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百四十四章 良言難勸

  居高臨下的姿勢保持太久,人是很難低下頭的。

  向太后的家族就是典型。

  大宋雖說吸取了歷朝歷代的教訓,限制了外戚干政的情況,可外戚在民間也是權勢熏天。

  地方上的官員不敢對外戚無禮,只能把太后的族人高高供著。

  這些外戚雖說沒有干政,可也養成了居高臨下的習慣,這個時候要他們交出田產,等于是割了他們的命根子。

  沒人愿意答應,觸及到利益的事,就算對方是皇帝,他們也忍不住要反抗一下的。

  此時的慶壽殿內,向太后苦勸無果,終于與族人們發生了爭吵。

  大家鬧得很不愉快。

  幾位長輩咬死了道理,我們數代人的經營,正經花錢買來的土地,不偷不搶,合法所得,憑啥要交給朝廷?

  沒錯,官司打到刑部大理寺,外戚們也理直氣壯,所以這種無理的要求他們根本不可能答應。

  向太后氣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這群蠢貨,現在是跟官家講道理的時候嗎?

  向家族人名下的十二萬頃土地,說得理直氣壯,官家真要認真追究起來,偌大的土地經得起查嗎?

  從古至今,但凡資產和土地龐大到一定的規模,它就不可能是干干凈凈的。

  所以,這群蠢貨此刻理直氣壯的勇氣,到底是誰給的?

  向太后深深吸氣,努力讓自己的語氣平靜,不在長輩面前失禮。

  “這位官家是有為之君,他眼里容不得沙子,手段也比前幾代帝王狠辣許多,莫說本宮危言聳聽,如今官家已盯上了咱們向家,族人若是識趣,主動把田產交出來,或許官家不會追究。”

  “若是覺得自己有道理,非要跟官家反抗到底,那時莫說本宮沒有警告過你們,等到官家耐心耗盡對向家動手時,可就是要人命了!”

  在座眾人一怔,神情終于露出幾許惶恐。

  有幾個老人終究怕死,已不敢再跋扈了。

  “太后,這位官家當真一點道理都不講么?老夫名下的田產雖說不少,可也是數代人的積攢,打算留給子孫后代的,官家一句話就要收上去,豈不是要我們的命?”一名老者顫巍巍地道。

  向太后冷冷一笑:“道理?道理在誰這一邊呢?”

  “不管向家的田產來路是不是干凈,僅僅只是‘十二萬頃’這個數字,傳出去就足夠激起眾怒了,那時天下人誰還會跟向家講道理?”

  “官家現在還忍著沒對向家動手,是因為他給本宮留了最后一絲體面,若是諸位連最后一絲體面都不要,那就撕破臉了,刀斧加身之時,悔之晚矣!”

  向太后說完,慶壽殿內霎時一片死寂。

  幾位老者的表情終于變了,他們已沒有了囂張跋扈的底氣,變得惶恐敬畏。

  連向太后都不得不對官家服軟,他們這些族人算什么?

  說句“螳臂當車”,那都是抬舉了“螳臂”。

  一股陰沉抑郁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

  良久,一名向家老者長嘆了口氣,已是老淚縱橫,心疼萬分。

  “老夫名下田產……愿交給朝廷!嗚嗚嗚。”

  有人帶了頭,再想想可能發生的嚴重后果,其他幾名老者終于也不敢硬抗了。

  皇權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地跪下。

  “老夫也交了吧!”

  “我也交……”

  “罷了罷了,時也命也!”

  看著大部分族人長輩屈服,向太后悄悄松了口氣。

  總算能給官家一個交代了。

  相比對趙孝騫的敬畏,向太后其實更怕趙顥。

  數日前趙顥面色猙獰,用力掐著她的脖子,那種窒息瀕死的感覺,至今仍在向太后的腦海里不時浮現,每次想到那天的畫面,向太后便禁不住毛骨悚然,發自內心地感到恐懼。

  一個女人再強勢,哪怕尊貴如太后,但她手中沒有籌碼,沒有實力,在這個男權為尊的世界里,終究也要低頭的。

  向太后很清楚,或許趙孝騫對她能留最后一絲體面,那么趙顥是絕不會對她客氣的,這個又老又肥的瘋子,若不合他意時,他是真敢下手弄死她的。

  隨著向太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說服了大部分的族人外戚,愿意交出名下田產。

  不過只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

  不可否認,世上確實存在那種要錢不要命的人,這些人倒也不是真的不要命,他們是不信邪。

  不信官家真敢對太后的族人下手,不信官家真的這么不講道理,毫無理由地霸占自己的土地。

  他們還存著一種僥幸的賭徒心理,我若現在再堅持堅持,再抗一抗,說不定就挺過去了呢……

  “老夫不答應!死也不答應!”一名不信邪的老者站了起來厲吼。

  “沒錯!要我名下的田產,不如殺了我,敢殺太后外戚,我倒要看看天下人如何評說官家的行徑!”

