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412 乾隆南巡,袒露心聲

  隨機推薦:

  1777年,農歷十月初八,寒風凜冽。

  數百官員沿街跪拜,恭送御駕出京!

  乾隆掀開轎簾,百感交集。

  這一趟他帶走了小半個朝廷的官員,還有3萬滿蒙官兵。

  江北會戰的失敗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并非表面那般風淡云輕,

  只不過,

  他必須自信!

  若是皇帝都慌了,底下的臣工們就會更恐慌。

  恐慌一旦蔓延開來比時疫都可怕。

  信心,比黃金寶貴。

  培養起來需要百年,摧毀卻只需要寥寥數月。

  老邁的于敏中留守軍機處,輔佐嘉親王永琰總攬一切京城事務,為御駕提供糧餉是重中之重。

  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從通州出發,水陸并進,旌旗飄揚,軍陣嚴密。

  沿途百姓圍觀者眾,皆嘖嘖稱贊。

  不知不覺間,

  許多人覺得南方的戰敗也是小事。

  煌煌大清打遍了周邊小國,鎮壓匪亂更是數不清。

  直隸官民的信心莫名其妙的又上升了。

  此次出行,

  御駕的規模氣勢只增不減。和以往3次南巡相比,最大的區別是目的地。

  不去江南,

去河南  乾隆在紫禁城里坐不住了,他想靠近前線了解一下吳軍到底是什么模樣,透過奏折看東西總是模模糊糊。

  看不清!

  御舟內,

  “和珅,你說江西守得住嗎?”

  “守不住。”

  “那廣東呢?”

  “守不住。”

  乾隆有些不悅,暫停了批奏折,扭頭盯著這個寵愛的奴才,又問道:

  “湖廣呢?”

  “回皇上,還是守不住。”

  乾隆把奏折扔到和珅臉上,打出了一道紅印子。

和珅雙膝跪地,沉默而肅穆  “你”

  “奴才知道主子不喜,可奴才自入朝做官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原則,任何事都必須對主子說真話。哪怕主子不喜歡。”

  見他這副忠憨模樣,乾隆反而沒有那么暴怒了。

  過了許久,

  乾隆幽幽嘆了一口氣,撿起地上的奏折:

  “你說說,如今朝廷該做些什么?”

  和珅抓住時機,低聲說道:

  “該反思。”

  “反思什么?”

  “反思為何打不過吳賊?吳賊有槍炮,我大清的官兵也有。吳賊有錢糧,我大清也有錢糧。”

  見乾隆沉思,和珅繼續說道:

  “縱然吳賊偷師了西洋科技,槍炮更利。可每戰,官軍的兵力是那吳賊的數倍乃至十倍。3桿火繩槍打1桿燧發槍,3桿長矛打他1柄刺刀,又怎么會輸呢?奴才實在不解。”

  乾隆也若有所思,

  緩緩起身,望著大運河沿岸的風景。

  背著手說道:

  “朕,可以解答你這個疑惑。”

  “古人云,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命。可我大清立國百余年,承平日久,有很大一部分臣工已經忘了本分,文官只想撈銀子,武官不敢上陣廝殺。人心不齊,兵再多又有什么用?”

  乾隆本想拿“本朝入關幾十萬征服了一個億”舉例,

  突然覺得很不吉利,遂及時住口。

  和珅繼續誠懇的問道:

  “奴才還有個困惑,平準噶爾、破金川、征緬、平大小和卓,朝廷勢如破竹,文官籌備軍餉,武官前赴后繼,并無皇上所說的頹敗?”

  “奴才僭越,奴才死罪。”

  乾隆轉過身,望著這個最為可心的奴才。

  一陣欣慰,

  低聲說道:

  “和珅,有些話朕也就和你講講。換個人,那是斷斷不可能的。”

  “朕在這個位置上坐了40余年,對治國算有些心得。大清朝太大了,要維護偌大的帝國靠的是什么?”

  “兵、錢。”

  “對,你說的很好。”乾隆繼續說道,“我大清的經制之兵早就不堪惡戰了。圣祖爺那會旗人就被漢化,上馬墜馬,射箭墜矢,提籠架鳥,吃喝玩樂。”

  “朕從登基開始就致力于改變這個現狀。想徹底改變是不可能的,朕只能改變一部分。”

  和珅搖搖頭:

  “奴才愚鈍,不懂。”

  “你聽不懂很正常,大清朝三萬萬子民怕是沒一人懂朕的苦心。”乾隆今日似頗為感慨,“朕所謂的改變一部分是,維持少量精銳軍隊和少量八旗貴胄。”

  “比如索倫、黑龍江八旗、西北駐防八旗。朕這一生都在努力保護他們不受腐蝕,不要見識花花世界,安貧樂道,保持住野性。”

