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82章 全忠難斷

  “吾魏博節度使、魏州刺史,檢校兵部尚書韓君雄聞繼隆托名忠義,囚執天子。”

  “知天子受難,六州將士,難以自抑,今興兵伐劉,以清君側!”

  乾符元年臘月二十三日,魏博節度使韓君雄在麾下軍頭威逼下,發檄文響應朱溫清君側之舉。

  韓君雄以博州刺史樂彥禎為將,領牙兵七千,州兵二萬,號稱五萬大軍,沿運河南下,攻滑州、濮州而去。

  魏博的快馬疾馳濮州甄城,將帶有表文的箭矢射在城樓后便疾行北撤。

  表文被發現后,立馬便被送往了洛陽,而魏博叛亂的消息也自然傳到了天平軍節度使李陽春的耳中。

  “五萬兵馬?口氣不小……”

  鄆城衙門內,剛剛坐下的李陽春連口茶都沒來得及喝,便要面對魏博、兗海的夾擊。

  鋪開地圖,李陽春目光掃視地圖同時,不忘詢問:“朱全忠還在壽張虛張聲勢嗎?”

  堂內,兩名都尉一左一右朝他作揖,左邊身材略微瘦弱的年輕都尉回答道:“此賊依舊在壽張西南十五里營盤處。”

  李陽春聞言頷首,仔細研究起了地圖,片刻后他才看向二人。

  “某即為天平軍節度使,天平鎮內三萬兵馬盡屬某節制。”

  “劉松,傳令下去,令曹州都尉調三千兵馬北上,以曹州、濮州兵馬,堅守黃河防線。”

  “齊州境內,以禹城、長清、平陰、盧縣四軍兵馬為主,每軍出千人,都尉章犉為主帥,包打博州。”

  “山茌、歷城兩軍盡數出城集結,以別將鄧儼為帥,走泰山西徑,攻打兗州北部乾封縣。”

  “鄆城兵馬,除鄆城軍外,其余兵馬明日辰時拔營北上,攻打朱全忠營盤。”

  “快馬傳令給譚凱,以其麾下五千馬步兵,猛攻兗州西部,拿下金鄉、魚臺兩個縣后,立馬北上,阻擊朱全忠后撤隊伍。”

  “余下諸州縣軍,不動!”

  明明李陽春是第一次單獨領兵,但他卻已經做好了對魏博、兗海兩個鎮的部署。

  都尉劉松快速記下這些軍令,李陽春則是看向另一名都尉。

  “鄭衡東,大軍出征,軍紀要嚴,凡有犯錯者,以軍令處置。”

  “鄆州都尉張溫,自作主張,擅自出兵而損兵折將,貶其為別將,奏表朝廷。”

  “是!”鄭衡東作揖應下,李陽春見狀整理思緒,繼而提筆開始書寫奏表。

  在他書寫奏表之余,朱溫已經從南邊不斷加強的塘兵判斷出,漢軍恐怕是來了援軍。

  不過他已經得了消息,魏博即將出兵攻打滑、濮二州。

  只要魏博能牽制住這支兵馬,自己就能把鄆州拿下,進而逼近齊州,與葛從周他們配合,牽制住王式這數萬兵馬。

  屆時朱溫相信,得知魏博與兗海均起兵的成德,定然不會無動于衷。

  以成德的兵力,不管是進攻義武還是義昌,都足夠讓漢軍忙的焦頭爛額。

  這種局面下,南邊的高駢必定會有所動作。

  只是在此之前,自己還得有所準備才行。

  朱溫看著眼前的地圖,最終收斂心神,抬頭看向朱珍、李唐賓二人。

  “我軍雖然折損八百弟兄,但甲胄既然帶回,便從輕兵中選出壯士,充入甲兵。”

  “此外,明日派千余輕兵往東阿、陽谷、須昌試探,甲兵包圍壽張城,看看官軍還有沒有余力在防守魏博同時,插手我們攻打鄆州的事情。”

