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443 文明之師,抽空勸降

  蘇納對滿城的前途充滿擔憂,

  敢情如今的年輕一代是啥也不會,啥也不懂。

  這些旗丁人人識字,能寫毛筆字。

  掌握韻律平仄的至少能找出500人,可能百步穿楊的怕是找不出3個。

  他拿起一張牛角弓,比劃著:

  “待漢兵沖到城下30丈內,你們就躲在城墻后面拋射。不用管箭矢會落到哪兒,弓弦也不需全拉開,拉個五六成就夠了。”

  繼續耐心傳授經驗:

  “賊兵在3里外,就拿炮轟,裝實心彈。”

  “賊兵要是進入2里,就換霰彈轟。”

  “賊兵要是進入1里,就拿槍打。”

  “賊兵要是進入30丈,就胡亂放箭。”

  “如果,賊兵的云梯架上城墻了,你們千萬別想著去推倒云梯。那玩意前端有倒勾,推不開。大家伙就往下扔石灰瓶,倒滾燙的金”

  說到這里,

  蘇納突然一愣,

  他覺得這幫年輕人肯定搞不定倒金汁這種既有味,還危險的活兒。

  囑咐道:

  “去東邊抓500個年輕漢民來,要有家眷的。明天倒金汁、扔滾石這種活兒你們就拿刀監督他們干,不干就殺他全家。”

  “嗻。”

  蘇納講了1個時辰,喝了3碗涼茶。

  最后,

  他不愿下城墻,就在城門樓子里瞇著了。

  清晨,

  他突然驚醒,額頭大汗。

  正想起身,聽到外面大呼:

  “吳軍攻城了!吳軍攻城了!”

  示警的號炮聲,沿著城墻陸續響起。

  日出之際,

  吳軍吃完了一頓異常豐盛的早餐,除留下極少數看守輜重兵力,其余傾巢而出。

  前英德縣衙役林川,心中激蕩。

  指揮著民夫搬運各種攻城器械。

  不遠處,

  是正在緩緩移動的火炮群,各類口徑火炮接近200門。

  其中有5門24磅炮,還有30門12磅炮。

  主流是6磅炮。

  苗有林緊跟李郁,低聲匯報:

  “陛下,24磅炮走官道一天只能移動10里。遇上山道,或者雨天泥濘,可能兩三里都困難。”

  李郁點點頭,

  這些經驗會對以后軍團的火炮配置提供足夠的經驗支撐。

  以目前的陸上道路情況,

  6磅炮應是主流。

  口徑再大,就會大大拖累軍團的行軍速度。

  吳軍后勤十分倚重航運。

  在水網密集地帶是優勢,一旦進入山區就成了劣勢。

  苗有林又低聲詢問:

  “陛下,昨日那種火箭”

  “寡人得告訴你,此次攜帶火箭彈數量不多,目前剩余多少?”

  一旁的秘書處侍衛連忙小聲回應:

  “35支。”

  苗有林有些失望,

  他原本以為,攻城形態可以就此改變的。

  重炮轟塌、掘進爆破、蟻附攻城等辦法都過時了。

  發射幾千上萬支火箭彈從天而降,把城池打成一片火海。

  李郁沒有回頭,也猜到了他的心思。

  干脆斷了他的念想,

  說道:

  “此物制造困難,成本頗高,所以無法量產!只能在關鍵戰場,偶爾為之。”

  “臣,明白了。”

  實際上,李郁撒謊了。

  火箭彈的鐵殼子有點麻煩,需要小錘子精敲。

  產量不高,但是沒這么嚴重。

  此次試射驗證了威力。

  在以后很長時間內,吳軍都不會再讓這種武器出現在戰場上。

  目的是——保密!

  火箭彈的技術含量很低,鐵殼彈體加上3片尾翼,長長的導流桿。完全就是一個軍事理念的突破。

  只要在戰場頻繁應用,敵人就一定會仿制。

  所以,

  最好的保密措施就是,不用。

  暫時不讓世人意識到有一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已經面世。

  昨日,

  選擇在傍晚試射,包括陣地周圍百丈驅除無關人等,都是為了保密。

  打清軍,沒必要搞武器代差碾壓。

  田忌賽馬的思想,再次熠熠生輝。

  不怕友邦驚詫,但怕友邦覬覦。

  將來帝國崛起進軍南洋時,少不了一場惡戰。

  到時候,

  吳國海軍戰艦的劣勢追不平,就用艦載武器來追平。

  在關鍵的時間,贏下一場關鍵的海戰足以維持南洋地區三年的軍事優勢。

  火箭彈殼子正常生產,但全部庫存。

  以上,

  李郁不打算和任何臣下解釋。

  吳軍1個步兵排踏上越秀山。

  腳下踩著灰燼,步伐緩慢。

  因為燃燒不充分,許多灰燼里還藏著火星子。

  附近的空氣里彌漫著一股嗆人的刺鼻硫磺味道。

  四方炮臺一片死寂。

士兵們踩著梯子爬上去,見炮臺各處尸體交疊,窒息死亡,相貌驚恐  大部分是被煙熏死的,極少數倒霉鬼是被燒死的。

  水缸里倒栽尸體,水窖里也飄著尸體。

  1名炮兵少尉爬上炮臺垛口,瞭望南邊的廣州城,

一覽無余  他捂著鼻子,大聲宣布:

