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上班的第一天,高振東就接到了十二機部的通知,一天后,請他到十二機部討論叫溝通下一步計算機發展的事情。
接到這個通知,高振東決定今天不做別的,只做一件事:好好的回想一下未來幾十年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并把它們合適的內容以規劃建議的形式,在會議上介紹出來。
這個事情不用靠抽獎抽或者浪費搜索機會,不涉及技術細節的話,光靠高振東接觸過的計算機技術發展史就能大差不差。
畢竟從原理上說,自從半導體技術被發明以后,六十年后的計算機和現在的計算機,在核心原理上沒有區別。
只要抓住最核心的幾個東西發展,就不會被甩太遠,有了高振東在,個別項目上還可能有所領先。
想了想,高振東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字。
高振東侃侃而談:“各位領導,在我的規劃和想法里,下一代計算機的工作頻率是現在DJS59的十倍左右,字長擴充到16位,而且體積維持不變或進一步縮小。現在DJS59位的速度和字長,我很不滿意,用起來不夠好。”
最終,高振東只留下了幾條和裝備制造、普及推廣等息息相關的內容。
忍忍,忍忍,現在還暫時不需要,等到事情推動起來再說。
高振東點點頭:“我知道,所以我的想法是兩條腿走路,現在國外應該是有一些我需要的集成電路了,我們可以想辦法買一些。”
別的不說,晶體直徑就不是一個層面的。
高振東說出的這個時間,讓在場的人都很驚喜,但是造不出來這話讓十二機部的領導有些詫異,不都是晶體管么。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的核心數學原理很早就出現了,也有一些應用,但是直到2010年之后才大面積抬頭,到2020年之后才火爆全網,不是沒有原因的。
見大家都在思考,高振東又順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實際上今天我來,也就是想在這方面提一下自己的建議。”
半導體生產廠的人,其實也就是1274廠的人,開口問道:“可是我們現在沒有集成電路技術,我們和相關研究院所也聊過這個事情,但是還沒有什么眉目。”
驚的是高振東的性能提升計劃居然如此激進,這個跨度高得有點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