  “是!”朱珍、李唐賓頷首應下,隨后退出牙帳。

  翌日清晨,朱溫親率五千甲兵、三千余輕兵趕赴壽張,繼續包圍壽張城,同時將這幾日搶掠的三萬多百姓,盡數驅趕向壽張城。

  壽張城如前兩次那般,雖說糧草吃緊,卻仍舊救下這三萬多百姓。

  朱溫本可以派出諜子,混淆視聽的進入壽張城,但他沒有。

  他此次攻打鄆州,主要目的是掐斷鄆州與王式等人聯系,而這個目的并不需要占領城池才能做到。

  他要做的就是利用壽張,不斷吸引官軍來援,而后圍剿官軍在關東的兵馬,以戰養戰式的增強自己實力,最后再徹底拿下鄆州。

  即便不成,但只要能讓成德也跟著起兵,甚至將王式所部吸引到鄆州來,他的目的就達成了。

  “放出塘兵,鄆城的官軍不會讓我們如此輕松包圍壽張的。”

  朱溫吩咐著朱珍、李唐賓等人,隨后便遠眺著被三萬百姓包圍起來的壽張城。

  在他遠眺同時,李陽春點齊麾下三千馬步兵與七千步卒向壽張靠攏。

  沒有什么花哨的計謀手段,或者說李陽春已經將手段盡數布置好了。

  擊退朱溫是第一步,只要第一步成功,后續的二三四步就會一一生效。

  大軍北上須昌縣,只攜帶了半月糧草,所需民夫只需挽馬騾車三千及民夫五千。

  正因如此,大軍行進速度并不慢,不過兩個時辰便走了二十里地。

  他們平安越過鄆城軍被襲擊的地方,前方作為塘兵的馬步兵也與朱溫留守的塘兵遭遇。

  哨聲層層傳遞,很快便傳到了壽張城下。

  “南邊有官軍出現,前軍作后軍,向營盤開拔!”

  朱溫不假思索下令,除塘兵外兵馬盡數調轉兵鋒,朝南邊的李陽春所部靠去。

  半個時辰后,朱溫已經從塘兵口中得知了李陽春所部兵馬數量,臉色不免凝重起來。

  “某攻入鄆州不過八日,官軍卻能如此之快的抽調上萬兵馬來攻打我們,這說明官軍早有準備。”

  察覺到這點,朱溫就已經感覺到了不妙,嗅覺靈敏的他在略微沉思后,隨即下令道:

  “令留駐營盤兵馬焚毀糧草,以三千輕兵南下徐徐圖進,而我軍甲兵向西繞道。”

  “若官軍來攻,李唐賓你領三千輕兵佯裝潰敗東逃,某率軍突襲其營盤救火兵馬。”

  朱溫準備用虛虛實實的手段來欺詐李陽春,隨即以李唐賓為將,率三千輕兵慢悠悠的開始南下。

  反而他則是率軍向西運動二十里,準備轉進南下后,從側翼突擊李陽春所部。

  三軍開始行動,兗海軍營盤不多時便燃起了滾滾黑煙,看得漢軍將士瞪大眼睛。

  “節帥,這朱全忠搶掠鄆州百姓不少,這些錢糧足夠我軍安置百姓所用,某愿率軍救火!”

  劉松不假思索的對馬背上的李陽春開口,李陽春見狀眉頭微皺,但卻并未立刻答應,而是對身旁鄭衡東道:“朱全忠狡猾,得知我軍而來,不可能不與我軍爭斗便撤軍。”

  “將塘騎巡哨增擴二十里,以防朱全忠突襲。”

  “是!”鄭衡東頷首應下,李陽春這才看向劉松:“汝率軍三千前往救火,但營門必須留兵一千。”

  劉松不假思索應下,隨后點齊三千步卒前往救火,而李陽春則是繼續率領剩余除塘兵外的六千兵馬及五千民夫徐徐前進。

  半個時辰后,李陽春便遠眺看見了朱溫所留營盤,眼見到了正在指揮兵馬救火的劉松。

  劉松眼見李陽春率軍趕來,連忙前來報喜。

  “營中錢糧物資數不勝數,火勢雖大,卻已經得到我軍控制。”

  “甚好。”李陽春沒有多說什么,只是掃視營盤所處位置。

  此處緊鄰一條結冰的丈許小河,四周都是平原,一馬平川,只能看到白茫一片。

  “在此修建哨塔,高三丈,若有情況則及時吹哨。”

  李陽春吩咐完后,北邊也有塘騎快馬南下而來,不多時來到他們面前作揖。

  “節帥,北邊發現叛軍,數量近四千人,正朝我軍靠攏。”

  鄭衡東聞言,主動開口道:“節帥,這數量不對。”

