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41 兩塊肥肉,可以吞下了

  隨機推薦:

  在出征之前,李郁召見了結拜兄弟福成。

  在麾下陣營中,福成的地位很尷尬,因為他是個旗人,還是內務府的。

  李家軍東征西討,也未曾給他安排像樣的職位。

  而這一次李郁啟用他,是做老本行。

  “生絲?”

  “對,我給你安排一個任務。盡快弄清楚我麾下6府生絲產地、產量、銷路,以及這行業內的主要商人。如果你吃不準,還可以問問你老爹。”

  福成的爹也在蘇州府避難。

  據說天天閉門不出,念叨著這個世道太可怕。

  想想是挺可怕的,幾代的上三旗內務府奴才居然成了反賊?

  而且這賊船早就上了,自己卻渾然不知。

  他恨李郁嗎?不敢。

  畢竟老主子乾隆對他們更狠毒涼薄。父子倆像松鼠一般辛苦斂財,隔段時間就被乾隆掠奪一空。

  如此反復,樂此不疲。

  若不是李郁點醒,他們還反應不過來。在忠君這個障眼法的蒙蔽之下,人是看不透許多事的。

  “福成,好好干,將來新朝定會有你的一方位置。”

  “屬下萬死不辭。”

  看著開始哽咽的福成,李郁也不管真假,繼續說道:

  “生絲計劃非常重要,意義甚至不亞于一座江寧城。你務必給我用心辦差,后面還需要你挑起重擔。一旦成功,就是此消彼長。”

  “謝謝主公,屬下全明白了。”

  “打仗,打的不是道義,不是人命,也不是兵法。而是一錠錠的銀子!”李郁的眼神變的兇狠起來,“大清取代大明,靠的不是什么八旗騎射,而是從不耍賴從不漂沒的餉銀。但凡前明能夠給丘八們發夠了餉銀和軍功賞銀,努爾哈赤就永遠是大明忠誠的狗。”

  福成走后,李小五悄悄進來了,遞上剛送到的軍報:

  “6000皖北新兵已經抵達乍浦城,正在扎營休整中,請主公請示。”

  “杭州的清軍有動靜嗎?”

  “一支數百人的八旗馬隊出城試探,已被擊退。”

  “好,明日清晨我就親率近衛軍團南下強攻杭州城,秋收之前把杭嘉湖平原徹底吞并。”

  當晚,西山槍炮廠來了2條船。

  廠長張滿庫親自來了,帶了十幾個徒弟。船艙內還有上萬斤鐵料以及優質焦炭。

  一見到李郁,他就忙不迭的下跪。

  “老張,不必如此,快快起來。”

  “大禮不可廢,狗兒,來。”

  祖孫倆人,一起單膝下跪行禮。

  李郁笑道:

  “你怎么把小孫子給帶來了?”

  “沒事沒事,莊戶人家的孩子皮實。狗兒雖然才9歲,可他已經初步掌握了鑄炮胚的流程,做個小工一點問題都沒有。”

  李郁一愣,狗兒9歲了?好像記得才6歲來著。算了,這不重要。

  出征之前將兩位夫人安置在西山島,同時將幾位穩婆也送了過去,以防萬一。

  連綿5里的船隊,從胥江碼頭起錨南下了。

  最前面是2艘輕型戰船打先鋒,后面是各類大小船只,民船居多,亦有幾艘大型運輸艦。

  西山造船廠下水了兩種內河運輸船,皮薄餡大,一種專門運物資、一種專門載人。

  運物資的船型,側舷窗少的可憐,只能勉強通風。

  輕型火炮,可直接從跳板推入上層船艙。

  重型火炮,需通過碼頭岸邊的固定吊車,吊裝放入底倉。同理,搬上岸時也需要有吊車的協助。

  艙內可加裝限位器,卡住炮車。

  李家軍麾下的重要碼頭,例如胥江、崇明新河、無錫、江陰、西山等十幾處都安裝了吊車。

  水泥底座、鐵吊臂、鋼制滑輪組、多股麻花鐵線等部件都可以自產。

  船艙內,李郁和張滿庫聊了好久,了解西山島的現狀。

  “杜先生好嗎?”

  “他是大忙人,軍工業的生產運輸真不簡單,哪兒都不能掉鏈子。”

  李郁笑了,穿越前的大型制造企業有生產部經理、倉管經理、供應鏈經理,還有外包車隊。

  如今,杜仁一人兼4職。幸虧他是法律人士出身,性格里嚴謹縝密,否則換個人來真搞不定。

  “據說,你們廠里也出了一個叛徒?”

  “哼,我恨不得把他塞進高爐里。吃里扒外、沒有良心的東西。他居然信了白蓮的鬼話!”

  老張很憤怒,因為內政部通知了他。

  需要繼續監控此人,所以暫時不宜抓他。為了規避潛在風險,還故意制造了一次意外事故,讓此人摔斷了胳膊,暫時沒法進入工廠。

  “是我把那個人從山崖推下去的。”狗兒突然開口了。

  “啊?”

