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24章 悔不聽,卿之言

  謝三郎第四次入宮面圣。

  李老三見了謝直,就一句話。

  “悔不聽,卿之言!”

  謝直點點頭,也是一句話回應。

  “安祿山,必反!”

  除此之外,他也沒有在李老三的傷口上撒鹽。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謝直雖然進宮次數不多,但是李老三的所作所為,他都全然看在眼里。

  真說起來,李老三也夠窩囊的……

  三請安祿山,安祿山不至!

  四月初一,謝直夤夜入宮,就是要告訴李老三,安祿山要造反。

  李老三,不信。

  還是在謝三郎的強力要求之下,派出了裴士淹,前往幽州范陽府了解情況,不管真的造反還是假的造反,起碼得看一看時至今日,安祿山出兵塞外,到底是勝是敗,派人前往幽州坐鎮,即便安祿山真的敗了,也能早一步知道消息,朝廷這邊也好早做準備……

  結果,等來了安祿山從塞外已經回到范陽的消息!

  謝直第二次入宮,還是提及安祿山要造反。

  具體就是從他返回幽州范陽府卻沒有及時通報朝廷進行分析。

  他為什么偷偷的回到范陽?

  就是因為他自己心里沒底!

  他為什么沒底?

  就是因為他在塞外輕兵冒進,必然大敗!

  他不敢把塞外戰敗的消息,傳遞給朝廷,怕朝廷派人捉拿他回京受審……

  他又不敢以敗為勝,謊報軍情——別人謊報軍情,有可能會成功,但是他不會,因為謝三郎如今就坐鎮長安城,別說敗了,就是勝了,謝三郎也得瞇著那雙眼睛好好給他挑挑毛病,安祿山哪里敢謊報軍情,那豈不是把自己的人頭主動送到謝三郎的手里面嗎?

  所以,安祿山在戰敗之后,無計可施之下,只剩下了造反這么一條路!

  李老三,還是不信。

  又是在謝直的強烈要求之下,派出中官賜婚安慶宗,召喚安祿山回京。

  按照道理說,你出兵塞外,不管是勝利還是失敗,作為一線指揮官,在塵埃落定之后,必須第一時間上報結果,或報捷,或請罪。

  勝了,你來獻俘,朝廷自然不會虧待你,加官進爵,指日可待。

  敗了,你回京受審,非戰之過允許你戴罪立功,如果是你這個指揮官的問題,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朝廷自有定論。

  不能你打完仗,輸贏勝敗全自己消化了,跟誰都不說……那不成!

  須知,你統領的是大唐邊軍,不說你安祿山的私軍!

  現在,安祿山回到范陽城“養傷”,卻對出兵塞外的結果只字不提,就由不得別人不浮想聯翩了……

  別人不說,只說李老三,都受不了這樣的處理結果,他恨不得現在就把安祿山拎到眼前,具體問一問在塞外到底發生了什么!

  只不過,李老三選擇了一個比較溫和的方式,沒有直接行文申飭,而是賜婚你的嫡長子,讓你回京參加婚禮……不管因為什么吧,你只要回來就行——要說李老三對安祿山絕對夠意思,問句話還搭了一個閨女出去……

  結果,安祿山那邊還沒信兒呢,裴士淹就傳過來一個消息,安祿山要獻馬三千匹!

  這回都不用人說話,李老三自己就知道這事情不對,三千匹馬,六千人人護送,哪用得著那么多呀?一旦有不軌之心,那就是三千鐵騎,外加三千步卒,基層指揮官的數目都告訴你了,二十二個,還全都是胡人……

  這是獻馬來了,還是特么造反來了!?

  李老三無奈之下,只得傳令去請謝三郎,

  謝直第三次入宮,別的沒說,直言安祿山必反無疑!

  所謂話說三遍比屎臭!我前前后后都跟你李老三磨嘰快一個月了,你都不信,現在還說什么因為所以有什么用?還不如直接說結論——安祿山必反無疑!

  到了這個時候,李老三,就是不信。

  也不全是不信,而是還抱著最后一絲幻想……

  派人,傳話,長安造新池,請安祿山來試,重點在最后,“保你長命百歲”!

  李老三就是想告訴安祿山,出征塞外,不論輸贏,都不追究,只要你別造反,來長安踏踏實實做一個富家翁,我以天子的名義保證你沒有性命之憂!

  顯然,安祿山,聽懂了。

  也顯然,安祿山,選擇了裝作聽不懂。

  等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后,關于安祿山要造反這件事,李老三,已經,不得不信!·

  不過,相信歸相信,李老三有點想不通了。

  “朕,對安祿山多好啊,他怎么會謀反呢?