  “是不對,有可能留兵繼續包圍壽張,避免被南北夾擊,也有可能是在某處地方設伏,吸引我軍中伏。”

  李陽春沉著回應,但末了他卻平淡道:“不必擔心這些,任他計謀百怪,我軍兵馬巍然不動。”

  “是!”鄭衡東與劉松頷首應下,大軍開始原地休整。

  李陽春的小心翼翼,使得作為誘餌的李唐賓無法施展自己,不免有些著急起來。

  只是不管他怎么派兵引誘,李陽春始終不上當,他只能眼睜睜看著李陽春率軍撲滅營盤大火,繳獲大量物資。

  在他著急的同時,率軍迂回的朱溫眼見營盤方向的火煙被撲滅,心情也頓時沉到了谷底。

  顯然,此次帶兵之人,與上次被自己的官軍都尉有明顯差距。

  火煙被撲滅,這就代表他想要突襲守營官軍的計謀失敗了一半。

  大火撲滅后,官軍留下的兵馬數量必然不多,自己即便取勝,也取不了太大的戰果。

  這般想著,朱溫沉默起來,而朱珍這時卻策馬來到了朱溫身旁。

  “東邊官軍的塘騎開始向外擴散,看樣子是要將巡哨范圍擴大。”

  朱溫聞言,臉色愈發凝重起來:“此人非普通將領,突襲營盤恐難作為。”

  “那該如何?”朱珍有些著急,朱溫卻搖頭道:“他往壽張攻去,某便往鄆城攻去。”

  “鄆城兵馬此前折損數百,城中兵馬定不足千人,且四周鄉野村舍尚未遭掠,錢糧充足。”

  朱溫既然已經知道對壽張圍點打援不可行,那他自然會想辦法更改目標,總之就是要攪得鄆州不得安寧。

  在朱溫軍令下發后,大軍開始繞著李陽春所部南下進攻鄆州,而李陽春也在撲滅營盤火勢后,率軍開始向北而進。

  苦守兩個時辰的李唐賓見狀,當即率軍開始后撤。

  他清楚自己未曾與漢軍交戰,若是直接佯裝潰逃,必然引起李陽春懷疑,故此撤退有理,但速度不快。

  只要李陽春想,追上他們這三千輕兵并不難,但李陽春卻沒有追擊,而是先率軍北上解開了壽張之圍。

  彼時壽張城內已經擠滿了百姓,本就不大的城池,算上原本城內的兩萬多軍民,以及后續涌入的四萬百姓,幾乎將城內所有街道都占滿。

  城內糧草倒是還夠半月之需,而李陽春直接征集兩萬男丁做民夫,承諾每日發糧三斤,其家屬盡可返回鄉野安置。

  鄭衡東見狀,不免擔心對李陽春詢問:

  “這些錢糧雖然都是我軍繳獲的,但畢竟是朱全忠從百姓手上擄掠而來,這么做恐怕殿下會不高興。”

  鄭衡東、劉松都是臨州二期的學生,是李陽春的學弟,自然知道自己接受的是什么教育,也知道這么做的后果。

  對此,李陽春卻沉著冷靜,對鄭衡東和跟上來的劉松安撫道:“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

  “我軍現在急需糧草,不僅僅要運送糧草前往齊州來安定東線數萬大軍軍心,還需要糧草來防守魏博入侵。”

  “便是殿下知道這件事,也應該理解我軍難處,有任何責任,某獨自承擔!”

  李陽春還是老一套說辭,鄭衡東與劉松見狀,當下也不再多說什么。

  “傳令、大軍扎營城外,等到軍令。”

  “塘騎追尋兗海軍蹤跡而去,告訴譚凱、鄧儼,阻擊此軍者大功!”

  二人聞言紛紛應下,緊接著不斷派出快馬傳信而去。

  兩個時辰后天色漸黑,李陽春在營內休息,而緊繃了許久的壽張縣百姓也終于能安穩睡個好覺了。

  只是這份閑暇并未持續太久,李陽春是被帳外馬蹄聲和吵鬧聲吵醒的。

  他披上圓領袍走出牙帳,頓時看到了正在爭吵鄭衡東與劉松。

  “何事?”李陽春詢問,二人見狀只能作揖。

  “剛剛鄆城傳來消息,朱全忠率軍攻入鄆城,在鄆城四周大肆劫掠,還擄掠百姓修建攻城器械,看樣子是要強攻鄆城。”

  “節帥,我軍是否要南下,在鄆城圍剿朱全忠所部?”