  “是這么回事。平時廠里下了工大家都喜歡在一處山崖吹風納涼。他是小孩,莽撞一點沒人會多想。”

  李郁肅然起敬,摸了摸這小子的腦瓜。

  “來,我考考伱現在識多少字?”

  張滿庫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臨死之前把這個孫子的路給鋪平了。

  狗兒的親娘死了,后面托主公的福,他爹又續弦了,又再生了一個孩子。

  可在老張的眼里,只有狗兒才是最正宗的,老張家的嫡子。

  人在,人情在!

  老張想在有生之年把孫子狗兒推到前臺,接起老張家的衣缽。

  至于說兒子,在技術方面還行,在為人處世方面有些愣。他不太看得上。

  李郁很詫異,這小子的識字量可以啊。

  隨便拿過一份非機密文件,他居然能全文讀出來。

  “老張,你是不是打算培養個小秀才?”

  “不不,狗兒他一直在鐵廠那邊做學徒,只是抽空讀書識字。主公你可能不敢相信,他現在甚至掌握了鑄炮胚的全部流程,要是人再大點,就能獨立鑄炮了。”

  “是嗎?”李郁有些不信,笑著說道,“你跟我講講鋼模鑄炮的工藝流程?”

  一番問答,居然非常理想。

  而且看狗兒的手掌和胳膊,老繭厚重,輕微燙傷不少。

  李郁很欣慰的點點頭:

  “狗兒算小名,可有大名?”

  狗兒還未來得及開口,老張就搶著回答了:

  “還沒有。”

  “嗯,那我給他取個大名吧。”

  “太好了。”

  李郁略一思索,在紙上寫了三個字:張承業!

  張滿庫滿臉歡喜:

  “謝謝主公賜名。以后狗兒的大名就叫張承業。”

  李郁端起桌子上的一盤西瓜:

  “承業,拿著出去慢慢吃。”

  待他走了,李郁才嚴肅詢問老張頭:

  “鑄造攻城巨炮的計劃,有把握吧?”

  “主公放心,三五炮絕對沒問題,多了恐怕不行。”

  “等到了杭州一切就緒之后,臨時鑄炮大約需要幾日?”

  “10天,我保證拿出來。”

  “好,拿下杭州城,算你一功。”

  李郁突然小聲問道:

  “上次我給你的卡隆炮圖紙,研究的如何了?”

  “樣炮出了幾門,還在測試改進。主公,我多嘴問一句,這卡隆炮是用在什么地方?”

  “用于水戰。”

  “想必威力會大的驚人,就是射程犧牲太多了。”

  “短炮身,大口徑,鉆膛制造。一旦橫空出世,就能碾壓清廷所有水師戰船。”

  張滿庫興奮的點點頭:

  “我看過樣炮試射,那威力是挺嚇人的。關鍵是,它還很輕。”

  李郁笑笑,同等口徑的卡隆炮是長身管火炮的三分之一重量。

  這個時代的撒克遜皇家海軍已經正式裝備了卡隆炮,只不過尚未有大展身手的機會。

  等麾下的水師主力戰艦裝備上卡隆炮,一次性就把清廷內河外海水師全部打殘,省的他們嚇破了膽子,保船制敵。

  要讓清廷水師傾巢而出決戰,就得搞點陰謀詭計。

  比如說找一些八旗親貴閑人,塞足了銀子,讓他們幫著分析分析,就好像后世的那些專家。

  分析江南賊酋火槍犀利,陸戰無敵,然拙于水戰。

  讓京城的老少爺們都堅信,只要朝廷集中所有水師,就可以獲得空前的勝利。三個月制霸長江,五個月可平江南。

  李郁堅信,待自己在陸上再打幾次漂亮的殲滅戰,就可以執行這個計劃了。

  都察院那幫御史還有京旗的閑人們、無知文人們,一定會相信的。

  讓輿論洶洶,民意沸騰。

  上到軍機處,下到普通官吏,誰敢反對,誰就是旗奸,誰就肯定拿了賊酋的黑錢。

  李郁沉思了許久,笑容滿面。

  當天又手書一封催促江寧城的“收網計劃”,可以加速了。肥肉在嘴,不吃不放心。

  船隊當天行駛了50里,預計在第四天抵達杭州城下。

  200多里,是從一個天堂到另外一個天堂的距離。

  次日,浙江巡撫王亶望收到了一封信。

  看的他直哆嗦,臉變幻了三種顏色,久久不能平靜。

  在信中:

  “公之前途堪憂,路人皆知。守?殉城身死。逃?坐法而死。公之為人,吾甚知。甘肅藩臺任上,買賣監生獲銀甚巨,更有上下串連,沆瀣一氣之逆天行為。浙江任上,又借修海塘之名義,款入私囊。若弘歷知,會奈爾何?”