  另外,既然他早早回到了范陽,為何還不謀反……”

  謝直聽了,有心不搭理他。

  什么叫“為何還不謀反”,合著你還盼著安祿山造反不成?

  不過一抬頭,看著李老三兩鬢斑白,也不由得有點于心不忍。

  真要是說起來,李老三也是夠慘的,怪不得想不通……

  他請了安祿山三回。

  第一回,以朝堂規矩,派欽差,以“點驗戰功”為名,沒叫動安祿山。

  第二回,以“兒女親家”,派中使,以“邀請安祿山參加嫡長子大婚之禮”為名,還是沒叫動安祿山。

  第三回,干脆什么都不提了,直接談兩人之間的“私交”,派中使傳話,“長安試新池”,依舊沒有叫動安祿山。

  客觀的說,李老三,對安祿山,當真是仁至義盡,一片真心,卻換來一場謀反,也不怪人家李老三想不通。

  一念至此,謝直心中一軟,再次幫著李老三進行分析。

  安祿山為何造反,不說了,磨嘰一個多月了,該說的,不該說的,全說了,再說也沒用。

  只說安祿山為何現在還不反。

  一來,造反做準備,需要時間。

  安祿山出兵塞外,無論輸贏,必然損兵折將,如果大敗虧輸的話,說不定還要傷筋動骨,在這種情況下,他回到范陽至少已經一個月的時間了,并不是在等別的,而是在做造反之前最后的準備,重新征召士卒進行訓練,串聯幽州將領造反,這些都需要時間……現在不反,只不過是他暫時沒有做好準備而已。

  二來,卻是因為李老三。

  正如李老三自己所說,他對安祿山,實在是太好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安祿山再不懂禮儀,他再能裝糊涂,好歹也知道個好賴,李老三對他是真好,他心中必有感激。

  這種情況下讓他造反,其實他自己也覺得對不起李老三……

  簡單來說,安祿山也在猶豫,這才一來二去地耽誤了時間……

  李老三聽了,不管真的假的吧,反正更加認同第二點,這才心里面舒服了很多……

  不過,他終究是鼎鼎大名的開元天子,他也知道,事到如今,即便安祿山再猶豫,也猶豫不了多長時間了,到了最后,即便他再覺得對不起李老三,也不得不造反了,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說的就是如今的安祿山。

  好了,拋開所有情緒,單單說事兒。

  “怎么辦?”

  就在李老三剛剛問出這三個字的時候,突然,一名宦官跌跌撞撞闖進了宮殿。

  “啟稟陛下,大事不好……太原,失守!”

  李老三都懵了。

  太原,河東道首府,大唐“北京”,李唐一族的龍興之地,老李家的祖墳就在那兒,怎么還說沒就沒了呢?

  失守……敵人是誰?

  滿大堂預備著謀反的,不就是一個安祿山嗎?他雖然身為河東節度使,但是人在幽州啊,怎么還把太原給弄沒了呢?

  這事兒,還真是安祿山的手筆,

  原來,安祿山向朝廷進獻戰馬三千匹的同時,也只派遣了十名射生手去河東道太原府。

  這個消息,朝廷不知道。

  不怪誰……

  一來,朝廷這邊獲取幽州情報的途徑,有限。

  朝廷對幽州情報的獲取,除了謝直麾下的淮南諜報司之外,只有司勛郎中裴士淹。

  淮南諜報司,雖然對幽州的滲透比較早,但是效果一直不佳。

  小義安排諜報司成員,前往幽州收集安祿山,以及彌勒教的相關信息,客觀的說,在敵后情報戰場上,紛爭一直不斷,而且淮南諜報司還一直處于這場爭斗的下風。

  主要是因為幽州,是彌勒教總壇所在,堪稱坐擁地利,同時,彌勒教還能利用安祿山有意無意之中的默許,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到幽州節度使府,動用大唐邊軍,幫助他們對付淮南諜報司。

  在“地利”在“人和”的相雙重夾擊之下,淮南諜報司在幽州的情報能力一直不強,最多也就是收集收集民間信息,江湖消息,至于幽州節度使府如何派遣射生手這類核心情報,簡直是有心無力。

