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懸賞令,捉刀人

  接下來的三天,王澄沒事就坐在人來人往的碼頭上睜大眼睛看人。

  期間帶著張家兄弟和張福順號出海了一次,在近海撈到了幾大網冬季由北向南洄游的五條鰤。

  這種魚雖然不是十萬海珍,卻也十分滋補,在普通魚類價值不菲,關鍵比起前者勝在量大,賺的并不少。

  換成錢之后,王澄當場就按照“青衣之盟”的分成比例給自己的船員們分了下去。

  老父親從小就對他言傳身教,一個人想要成事,就一定要培養自己的耳目、爪牙、心腹!

  而在下屬眼中,“舍得分錢”正是一個上位者最優秀的品質,沒有之一。4

項羽就是不舍得把利益分給下屬,韓信對他的評價是“婦人之仁”,把好處在手里面拿著盤了又盤,就是不愿意分給下面的人。這個問題在他諸多性格缺陷中算較為嚴重的  此前既然定下了厚待船員的青衣之盟,那么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

  同時,一次次的勝利和豐收也讓王澄在一群疍民心目中的形象,越來越接近一顆初升的太陽。10

  特別是在領錢的時候,他們甚至覺得光芒有些刺眼,分不清到底是銀子反射的光芒,還是自家大船頭身上的偉岸光輝。4

  分不清,根本分不清!

  加上張家兄弟的帶頭示范作用,把這群本就民風彪悍的疍民艄工拉出去打一場硬仗也完全合格了。

  跟副船頭兒張武商量之后,決定繼續招收相熟的疍民,對青衣漁幫實施擴編,區區十幾個人根本不夠用。

  直到都水司敗退后的第三天。

  王澄沒有出海,照舊帶著張家兄弟在碼頭上搜尋合適的師父。

  心里的條件也一降再降,終于下定決心今天就把人選定下,只要能替他上表,是個正常人就行。

  “我手上有了匠班銀這種至少達到一府之寶級別的符應鎮物。

  借領路人之力入門后,大不了再想辦法自立門戶,也不是不能接受。”

  看著看著,突然發現月港碼頭上又來了一艘官船。

  上面卻不是官府的稅丁、衙差。

  一群挎刀背槍的精壯漢子剛剛下船,就直奔港口邊上的寶山烽堠,在墻上貼了一張文書。

  最上面是被紅圈圈起的“緝拿”二字。

  下面第一列赫然寫著...靖海王世子,王澄!1

  王澄點亮心燈后,五感敏銳,目力極強。

  即使茶館距離寶山烽堠還有些遠,他也將那張海捕文書看得一清二楚。

  “靖海王世子,王澄,疍民船戶之后,居無定所,旬日之前自請隨父靖海王共送王船,填海眼以利萬民。1

  然舟行中途忽失其蹤,疑為邪祟所食,僅存皮相,兇惡至極。

  凡擒獲此人解送州衙者,依令賞銀五千兩,匿而不報者,同罪論處。

  紹治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九。”

  除了文字外還有栩栩如生的畫影圖形,跟他真正的皮相一模一樣,應該是出自職官畫師之手。

  似乎只要朝著畫招呼一聲,就會有一個“王澄”自己從畫上走下來。

  在王锃通過送王船儀式之后,二十四節律已然承認了他王爺的鬼神尊位,大昭王朝也不能以“海盜王余孽”為理由捉拿王澄這個世子。1

  而是換了一個捉拿邪祟的名目。

  官府或許想破頭也想不明白王澄到底是怎么逃脫的,卻不妨礙直接給他冠上邪祟之名。

  誅除邪祟是政治正確,污名化是政治手段。

  這么干有兩個顯而易見的好處:

  不僅可以摒棄海渚鬼這種陰私手段,派人名正言順地追捕他;還能從根本上否定他對靖海王武裝海商集團的繼承權!

  就算五峰旗中有實力強橫的大船頭把他這個王世子推出來扯虎皮,其他人也要打一個問號。

  他有沒有可能真的成了吃人的邪祟?自己是不是在與虎謀皮?

