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84章 劍開天門

第284章劍開天門  2月25日,周六,阿里公關部門不得不加班臨時趕出了一份聲明,可見事情的緊急程度。

  「集團首席架構師兼阿里云事業部負責人王堅博士由于個人原因,無法繼續在阿里工作,從即日起不再擔任上述職務,早在2009年,博士在馬董事長的邀請下加入阿里,負責.」

通篇現實回憶王堅在阿里做出的成績,比如云os手機系統、并肯定其為阿里云做出難以磨滅的貢獻等等,主打一個商業互吹,好聚好散  畢竟是馬總親自挖過來的,總不能說當初看走眼了吧,阿里公關部門著實還是費了不少心思去潤色這邊稿子。

  同時阿里內部郵件也同步了這一消息,以穩定軍心。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有從事it行業的網友在京城看到了王堅出沒的身影,引起人們的興趣。

  三天后,

  王堅加盟彼岸,出任彼岸云計算總經理的消息不脛而走。

  當老馬后知后覺聽到這個消息,眼前一暗,身形略微晃了一下。

  這就像兩口子鬧矛盾后冷戰了一段時間,最后決定和離,以后歲月靜好,互不打擾。

  到這沒啥問題,可最后其中一方知道另一方在冷戰期就跟新歡眉來眼去,暗通款曲,這就嬸嬸能忍馬叔叔可忍不了!

  他千算萬算,萬萬沒想到王堅會跑彼岸那邊去,防不勝防啊。

  “陳默!!!!!”

  一口氣能說出這么多嘆號足見老馬的怒氣值。

人們的悲喜并不相通,只會轉移  舒服了!

  這是小馬哥看到這個消息后,最為直接的反應。

  隨后看完全文笑的后槽牙都能看到,好久都沒這么開心了。

  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老馬也有今天!

  如果說陳默是新仇,那么老馬則是他的舊怨。

  阿里走了一個王堅效果堪比當初張小龍離職,而且對方貌似沒有簽署競業,白白丟了一員大將,雖然這個大將對騰訊沒啥用,這相當于阿里這幾年,幾十億的投入算是徹底打了水漂。

  起碼自己的微聊投了幾十億,穩居第二把交椅,這樣一看感覺好像還可以的樣子。

  而且更妙的是,這些人去的還是彼岸,以他對老馬的了解,雖然王堅沒有競對協議,他必然會對下面那些人發起集體訴訟,屆時彼岸又將賠一大筆錢。

  最為關鍵的是,陳默腦袋拎不清,阿凡達2還沒影呢,他怎么敢allin云計算,有錢沒處了么?

  對于騰訊而言這可是最近難得的兩個好消息了。

  只不過略微有點不爽的是,他派去杭州的那些人不是被打就是被抓,而且知道兇手是誰還沒招,還是吃了個暗虧。

  感覺自己對上陳默這個無賴,各種維度打不過,就很氣。

  小馬哥無奈地嘆了口氣,希望把自己的這點氣給下個月手游,屆時能爭點氣。

  不過總的來說,陳默畢竟年輕,有些少不更事,還是飄不對,不能再這么想下去了。

  小馬哥吃三塹長一智地驚醒過來,想了一會有所明悟。

  不一會叫來了cto張志東,“那個你找幾個技術專家,調研分析下彼岸云計算的可能性!”

  3天后,張志東匯報,關于云計算初步的調查分析結果:5年!

  也就是說彼岸科技的云計算從零開始發展,最快需要5年的時間,而這只是出現初步的成果,距離商用成功的概率不超過2成。

  想要落地商用,最起碼8年以上.

  這個結果是以騰訊目前自身為原型進行推衍分析,按照騰訊和彼岸所具備的技術、資金等進行比例折算得出的結論。

  小馬哥聽完匯報點了點頭,跟他預想的差不多,這回有了技術部門的背書,更有信心了而已。

  別看他表面說要等到阿凡達的時代,云計算或許才成熟,那都是他的煙霧彈。

  騰訊早在去年就開始了云計算的投入和研發。

  qq、qq空間在過去十余年間的高速發展中,歷經服務考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打下堅實的基礎和能力,其實云雛形初具。

  騰訊本身是云計算基因的,因此目前正在研發的騰訊開放平臺,目的就是為了創業者提供穩定、可靠、安全的底層的架構。

  預計明年就能上線試運營,提供對外接入,借助國內所有開發人員之力,加速云計算的孕育。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每隔幾年就會更新換代,有新的概念和技術涌現,

  比如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ai、p2p呃,最后一個就算了。

  云?啥叫云?為什么云要計算?各大it企業巨頭又何以對它又愛又恨?

  云計算不是一種全新的網絡技術,而是一種全新的網絡應用概念,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后在信息時代又一種新的革新。

  這個概念首次在2006年8月的搜索引擎會議上提出,被譽為互聯網的第三次革命。

  從狹義上講,云計算就是一種提供資源的網絡,用戶可以隨時獲取“云”上的各種資源,可以看成是無限擴展的,只要按使用量付費就可以。

  這就像小馬哥當初所說,“云”就像自來水廠、電廠一樣,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家的需求定量買水買電,交水費電費一樣。跟大家交話費差不多,根據自身所需充多少錢,就可以打多長時間電話用多少流量。

  從廣義上說,云計算是與信息技術、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一種服務,這種計算資源共享池叫做“云”,并且把這種計算能力當做一個“商品”進行售賣。

  就像上圖這樣,云端的內容就像個超市,大家可以根據需求挑選商品,按量購買服務。

  比如商場的扶梯,有人的時候正常運行,沒有人的時候出于節能降低運行成本緩行或者暫停。

  可以想見,如果彼岸有了自己的云,那么完全能接下12306這個爛攤子。

  12306最大的問題并不是出在業務邏輯復雜度上,而是服務器性能瓶頸承受不住這么大的流量沖擊。

  而一年就為了黃金周和春節那么屈指可數的幾次流量高峰,加大投入,隨后90以上的時間處于空置狀態,投入產出比太差。

  云計算就恰好是最適合的場景,需要的時候臨時租用云資源,用完資源釋放,供其他業務使用,形成共享。

  后續還可以衍化出游戲云、政務云、移動云、金融云、視頻云等等應用場景。

  云計算背后也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

  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想要有做出能落地商用的云計算,其中所耗費的資源、人工、技術等投入是無比巨大的。

  否則身先士卒的阿里云不會瀕臨解散,國內各大巨頭投鼠忌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