  顯然,這一次,這個重要的情報,淮南諜報司就沒有拿到。

  至于裴士淹,還不如諜報司呢。

  諜報司好歹明樁暗樁在幽州不下十余處,對情報收集整理分析之后,每天也能保障把相關的情報送回淮南。

  而裴士淹,剛到幽州二十余天,還坐困館驛之中,能夠得到的消息,完全就是市面上明擺著的,稍微深入一點兒的情報,以他在幽州根基,根本收集不到。

  二來,派遣射生手前往太原,本就是暗中行事。

  安祿山向河東道太原派遣射生手,這件事兒本來就比較隱蔽,不像向朝廷進獻戰馬一般聲勢浩大,三千匹戰馬,六千人,再外加二十二名胡將,就算安祿山想封鎖消息,也根本封鎖不住。

  向河東派遣射程手,則不然。

  十余射生手,二十幾人的護衛,加一塊兒才三十人,找個旁人不容易注意到的清晨、傍晚離開幽州,一路快馬加鞭直奔河東,誰能知道這是幽州節度使府的指派?不知道的,還以為就是個傳遞消息的一個馬隊呢,如果他們在路上的稍微做一些遮掩的話,那完全就是一個人數稍多的馬隊而已,這種商隊,在大唐,數不勝數,誰沒事兒能注意到這個?

  三來,就是安祿山身份上的便利了。

  安祿山,乃是幽州、河東的雙料節度使,向太原派遣射生手,根本不用向任何人打招呼,不像進獻戰馬這種事兒,還得先行文朝廷,朝廷同意之后才能派人離開幽州,這種向河東派遣射生手,只需要安祿山一句話,一紙公文就全辦了。

  如果把這種事兒,藏在幽州與河東往來的公文之中,隱蔽性極強,就算淮南諜報司和裴士淹不錯眼珠地盯著,都不見得能把這件事兒盯出來。

  好吧,這可能是又一次的“聲東擊西”。

  安祿山明面兒上向朝廷進獻戰馬,又是三千匹,又是六千人,又是二十二名胡將的,根本就是在吸引朝廷和全天下的注意力,他真正要做的,其實就是暗中向河東太原府派出射生手!

  計謀不怕老,管用就行。

  據說,十名射生手抵達太原府的時候,當時河東節度使留守,楊光,還挺高興。

  射生手,在塞外,還有一個別名,射雕手!

  那是大草原上射藝最高人的敬稱。

  其作用,就相當于后世的狙擊手。

  其地位,相當于后世工廠之中的八級鉗工。

  無論是進攻時候派出去執行“斬首”計劃,還是防守時候留在自家陣線上提升士氣,那都能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草原上的哪一個部族,要是能出產一個射雕手,多了不敢說,至少能夠保證二十年的好日子!

  當然,與之“崇高地位”相對應的,自然是低地令人發指的成材率,想做射雕手的人,多了,能成功的,萬中無一!

  說實話,楊光作為河東節度使留守,在河東節度使安祿山坐鎮幽州,河東節度副使吉溫長留長安的情況下,算是河東節度使府實際上的領導者,他一直就想尋摸倆射雕手來增強河東方鎮的勢力呢,可惜,一直沒能如愿。

  現在好了,安祿山給送來了,還一下子送來十名!

  楊光欣喜若狂。

  什么情況,安祿山哪里來的這么大的手筆?

  公文里面說了,安祿山突襲契丹王賬,大獲全勝,這十名射雕手,都是戰俘,安祿山直到河東方鎮一直想找射雕手,就直接給送過來了。

  這個說法,直接打消了楊光楊留守僅存的一點顧慮。

  等到射雕手到了太原的時候,楊光還樂樂呵呵地親自出城去接人呢……

  結果……

  當場就被這十名射雕手和二十名護衛給抓了!

  為啥抓我?——楊光想不明白!

  安祿山要造反,從你開始!——射雕手沒有說出來。

  最后的結果,“護送”射雕手前來河東的胡人將領,出示了河東節度使安祿山的印信,在羈押了河東節度使留守楊光之后,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太原城!

  李老三弄明白太原失手的全過程之后,久久無語,這不僅僅是老李家的祖墳沒了,而是安祿山真的造反了!

  怎么辦?

  “出兵平叛!”

  謝三郎如是說。

  李老三聞言,不由得苦笑,說得容易!

  大唐長安,天子十二衛,再加上謝三郎的三千淮南軍,總數也不會超過四萬兵馬。

  這個兵力,夠平叛嗎?

  還沒等李老三開口,又有宦官跌跌撞撞地跑進了宮殿。

  這一回的消息,是裴士淹送來的。

  安祿山,已經在幽州首府范陽城,正式舉旗造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