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彼岸系 會議室里的高管們面面相覷,他們敏銳地察覺到自家老板的異樣。
以往,他們對陳默的稱呼五八門——后晉升的高管稱之為董事長、親近一些的稱呼為老板、boss、青藤學院畢業的叫院長——后來,眾人感覺有些亂,一番合計,干脆統一叫陳默,moss,取“默moboss”之意。
陳默當時聽到這個稱呼時,表情微妙地頓了一下,但最終沒說什么,算是默認了。
可此刻,陳默像是被某種遙遠的思緒拽離了現實,目光渙散,遲遲沒有回應。
直到有人試探性地又喚了一聲,他才猛然回神。
“你們繼續,會議記錄和結論抄我一份。”
他丟下這句話,起身離開,背影透著幾分罕見的疲憊。
冷寧目送他走出會議室,眉頭微蹙。
她壓下心中的擔憂,鎮定地接過會議主持,確保議程繼續推進。
但她的思緒卻始終懸在陳默身上——他很少這樣失態。
等會議結束,她輕手輕腳地推開陳默辦公室的門。
映入眼簾的,是男人半躺在寬大的老板椅上,臉上蓋著一本《三體,胸膛的起伏近乎微不可察。
陽光透過落地窗斜斜地灑在他身上,卻莫名襯得那道身影有些寂寥。
望見這一幕,冷寧莫名有些心疼。
moss——除了“默boss”之外,這個詞還有另一層含義:苔蘚。無根無依,獨自生長。
不知為何,她忽然覺得,此刻的陳默就像一株被陽光曬得微微蜷縮的苔蘚,明明身處高位,卻隱約透出一種與世界格格不入的孤獨。
她抿了抿唇,最終什么都沒問,只是從一旁的柜子里取出一條薄毯,輕輕蓋在他身上。
陳默的呼吸節奏沒變——冷寧太熟悉了,她知道他沒睡著。
但她更清楚,此刻的他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無人打擾的靜默。
于是她悄然退出,反手輕輕地帶上門,順手將門牌翻了個面——
“老板已死,有事燒紙!”
這是去年年會后行政部偷偷定制的“老板勿擾”專用牌。
12月29日,小米集團正式發布公告,宣布完成12億美元的preipo輪融資,并計劃于2015年年中登陸港交所。
上一輪融資,小米估值450億美元已接近“獨角獸天板”,不能僅憑單一手機市場,還需通過業務多元化比如生態鏈iot戰略、互聯網服務支撐更高估值。
尤其小米5系和智能家居市場表現超出市場預期,所以本輪估值高達550億美元。
而這筆融資主要用于全球化擴張東南亞市場、歐洲和供應鏈優化。
本輪融資參與方除了部分老股東如dst、彼岸、順為外,還吸納了包括gic新加坡主權基金allstars香港專注科技的對沖基金和云鋒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小米經歷了這么多輪融資,背后站著眾多投資者,即使上市,也是以“同股不同權”ab股的形式,以雷軍為主導的核心團隊始終掌控著絕對話語權。
經過幾輪融資后,創始人雷軍本人仍持有約27.4的股份,但通過特別投票權設計,實際享有57.9的投票權,接近六成。
聯合創始人陳默持股17.2,兩人合計控制82.45的投票權。
員工持股計劃占比約10,按預估市值價值超50億美元。
其他投資者持有約21.3,投資人股權比例合計約為38.5。
投行分析人士指出,小米的股權架構設計堪稱教科書級案例:
“這種人力資本驅動型的架構設計,既保障了創始團隊的戰略決策權,又為員工激勵留足空間。外部資本可以分享成長紅利,但難以干預公司運營。”
在當今互聯網江湖中,第一梯隊玩家都已構建起龐大的資本矩陣,“xx系”的稱謂已成為行業地位的象征。
小米preipo融資消息的公布,讓財經界猛然意識到,
這家看似低調的企業,正在締造一個商業帝國.
小米preipo的消息一出,許多財經媒體興奮了。
因為他們發現,小米真要上市成功,ipo規模僅次于之前的acebook和前幾個月的阿里,成為互聯網企業第三大ipo案例。
專業機構抽絲剝繭后發現,小米的投資版圖遠比想象中復雜——通過雷軍個人、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和順為資本三條路徑,構建起一個龐大的“小米系”。
這個商業帝國的觸角不僅延伸至小米生態鏈企業,更滲透到金山系及其關聯公司。
據統計,雷軍本人就在36家企業擔任要職,實際掌控62家公司,間接持股企業超過500家。
當各大媒體陸續披露小米科技的財務數據時,公眾才驚覺小米非但不“小”而且還很大,早已成長為營收逼近千億級別的科技巨頭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作為新晉“bat”成員的彼岸集團,其真實規模竟讓小米都相形見絀。
經過記者們順藤摸瓜的調查,他們發現了一個令人細思極恐的商業圖景。
在周受資執掌的彼岸創投運作下,彼岸這個商業帝國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張版圖。
據統計,僅2014年就有超過200億資金,如同精密制導的導彈,精準投向全球科技產業的各個戰略要地。
除了眾所周知的社交、安全、云服務和游戲等核心業務外,
從內容娛樂到人工智能,從半導體到電子制造,幾乎每個前沿科技領域都能找到彼岸的身影。
由于彼岸集團大量投資并未公開披露,即便是最資深的財經記者,也只能拼湊出部分真相——餓了么、高德、打的出行、知乎等知名企業,華星光電、米岸芯昇等科技公司。
水面之上的部分已然令人震撼,而深藏在水下的未知體量,或許只有監管機構才能窺其全貌。
這種若隱若現的龐然大物,才是最讓人敬畏的存在。
這種若隱若現的商業巨獸,讓業界對彼岸集團的商業版圖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彼岸系”。
當全網仍在熱議彼岸集團的商業布局時,頓悟后的陳默正悠哉地刷著新聞。
當看到這些財經媒體煞有介事的分析,他突然靈光一閃——“這些記者用的什么工具查企業關系?”
隨手搜索后,一個名為“天眼查”的網頁引起了他的注意。
雖然界面簡陋,功能單一,但這個由前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柳超打造的企業信息查詢平臺,卻讓陳默眼前一亮。
作為未來企業信息查詢及商業征信平臺,這玩意對于自己后續發展規劃的重要程度甚至比職言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