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轉眼距離開書已經有一個多月了,今天剛好20w字,明天中午12.00也就正式上架啦。
首先非常感謝諸位大佬能光顧此書,感謝在這一個月以來的陪伴和鼓勵,你們每一張推薦票、月票,每一個評論,每一次打賞都是堅持我寫到今天的重要動力。
時至今日,內心也是感慨良多,說出來博諸君一笑吧哈哈。
老實說這本書成績并不是很好,說是一本撲街讀物也毫不為過(否則也不會現在才上架了...),記得小豐子最早寫軍事分區的時候還是四五年前,那個時候起點還沒有采取編輯組的形式,我當時的責編好像是橡皮。
第一本軍事小說也是關于抗戰的,不過寫的極其中二,細節十分粗糙,當時起點軍事區火爆的作品還是非常多的,那個時候我還有添加起點vip作者群,里面有許多熱銷榜上的大佬在里面分享經驗。
什么黃金三章...什么人物描寫...什么懸念設計種種方法。
今年,我整理思緒,重新寫回軍事區的抗戰故事,卻發現很多大佬已經停更,許多作品憑空消失了...
真正開始發布章節的時候,真的感覺步履維艱,在本書十萬字之前的時候,幾乎每天只能漲十幾個收藏,處于一股無限單機的狀態。
偶爾會有兩個評論,但全是罵人和挖苦的...記得有 “寫的什么垃圾玩意”
“土著開頭必撲”
“看主角名就沒有看下去的欲望”
...常常破大防 某一天我終于等到了起點的試水推薦,星期天的晚上我看著書上了推薦位,但是...
收藏不加反減...
我以為第二輪、第三輪,乃至第四輪!會好起來!
直到現在我才發現,軍事區的推薦位似乎沒什么卵用,大家好像很少在這個分區淘書。
在這里我必須感謝一下我的責編姜茶大大,她的有一句話十分觸動我,那就是看書不能只看黃金三章,所以在全書的布局上,我沒有選擇在最前方就產生特別劇烈的沖突矛盾以抬高我書的逼格。
相反,我選擇了更為養成系的寫法,而茶大也通過了我的內投,我十分感動~
我想和大家主要聊聊這本書的結構和后續思路,同時也回應一下不少讀者朋友心中的疑問。
首先為什么將主角設置為一個文職人員開始這個故事呢,而且還沒有采用穿越、金手指這一類的寫法,畢竟真實的抗戰如此慘烈,昔日的民國社會如此污濁。
原因呢,可能一方面我個人寫作起來會趨于傳統,同時我可能會認為穿越雖然讀起來通常很爽,但也會隱沒掉許多設計中的細節,例如時代下小人物的掙扎和奮斗,府際內外關系的制衡,各派別的相互摩擦等等。
所以從本心而言,我希望能描繪一個多維度的世界,這其中有權力斗爭、有官場黑話、有熱血戰斗、有謀略對弈、有少年意氣、更有苦難與別離。
而想要很好的表現出這些故事,只有主角深處迷霧之中,沒有上帝視角,通過自身的奮斗和探索,去一步步了解社會,從時代的漩渦中闖出自己的天地。
所以在本書之初,就以土著的視角寫了許多“大尺度”的東西,畢竟寫故事就難以跳脫時代背景和社會背景,否則寫抗戰和寫現代特種兵就是一個路子了。
大家或許會對描述的政治黑話有所共鳴,小豐子本身是研究政府管理出身,這幾年也一直奮斗在黨政宣稱戰線上,所以開篇就采用了國民政府有名的“國防貪腐案”作為序章。
奈何發現成績著實不太理想,于是就修改了大綱,將數個月的政治博弈和官場斗爭的片段刪除了。
除了這一塊,還有士官計劃時期的諸多細節也隨之刪除了,目的就是為了提快節奏,否則這本書就寫不下去了哈哈。
很多次這本書都已經在放棄的邊緣,但忽然冒出的月票、打賞都帶給我了動力,只要有人在看,我就會一直往下寫,所以很感謝‘問影’大哥當時的巨額打賞,當時的確是本書最掙扎的時刻,跪謝大哥了。
不過本書的后面依然會有所涉及這些政治元素,諸如國民政府左派、西山派、CC派的斗爭。
而書中出現的每一個人物,在后面都會有其需要完成的劇情使命,不會出現為了注水而莫名搞出配角的情況,大家放心。
包括最初出現的謝家父子,以及士官計劃里的同袍,后面都會一一出現,在本書最初的設計上,每一個人物事實上都有自己獨立的劇情線,例如東北軍出身的林宏,就有在進入士官計劃前在東北軍的傳奇故事。
這部分日后有機會就用免費番外的形式寫給大家。
而士官計劃,西北軍的履歷,以及近幾章寫到的中央軍校野營辦事處,這些都會成為豬腳人脈以及政治資源的集成地,以利于日后主角成為獨立的一方軍政大佬。
到那個時候,主角會以自己的力量,去影響黨內外事務和抗戰大局。
所以從下一章開始,后面會有大量架空的元素產生,這也是迫于起點審核機制下的無奈行文套路,否則我第一章就開始架空了,有些內容不能修改還希望大家寬容。
羅里吧嗦那么多,邏輯似乎都有些混亂。
總之希望大家能讀得開心,我并不寄希望于此書為我創造多少收入,只要有人愛看,我就會為你們一直寫下去。
明日上架,求大佬們一個首訂支持,希望能和大家走到最后!
上架當天不出意外會萬字奉上,后面正常更新會一日三章!
大家可能也發現我的章節字數很不固定,兩千三千四千都有,這主要是因為不想卡著線敷衍大家,只希望將更好的文字獻給大家!
最后的最后,還是非常感謝大家,如果有任何建議或是批評,歡迎大家評論或加q群告訴我。
如果想要對故事中部分細節進行深入研究,我將所參考的資料貼在后邊,許多靈感出自其中而進行改編和二創,供大家自取。
參考文獻:
1、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第一分冊2、七七事變——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戴守義、秦德純等著 3、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二編(二)
4、黃立人.“論抗戰時期的大后方工業科技.“抗日戰爭研究 1(1996):16.
5、陳紅民.““抗日反蔣“與“聯日制蔣“--胡漢民與兩廣的“抗日“口號與實踐(1932-1936).“抗日戰爭研究 003(2002):000.
6、劉韋.“近二十年關于抗戰期間我國高校內遷問題研究綜述.“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9.4(2007):3.
7、張麗, and張洪恩.““抗日戰爭與淪陷區問題研究“學術研討會綜述.“北方論叢(2010).
8、鮑威爾對華回憶錄9、抗日御侮第二卷 10、天津大公報.1937.
1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