  二人的話讓李陽春臉上浮現思考之色,他在牙帳前來回渡步,片刻后搖頭道:“不可!”

  “殿下曾說過,行軍打仗不要在意一城一地得失,而是要將己方目標達成最為重。”

  “且朱全忠在壽張則我軍攻壽張而來,朱全忠去鄆城,我軍便往鄆城而去,這豈非被他牽著鼻子走?”

  “我軍眼下的目標有三個,一是抵御魏博入寇,二是保障東線大軍糧草補給不斷,三是配合東線大軍將兗海軍討平。”

  “朱全忠攻打鄆城,試圖牽著我軍鼻子走,那便更不能如此所愿。”

  “眼下壽張糧草已經得到補充,其余諸縣也早早有了準備,堅守一個月不成問題。”

  “既是如此,我軍便無需拘泥鄆州。”

  李陽春深吸口氣,二人也猜到了他的意圖。

  果然,當著二人的面,李陽春直接開口道:“從壽張、須昌帶走全部火藥包,明日我軍往兗州攻去!”

  二人領令應下,翌日李陽春留兵一千駐守壽張,隨后率軍九千,民夫二萬五千及挽馬騾車五千東進兗州。

  二十五日,譚凱率軍攻破兗州西南部的金鄉、魚臺二縣,留兵千余駐守二城,率軍三千余往任城攻去。

  二十六日,李陽春率軍包圍兗州西部中都縣,李唐賓果然棄城而走,任城為譚凱所破,李唐賓在城子崖遭遇譚凱所部,為譚凱所破,李唐賓被俘。

  “你說什么?!”

  “金鄉、魚臺、中都、任城為官軍分兵所破,李郎君撤往城子崖時與官軍遭遇被俘。”

  剛剛攻下鄆城的朱溫還來不及高興,便見朱珍著急闖入鄆城衙門內,將李陽春分兵攻打兗州的消息帶來。

  得知兗州被連續攻下四個縣,朱溫臉上不免浮現焦慮之色。

  兗州什么情況,他可是十分清楚,除了瑕丘、曲阜有千余甲兵和數千輕兵外,根本就沒有其他兵力。

  整個兗州都十分空虛,所以攻打鄆州也是為了掩蓋兗州空虛的事實。

  “撤軍,走南邊撤軍。”

  朱溫不假思索開口,繼而說道:“金鄉、魚臺剛剛被破,城中尚有民心可用。”

  “把金鄉、魚臺兩縣收復,然后繞道前往瑕丘、曲阜堅守。”

  朱珍不假思索應下,隨即開始下令拔營。

  朱溫咬牙看著地圖,他并不覺得李陽春的手段有多高明,只是仗著朝廷控制州縣廣袤,欺負兗海地域狹小罷了。

  李陽春可以攻其必救,但朱溫卻不行,他兵力不多,后路太短,如果不救兗州,他拿下鄆州也沒什么用。

  朱溫開始撤軍,但李陽春的手段才剛剛開始。

  二十八日,李陽春領兵攻占龔丘,鄧儼率軍攻下乾封,兗州已失其半,泗水以西只剩兗州治所的瑕丘還在堅守。

  李陽春率軍與鄧儼、譚凱會師,所部兵馬除留駐各占領城池外,還有一萬四千兵馬及四萬民夫。

  不過短短五日時間,雙方攻守易形。

  “節帥,金鄉縣求援,朱全忠率軍南下,金鄉恐難堅持。”

  瑕丘城外,上萬大軍與四萬民夫所修建的營盤,將瑕丘城三面圍的水泄不通,只有東面的泗水方向留有缺口。

  牙帳內的李陽春得知此事,臉色并未浮現焦慮之色,只是沉吟道:

  “金鄉、魚臺兩座城池給他也無妨,我軍先集中兵力拿下瑕丘,然后分兵渡過泗水,將泗水、曲阜、鄒縣三城拿下,屆時南邊按兵不動的曾元裕必會響應朝廷旨意出兵。”

  李陽春這話有些冷血無情,畢竟金鄉、魚臺至少有一千漢軍將士。

  坐視三縣不管,無疑是看著這一千漢軍將士埋土他鄉。

  “我軍有馬步兵七千,不若令末將率軍馳援驅趕朱全忠?”

  “末將附議!”

