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60,我的工業時代小說,請收藏鋼筆小說goboo.cc
第209章反栽贓(求訂閱)
新廠的建設籌措的很順利,年后第一天便開工建設。
部委調動了好幾個建設工隊,在半廢棄的工地上開工建設,加緊趕工的話預計三個月內就能建設出一個新廠。
其他大部分工廠都覺得工人太多,想要精簡一部分,只有少數效益好的工廠,才會少部分招收一些工人。
像華夏機床廠和第一機床廠,數控機床的需求太大,國內國外都是,外貿部好像要霸占整個東歐同陣營的兄弟國家市場一樣,訂單是一個接一個的。
華夏機床廠不想吃飯都給喂的飽飽的,不得已才分給第一機床廠一些,不然他們真的生產不完。
軋鋼廠的效益也不錯,他們在改進煉鋼和軋鋼的工藝后,生產出的鋼材已經算得上這個時代的精鋼,許多地方都需要這種鋼材。
單單冶金部安排的任務就有不少,需要工人從年初忙到年末,根本不可能精簡工人。
不過招工也不太可能,他們本來就人手富裕,現在軋鋼廠正在將以前的加工車間改成軋鋼車間,還需要和其他工廠調換工人。
能在這種時候還建新廠,并且保證工廠效益的,只有周豐年值得信任了。
電子計算機工廠研發生產出來的東西無法外銷,是因為技術先進到需要保密。
不是一點價值都沒有,反而是價值太高不能對外出口,不然單憑個人計算機,說不定就能讓外國佬蜂擁而至。
在工廠建設期間,周豐年他們也在集成電路車間內研發制造。
投影式光刻機制造的很順利,畢竟年前剛剛造出來一臺,他們都印象深刻,現在設備儀器都不缺,只需要重新制造一臺就行。
計算機研究所那臺已經被那伙人當成功績匯報上去,不出意外,大部分功臣的名字被隱瞞了。
周豐年的名字雖然在上面,但大部分作用也被抹去,差不多從一個主導者變成了參與者。
而且那報告被李副部長弄來,給周豐年看了看,說的他跟過去蹭功勞的一樣。
新廠技術科其他人,看完這份報告后紛紛為周豐年討不平,但是被周豐年壓了下去。
那種人也就得意一時,等原形畢露的時候死的比誰都快。
周豐年沒有搭理他們,而是繼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