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329 結盟?

  如此龐大的隊伍,行進速度緩慢。

  整整一天只前進了25里,按照這樣的速度,抵達京城至少需要7天。

  馬嘎爾尼委婉的通過翻譯詢問了一位清帝國的貴族。

  “貴國為何不用馬車?”

  這位八旗貴族很詫異的說道:

  “馬車哪有轎子舒服?我朝的貴人出行都坐轎子,貴使坐的這8抬大轎,多氣派多地道!”

  距離太陽落山還有一個時辰。大隊人馬就地安營扎寨。

  這是一個近距離觀察清帝國軍力的絕佳機會,馬嘎爾尼以及使團當中的2位武官耐心的觀看了全過程。

  幾十丈外,

  護軍營的一位領催,嘀咕道:

  “那幫夷人直勾勾的瞧什么?”

  “嘿嘿,不會是兔子吧?”

  粗壯的領催渾身惡寒,想到那黃頭發,藍眼睛,過于茂密的汗毛,就有種說不來的厭惡感。

  “艾默生,你瞧出了什么?”

  “副使閣下,這是一支久經戰陣的全甲騎兵軍團。他們扎營很熟練,而且訓練有素。”

  “假如,我是說假如,讓你擊敗這一支軍隊,需要多少紅衫軍。”

  曾經在撒克遜陸軍服役超過20年,官至第45步兵團主官的艾默生,猶豫了一下,回答道:

  “4個普通步兵團,外加2個騎兵中隊,我可以確保不會敗。”

  此時,撒克遜普通步兵團是2個營,1個戰斗營,1個補充營,合計2000人左右。精銳步兵團是3個營,其中2個戰斗營。

  “他們到底是弓騎兵,還是龍騎兵?還是驃騎兵?”

  艾默生苦笑了一下:

  “閣下,我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有甲胄、有弓箭,還有騎兵刀,部分人還背著火繩槍。也許,他們是一支全能的軍隊?”

  傍晚。

  營地周圍燃起幾十堆篝火。

  由本地縣衙和士紳送來了食物清水。

  大帳內。

  一名禮部官員,正在和藹可親的教授使團成員“宮廷禮儀”——三磕九拜。

  看著這個面白無須,滿臉諂媚的家伙,雙膝跪地磕頭如搗蒜。

  馬嘎爾尼的心瞬間涼了半截,急切的說道:

  “不,不,我希望是遵照歐禮,單膝跪地。”

  翻譯瞬間臉色發白,磕巴翻譯了過去。

  果然,禮部官員臉色變得十分精彩,先是震驚,后是憤怒,后是困惑不解。哆嗦了半天后,竟然拂袖而去。

  馬嘎爾尼和一群使團成員,面面相覷。

  當晚,他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少數人認為可以通融。

  大部分人認為,堅決不能接受這種“羞辱”。讓堂堂使節雙膝跪拜磕頭,是對撒克遜王國的羞辱。

  因為這件事,

  隊伍很尷尬的原地停下了。

  在沒有京城的進一步指示之前,數千護衛只能陪著這些“不懂規矩”的夷人在楊村耗著。

  武清知縣苦不堪言,

  天天要供給米面肉蔬果,還派出了所有衙役維持治安。

  將周邊5里的百姓、乞丐全部驅趕走,以防觸犯了朝廷的忌諱。

  和珅急的嘴上泡都出來了,把自己關在房間思考了半天后,他令人取來了撒克遜人的國書以及禮單,匆匆入宮求見。

  乾隆的面色如常,心態一如既往的穩。

  甚至還面帶笑容:

  “和珅,又有什么好消息來稟告朕?”

  和珅心里一抖,起身時已是面帶笑容,捧著禮單:

  “主子,奴才斗膽,在軍事方面突發一奇想。”

  “哦?”

  乾隆頓時來了興趣,沒想到啊,這個忠心的奴才居然還懂軍事?

  “主子請看,這是撒克遜人的禮單。”

  乾隆瀏覽了一遍,頗為詫異:

  “這么多?”

  “是啊。撒克遜人的心很誠。”

  “嗯,五花八門,琳瑯滿目,撒克遜國王有心了,難為他了。”

  和珅見狀,連忙說道:

  “奴才料想,那撒克遜國王就和路易十六一般,是以子侄之禮待我大清皇上。”

  這句馬p,拍的十分到位。

  乾隆只覺通體舒泰,心情愉悅的無以復加,遂戴上玳瑁眼鏡逐行仔細看禮單。

  和珅則是繼續察言觀色,說道:

  “奴才剛剛得知,撒克遜船隊行駛到浙江舟山海域時。恰好聽說了吳匪進犯,馬嘎爾尼子爵當即提出要率全使團成員下船和吳匪作戰。”