  劉松、譚凱先后開口,但李陽春卻不容置疑道:“瑕丘城內守軍約三千人,我軍明日便可攻破此城。”

  “屆時大軍長驅直入,少不了馬步兵放哨突襲,只要我軍攻城足夠快,朱全忠必然無法安心攻打二縣。”

  “二縣將士生死,便看汝等能否快速攻占兗州,趨兵進入沂州。”

  李陽春這話也沒有說錯,但帳內諸將依舊有些猶豫。

  見到眾人猶猶豫豫,李陽春驟然起身,擰眉呵斥眾人:“軍中某為主帥,三軍調度,盡皆應屬某帥令。”

  “此事無需再議,唯攻下兗州可解將士之圍!”

  見他專斷獨行,眾將臉色都不太好看,可漢軍軍紀森嚴,他們根本不敢違抗軍令,只能沉著臉色作揖接令。

  從黃昏到入夜,瑕丘城外漢軍都沒有動靜,而民夫則是在不斷修建投石機和盾車,將泗水河兩岸的樹木都給砍伐了大半。

  城內的謝瞳得知消息,便知道漢軍中來了個不好對付的人物。

  “這個李陽春,此前在劉繼隆麾下也算不得名聲在外,不曾想此次用兵卻如此果決。”

  謝瞳來回渡步,他清楚城內情況,只能看向都將:“朱刺史的兵馬到何處了?”

  李陽春進攻速度雖快,但謝瞳反應過來后便令堅守海州、沂州的朱存派兵救援兗州。

  由于北邊戰事不利,朱存半個月前便動兵貿然進入感化軍境內,強征感化軍境內百姓為民夫,從淮河接應高駢押運而來的甲胄。

  此舉雖然惡了曾元裕,但朱存帶回的十三萬石糧食和五千套紙甲與三千皮甲,無疑讓兗海軍實力獲得增強。

  朱存以三千紙甲兵為白甲軍,派大將丁會馳騁兗州而來。

  “丁都將已經抵達費縣,最遲三日后便能抵達瑕丘城。”

  都將的話讓謝瞳松了口氣,只是堅守三日的時間,他還是有自信做到的。

  瑕丘城經過朱溫、謝瞳一年多修葺加固,六尺城基都壘石而成,哪怕官軍有方術,也很難破開城基。

  只要城基不被摧毀,以沙袋填充豁口,官軍就很難攻入瑕丘城。

  思緒間,天色漸漸變亮,刺耳的哨聲也將瑕丘城內外的兵卒喚醒。

  一萬四千漢軍列陣城外,其中馬步兵七千,步卒七千。

  若非要留兵駐守各縣,他們的兵力還將更多。

  四萬民夫連夜搭建的投石機已經搭建完畢,距離瑕丘城不過三百步。

  由于李陽春進軍速度太快,謝瞳只能搬上絞車弩與檑木、滾石等物來守城。

  瑕丘城高三丈,厚恐怕有四五丈之多,城墻根由六尺高的壘石城基,堅固異常。

  攻打這樣的城池,與攻打石頭城無異,但城內守軍不多,且甲兵更是少之又少。

  面對堅固的瑕丘城,在三軍面前走上鼓車的李陽春遠眺城墻,隨后對跟上離開的眾將說道:

  “分出兩千馬步兵探哨,朱全忠若是得知瑕丘城被圍攻,必然會來援。”

  “若是朱全忠來援,譚凱、劉松汝二人率五千馬步兵阻擊而去。”

  “此外,鄭衡東、鄧儼,汝二人各領三千步卒,萬余民夫,分兵從北城、西城強攻瑕丘城。”

  “以瑕丘城兵力,只要我軍能在城頭站穩腳跟,即我軍可輕易取勝!”

  攻下瑕丘城,這將對兗海軍的士氣產生嚴重打擊,畢竟瑕丘城是朱溫重點經營的幾座城池之一。

  如果連瑕丘城都能被攻破,其它幾座城池也就不用多說了。

  “我軍火藥不過三萬五千斤,恐怕需要省著用。”

  鄭衡東開口勸說,李陽春卻頷首道:“故此,我軍需要以投石機、盾車、火藥來驚懼敵軍,隨后大軍以云車、呂公車強攻!”

