的各種大事件,但隱隱能感覺到,背后的勢力版圖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

  從之前bat三足鼎立,到如今2bat四國爭鋒,甚至有些“一b獨大”抗衡at的趨勢。

  網絡媒體都能看明白的事情,作為媒體界的“名門正統”,央視又如何不知曉?

  這也正是央視臺長開始謀劃《贏在華夏特別版的原因。

  雖然表面上央視依舊是老大哥,但實際上正面臨各地方臺的挑戰,尤其是芒果衛視、荔枝衛視等強勢地方臺的崛起。

  尤其是那個芒果衛視憑借《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老牌綜藝,以及《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引進節目,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對央視的收視率構成了不小的威脅。

  收視率與收入息息相關,盡管目前央視的收入依然獨一檔的存在,但雙方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地方臺在節目形式和內容上的不斷創新,給央視帶來了壓力,也促使央視加快改革步伐。

  加上財經頻道上個月的人事地震,央視迫切需要一檔影響力足夠大的節目來重振旗鼓。

  那有什么行業影響力能比得上互聯網呢?

  當財經頻道總監齊竺泉接到任務后,回辦公室的路上就已經想清楚了臺長交代這件事背后的重大意義。

  這檔節目將成為他履新后的一塊試金石,干好了可以說前途一片光明。

  回到辦公室,他拍了拍手,高聲說道:“所有人,沒有播出任務的,2號會議室,緊急開會!”

  幾分鐘后,齊竺泉看著會議室里的一眾麾下——編導、主持、策劃、制作和播出人員,人才濟濟,匯聚一堂。

  他清了清嗓子,說道:“那個.今天叫大家來,有且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說著,他在身后的白板上寫下四個大字——《贏在華夏。

  “這個節目,想必大家耳熟能詳,我就不再贅述了。”

  臺下眾人紛紛點頭,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早在2006年,當時創業、創新成為這個時代最響亮的詞句,為企業積累財富、為國家貢獻稅收、為社會創造就業成為這個時代精神深處的需求。

  同年《贏在華夏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中應運而生,它是央視財經頻道推出的一檔大型創業真人秀節目,定位為“尋找華夏最具成長潛力的創業項目”,順應了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導向,也迎合了年輕人渴望成功、追求夢想的心理需求。

  節目通過海選、面試、商業實戰等環節,選拔優秀創業者,并為他們提供資金、導師、資源等,助力其實現創業夢想,最后的活動會為每位獲獎者提供一塊創業實驗田,由idg、軟銀賽富、今日資本等三家國際著名投資機構提供的創業資金。

  冠軍1名:1000萬元,亞軍2名:700萬元,季軍3名:500萬元。

  而當時的評委嘉賓陣容堪稱繁華,包括:蒙牛牛根生、ut斯達康吳鷹、idg熊曉鴿、今日資本徐新、軟銀亞洲閻焱、阿里巴巴總裁馬云、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新東方俞敏洪、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中糧集團董事局主席寧高寧.

  不是資本巨擘就是知名企業家,其中還有許多年度華夏經濟人物當選人物。

  節目最大的看點之一,就是通過評委們的點評和指導,向觀眾傳遞商業理念、經營策略等精英文化,同時也塑造了成功企業家的榜樣形象。

  該節目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共舉辦三屆。

  為什么只有三屆?其實這檔節目火爆之余還是引起了一些公眾的質疑,例如過度渲染成功學、忽視創業風險、所傳遞具有爭議的價值觀等。同時,節目對創業者的選拔標準和評判方式也值得商榷。

  但不可否認,這是一檔在當時看來是現象級的創業節目,而且收視率在當時一眾央視欄目中很高。

  《贏在華夏作為曾經的王牌節目,即便是新入職的員工也有所耳聞。

  然而,大家心中仍有些疑惑:這個早已成為歷史名詞的節目,為何被領導重新提起?

  很快,領導給出了答案——他在白板上寫下了《贏在華夏后,又追加了三個字:特別版。

  “之所以重提這檔欄目,是因為時機已到,我們要做幾期特別版。”齊竺泉頓了頓,示意助手小張分發資料,“大家先看看。”

  幾分鐘后,資料傳閱完畢。

  齊竺泉環視眾人,問道:“都看完了吧?覺得如何?”

  他接著說道:“我先定個大框架,這一次,我們推出《贏在華夏互聯網特別版,邀請互聯網頭部的幾個企業家分成兩個陣營進行pk。

  大概就是這樣,剩下的機制啊,內容啊,流程,我們要求新求變,格局要大一些,這些大家可以集思廣益,自行討論補充。大家有什么問題嗎?”

  一旁作為總監助理的陳紅兵提醒道:“總監,去年就有人辦過類似的節目。”

  齊竺泉皺了皺眉:“辦過?具體說說。”

  陳紅兵繼續道,“之前《贏在華夏的主持人王利芬后來跳槽去了地方臺,隨后以制片的身份制作出了一檔類似的節目,叫《贏在華夏藍天碧水間,是一場大型商戰真人秀。

  節目中,十二位明星企業家分成兩個陣營,通過12場商業實戰贏取公益基金,獲勝團隊和總決賽冠軍會捐贈千萬公益獎金給公益組織.”

  “藍天碧水間?”齊竺泉喃喃自語,似乎對這個節目有些印象,“他們的參賽嘉賓都有誰?”

  陳紅兵報了幾個名字:汽車之家的李想、五八同城的姚勁波、慈銘體檢的韓小紅等。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