  “傳令調集500民夫上來清理尸體。”

  “再請總指揮,撥一個炮兵排。四方炮臺尚他少數炮位可用,可小規模支援友軍攻城。”

  由于清軍當初設計建造的緣故,

  朝南一側城墻偏高,未設垛口,僅留下了幾處瞭望孔。

  這就意味著,

  炮手想挪動炮臺火炮轟擊廣州,就得先挖大瞭望孔,將孔洞擴大到炮筒可以從中伸出。

  吳軍的第一個攻擊目標是——西側滿城。

  這完全是出于地理考慮,

  若先攻打東側,大軍就必須繞過越秀山,從更北邊的官道過兵。

  遠距離移動火炮、攻城器械費時費力。

  而且這樣做就等于兵分兩路了,萬一有事很難快速馳援。

  綜上考慮,

  吳軍合兵一處,直接進攻滿城。

  步兵在距離城墻4里處停住腳步,旌旗飄揚,錯落分布,一個方塊就是一個營。

  1刻鐘后,

  推行的火炮越過了步兵。

  然后就地構筑炮兵陣地,驅使客家民夫以土袋壘起簡易月牙形防炮工事。

  李郁突然放下千里鏡,指著前方問道:

  “那是誰?”

  “乃是英德縣衙役,林川,攻城時此人主動反正,帶人砍下了知縣的頭顱。現為客家民夫首領。”

  “嗯。”

  林川此時特別積極。

  指揮著民夫搭建臨時工事。

此時,廣州城清軍按捺不住巨大的心理壓力,先開炮為敬  自重5000斤的大將軍炮噴出火焰,巨大的后坐力下,炮車瞬間向后移動1丈。

  一顆冒著煙的鐵球蹦蹦跳跳,將路徑之上的2名民夫砸成了一團難以形容的存在。

  林川只看了一眼,立馬扭過頭。

  忍住胃里翻江倒海,加入了壘工事的序列。

  此時,

  他只有一個念頭,好好表現,壘好工事,活著撤下去。

  陣后,

  李郁和苗有林低聲說道:

  “客民似比普通百姓更有組織度?更能承壓?”

  “陛下慧眼如炬。”

  遠處,

  韶州府客家士紳趙德率2個兒子也在現場觀戰。

  他目不轉睛的盯著遠處的廣州城,手縮在袖子里微微哆嗦。

  “父親,你說今日”

  “吳軍必勝!”

  趙德脫口而出,語氣堅決而亢奮。

  他不知道兒子想問什么,所以快速打斷了兒子的問題。

  話音未落,

  地面抖動,爆破的動靜沉悶而悠長。

  肉眼可見,廣州城外的防御工事炸上了天。

  不過,

  城墻依舊完好。

  《墨子》

  地聽術:

  守城一方可挖開地面埋入大缸數尊,缸口以薄牛皮覆蓋,選聽力佳者趴在上面,側耳傾聽。

  地道挖掘距城墻半里左右,必暴露。

  廣州城內清軍根據此法嚴防死守。

  第5軍團2處地道皆被發現,清軍采取橫挖地道,灌水灌油,大肆破壞。

  最終,

爆破營無奈的放棄了將地道挖到城墻底下的打算,而是選擇在廣州城外爆破,炸掉了2處堡壘  城墻上,

  清軍被劇烈震動所驚嚇,摔傷幾人,僅此而已。

廣州將軍富敏探出身子望了一眼城外的大坑,立馬縮回腦袋,準備迎接吳軍潮水般的進攻  “大人,快看。”

  護城河水位快速下降。

  河面,甚至出現了旋渦。

  富敏也不知吳軍采用了何等戰術,只是暗自心悸。

  而吳軍爆破營,此刻目瞪口呆。

  因為,剛才的爆破不知怎么回事竟然炸通了護城河,此刻坑道內全是污水。

  “娘的。”