  “這……”聽到這話,諸將臉色皆是一變。

  自漢軍研制出火藥包與盾車的攻堅戰術以來,漢軍便鮮少使用呂公車與云車強攻城墻。

  漢軍的火藥若是放在平時,自然是夠用的,可如今不到半年時間,漢軍接連在河東、代北、天平、義昌、兗海進行多場戰事,加上火藥通常都是從臨州制作并東運,數量自然也就跟不上漢軍消耗了。

  見諸將臉色不對,李陽春眉頭微皺:“平日攻堅操訓沒少進行,到了實戰時,便如此怯懦了?”

  李陽春雖說參軍晚,可他見識過隴右老卒們的攻堅能力。

  如今的漢軍,雖說將領和兵卒的身體素質比曾經的了老卒高了許多,但卻少了股彪悍之氣。

  曾經的漢軍可是兩千多人就敢叫囂和劉繼隆一起東進,打下整個隴西的存在。

  如今五千多漢軍都拿不下兵馬不過萬人的朱溫,還得自己親自來馳援。

  想到這里,李陽春便不免皺眉,只道是兵卒生長環境太過承平,失了野性。

  但他轉念一想,曾經的漢軍老卒都是跟劉繼隆從河西殺出來,在隴右錘煉了數年的老卒。

  眼下軍中兵馬,大部分都是從軍不過三年的兵卒,自然比不得他們。

  “傳令,先登者拔擢三級,隊中拔擢二級,旅內拔擢一級!”

  “是……”

  在李陽春的軍令下,漢軍開始行動起來,而城內的謝瞳也做足了準備。

  “嗚嗚嗚——”

  當號角作響,鄭衡東、鄧儼便各領三千漢軍與上萬民夫,推動云車、壕橋、盾車和呂公車對瑕丘城發起了進攻。

  “絞車弩準備……放!”

  “嘭——”

  當城頭的絞車弩發作,三十余臺絞車弩在三百兗海軍和數千民夫的操作下發作,丈許高的弩箭將不知多少民夫射死當場。

  饒是如此,這些民夫卻依舊硬著頭皮推動盾車前進。

  他們剛剛被朱溫帶兵擄掠了錢財,奸淫了妻女,心中正憤恨。

  更別提李陽春已經在戰前承諾,凡陣歿的民夫,其家眷發撫恤田五十畝的恩賞了。

  五十畝田,要知道漢軍還未在天平鎮五州開展均地的政令,對于大部分的五州百姓來說,每個人能有兩畝屬于自己的田都是奢望,大部分人都是牙將牙校和世家豪強的佃戶。

  亂世之下,牙行買個奴隸才幾百錢,連兩分地都買不起,而今用自己一條命就能換五十畝田,使得全家不再擔憂吃喝,他們如何不拼命?

  “殺!!”

  “加把勁!!”

  在漢軍厚賞下,民夫們用出渾身力氣推動攻城器械,漸漸走入了距城百步的位置。

  與此同時,鼓車之上的李陽春眼看己方進入百步范圍,立馬拿起木哨吹響。

  “嗶嗶——”

  霎時間,數十臺投石機開始將點燃的萬人敵投擲出去。

  萬人敵劃過長空,在靠近瑕丘城的同時發生了爆炸。

  “轟隆隆!!”

  宛若雷霆劈下,無數激射的鐵丸,將城頭許多無甲庇護的民夫當場打死。

  沒了民夫出力,僅憑三千兵卒,自然無法為這么多絞車弩上弦。

  “繼續征召民夫前來守城,甲兵以弓箭對敵!!”

  謝瞳指揮著各處兵馬,城樓上的旗兵不斷揮舞令旗,連帶著角樓的旗兵也跟著傳遞令旗。

  西、北兩座城墻上的兗海軍只能硬著頭皮用弓弩對敵,但其中只有一千人披甲,余下兩千人只穿著戰襖,連箭矢都防御不了,只能靠著女墻,舉著盾牌躲避箭矢。

  “砰——”

  忽的,在民夫們的努力下,漢軍的壕橋架在瑕丘城的護城河冰面上。

  緊接著云車、盾車、呂公車等攻城器械紛紛開始過河。

  做完這一切,民夫開始不斷后撤,而這個距離的箭矢雖然能射中民夫,卻無法將其射殺當場。

  許多民夫拖著受傷的身體逃離戰場,而鄭衡東與鄧儼則是率軍三千開始推動攻城器械,各自分工。

  火器兵背負火藥包,推動盾車遠離呂公車、云車等工程器械,單獨找了一處城墻狠狠撞了上去。

  壘砌石塊而成的城基無比堅固,他們只能往城墻根挖掘,挖掘到一定程度后開始埋放火藥,吹哨等待軍令。

  與此同時呂公車與云車紛紛開始撞擊城墻,而后漢軍開始攀爬準備,等待吊板與云梯落下的時候,他們便紛紛發起了沖鋒。

  “殺!!”