  “朕還開設宗學、覺羅學,官學,免費收八旗子弟入學,學文又學武。最后總能有幾個成器的,比如兆惠,比如傅恒,比如你和珅”

  “有那么一小撮人在前面頂著,我大清就能永葆太平。”

  乾隆繼續說道:

  “朕每戰皆以精銳打頭,合格大軍跟進,佐以優勢火炮,賞罰分明,則無往而不勝。”

  和珅肅然起敬,

  低聲說道:

  “皇上的賞罰分明,令天下臣子敬畏佩服。”

  “哼,朕向來從此,有功就賞,哪怕是微末小官。有罪必罰,哪怕他是宗室貴胄。他們可以貪,朕也可以當不知道。可若是誤了朕的差事,朕就要殺他的頭,讓他連本帶利的吐出來。”

  艙內沉默,

  乾隆也覺得自己今日說的有些多了。

  可是,和珅這奴才確實能說話,比兒子都親。

  突然,

  乾隆眼中閃爍著寒芒,高聲吩咐:

  “筆墨伺候。”

  總管太監秦駟立馬溜進來,攤開宣紙,磨墨。

  乾隆一揮而就:

  《平賊4法》

  賞罰分明,糧餉充足。

  大建新軍,裁撤舊軍。

  廣造槍炮,效仿器術。

  失城必究,先守后攻。

  和珅閱畢,立馬虔誠的下跪磕頭。

  “有皇上此法,我大清必勝。”

  秦駟也連忙下跪,扯著公鴨嗓子喊“大清必勝”。

  甲板上的侍衛們不知發生了什么。

  既然和大人和秦公公都在喊,那自己也跟著喊“大清必勝”,一準錯不了。

  最后,

  整個船隊都跟著喊“大清必勝”。

  響徹云霄的呼喊讓乾隆心情大悅,心頭陰霾被沖散不少。

  當日,

  乾隆所寫的平賊4法由軍機處隨駕章京的潤色豐富后,明發上諭。

  各督撫都會收到,并需認真領會,細細揣摩。

然后交上一份心得  和珅也如釋重負,他總算是迂回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讓倔強而敏感的乾隆爺接受軍事革新。

  效仿器術,實際上就是模仿打造歐式軍器,采納歐式陸軍新法。

  可歐洲太遠,哪兒學?

  當然是向吳賊學,吳賊搞什么,我大清就搞什么。

  可說出去不好聽,所以必須冠以“歐陸新軍制”。

  綠營兵肯定要裁撤掉部分,換成新軍。

  在白紙上,更好作畫。

  然后待新軍皆成,再慢慢的取代所有綠營兵。

  老成謀國!

  流動軍機處的8名滿漢章京熬了一整夜拿出了5000余字的詳細解釋。

  乾隆看了都詫異,

  “和珅,朕昨日竟講了這么多?朕都不記得。”

  “皇上那是微言大義,就好似圣人之言。臣工們仔細揣摩,只恐還有缺漏。”

  乾隆今日心情不錯,就掃了一眼:

  “好,好,就這樣發吧。”

  “嗻。”

  和珅如釋重負,生怕乾隆細看反悔,火速發!

  為了大清的未來,和大人操碎了心。

  在大清朝做事很難,

  要講究方式方法,要講究火候,還要注意不能引火燒身。

  和珅、和琳倆兄弟在府邸密室談了5個時辰,拿出了詳細方案,又經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后變成了皇上的方案。

  其中,

  有很多條程,各省督撫看了,估計會大跌眼鏡。

  例如:

  多修棱堡,多修戰碉。

  不要把銀子浪費在加固城池上。

  這種“漲別人志氣,壓自己威風”的話若不是出自上諭,會被督撫和御史們噴死。

  山東巡撫國泰,率文武官紳百余人在德州碼頭接駕。

  一番君臣奏對,

  乾隆突然冒出一句:

  “國泰,伱聽說過議罪銀嗎?”

  矮胖的國泰一激靈,立馬回道:

  “臣正想向皇上請罪,臣在處理微山湖爭端一事處理不力。”

  “微山湖是?”

  “此乃山東和江蘇交界的一處大湖。洪水退去,岸邊出現了許多的無主肥地,百姓們爭搶動則數百人械斗。”

  “那你是怎么處理的?”

  “對面的徐州府邳縣數百刁民持械搶走湖畔良田。可我兗州百姓也不是吃素的,上個月糾集了2000人又搶回來了。臣調停不利,臣有私心,袒護本省百姓。臣自愿交納議罪銀10萬兩。”

  乾隆接過轉呈的兗州府據此事的奏報,

  思緒明顯被帶歪了,陷入了兩地百姓械斗竟如此兇悍的疑惑?