  唬不住忠心耿耿的嫡系,嚇唬一下中間派完全足夠了。

  王澄不得不承認:

  “朝廷還是有高人的。

  我能逃脫確實是靠了邪祟的幫助,他只猜錯了一點,不是邪祟披上了我的皮,而是我披上了邪祟的皮。3

  之前氣勢洶洶的都水司變成了笑柄,這次他們卷土重來,恐怕不會那么容易就退卻。”

  很快,身邊一群疍民也看到了那張貼在烽堠最醒目位置的海捕文書,和碼頭上的其他閑人一起湊了過去。

  張文開口把上面的內容念了出來,惹來一片驚呼。

  “世子竟然還活著!”

  “天妃保佑,疍民和采水人后繼有人!”

  “靖王爺雖然去了,世子還在,什么被邪祟附體,我看朝廷的話連一個字都不能信...”

  碼頭上圍觀者的心情都差不多,先是大喜,然后又是大怒,根本就不信官府的說辭。

  張武心直口快,嗓門也格外大:

  “哪個不要命的敢到月港來通緝我們王世子?

  月港的天還沒有變,想鬧事先問問我們疍民答不答應!”

  貼告示的幾十號人都沒有走。

  聽到叫嚷聲豁然扭頭看了過來,尤其是為首者的目光如同利刃,刺得人臉皮生疼。

  所有人都感覺背后升起寒流,仿佛變成了被毒蛇死死盯住的老鼠。

  “他們好像是一群捉刀人?”

  王澄還沒有來得及阻止一幫疍民為自己打抱不平,就同樣被捉刀人首領銳利的目光波及。

  眾所不周知,其實海捕文書最致命的地方,并不是栩栩如生的畫影圖形和那些吃干飯的衙差。

  而是那些沖著賞金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班職官捉刀人。

  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都交通落后,人口流動性極低,普通百姓只要離家百里就需要路引。

  在這種前提之下,哪個地方如果突然來了一個操著外地口音的陌生人,立刻就會被當地人給認出來。

  逃犯即使自負武力不把普通百姓和衙差放在眼里也沒轍,后面很快就會有以賞金為生,悍不畏死的捉刀人跟上。

  這一次捉刀人盯上的就是他這個王世子。

  而且有了都水司的前車之鑒,這一次來的絕對不會再是庸手,正式職官都不只一兩位。

  “你們是疍民船戶?

  朝廷有令,包庇者同罪!敢給邪祟喊冤,我看你們一定也是邪祟的同黨。”

  捉刀人首領豺獾魏鐘只是一眼就認出了他們疍民的身份。1

  不僅渾身帶著魚腥味,而且上岸都不準穿鞋的法令,已經刻在了這些疍民的骨子里,即使在月港這種皇權都難以觸及的地方都下意識遵守。

  張武腦筋格外軸,對自家認定的恩人豁出性命也要維護,根本沒有被對方的殺氣嚇住,怒斥道:

  “邪祟?靖海王一脈鎮守海疆為我們沿海百姓抵御邪祟的時候,你們在哪里?

  這個時候又跳出來說我們世子是邪祟?你們算老幾?

  我看你們這些不分善惡,為了錢什么人都能殺,什么事都敢做的捉刀人才是披著人皮真正的邪祟!

  需知人在做,天在看,天理昭彰,報應不爽!”2

  聽到這話,還有周圍大批圍觀者的叫好聲,魏鐘眼神冷冽,手已經慢慢搭上了腰間環首刀的刀柄。

  他是附近州府有名的捉刀人,早已授箓列班,法位品秩不遜色于失蹤的那位都水郎。1

  但他們這個行當天生就必須依附官府和有錢的士紳大族,立場傾向無需多言。

  魏鐘牢記著出發之前,閩州治州城那位朝廷大員對他的交代。

  盡管放手殺人!

  他們的任務就是用頑固派的血殺雞儆猴,震懾宵小,自然會有內鬼配合他們做成大事。

  然后全力搜尋靖海王世子那條漏網之魚的下落,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這個身上帶著“蛟龍氣”的余孽給抓回去。

  魏鐘正擔心沒有借口鬧事,這些被靖海王蠱惑的無知疍民就主動跳了出來,正好拿來開刀。

  可是,手中環首刀剛剛出鞘一半。

  一個年輕的聲音就從人群后面傳來:

  “這位疍民兄弟說得好!

  哪里來的跳梁小丑,沒穿官皮,沒有官氣就敢來月港鬧事,真是不知死活!”

  隨即,一個體型渾圓,滿面油光的小胖子,便領著一大群人氣勢洶洶地從港口內部沖了出來。3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