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83章 大印我自取

  “父親!”

  急促的聲音打破大帳的沉寂,臉上帶著驚惶之色的朱錫經快步而入,渾身上下早已被大雨浸透。

  帳幄掀開那刻,外面傳來隱約的喧嘩聲。

  正在案桌上批示公文的朱珪抬頭看向兒子,心中一動連忙問道:“可是宿州送來捷報?”

  “父親,不是宿州打勝了,是皇上他,皇上他讓趙有祿接替您署理安徽巡撫!”

  朱錫經的聲音滿是悲憤。

  “什么!”

  似有一股寒氣從腳底板直沖天靈蓋,令得朱珪心頭一緊猛地站起,起身瞬間帶倒了桌上的茶碗,滾燙的茶水一下打濕了剛剛批好的公文。

  墨跡旋即迅速化開,如同不詳的預兆。

  “皇上為什么讓趙有祿接替我署理巡撫,難道說我被皇上革職了!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朱珪的聲音干澀得像是砂紙在摩擦,兒子帶來的消息令得他宦海幾十年沉浮筑起的所有自信都變得那么不自信。

  外面傳來的聲音亦變得更為清楚。

  一聲聲“參見撫臺大人”讓朱珪本就蒼老的身軀如同抽走無數生機般,臉色瞬間褪盡血色變得死灰。

  兀自搖晃兩下,竟一下癱坐在椅子上。

  “父親!”

  朱錫經驚叫一聲,慌忙上前扶住將要從椅子上倒下的父親:“您怎么了?父親,您這是怎么了!”

  聲音驚動了外面同樣發懵的幾個親兵,眾人連忙沖進來同朱錫經一起將巡撫大人抬到了擺在角落的那張“行軍床”上。

  身子無比僵硬的朱珪如同中風般,意識卻是無比清醒,被抬到床上那刻,錯愕、憤怒伴隨巨大失落和恥辱向他一波波襲來,直令他胸悶難受。

  耳畔眾人焦急的呼喚聲仿佛被什么界障阻隔般,竟是半點沒有傳入朱珪耳中。

  此時的前任安徽巡撫大人腦海中瘋狂閃現、盤旋的就是兩個字——革職!

  皇上為什么要革我職?

  難道皇上也認為我朱珪是那“朱歸”不成!

  荒唐!可笑!

  想我朱珪為官數十載,對大清忠心耿耿,歷任官職自問勤勉,雖無驚天偉業但也恪守本份,不貪不占,兩袖清風,結果落得今天這等革職下場,簡直是奇恥大辱!

  到底為什么!

  “是和珅!”

  朱珪猛地抬起頭,身子也如同僵尸般直起,嚇了幾個幫忙的親兵一跳,旋即眾人就見撫臺大人布滿血絲的雙目看著無比怨毒。

  “和珅誤我!”

  憤怒的朱珪雙手握拳狠狠砸在床上,安徽的災情尚沒有結束,宿州的白蓮教匪也尚未平定,朝廷卻迫不及待地任命趙有祿那奸賊代替他朱珪署理巡撫,這其中沒有和珅的推動絕無可能!

  這聲“和珅誤我”的怨毒咒罵讓親兵們都自覺低下腦袋。

  “父親,”

  朱錫經見父親又能坐起,歡喜的剛要勸父親不要動怒,帳外便已傳來“參見撫臺大人”的聲音,別說朱珪聽著無比尖銳,其子聽著更覺刺耳。

  “東翁,趙有祿和京里來的御前侍衛到了!”

  奔進來的是同樣被雨淋的透透的幕僚汪兆興。

  “慌什么,老夫還沒死呢!”

  床上坐著的朱珪微哼一聲,趙有祿那是連一絲喘息、一點準備的時間都不給他留,是要將他最后一點體面也徹底撕碎嗎!

  深吸一口氣后,朱珪強行壓下翻涌的氣血和幾乎要噴薄而出的怒火。幾十年的官場歷練讓他知道此時絕不能失態,更不能讓那趙有祿看到他的狼狽模樣。

  當下用盡全身力氣緩緩起身,并下意識的理了理自己的二品大員官袍,似乎是想找回一絲巡撫的威儀,盡管這威儀于此時此地已是搖搖欲墜的空中樓閣。

  看了眼面色煞白的汪兆興,鐵青著揮手道:“請他們進來。”

