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細節尚可琢磨,但這想法是可行的!”
聽到這句話,李磐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張相公自然是舉重若輕的,這話聽著輕飄飄的,但委實已是足夠有分量的評價了。
陸北顧點點頭,也是心底終于松了口氣。
其實用現代的話語來說,這就是通過將四川井鹽和河東解鹽專賣權以及軍糧運輸權的證券化,構建起了一整套閉環體系,通過鹽鈔的金融屬性實現資源的跨區域配置。
而陸北顧之所以一開始就能確定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是因為他提出的這套制度,所有實施環節都是有著現實依據的。
首先,東南商人用銅錢購買四川井鹽就是他在前來成都的路上親眼所見的現狀。
其次,他記得沒錯的話續資治通鑒長編里就有明確記載,仁宗朝“河東解鹽、四川井鹽,鹽引各有限域”,其次論河北京東盜賊狀也提及了“鹽鈔行于三京,而解鹽引不通于川蜀”,所以鹽分區銷售制度是目前的實際情況。
再次,大宋買撲制度非常普遍,而前唐劉晏的轉運之策也是現成的案例,通過分段買撲運輸來減少運輸成本這個操作,具備相當的可行性。
最后,宋會要輯稿·食貨也記載了在仁宗朝中后期西北已有“入中糧草,給鹽交引”的小規模復行“折中法”的操作,所以西北拿鹽引來換糧食是有實際需求的。
總而言之,在仁宗朝鹽鈔年發行量約300萬貫的規模下,這套體系是完全具備可操作性的!
“具體怎么改些細節,我與趙轉運使會召集僚屬再行琢磨、修改,至于最后是否采用、何時實施,那得宰相們去定奪......不過不妨先寫出來。”
張方平直接把紙筆拿到了陸北顧面前。
“就按你的想法,來擬份奏疏,先寫出來,后面再做潤色。”
“我?”1
陸北顧有點懵。
他一個縣學學子,幫戶部侍郎、成都知府寫奏疏?
張方平意味深長地說道:“以你的才學,以后是一定要做官的,不會寫奏疏怎么行?就當先練練筆了。”1
陸北顧眼見李磐眼觀鼻鼻觀心,他也沒辦法推辭了。
好在按照大宋的奏疏格式來講,寫奏疏跟寫策論區別并不大,參考一下看過的那些宋代奏疏,他也不是不能寫。
畢竟,奏疏并沒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跟詩、詞、賦是不同的。
陸北顧沉思片刻,提起筆來,幫張方平擬了這份奏疏的草稿。
“臣戶部侍郎知成都府事張方平,謹奏。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
臣聞堯舜之治,不過通變;湯武之功,惟在制宜。今西陲戍兵仰哺①萬里,飛芻挽粟②,江淮為之疲敝;蜀中鐵錢壅滯③不堪,銖錙難行,閭閻因之困窮。臣以為當以山澤之利為樞紐,行輕重之權以濟時艱。4
昔者管子煮海而齊霸,劉晏榷鹽而唐興。今劍南鹽井,出鹽逾千萬斤,積若丘山;關西糧草,歲費數百萬石,竭如漏卮④。若以鹽為鑰,以鈔為樞,使東南銅錢貫蜀道,關東糧粟通渭水,則兩難可解矣。8
臣請試法于成都、秦州二地,成都府歲撥井鹽,許江淮商賈持銅錢入蜀請引。秦州置糧鹽場,以解州鹽為質,商旅運糧至渭北諸寨者,每石給鹽鈔,二者許于汴京榷貨務兌。1
然法不可不密,防不可不嚴。蜀鹽出井,無印者以私鹽論;秦州納糧,虛冒者依軍法治。益州轉運使司月具銅錢出入數,秦州糧鹽場旬申糧鈔發放額,皆快馬直報三司。如此,則奸蠹無所容,法度得其宜。2
初行交子,始自成都一府;變革茶法,試于淮南⑤一地。今試鹽鈔法若有成效,則蜀中歲得銅錢,漸解鐵錢折閱⑥之弊;秦鳳年省漕糧,可減腳費萬緡。而朝廷握通兌之樞機,坐收商賈之利柄,縱有未臻,不過停罷二處試法,無損大體。3
臣無任懇款激切屏營之至⑦,謹奉表以聞。”3
待墨跡干涸,陸北顧交由李磐呈給了張方平,張方平看了看又把這張紙遞給了趙抃。
這時候氛圍已經輕松許多了,張方平笑問道:“這文風,比你如何?”