  向太后和眾人循聲望去,見兩名外戚族叔一臉不忿,表情透著一股瘋狂的意味。

  向太后臉色數變,苦口婆心繼續勸道:“兩位族叔……”

  話沒說完,二人已斷然擺手:“太后不必多言,老夫就在府里,等朝廷官差登門!”

  “我名下的田產是留給子孫后代的,若是一輩子混到頭,卻最終落得兩手空空,老夫死后有何面目享受后代子孫的香火供奉?有何顏面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與其如此,不如讓官家踏著老夫的尸體,把名下的田產收了,老夫縱死亦無愧祖宗,無愧后人!”

  向太后見二人神情堅決,毫無妥協之意,情知這二人是決計不肯退讓了。

  于是向太后眼中露出幾許同情的意味,黯然嘆了口氣。

  “罷了,本宮已仁至義盡,在座的諸位長輩作證,將來兩位族叔無論生死,可莫怪本宮沒有苦苦相勸。”向太后硬起心腸冷冷道。

  殿內眾人皆沉默不語。

  福寧殿內。

  趙孝騫與向太后相對而坐,二人談笑風生,向太后更是親昵地把調皮搗蛋到處亂跑的趙昊抱在懷里,歡喜地親了又親。

  很神奇的畫面,當初趙孝騫跟向太后都已當面撕破臉了,可是短短數日后,二人居然還能坐在一起,毫無芥蒂地談笑,以前的不愉快仿佛根本沒發生過似的。

  不過如今的向太后跟趙孝騫聊天,已經非常注意分寸了。

  被趙顥掐脖的絕望感覺仍然記憶深刻,向太后與趙孝騫聊天時的話題很識趣地避開了朝政國事。

  有了之前的教訓,向太后如今對朝政國事是提都不敢提了,只敢說一些宮闈的閑雜趣事,以及如何教兒育兒等話題。

  所以今日趙孝騫覺得與向太后聊天的感覺很愉快,也不知為何,他跟太后越聊越投機,最后都將她引為知己,恨不得跟她拜把子了。

  世上哪對后媽繼子能把關系處得如此融洽,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

  當然,趙孝騫渾然忘了,與向太后今日聊得如此投機,純粹是活爹的掐脖之功,這女人學乖了。

  閑事聊得差不多后,向太后終于聊起了正事,她從懷里掏出一摞厚厚的地契擱在桌上,纖指輕輕往前一推。

  趙孝騫瞥了一眼,眼睛微微瞇起,臉上帶著笑意,卻沒說話。

  向太后一臉正色道:“本宮知官家最近推行方田均稅法,后宮雖不得干預朝政,但本宮也愿支持官家的新政,族人外戚亦愿率先做個表率,以彰顯我天家心懷大義,立命蒼生。”

  “這些地契,是本宮和外戚族人名下的田產,共計十萬余頃……”

  說到這里,向太后的語氣故意停頓了片刻,見趙孝騫仍然含笑不語。

  向太后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心中黯然一嘆,終究還是道:“剩下的兩萬余頃,恐怕還是要勞煩官家親自去取了,族人繁多,心思各異,縱是本宮亦無法左右,實在是抱歉得很。”

  趙孝騫終于爽朗地笑了,一邊笑一邊伸手,不客氣地將桌上的地契收了起來。

  “太后能主動為朕分憂,朕甚是感激,事實證明,天家皇族和睦無間,大義不失,且皆有一顆悲憫蒼生的慈悲心,朕代天下失地的農民謝過太后了。”

  向太后眼睜睜見趙孝騫收起地契,心中不由疼得滴血,卻仍努力擠出笑臉道:“官家推行新政,重任在肩,本宮只是略盡綿薄幫點小忙罷了,不值一提。”

  地契被塞入趙孝騫的懷里,向太后的身軀也隨之微微一顫,眼里的光芒都暗淡了許多,感覺自己的半條命都被趙孝騫收走了。

  十二萬頃土地,只收上來十萬頃,按理說趙孝騫應該見好就收,不必對太后的娘家趕盡殺絕。

  可是方田均稅法即將施行,若是放過了這兩萬頃,天下人看在眼里,或許人人都心存僥幸,以為咬牙硬抗一下,說不定就能挺過去。

  這個頭開不得,現在已不是收不收土地的事兒了,趙孝騫必須要追回這兩萬頃土地,讓天下的豪強地主看在眼里,心理上徹底絕望。

  向太后在笑,趙孝騫也在笑。

  但趙孝騫的笑容,怎么看都好像藏著刀鋒。

  良久,向太后小心地道:“剩下那兩萬頃田產,在本宮的兩位族叔手中,官家能否留他們一命?”

  趙孝騫卻嘆了口氣,道:“太后,朕給了你足夠的機會,也給了你充足的時間,對不對?”

  “太后不負朕望,不過剩下的那兩萬頃,太后解決不了,不如交給朕來解決。”

  “朕收這些田產,是為了立威,太后明白朕的意思嗎?”

  “立威,是必須要殺人的,他們不死,方田均稅法何以震懾天下豪強?”

  向太后聞言心中猛地一沉,再看趙孝騫依舊笑意吟吟的臉,只覺后背發涼,渾身冰冷。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