  待汪兆興出去后,朱珪甩開試圖攙扶他的兒子,面若寒霜的走到公案后面端坐,靜靜看著帳門方向,等著那即將踏入宣告他宦海生涯終結的人。

  帳幄很快被再次掀起,幾名身穿黃馬褂的御前侍衛當先邁了進來,緊隨其后的正是趙安,以及欽差侍衛明安泰和郎中蕭景倫等人。

  進帳的瞬間,趙安就看到了去年剛過完六十歲生日的朱珪。

  一個看著很是清瘦的老人,憔悴的樣子讓人看著心生憐憫。

  怎么看,這都是一個為民請命的好官。

  然而,趙安的眼神卻沒有任何情感,面部也沒有任何表情,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深藏在心中的怒火。

  撫標那幫軍官供認云集到宿州的災民就是巡撫大人授意他們驅趕去的,如果這些災民不是突然集中到宿州,就不會被白蓮教趁勢利用,就不會死那么無辜。

  僅靠推理,趙安就得出一個結論,一切都是朱珪的陰謀。

  只為將他這個所謂和黨奸小扳倒。

  黨爭的可怕讓清官也會變為魔鬼!

  從朱珪摘參他的那天起,就注定雙方已經水火不融。

  可惜,趙安沒法將朱珪置之死地,因為,老太爺仍在保他。

  明安泰的目光沒有復雜可言,他只是公事公辦,倒是一同來的吏部郎中蕭景倫看向朱珪的眼神復雜難明,既有對朱珪這位清流領袖失勢的同情和不甘,也有對朝廷被和珅一黨掌控的無奈。

  帳中,盡管站了這么多人,可卻靜的可怕,被一股令人窒息的氣氛所籠罩。

  “上諭,前任安徽巡撫朱珪聽旨!”

  趙安開口了,之所以讓朱珪聽旨而不是接旨,是因為這道旨意是口諭,而非旨意。

  一個“前”字就跟一把匕首扎進朱珪心臟似的,令其端坐的身體為之一顫,最后的僥幸也被徹底粉碎。

  他真的被革職了。

  不管是旨意還是口諭,幾十年恪守的臣子本分讓朱珪本能起身,來到案桌前便要屈膝下跪,然而膝蓋剛剛彎曲半分,一股巨大的屈辱和不甘如同巖漿般涌上他心頭。

  他竟要向一個奪走他一切的小兒下跪!

  屈辱與不甘讓朱珪的雙膝遲遲跪不下去。

  “朱珪,還不聽旨!”

  趙安的聲音不高不低,卻讓朱珪全身血液都好像沖向頭顱,如果此時有血壓計的話,恐怕這位前任巡撫大人的血壓會飆升到330。

  數個呼吸后,就在蕭景倫想上前勸說時,朱珪的雙膝終是軟了下去,帶著屈辱砸在冰涼的地面上。

  他無法對抗皇權的威壓。

  “臣朱珪接旨!”

  這一聲不甘聽的明安泰都為之動容。

  朱錫經的眼中更是噙滿淚水。

  趙安無視,直接朗聲道:“上諭,朱珪即刻卸任該員安徽巡撫一職,歸京任禮部侍郎。”

  宣完,心中也是遺憾,因為老太爺的這個決定意味朱珪的“政治”生命仍將繼續,而此人是嘉慶的班主任。

  這意味用不了多久,朱珪將再次卷土重來,那時的自己如果還沒有帶領小貸黨組建好反催收隊伍,必將承受來自朱珪的鐵拳打擊。

  朱珪低垂的頭顱也在旨意宣完那刻昂了起來,雙目中的精光一閃而過,深知中樞習慣的他敏銳察覺到這道上諭背后藏著的玄機。

  “朱大人,請起吧。”

  遺憾歸遺憾,憤怒歸憤怒,趙安再次使用“大人”一稱,不過視線已然不再看著朱珪,而是看向朱珪身后堆滿公文的案桌。

  案桌的右上角,擺放著一方由白銀打造的大印,此印重六十兩,以一斤十六兩計的話,這枚大印便重達四斤左右。

  陽面刻滿漢雙文“安徽巡撫關防”六個大字,印泥乃用紫紅印泥,故巡撫大印又被稱為“紫花大印”。

  有了這枚紫花大印,安徽的軍政便盡管趙安所掌握。

  這枚紫花大印,也是趙安冒雨前來的目標。

  他不在乎朱珪死活,他要的是其手中權力。

  朱珪只有這枚巡撫關防并無王命旗牌,否則當與關防共同擺放。

  作為“組織”上派下來的工作交接見證人,蕭景倫出于職責便想提醒朱珪交出巡撫大印,未想還沒等他開口,就見趙安直接越過朱珪將桌上那枚紫花大印拿在手中。

  動作干凈利落,沒有官員交接時的客套,甚至連“組織上”來人都沒詢問一聲,直接就拿了。

  看的蕭景倫目瞪口呆,就連明安泰也叫趙安這個舉止看的微微搖頭,縱是與朱珪再有所不合,這表面的客氣還是要的吧。

  趙安哪管那么多,隨手就要將這枚紫花大印交給一同來的徐霖保管,不想耳畔傳來一聲:“且慢!”