趙抃工詩善書,詩風具有清新律切的特點,很有“宋調”詩歌的風貌,是此時大宋文壇上為數不多專攻詩而幾乎不寫詞的大家,時人評價其詩有陶淵明古淡之風。16
至于書法,境界則要更高。
趙抃的書法筆端正嚴謹,點畫潤秀,取法北宋初期書壇所流行的顏體,偏向“麗”的書風,但卻并不算“媚”,相反,其結字較傳統顏體更為寬散,細韌的筆畫加上傾側的字態,顯得清勁而古雅,自成一派,可謂當世大家。
“文如其人。”
趙抃細細看畢,似是很合他胃口,只道:“君子藏器,不輕示于人,然出匣,必有流光。”
這是很高的評價了,張方平點了點頭。
“你的這套東西我不能白用。”
張方平看著陸北顧,問道:“想要什么獎勵?想做官嗎?若是想的話,我與趙轉運使現在就能聯名保你個萬戶縣的主簿。”
說實話,這獎勵挺誘人的。
主簿雖然是從九品,屬于最低等的官員,干的也都是統計戶籍、管理錢糧出納和文書檔案等差事,但放到一個縣里,那就是能排進前五的實權官員。
不用辛辛苦苦去考那錄取率低到可憐的科舉,直接一步成官,換成其他人,恐怕馬上就一口答應下來了。
但陸北顧卻搖了搖頭,只道:“學生還是想考進士。”
“好!有志氣,考進士才是正道。”
張方平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后當著幾人的面,他提筆認真寫了封信,邊寫邊說道。
“我把你推薦給了歐陽永叔,你的事情我在信里寫了......若是異日你真的考中了進士,有機會與他見面,想來他也會喜歡你的。”10
扒灰真的假的 陸北顧心頭一震。
這封推薦信,可太有含金量了!
歐陽永叔,便是歐陽修。7
暫且不提其本人以及“慶歷君子”這個朋友圈,對于一個后輩來講,是何等恐怖的廟堂資源。
僅說歐陽修作為如今大宋名副其實的文壇領袖,古文運動的領導者,只要能得到他的指點和贊許,那就必然可以名揚天下!
甚至,成為文壇下一個時代的領軍人物之一!
可以說,這根本不是一封推薦信,而是成為大文豪的通行證!1
當然了,這里有個前提,那就是陸北顧得靠著自己本事,能一步步走到歐陽修面前,否則的話自然一切都不必提。1
但無論如何,這份回報,不可謂不豐厚!
隨后,張方平放下筆,靠在沒有扶手的椅子上似笑非笑地問道。
“說吧,還想要什么?綾羅錦繡,金銀珠寶,嬌俏婢女......都未嘗不可。”13
——————
①仰哺,指靠他人供養。
②飛芻挽粟,典出漢書·主父偃傳,主父偃諫伐匈奴時有言“昔秦皇帝任戰勝之威......又使天下飛芻挽粟,起于黃、腄、瑯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鐘而致一石”,唐朝顏師古注曰“運載芻槀,令其疾至,故曰飛芻也,挽謂引車船也”,意思是飛速地運送糧食。
③壅滯,即阻塞。
④漏卮,“卮”指古代盛酒的器皿,意為不斷流失。
⑤指茶商貼納官買官賣應得凈利潤后,直接向園戶購茶販賣的“貼射法”,最初實行于淮南地區,因阻力過大而廢止,后演變為“見錢法”,在北宋歷史上數次施行亦數次廢止。
⑥折閱,指貨幣貶值。
⑦“臣無任某某某某之至”是宋代奏疏常用的結尾用語,中間文字有“恐懼懇禱”“戰汗慚懼屏營”“感天荷圣激切屏營”“瞻天望圣激切屏營”“祈天俟命激切屏營”等等,通常會根據奏疏內容進行適當搭配,用以表達上奏疏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