  “哦?竟有此事?”乾隆詫異的眼睛都瞪大了。

  “廣州將軍富敏,當時就在船上。他對馬嘎爾尼表達了感謝,但婉拒了這個建議。”

  “嗯,富敏這奴才做的對。”

  乾隆似乎很有感慨,居然幽幽的嘆了一口氣。

  沒想到這撒克遜大侄子還挺仗義。居然主動要替大清和吳匪廝殺,倒是一片赤誠。

  禮單,是禮部翻譯的。

  乾隆念叨著:

  “大型太陽系儀、天球儀、地球儀、月相演示儀、空氣真空泵、力學巧益架、聚光大火鏡都是奇巧荒技,機器終非正道。“

  和珅立馬接話:

  “主子英明。機器一旦取代了人力,人閑著就要生非。”

  乾隆很為欣賞,笑著指著旁邊的凳子:

  “坐,坐著說。”

  “西洋絲織物、毛織物、棉織物、金線毯、鋼鐵制成品、壁毯這些玩意我大清都有,而且質量更上乘。”

  “主子說的是。奴才也瞧過了那些禮物,撒克遜人拿出了他們最好的寶貝,可還是”

  說到這里,和珅突然笑出聲。

  乾隆很詫異,問道:

  “你笑什么?”

  “奴才笑他們是乞丐和龍王爺耍寶。”

  哈哈哈哈,乾隆笑的很痛快。

  殿外伺候的太監們聽見了,都心生欽佩。普天下就咱和大人有這等本事,活該人家坐火箭,天天在御前得寵。

  乾隆一咕嚕,從炕上下來。

  “走,帶朕去瞧瞧。”

  內務府臨時騰出了5間屋子,專門擺放撒克遜使團進貢的禮物。

  乾隆挨個瞧,挨個評點。

  他對于海軍望遠鏡,和金絲毛毯評價最高。

  到了最后一間屋子,

  他突然停住了腳步,轉頭問道:

  “和珅,你說的軍事想法就是這些東西?”

  “圣明無過主子。”

  乾隆挨個的拿起來,旁邊都貼著漢字標簽,一看即知。

  “燧發槍做工精巧,但不適合我大清國情。”

  “銅火炮,倒是不錯。和我大清的劈山炮差不多。”

  “自來手銃?小巧精致。不過于戰場無補,起碼是副將都統以上才能佩戴。”

  “咦,這是什么?”

  乾隆拿起一個戰船模型,頗為詫異。

  和珅連忙解釋:

  “這是撒克遜人的海上戰艦模型,他們稱為一級風帆戰列艦,擁有火炮上百門。”

  “這不可能,上百門炮重多少斤?船還能浮在海面嗎?上百門炮齊轟,船體吃的消嗎?”

  和珅立馬接話:

  “主子說的是,夷人肯定是夸大了。奴才估計也就五六十門炮,頂天了。”

  屋內突然沉默了。

  乾隆拿著模型翻來覆去看了老半天,突然冒出一句:

  “若真是五六十門炮,那也是不可小覷。”

  和珅也連忙收斂起笑容,點頭附和。

  突然,乾隆低聲囑咐道:

  “和珅,你派幾個可靠的人去大沽口瞅瞅。夷人的船是什么模樣?”

  “主子圣明,奴才怎么就沒想到呢。百聞不如一見,奴才這就派幾個畫師去,原原本本的繪出來供御覽。”

  望著一臉懊悔的和珅,乾隆得意的笑了。

  囑咐秦駟:

  “把這個木頭玩意帶回朕的寢宮。”

  “嗻。”

  乾隆嘴上很硬,卻是很耐心的在這間屋子里待了半個時辰。

  最后,他看上了一件古怪的物件。

  氣槍!

  介紹的紙條上寫著,此物以空氣為動力,可在40息內連續發射15發鉛彈,且無動靜。

  “來人,試槍。”

  “嗻。”

  廣場,暫時清退了一些閑雜人。

  一名文化頗高的御前侍衛研究了半個時辰終于搞懂了這氣槍的用法。

  在乾隆快要發飆時,終于開始試槍。

  30丈外,豎著一塊厚木板。

  御前侍衛沉聲凝氣,平端氣槍扣動扳機。

  噗,一聲很輕微的動靜。槍口無煙無火,周圍人詫異。

  靶子旁邊的侍衛立馬上前查看,大聲報道:

  “中,鉛彈入木1指。”

  乾隆瞬間震驚,和珅也頗為驚訝。這世道,要變了嗎?

