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加更。
截止今日,黃巢挽天傾均訂487,平均追訂70。
從成績上看,似乎完全符合“雪崩”的標準。
我曾因此感到極度失落。
捫心自問,自黃巢傾天發布以來,我一直懷著最真誠的創作初心,對待每天的四千字。
我從未水文。
不敢說文中每一句話都恰到好處,但至少每一章節都有它存在的必要。
我從未請假——幾乎。
唯一的那次請假有特殊原因,下文交代。
哪怕連載期間突發急性扁桃體炎,喉嚨感覺整個被堵住,我也是外賣買藥,堅持寫作。
還有一天晚上,公寓響起了警報,廣播要求全體住戶下到一樓避險,我抱起電腦,穿著拖鞋走下十幾層樓——事后得知是夜間火警設備測試失誤。
我從未敷衍設計劇情。
作者也是讀者,過去幾年,在起點看了不少歷史類作品;
很多非碼字時間都在構思,如何寫出與同類文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情節。
不求樣樣都新——這在我的能力之外——但至少偶爾能讓讀者產生眼前一亮的感受。
所以我選定的創作大方向,是以晚唐初期作為架空歷史背景,進行一種“IF”式的世界線變動:
黃巢落榜,憤而造反。
——那如果他考上狀元了呢?
會昌滅佛,大唐中興。
——那如果過程沒有那么順利呢?
武宗早逝,中興難續。
——那如果李炎沒有早逝,活得比讀者想象中更久呢?
故我在配角的塑造上,也花了很多時間:
像春秀,一個看似毫無威脅的老婦,卻成長為舉天麾下一等一的“特工”。
像陳延風陳延雷,反派也可以有真摯的兄弟情。
像仇慕陽,一條以操弄人心為樂、卻在舉天馴養下披上溫順狗皮的惡狼。
像義子團,沒有寫成耗材般的死士、部曲,而是盡量給有名有姓的黃成精、黃成功、黃成化等人,也構建出他們專屬的人物弧光。
還有李炎、仇士良、盧鈞、王仙芝、李景讓、牛僧孺、李德裕、鄭思仁、楊收、李蘅予、何明遠、李固言……
雖受限于七十萬字篇幅,有的配角尚未完全展現他的全部風貌。
但我能肯定地說,他們絕不是千篇一律的扁平符號。
然而。
無論我對劇情有多么上心,本書成績依然毫無起色。
“一天一更也叫上心?”
“還是更想去追每天更新兩章三章四章的文。”
“寫了這么久才一百四十章……”
忘記哪個社區看見的了,有位網友說了大概這么一句話:
“在部分讀者眼中,一天兩更就是比一天一更勤快。哪怕兩更的是每章兩千字,一更的是每章六千字。”
這句話當然是玩笑成分居多,引用是為了向讀者解釋:
我真沒偷懶。
本書章節數看著少,是因為第二十七章前,大多是兩千字一章。
從第二十七章開始,至少四千字為一章;
而上架之后,每天我無論寫多少——比如第三卷終的一萬五千字——都會作為一整章發出。
這七十二萬字,如若全部換算成兩千字一章,便是三百六十章。
是不是感覺更長了?(其實并沒有)
總之,就自我分析來看,書的成績差,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單更模式讓太多讀者養書。
二是由于養書讀者太多,致使與銷量、追訂掛鉤的智能推受到影響,導致每日新增收藏數量下降、新增訂閱不高。
然后重復智能推受銷量影響,繼續減少展現的過程。
什么是智能推?
