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禁忌行規口重一言,心無二諾

  韓淑書對眼前這位“王師兄”不熟悉,也沒有親眼見過他的本事。

  但有沈雨亭這位直歲堂官作保,她也不擔心會遇人不淑,只是略一猶豫,就給予了他十二分的信任:

  “我信得過沈老,這次行程就加上王師兄,為我執掌羅盤充任舟師火長。

  不過,王師兄,為了安全起見,在行動之前一切情報都必須要保密。

  另外海上冒險不比其他,船才是最基本的作戰行動單位。

  到時候,王師兄也可以帶一條船參加。但人員補給、傷亡折損都要你自己來負責,我只負責給錢。”

  王澄就喜歡這種只負責給錢不瞎嗶嗶的老板,爽快答應:

  “師妹放心就是,我知道輕重。”

  只是在告別時,他看著小姑娘獨自離去的單薄背影若有所思。

  雖然對自己來說是好事,但對方只是因為師父的推薦,就這樣草率地相信了一個剛剛認識的陌生人,還是有些讓他難以置信。

  連老父親那位最強采水人身邊都藏著叛徒沒有被他發現,這個看起來就很好欺負的小姑娘憑什么這么自信?2

  王澄自己都不敢百分百信任自己。

  主動害人肯定不可能,但也不確定自己會不會在危險突然降臨時,默默將這位師妹護在身前啊。1

  沈雨亭也看出自家徒弟的疑惑,揮退那些當鋪里的伙計,回頭拍了拍他的肩膀,高深莫測地笑了笑:

  “很奇怪嗎?覺得淑書太單純,不諳世事?

  那我問你,你可知道為什么在水班三十六堂職官里,是朝奉郎這一行貢獻了最多的直歲堂官?”

  不等王澄想出答案,他便自問自答道:

  “因為我們這些朝奉郎,求的并不是一個‘財’字,而是一個‘信’字啊。

  一切交易的基礎都是誠信!

  一個‘信’字在我們朝奉郎眼中比命還要重。

  二十年前閩州治四恒銀號因為投資海貿,遭遇海難大傷元氣,不得不慘淡結業。

  東家卻依舊租賃門面堅持票據兌換,收回本錢莊的銀票,退回顧客的銀子,一直堅持了十幾年,直到兌完所有的票據。

  出門在外,憑著我們朝奉郎的金字招牌就可以在任何一家錢莊賒欠銀錢百兩,到現在為止從沒有任何一次違約!”

  王澄對比禮樂崩壞的另一個世界,頓時肅然起敬。

  也終于明白過來,自家師父為什么這么被人敬重。

  一個“前輩”本事大不算什么,本事大還講規矩,那簡直就是所有“螻蟻”眼中的夢中情輩。

  王澄從儒家典籍中學過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從小就聽大人說跟著啥人學啥人,“跟著巫婆跳大神”、“跟著五六鬼,學個馬六神”。2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師父沈雨亭一看就是那種只要說一句:“我的大刀不斬老幼”,就絕對不會用大刀殺人,只會重新掏出一柄小刀的信人!3

  如果老父親靖海王在這里,單單憑著這一點,就一定會大感欣慰,兒子確實拜了一個好師父。

  只是王澄敬佩之余依舊有疑惑:

  “可是,師父,一樣米養百樣人,道德從來都只能約束自己,怎么可能去制約別人?

  再怎么高尚的群體都會有壞人存在吧。”

  沈雨亭對弟子能說出這樣通透的話十分欣慰,滿臉和善地諄諄教誨道:

  “老四啊,當道德約束不管用的時候,我們就要跟他們講道理,要以理服人。

  我相信只要我們的道理足夠硬,就一定可以感化...”

  說到這里的時候,為了加重自己的氣勢,用力揮了揮拳頭。

  當啷!

  從他袖子里掉出一根足有嬰兒小臂粗,硬邦邦的亢龍锏。4

  劉備文專用詞匯‘嬰兒小臂粗細’

  彎腰撿的時候又是接連幾聲脆響,各自掉出一柄短柄火銃、一根寒光閃閃的狼牙棒、還有幾顆被符紙包裹起來的霹靂子。1

  王澄看得當場一呆:

  “袖里乾坤?移動軍火庫?

  這就是您口中硬邦邦的道理是吧?感化是吧?好好好...”1

  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抱住師父的大腿,抓住他那只不知道裝了多少好東西的袖口,腆著臉求懇道:

  “師父,弟子要學這個!”

  他知道師父這種高手肯定不會這么不小心,應該是自己的本事得到他的認可,師父終于要言傳身教,給自己露一點干貨了。

  沈雨亭收起了散落一地的“道理”,臉色也終于正經起來:

  “老四,為師今日教你朝奉郎的第一條禁忌行規。

  只有存在后果,規矩才叫規矩!

  對朝奉郎和直歲堂官來說,公證人和監管者的職能大于商人。

  口重一言,心無二諾,擔諾守誓,為一切交易作保。

  以高祖皇帝立下金刀讖時所用的金刀為憑,誓成刀藏,誓破刀現,縱使背誓者逃出神州國境也要抓回來受罰!”

  王澄聽得心潮澎湃。

  終于明悟過來,這朝奉郎的主業不是做買賣,而是市場監管局加海關緝私!8

  “師父門下的接堂弟子我當定了!”

  等師徒三人其樂融融地一起用過晚飯。

  沈雨亭便給了王澄一本名為蟾宮聽寶錄的秘卷道書,讓他開始從基礎學起。

  這本書跟采水王家家傳的順風相送指南正法一樣,都是記載著一堂職官傳承的至寶。

  當然這不是全本,只記載著適合箓生觀看的一小部分。

  鳳麟齋后面就是規模不小的宅院,王澄選了其中一座種著一棵大桂樹的小院,在這里安心住了下來。

  剛剛在院子里安頓好,便揮退服侍的幾個漂亮丫鬟,匆匆洗了個澡就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那本蟾宮聽寶錄。

  最前面是師父已經講過的神道修行起源,還有先輩感嘆水班法脈艱難,后人需要勉勵云云。

  此后正文第一篇,卻不是什么絕活、異術,而是一問一答的一段簡短對話。

  王澄看了看旁邊師父的朱筆注釋,才知道正是這段對話從本質上闡明了神道修行的根本!

  下意識屏住呼吸看下去,文字簡單而直白,連蒙童都看得懂。

  問:“既然世間鬼神地祇真實不虛,那么若我建一座廟宇自己供奉自己,會發生何事?”

  答:“你本就一直在供奉著自己的肉身、自己的性靈。

  天天好吃好喝的供著,洗的干干凈凈,穿的漂漂亮亮。

  心心念念都在想把這個肉身相住的廟弄大一點,住的舒服一點,他人的態度要恭敬一點,對你的布施要多一點。1

  讓你的心情更愉悅一點。

  再掌握更大的權力、更多的財富、更多的美人,最好能夠讓全天下的人都供奉你。

  出則眾星捧月,入則群美環繞,如此虔誠,何人可比?

  然,你可曾求己?1

  可曾求得一事?

  神道修行,求神不如求己啊!”2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