  守城的兗海軍將士早就等待已久,隨著吊板與云梯落下,無數強弓硬弩射去。

  破甲箭在如此近的距離,自然無法防備,許多兵卒持盾沖鋒,卻被射穿盾牌,被箭矢扎了全身。

  饒是如此,依托厚重的甲胄,漢軍依舊沖上前去,但緊接著迎接他們的便是兗海軍的長槍。

  饒是個人勇武再怎么厲害,面對叢槍戳來的場景都會顯得無能為力。

  被戳落云車的漢軍兵卒重重摔下云車,而相比較云車,呂公車則是可施展范圍更大,但也更容易遭遇集火。

  面對呂公車,兗海軍采用的守城方式就是點燃裝滿石脂的陶罐,狠狠砸向漢軍將士。

  當石脂濺滿渾身,火焰隨著石脂燃燒起來,被燒之人驚懼之下亂跑,便會將石脂與火焰剮蹭到其他人身上。

  “不要慌亂!用氈子裹住他們,動作要快!!”

  經驗豐富的老卒們見狀,立馬使用濕毯子撲向這些著火的人。

  這些人被撲倒后,其余濕毯子紛紛被人拋了上去,很快便形成了密不透風的空間,火焰逐漸熄滅。

  饒是如此,只是幾個呼吸的時間,這些人卻依舊被嚴重燒傷,只能被帶下去救治。

  在他們救治這些著火同袍的同時,頂過第一輪石脂進攻的漢軍將士便用盾牌頂著叢槍,沖到了馬道上。

  隨著一個人站穩腳跟,后續便有第二個、第三個人乃至更多。

  眼見城墻上有漢軍先登,謝瞳立馬抽出腰間鄣刀,準備帶隊馳援各處。

  只是就在此時,眾人只感受到腦中空白,耳邊更是傳來了震耳欲聾的聲音。

  “轟隆隆——”

  但見揚塵突然升起,猛烈的爆炸聲震得所有人分不清方向,揚塵與積雪驟然擴散開來。

  “殺!!”

  謝瞳只覺得整個人無比暈眩,耳鳴之聲不斷襲擾,其中摻雜著許多喊殺聲。

  等他回過神來,這才看到自己已經不知何時坐在了地上,四周兵卒也是如此。

  漢軍的耳中塞了粗布,雖然不如棉花的效果好,但心里早就有準備的他們,反應速度自然比兗海軍更快。

  漸漸地,兗海軍被打了個猝不及防,加上漢軍人數越來越多,他們只能被漢軍從馬道推向了城下。

  除了披甲的兗海軍外,其余無甲的兗海軍干脆丟下兵器投降,而謝瞳只能指揮著不足八百人,且人數正在不斷變少的兗海軍退入街巷,向東門撤退而去。

  “城門拿下了!!”

  眾將看著西城城門緩緩打開,紛紛激動看向了李陽春。

  李陽春則是皺眉看著不斷被送到營地的傷兵,心道漢軍如今的攻堅本事比曾經弱了太多,回去之后得加強操訓才行。

  “嗶嗶——”

  不等李陽春開口,南邊突然傳來了刺耳的木哨聲,顯然是南邊遇到了敵情。

  “這廝果然來了!”李陽春不用想就知道是誰,他驚訝朱溫的反應,但也高興朱溫竟然真的敢來。

  只可惜他兵馬太少,此戰漢軍絕無輸的理由。

  “譚凱、劉松,汝二人率五千精騎南下,將朱全忠所部包圍全殲,若能生擒朱全忠,某定會向殿下奏表汝二人功績!”

  “末將領命!!”

  譚凱與劉松不假思索應下,隨后點齊五千馬步兵,朝著南邊便疾馳而去。

  在他們離開后,李陽春便看到瑕丘城頭插上了漢軍的旌旗,他正欲抖韁入城,卻不曾想北邊也突然響起了刺耳的哨聲。

  “嗶嗶——”

  “北邊為何有哨聲?”