主要指每日導讀,以及每本書詳情頁下的同類作品推薦、看過此書的人還看過。
三是第一卷懸河注火,沒有清楚傳達群像文的基調;
以至于部分讀者,誤認為本書是大男主無腦爽、一路橫推的類型,跳訂章節尋找強情緒的爽點;
繼而出現無法理解重要配角的行事作風,以及認為書中部分合理情節不合理的情況。
我原本還列了第四個原因:
主線慢熱,前期沒有出現“黃巢屠戮世家”等知名歷史情節。
但仔細一想,在上述情節已知必然發生的前提下,通向它的過程,才是最具吸引力與期待感的,便不把這項原因算作在內。
目前為止的每一個章節,都是對“天街踏盡公卿骨”的叩問與重塑。
作者嘗試在歷史與想象的罅隙間,尋找全新的敘事。
當然,還有第五個可能的原因:
“為什么不是書寫崩了,或寫的不好呢?”
我便是為此失落。
487的均訂,與70的追訂,似乎也在強有力地說明這一點。
于是我打開以往很少打開的作者群,探聽其他作品的數據與情報,做了個有些冒險的決定:
在六月六號,無理由地請一天假。
根據群友們的經驗,但凡請假之后恢復更新,追讀必然會暴跌。
我想知道,這樣的定律是否也會作用到本書。
如果是,說明書確實寫崩了,確實該考慮完結這個故事,重新開始。
之后,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度過了六號、七號、八號。
九號中午膽戰心驚地打開作者后臺。
一看——
追讀竟然漲了?
且從那之后到現在,始終維持在相同水平,既沒有出現暴跌,也沒有出現暴漲。
這說明,每日追看的讀者,對本書抱有的喜愛與期待,明顯比我想象的還要深,才能打破“請假必掉追”的一般規律。
如果說,這件事只是讓作者更有寫下去的動力,那么另外兩個數據則證明:
本書的成績,還遠未到天花板。
首先,收藏總量近兩萬八千,均訂卻不足五百。
這意味著,即便沒有新流量涌入,仍有兩萬多名收藏讀者,可能連前三章都沒點開。
我只能弱小可憐又無助地表示:
“已肥可宰。”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每位讀者的雷區和爽點都不一樣。
有人看到系統文就點X,有人看到無CP就棄書,有人覺得扮豬吃虎爽翻天,還有人卻嫌套路太老……
說到底,好故事的標準從來不止一個。
閱讀是私人的共鳴。
唯有文字劃過眼底,你才知道,它是否敲中你的心跳。
其次,是追訂。
起點近期修改了全勤規則,下個月開始,平均追訂不足100的書,將無法獲得每月1000元的創作補貼。
大家對此可能沒有概念。
根據我的道聽途說,有些千鈞的書,寫到中后期,都沒有100追訂。
低于50追訂的亦不在少數。
而本書雖然追訂只有70,但均訂不足五百。
兩相比對,我又怎能斷言,成績今日如此,明日亦然?
的確,兩位數追訂足夠讓多數作者棄坑——愿你們不會見到切書潮的到來。
但總有人選擇死磕。
比如我這個傻瓜。
寫著寫著突然驚醒:
我之所以兜兜轉轉分析來分析去,無論結論對或不對,都只是在給自己找個“堅持寫下去”的理由。
然而,對角色和故事本身的熱愛,才是我選擇堅持的最大理由。
以上。
說了這么多數據,其實歸根結底只有兩個字:
“希望。”
我希望每一位喜歡這本書的讀者都能相信——
只要你們還在看,我就一定會寫完。
而明天,是七月的第一天。
不知各位能否把月初的月票,投給黃巢挽天傾?
以黃巢挽天傾的數據,目前無法得到任何編輯推薦位。
新增低-銷量少-智能推乏力-新增低的死循環,恐將延續下去。
但如果——
如果明天,我們能沖上歷史分類月票榜。
哪怕只是徘徊在一百名邊緣,多露臉幾個小時。
或許就能讓更多目標讀者,發現這本書的存在。
即便只進來五個新讀者,都有可能提振日銷,打破循環。
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變數。
為此,明天保底兩更,沖擊三更,
整個七月,作者會持續加大更新力度,回饋大家。
“知命不懼。”
“一往無前。”
你們的每一票,都能讓這本書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