  “今爾之西北舊愛蘇卿憐跪塌泣求,宛轉悠揚,歷經百笞卻不改其志,吾甚感動。特給爾指一條生路,望爾好自為之,勿謂言之不預也。”

  王亶望把信看了三遍,頹然靠椅背。

  “師爺,進來一下。”

  “東翁,臉色為何如此差?”

  “瞧瞧這封信吧,本官算是遇到了一個真正的無恥之徒。”

  師爺跟著他20年,參與了他的所有壞事,屬于絕對心腹,看完了信臉色也是異常的復雜。

  “怎么辦?”

  “東翁,怕,怕是只能照著辦。”

  王亶望一激靈,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壓低聲音:

  “萬一那小子訛我呢?”

  “在下派人打聽了江寧戰事,也潛入桐鄉縣了解了賊情”

  “結論是什么?”

  “軍力強悍,好似明末之建州八旗,雖僅占一隅之地,兵不過數萬,可后勁十足。”

  半晌,王亶望才問道:

  “信使呢?”

  “派人看著呢。”

  “快快請進來,本官打探一下底細。本官總覺得這信只寫了一半。”

  果然,信使進來后,不卑不亢的又掏出了一張白紙。

  “紙要靠近蠟燭烤一會,字才會現出來。”

  “哼,你家主子做事果然縝密。”

  “謝撫臺夸獎,我家主公人送外號今亮。這么說吧,誰只要被主公盯上了,除非他當場自殺,否則就不必掙扎了,結果都是一樣的,覆滅。”

  王亶望哼了一聲,終于看到了逐漸顯現出來的字跡,待師爺也過目后,湊近蠟燭點燃了。

  信使也不急,大大咧咧的坐著喝茶。

  “你就不怕本官一聲令下,砍了你祭旗?”

  “不怕,撫臺大人是聰明人,聰明人不會意氣用事。”

  “這話是誰說的?”

  “我家主公說的。“

  王亶望點點頭:

  “這一點上,本官和你家主公的想法是高度一致的。”

  “本官不妨直說吧,若讓出了杭州城。大清律法嚴明,對于失城官佐從不寬宥,本官照樣是個死。”

  “主公說了,王大人雖然失城,可若旋即取得殲滅數百賊兵以及斬殺賊酋一主要頭目的軍功。功過相抵乾隆不會殺你的,一定會讓你留任戴罪立功。”

  “嗯,有些道理。斬殺哪個賊酋?你家主公是要清除異己嗎?”

  “蘇十八,您老鄉。”

  王亶望一時沒反應過來,只覺得這名字陌生的很。

  一旁的師爺卻跳了起來:

  “東翁,他是蘭州府蘇家堡的,就是當初伏擊您車隊,搶了蘇姑娘的那憨娃。”

  王亶望驚訝的八字胡都翹了起來,手指著信使,最終還是垂下來了。

  深深呼出一口氣:

  “本官服了。回去轉告李郁,契約達成。”

  信使起身,伸出手:

  “撫臺大人,空口無憑,寫封書信吧?小的回去才好交差。”

  王亶望瞧了一眼師爺,師爺微不可查的點點頭。

  于是師爺起草,撫臺用印。

  談判一旦簽字,之前的針鋒相對咄咄逼人就煙消云散了。轉而賓主兩歡,溝通感情。

  師爺就像個花蝴蝶,左手端酒杯,右手拿筷敲雅樂,行酒令。

  臨走前,還贈送了白銀100兩作為路資。

  又叮囑他:“今日務必出城,明日開始,杭州城四門緊閉,進入戰時狀態。”

  信使在杭州城逛了一圈后,好死不死的去剃頭修臉。

  主要是成功完成了任務,心情舒暢。

  就想著扮相清爽點帥氣點回去,留下個好印象。

  人長得端正,在古代叫作有官相。

  這一點,很重要!

  不過,傍晚他如同喪家之犬逃出了杭州城,僅保住了王亶望的書信。那100兩白銀,還有體面的袍子都被迫抵賬。

  嗯,抵剃頭的賬。

  若不是因為大事在肩,不敢節外生枝,他今天肯定忍不下這口氣。

  剃頭被索要500兩,說出去誰敢信吶?

  李郁的船隊抵達桐鄉縣之時,信使終于也到了。好似乞丐般狼狽,見到主公的一瞬間,他竟然哭了。

  李郁詫異道:

  “不應該啊,王亶望竟敢毆打我派去的信使?待我拿下杭州城,定滅他三族。”

  “嗚嗚嗚,不是。王亶望屈服了,這是他的親筆書信。”

  李郁接過信,瀏覽了一遍,大喜。

  隨即疑惑地問道:

  “那你這是?”

  “我在杭州城剃了個頭,被訛詐了。他們要500兩,一群人堵著門不讓我走。最后把我所有銀子都搶走了,還有袍子。”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