  緊接著,侍衛連續開了6槍,槍槍命中。

  乾隆的臉色肉眼可見的嚴肅了起來。

  噗,又是一槍。

  報靶的侍衛喊道:

  “未中。”

  持槍侍衛立馬跪地,尷尬的說道:

  “皇上,不是奴才的槍法不行。是,是這槍好像沒力氣了。”

  乾隆連忙起身,去查看靶子。

  鉛彈密密麻麻的鑲嵌在木靶上,但是深度不同。

  侍衛低聲說道:

  “皇上,一開始三槍威力頗大。后面的威力就逐漸變小,鉛彈甚至不能嵌入木靶。”

  乾隆沒有吭聲。

  指著持槍的侍衛:

  “繼續。”

  “皇上,需要加氣,奴才現在就加。”

  這名侍衛全速按壓氣筒,一口氣壓了幾百下,速度逐漸緩慢下來,體力不支了。

  “這打氣需要多少下?”

  “回皇上,需要1500下。”

  乾隆干脆指著在場的其余侍衛:

  “你們,換著來。”

  于是,四名侍衛輪換著按壓氣筒,終于湊齊了1500下!個個累的滿頭大汗。

  乾隆突然笑道:

  “這槍有何用?太費時了。”

  總管秦駟笑道:

  “這打完一輪再裝填的時間,夠奴才從紫禁城跑一趟高碑店了。”

  侍衛將充氣完畢的槍托式氣筒,再次安裝。

  這個過程中,或許是不夠熟練的緣故。

  連接處產生了輕微了形變,居然安不上了。

  乾隆心情大好:

  “罷了,都是些雜耍的玩意,不看也罷。朕雖不是馬上天子,可也明白一個道理,戰場之上武器最忌繁復,如此脆弱復雜的氣槍,還不如大刀片可靠。”

  乾隆轉頭就走,終于松了一口氣。

  撒克遜使團的禮物堪稱豐富,除了那艘戰艦模型,其余的都是雜耍玩意。

  “和珅,你說這5間屋子的禮物值多少銀子?”

  “怎么也得10萬兩白銀。”

  “嗯,朕領撒克遜國王的這份情了。務必要好好接待那個姓馬的副使。對了,正使呢?”

  “稟皇上,正使在航海途中染病沒了。”

  乾隆的腳步略停,突然心有戚戚。

  囑咐道:

  “賞賜治喪銀500兩,一應所需,著內務府協辦。”

  “皇上仁慈。”

  回到養心殿后,

  和珅就提出,購買并且仿制撒克遜戰船的想法。

  乾隆這一次沒有拒絕,只是拋下一句:

  “若屬實,朕并無不可。你們先議出個章程。”

  君臣心照不宣,對付江南吳國,戰船或許是破局神器。

  假如,

  清廷能擁有數十艘西式風帆戰列艦,冬季順著季風南下,一口氣擊潰吳軍水師。

  那就能奪回長江控制權。

  江南上千里海岸線立馬處處烽火,大清官兵可在任意一處登陸。吳軍哪怕再能打,也守不住江南。

  和珅可謂是殫精竭慮,為大清操碎了心。

  除了貪,其他都是優點。

  他離開紫禁城就立即騎馬趕到了武清縣楊村,和馬嘎爾尼見面。

  大帳周圍50丈,任何人不許靠近。

  帳內,

  雙方各帶1翻譯,單刀直入商議“宮廷禮儀”的問題。

  “尊敬的和大人,在下無法遵從這樣不合理的禮儀。否則回到倫敦,無法向國王和議會交代。用伱們大清的話講,這叫辱沒國體。”

  “馬嘎爾尼閣下,您不遠萬里來大清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自然是通商、友好。大清和撒克遜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度,如果攜手,這個世界都是我們的。”

  和珅沒由來的一陣膩煩。

  若不是現在朝廷需要銀子平亂,早讓人把這黃毛夷趕出大清了。

  兼著戶部尚書,沒人比自己更明白,海關稅和十三行的報效對于當前有多重要。這幾乎是一筆天上掉下來的銀子,對于國內沒有任何不良影響。

  而加征吳餉的行為相當于渴了喝鹽水。

  一直喝下去,人會有不良反應的。

  捐輸,一兩次還行,持續下去阻力會越來越大。商賈還好說,士紳階層肯定會和朝廷離心離德。

  他深吸了一口氣,語速緩慢:

  “在商業方面,我大清富有四海,自給自足,不需要撒克遜。相反,是撒克遜是需要我大清,本官這樣說貴使認可嗎?”

  馬嘎爾尼猶豫了一會,點頭默認了。

  心中對于大清帝國的美好濾鏡破碎了一塊。

  “考慮到貴使從萬里之外不辭辛勞,吾皇仁德,指示臣下要體恤爾等一片苦心,擴大商業口岸是不必了,但是可以從貴國購買一些昂貴的商品。”

  馬嘎爾尼敏銳的捕捉到了“昂貴”這個詞。

  問道:

  “什么商品?”

  “風帆戰列艦!”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