  這聲“且慢”可謂壓抑到極點。

  再看不知何時已經轉過身的朱珪,正死死盯著趙安手中的大印。

  “趙有祿!”

  朱珪的聲音因為激動而變得尖銳,“縱然本撫.縱然老夫已奉旨革職,然朝廷制度,新舊官員交割應有章程,巡撫關防印信事關國體,豈容你如此.如此”

  朱珪想說的是趙安這般不把他放在眼中實在是欺人太甚,他只是卸任安徽巡撫回京任侍郎,不是被革職查辦!

  縱二人之間再不合,朝廷的體面、官員的體統還是要的。

  只不知為何,趙有祿目中突然閃過的一絲寒意令得這位宦海沉浮幾十年的朱大人,心中沒來由一跳,接下來的話竟卡在喉嚨之中說不出來。

  明、蕭二人見狀,均是不知說什么好,唯有心中苦笑。

  當真是老秀才撞上愣頭小子,唉。

  “如此什么?本官奉圣命署理安徽巡撫,朱大人是要抗旨不給我這關防大印,還是說朱大人身為本官的前任,要教本官如何做事?”

  趙安嘴角的蔑視就是瞎子都能看出來,他就不按套路出牌,你朱珪能奈我何?

  “你!”

  朱珪為之一滯,氣的一句話也說不出。

  “蕭大人。”

  趙安不再理會朱珪,轉向吏部郎中蕭景倫,“按朝廷規制,交割印信文書,核點府庫錢糧、兵丁武備、卷宗檔冊等各項事宜,就勞煩蕭大人主持。”

  言罷,拿著大印就往帳外走去,再也不曾看朱珪一眼,仿佛這位前任就是個被丟棄的陳舊擺設,根本不值得他多看一眼。

  兩名侍衛忙掀起帳幄,趙安點頭而過,走了數步卻突然回頭看向朱珪,一幅公事公辦的樣子:“交接未完成前,朱大人還請暫留此地,若賬冊有什么不對,本撫也好及時上奏朝廷請朱大人補上虧空。”

  說完,又朝幾名隨他一起來的侍衛吩咐道:“還請各位將朱大人案上的公文替本撫收著,本撫也好及時處理。”

  “嗻!”

  幾名鷹狗侍衛連忙掉頭涌入帳中,將朱珪案桌上的公文“席卷一空”,甚至連朱珪使用的文房四寶都給拿了走。

  明安泰和蕭景倫瞧著這荒誕一幕,真是哭笑不得,既覺趙安行事過于乖張,又覺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這朱珪不久前曾摘參于他,今日“報應”回來,旁人倒也不便說什么。

  留在帳內的朱珪許久之后突然自嘲一笑,繼而笑的越來越大聲,笑聲中充滿無盡悲涼,直到最后笑聲變成劇烈咳嗽,咳得朱珪只得扶著案桌,身體像是被抽空似的。

  “父親,您多保重,千萬要保重身體,不能被那小人氣壞身體.”

  朱錫經不斷拍打父親的后背,唯恐父親被氣出個三長兩短。

  “東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皇上只是讓您回京任職,并未對東翁有所斥責,這說明在皇上心中東翁還是朝廷棟梁,將來總有東山再起的一天啊”

  汪兆興也在邊上竭力勸說著。

  咳了片刻,朱珪漸漸好受些,疲憊不堪坐下,看著一臉緊張和擔心自己的兒子、幕僚,喘了會粗氣,提筆想寫“養性”二字警省自己,卻發現案上筆墨早就空空。

  竟是沒氣著,反而輕聲一笑:“小人得志,大抵便是如此了。”

  “父親既知趙有祿乃小人,又何必與他置氣。”

  朱錫經從角落炭爐上提起茶壺給父親倒了碗溫水。

  朱珪卻沒有接過,而是抬頭看向不曾被放下的帳幄,以及不遠處被緊急召集列隊的撫標官兵,半響微哼一聲道:“老夫且忍他三年,看他三年后如何個樓塌屋倒!”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