  “北邊的龔丘已經被我軍拿下,何來的敵軍?”

  幾名將領錯愕,李陽春也腦中有些轉不過來,但他卻沉著道:“收攏塘騎,等待軍令!”

  在他的軍令下,四面八方的塘騎開始慢慢收攏,除了正北方向和南邊的塘騎沒有回來外,其余一千五百名塘騎紛紛團結李陽春四周。

  與此同時,北邊的塘騎也出現了身影,正朝此處集結而來。

  當他們趕到此處時,李陽春頓時皺眉詢問:“北邊有多少敵軍?將領是誰?”

  “他們打著朱全忠大纛,數量不下兩千人!”

  塘騎校尉作揖回稟,李陽春聽后沉思起來,但并未有所行動,只是等待北邊的朱全忠南下。

  只是半個時辰過去,朱全忠的身影并未出現,李陽春漸漸感覺到了不對勁,而這時南邊的塘騎也急匆匆朝南邊趕了過來。

  不等靠近李陽春,他們便連忙大聲叫嚷道:“節帥,南邊只有被數百甲兵裹挾的數千百姓!”

  “不好,馬步兵立馬前往東門!”

  李陽春立馬猜到了朱溫想要干嘛,顯然南北都是疑兵,朱溫真正想做的是讓李陽春撤回塘騎,以便他率軍接應謝瞳渡過泗水,撤往東邊的曲阜縣。

  “嗚嗚嗚——”

  正在率軍艱難撤往東門的謝瞳突然聽到熟悉的號角聲,頓時精神一振。

  “節帥率軍來救我們了,弟兄們往東門殺去!”

  得知還有援兵,本來都士氣跌落,即將投降的數百兗海軍,頓時朝著東門穩扎穩打的不斷撤去。

  果不其然,東城門已經被兗海軍掌握,且繞道迂回,試圖阻斷謝瞳撤退的漢軍都被他率軍阻擋在了城門兩側。

  “先生先過來!”

  朱溫的身影在城門前出現,并著急的催促謝瞳。

  謝瞳見狀連忙帶兵撤往城門,而當他們撤到城門后,朱溫立馬帶兵退出城門外。

  守在城外的兵卒,立馬將十余輛馬車推到了城門口,將城門口擁堵后,不等謝瞳開口,朱溫便催促道:“撤!”

  四千余兵馬開始向東邊撤去,而城內的漢軍也在以極快的速度將這些堵在城門口的馬車挪開。

  “明公為何在此處?”

  謝瞳在撤退路上驚愕的看向朱溫,畢竟從金鄉繞道到瑕丘城,起碼有一百二十里的路程。

  “某昨日清晨圍攻金鄉,布置疑兵后繞道前來,本以為瑕丘城能堅守數日,不曾想竟連半日都撐不下來。”

  朱溫有些氣惱,謝瞳愧疚:“某無能,愧對明公。”

  “非汝之錯,某剛才已經知道了官軍方術手段。”

  朱溫雖然生氣,但還不至于在這種節骨眼上內訌,就算要算賬,也是能局勢穩定下來再算賬。

  只是他話音落下不久,后面就響起了嗡隆隆的馬蹄聲。

  朱溫轉頭看去,果然看到了數量不下兩千的馬步兵朝他們追擊而來。

  “直娘賊,這狗鼠的家伙還真不好對付!”

  朱溫也是惱了,但凡他兵力足夠,何以用這么多手段來迷惑李陽春,直接正面交鋒即可。

  “撤往泗水西岸列陣!”

  回過頭來,朱溫下令三軍盡快趕路,而泗水已經距離他們不過數百步距離了。

  趕在漢軍馬步兵發起沖擊前,朱溫率先領兵列陣于泗水西岸,麾下兵卒體力消耗不輕,每個人都大口喘著粗氣。

  謝瞳見狀,心下一沉,而朱溫則是看著漢軍馬步兵分作兩邊,將他們左右兩翼包圍,隨后便見到后方急匆匆趕來的數千漢軍步卒。

  只是一刻鐘的時間,李陽春領著六千多漢軍步卒來到了朱溫所率兵馬陣前,如此漢軍便完成了三面合圍,只留下了可以撤退的泗水方向給他們。

  李陽春策馬出陣,很快便在陣中看到了穿著花花綠綠的朱溫。

  “八千對四千,能否留下這朱全忠,便看此役了!”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