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5章 師父,別念了

  “先說看起來最簡單,實則最難的煉字。”

  趙抃點著其中的范例,說道:“煉字,其實目的不是找合適的字,而是找合適的聲。”

  “駢句對仗講究平仄相協,你且看這‘云山疊嶂’對‘煙水浮槎’。”

  “這里面‘疊’與‘嶂’皆為仄聲,‘浮’與‘槎’皆屬平聲,看似工整,實則犯了‘同聲落腳’的忌諱——四字皆為雙平雙仄相對,聲韻便如斷弦之琴,缺乏起伏之妙。”2

  說實話,平仄這玩意挺讓人頭大的。

  寫策論基本不要求平仄,完全可以隨意發揮,但是詩賦的格律則非常的嚴謹。

  除了本身字的對仗,還涉及到聲的對仗!

  要知道大宋可是沒有漢語拼音的,所有字的發聲,都需要根據廣韻①的反切以及所屬韻部來進行判斷。

  而且,千萬不要試圖耍小聰明,依靠漢語拼音來判斷......因為宋代漢語的發音跟現代漢語在很多細節上壓根就不是一回事!

  宋代漢語體系是以“四聲八調”為基礎的,已形成了平、上、去、入四聲,但因聲母清濁對立,四聲各分陰陽,細分形成八調體系,而且跟現代漢語的顯著區別就是入聲獨立,入聲以塞音韻尾收尾,發音短促,與現代漢語將其合并入其他聲調不同。

  如果非要用現代漢語來找參照物,去找更接近宋代漢語的方言,那就是客家話和吳語。6

  客家話的特點是完整保留了宋代漢語的入聲韻尾,而且通常有6-7個聲調,接近宋代漢語的八調體系,調值分化細致。7

  補充說明一下,客家人這個稱呼的核心含義有兩條,一是上一條提到的不忘出身,二是為了融入當地的社會,主動改變,避免受到排擠和打壓。因此,才有客家人這個稱呼的出現。

  并且客家話是有跟宋代漢語相同的虛詞用法的,比如“系”(是)、“冇”(無)、“啱”(剛),且句末語氣詞豐富,如“咩”“噃”等等。8

  除此以外,客家話還有很多的古音,比如“行”(hang)“食”(siak)等等,都跟宋代漢語發音極為相似。

  吳語的特點則是保留了宋代漢語的全濁聲母,并且入聲分陰陽,因此用吳儂軟語來唱宋詞,通常會比用現代漢語來唱聽起來要順耳的多。2

  而說回此處,從單個字的平仄判斷來看,四字的平仄屬性倒是沒問題。

  但問題是,寫詩賦不是對對聯!

  要的不僅僅是平仄相對,甚至可以說,在駢文或詩賦的對仗中,單純的平仄相對只是基礎內容,進階一點,就需要講究“仄頂仄,平頂平”的交替之美。

  相信一般人琢磨到這里,就已經開始暈了。

  好在陸北顧的理解能力相當到位,還是能跟上趙抃的教學思路的。

  趙抃繼續說道:“而若將‘疊嶂’改為‘列嶂’,將‘浮槎’改為‘迷津’,以‘仄仄’對‘平平’,雖合平仄,但‘迷津’二字分屬‘支韻’與‘真韻’,終非上選。所以不妨改為‘煙水蒼茫’,既保平仄相對,又合‘陽韻’一韻到底,方顯聲律諧美。”1

  見陸北顧似有所悟,趙抃指了指正房里掛著他自己練字時候謄寫的蘭亭集序。

  “你看這‘崇山峻嶺’對‘清流激湍’,乍一看,是不是平平無奇?”

  陸北顧點了點頭,確實看起來沒什么特別的,倒是趙抃的字是真的好看。

  是那種,哪怕對書法完全不懂的人也能看出來的“好看”,屬于美學范疇了。1

  而如果把陸北顧自己練的正楷放到上面去對比,就仿佛是一筆一劃寫字的稚童與信手拈來的書法家之間所存在的差距一樣。

  不過這個倒無所謂,宋代考科舉不要求書法有多好看,因為重要考試都是會給考卷謄寫出來再送去閱卷的,你在卷子上寫多好看都沒用......

  所以如果只是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藝術追求,那么練出來的書法只要寫的不是如狗爬一般,正正經經能讓人認清就可以了。

  “文字確實不算驚艷,但若是從音韻平仄來看,可就大有講究了......王右軍此篇看似天成,實則暗合平仄交替之妙。”

  “這里面‘峻’為去聲,‘嶺’是上聲,雖同屬仄聲,然一剛一柔,恰如琴弦之張力。”

  趙抃的手指又移至“激湍”兩個字這里。

  “而‘激’字入聲急促,‘湍’字平聲綿長,正是‘仄頂仄,平頂平’的典范,明白了嗎?”

  陸北顧很想調皮地說一句。

  ......師父,別念了。3

  但這話也就在心里想想,一閃而過。

  他還是認真地回答道:“明白了,講的很是真切易懂。”

  說實話,詩賦格律這種東西。

  沒人教,就這里面的門道,自己琢磨一年都琢磨不明白。

  但要是有人教,自己悟性夠好,很多東西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的事情罷了!

  畢竟,內容即便再拗口再復雜,說穿了也就是那那些東西,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考試最怕什么?

  當然不是怕背題,而是怕需要自由發揮的啊!

  正因如此,很多考生其實帖經、詩賦都不錯,但一考策論就稀爛,說白了就是才學不夠,沒有自己的觀點。2

  而正是因為陸北顧,已經把他在“觀點”這方面的能力展示了趙抃。

  所以趙抃才會對陸北顧這么耐心地進行教導。

  因為趙抃很清楚,陸北顧是有才華、有天賦的,唯一的問題,其實就是不懂這里面的規律。

  而規律,是可以教的。

  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一上午。

  陸北顧對于平仄格律的理解,也比之前大大加深了。

  就在他還要詢問問題的時候,忽聽外面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一個書吏匆匆進來,在趙抃耳邊低語幾句。

  陸北顧隱約聽見了模糊的幾個詞。

  “提點刑獄司那邊......有要犯......”2

  趙抃神色一肅,對陸北顧道:“有公務要處理,你回去將這手稿讀熟,明日考校。”

  陸北顧連忙識趣地起身告辭。

  走出衙門時,日已近午。

  陸北顧回頭望了望那座樸素的官署,心頭也是有些感慨,誰能想到名震朝野的“鐵面御史”趙抃,教導自己時竟如此耐心細致呢?

  ——————

  ①廣韻是陳彭年、丘雍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寫就的聲韻著作,目的是為了增廣切韻而作,全書分5卷,收錄26194字,注文191692字,分206韻,平聲57韻(上平28韻,下平29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較切韻增多13韻,字數比切韻增加一倍,是宋代考生的聲韻參考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