  旁邊的第1派遣軍營官張老三,整個人如釋重負。

  按照原定計劃,派遣軍一部走地道鉆到廣州城下。

他很不愿意  哪怕地面炮彈槍子亂飛,他也寧愿走地面。

萬一,地道塌了  張老三寧愿死在陽光下。

  各類攻城器械在民夫的推動下緩慢前行。

  最前面的是10架高大的樓車,外形酷似一座四方的瞭望塔,其高度和城墻持平,頂部載有火槍手。

  一旦接近城墻,就可射擊壓制城墻清軍。

  廣州清軍炮聲稠密,集火轟擊樓車。

  沒一會,

就有一架樓車中彈散架,頂部的士兵集體墜落  吳軍的炮群也開始反擊了,命中率很高。

  碎磚亂飛,清軍膽寒。

  林川默默向兩邊的祖先都祈禱了一遍,毅然扛起土袋。

  高呼一聲:

  “客家兄弟,上啊。”

  烏泱泱的民夫肩扛土袋,嚎叫著著越過己方炮兵陣地。

  前進半里,

  快速壘起又一道月牙形防炮工事。

  待工事成形,

  吳軍炮手推動6磅炮前進,進駐新工事。

  彈藥車隨即跟上。

  根據《炮兵手冊》,彈藥車不會處于炮車的正后方,避免處于敵軍炮擊直線,被一發炮彈全部帶走。

  如果從清軍的角度看,會詫異的發現吳軍居后的重炮群和居前的輕炮群也不在一條直線上。

  這是為了防止火炮轟擊時,炮彈帶出的火星,落在前面炮手腦袋還有彈藥車上。

  以吳軍炮兵的戰場經驗,

  這種幾率確實存在,炮口噴出的火星在50丈內很明顯。

  吳軍炮彈如狂風驟雨,且精準犀利。

  清軍縮成一團,躲在盾牌后。

  突然,

  吳軍炮火驟停,

  1名盔纓醒目的傳令兵單騎縱馬跑到廣州城下,揮舞小紅旗遠遠的吆喝了幾句。

  廣州將軍富敏疑惑詢問:

  “那賊廝在喊什么?”

  旁邊的戈什哈搖搖頭:

  “太遠了,沒聽清楚,大約是勸降一類的話吧。”

  富敏啞然失笑,

  這種時候,勸降好像有點不合時宜吧?

  遂下令:

  “繼續開炮還擊。”

  炮聲響起之時,

  吳軍傳令兵立馬低頭,撥馬返回本陣。

  高呼:

  “陛下有旨,我吳軍乃文明之師。”

  “先行勸降,給與生路。然廣州駐防八旗冥頑不化,拒絕投降。”

  “破城后,堅決消滅所有不愿投降的敵人,不分年齡,不分滿漢,不分男女。”

  第1派遣軍總指揮甘長勝舉起佩劍,

  深吸一口氣,

  吼道:

  “破滿城,殺,殺,殺。”

  總兵力已經急劇膨脹至9000人的派遣軍團呆滯了2秒鐘,突然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

  “破滿城!”

  “破滿城!”

  什么是最好的戰前動員?

  俘虜組成的新附軍眼睛逐漸泛紅,吼的青筋畢露。

  原先的忐忑被快速膨脹的惡所占據。

  攻陷廣州滿城,

  之后,就能快速融入新集體了。

  張老三甚至摘下鐵盔和身邊的老兄弟們眉開眼笑。

  八旗拒絕投降。

  好,特別好。

第1派遣軍團全體變態,就喜歡硬骨頭  吼聲如滾雷,落入站在城墻上的八旗兵耳中。

  眾人沉默不語,默默檢查武器。

  就連平時為人最窩囊的旗丁,也嘀咕著:

  “拼了。”

象征進攻的牛角聲響起  第1派遣軍團,方陣開始緩慢向前。

  依舊是熟悉的配方。

  按照加入軍團的時間,

  越是新兵,越要站在前面,迎接敵人的炮火。

  越是老兵,越要站在后面,隨時準備和敵人聯手痛擊我方新兵。

  很糟粕,很有用。

  如此層層施壓,需建立在吳軍自身武力強橫的基礎上,否則的話會被反噬。

  吳軍掌握著槍炮、糧食。

  全員冷兵器的派遣軍哪怕擁有100個呂布,敢齜牙也會被摁在地面爆錘。

  如果以奧林匹克專業講解員的打開方式,

  戰場實況講述應是這樣的:

  各位尊敬的廣州旗丁,

  現在向你們走來的是吳國的炮灰軍團,他們斗志昂揚,眼睛血紅,隊列整齊,發誓要在本場殺人比賽中奪冠。

  走在最前面的粵北清軍俘虜方陣,他們滿懷憧憬。

  緊隨其后的是江西清軍俘虜方陣,他們信心滿滿。

  再后面是吳國的囚徒方陣,身披全甲,步伐輕快。

  走在最后的是九死一生的重甲老兵方陣,他們對此次衛冕冠軍志在必得,準備和諸位的家眷在滿城之內一決高低!

本次比賽過程將會異常的精彩  開始了!

  開始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