  國泰喜滋滋的下船,這議罪銀制度真是好啊。

  有罪贖罪,沒罪預存。

  如果教皇來了東方,肯定要感慨“議罪銀”先進,領先“贖罪券”至少百年。

  贖罪券雖然也不錯,可總不那么優雅,愿意交錢的全是“罪人”。

  “議罪銀”就不一樣了,

  受眾更廣,無罪的好人也可以交。

  雖然你今天是好人,可是不能保證明天還是個好人。

  而且贖罪券還要印刷紙質券。

  議罪銀連這點成本都省略了。

  估計,等御駕到了河南。

  光議罪銀這一項就能收上百萬兩,沿途人人交納,十分積極。

  乾隆照例接見當地士紳,

  一來提要求,加征糧餉。二來給甜頭,給與“村鎮司獄權”。

  船隊起航,遮天蔽日。

  落在尾部的一艘補給船,

  船夫望著在河岸奔跑的一挑擔漢子,不知如何抉擇。

  漢子高呼:

  “德州扒雞,80文,一只扒雞只要80文。”

  船夫瞬間激動了起來,

之前還是200文一只,降價有點狠啊  船速逐漸提了起來,

  挑擔漢子急了,高呼:

  “50文!只要50文!”

  船夫攥著手心的一串銅錢,決定拿下這樁便宜。

  高呼:

  “我要一只。”

  漢子放下擔子,抓起一只泥封扒雞。

  腳步明顯加快:

  “你把銅錢扔到岸上,我把扒雞扔給你。”

  船夫高呼:

  “不行,你先把扒雞扔過來。”

  僵持了一會,

  漢子先服軟了,用力一甩,砰沉甸甸的泥封扒雞落在了船上。

船夫卻慢悠悠收起了銅錢  望著岸上停住腳步,臉色陰沉的漢子。

  白賺一扒雞。

  然而,

  待船夫坐下來準備享用時。

  發現黃泥封左一層,右一層。

  掰到芯,還是泥。

  “殺千刀的騙子,雞呢?”

  船夫氣的跳起來,對天大罵。

  相比而言,

  江浦——蘇州的秘密生意更有保障,有信譽。

  江北會戰之后,

  胡之晃率兵輕裝逃亡數百里,全須全尾的回到了江浦縣。

  原本在城內駐扎的正藍旗佐領多隆嗅到了危險氣味,帶著搜刮的錢財立馬出城。

  逃亡時,胡之晃部極致減重。

  大部分人手無寸鐵,城防空虛。

  沒過2天,江南來了2艘黑市船,兜售火器。

  船主很坦誠,

  自稱是在那邊有人,做的就是刀頭舔血的生意,追求利潤。

  一句話:

  “你們敢不敢要?”

  江浦縣士紳一咬牙,湊份子買下了。

  1000條燧發槍,1000條火繩槍,4門銅炮,江浦鎮全副武裝,城內百姓人人安心。

  胡之晃向眾人詳細講述了會戰的過程,大肆渲染清廷的孱弱,還有滿八旗的混賬。

  并且告訴所有人,

  接下來朝廷壓根管不了沿江州縣的安危,只會變本加厲的征糧。

  多隆只是小鬼,閻王在后頭呢。

  到年底,

士紳商賈全得破家  一番有依據、有事實、有夸大的“胡氏敘事”后,胡之晃和士紳們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宣布從此江浦自治!

  知縣猶豫再三,決定掛印而去,雙方友好分手,并帶去一份胡之晃給巡撫福長安的親筆信。

  信中表達的中心意思是:

  我胡之晃依舊效忠朝廷,據守江浦是為了自保,江北會戰被人當炮灰,心寒了,但絕不會投降吳賊!

  從即日起,這江浦的民治防務,老子一肩挑。

  賦稅全部截留。

  為了防止清廷報復,

  胡之晃果斷擴軍,大修工事,以心腹軍官十余人掌管全縣事務,對全縣實施軍管。

  對內,暫不聲張。

  城頭飄揚的依舊是大清龍旗,兵丁們穿的依舊是綠營號服。

  一切好像沒變,好像又變了。

  銅礦和藥材生意不再遮遮掩掩,通過中間販子銷往江南換取火器火藥。

  這個尺度,拿捏的很到位。

  士紳們都覺得這是當前最好選擇。

  既能維護自身利益,也能保證安全,兩邊都不算得罪。

  關于本書的時間線問題,作者略作解釋。明顯壓縮時間線,1年當3年用,原因有二:一,避免太接近近代,大家都懂。二,多走劇情,要寫的太多,干掉清廷只是一小步,美術生的天賦使命才是一大步,另外,涉及海外的劇情若照實寫,海船在歐亞之間一個來回就需要2年,李郁這輩子走不了幾個劇情就結束了。所以作者考慮在涉及航海劇情時,將時間人為縮短保證劇情相對連貫。書友怎么看?歡迎留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