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縣衙

  他說什么?船丑,有礙觀瞻,要加錢?

  停一天就要收一兩泊船費?

  朱寅等人臉都綠了。

  你知道一兩銀子是多少錢么?

  一個披甲士卒的軍餉,每月也就一兩二錢,還是足額!

  我們在這桃花渡僅僅停一艘船,就要一兩白銀每天?

  你怎么不去搶?

  眼見眾人臉色難看,那守渡人操著一口典雅地道的洪武正韻,笑容散漫的說道:

  “小船主是外來的吧?怪不得。好教小船主知曉,這規矩不是在下定的,是東主定下的。”

  “這里可是十里秦淮啊,各處渡口的船位,都是緊俏的很。說貴,也真貴。說值,那也真是值。”

  他居高臨下的站在碼頭上,好整以暇的背著雙手,嘴角噙著化不開的自信。

  “小船長,在下這番道理,可是?”

  他信手往南指指,再往北指指,一口洪武正韻說的神完氣足,字正腔圓:

  “南岸百步之外就是烏衣巷、琵琶街,莫說本地人,外地讀書相公們沒有不知的。”1

  “這也就罷了。可是往北不到半里,便是貢院、府學、夫子廟、中山王府啊!”

  “小船長還覺得貴么,唵?”

  “若是仍覺貴了,也可另選寶地。其他地方,怕還不愿你這船停泊呢,船太丑了些。”

  朱寅仰著小臉,深深打量了對方一眼。

  守渡人一身交領窄袖的青衣長袍,絹布料子漿的整整齊齊,頭發綰的一絲不亂,腰間掛著香囊,一雙厚底皂靴干干凈凈。

  更重要的是,他的微笑帶著一絲說不出來的傲氣。9

  這種笑容神情,朱寅十分熟悉。

  這不就是外地人到大都市之后,那些“本地貴族”的優越感?12

  這種優越感爆棚的小市民,真是太多了。

  朱寅也懶得啰嗦了。

  寧采薇也懶得啰嗦。

  她直接給錢。

  “我們先停一百日,就付你一百兩吧。”2

  她在船上封了一百兩紋銀,痛快買單。

  “承惠一百兩,請跟我來。”

  守渡人接過六斤多重的銀子,沉甸甸的提在手里,帶著幾人進入桃花渡邊上的一間臨水精舍。

  精舍里面,還有一群書吏一般的人。不知道的,還以為到縣衙六房了。

  守渡人寫了一張單據,注明日期、款項、船型,然后說道:

  “請出示船契,在下也好具名登記船主、船籍。”

  朱寅眼睛一瞇,“船主就是我們,船籍是濟寧。只是船籍在客棧失火焚毀。”

  “哦?”守渡人咧嘴一笑,將毛筆輕輕放在筆山上,搓著手說道:

  “沒有船契,那如何登記船主姓名和船籍之地?”

  “這艘船…很難停泊啊。”

  朱寅暗自咬牙,“如何通融呢?”1

  此時他就像一個司機,找不到一個停車的地方,被停車場管理員刁難。5

  這艘中等沙船,造價也就幾百兩撐死。如此高額的停泊費,其實很不劃算,還不如直接賣了。

  可是它的價值,不是船的本身。

  而是它的原主人已經行賄過了,每年打點上萬兩白銀,是可以直接出海的船!

  起碼到明年六月之前,這艘船通過長江出海,通州衛所、狼山水師都不會攔截稽查。1

  也可以自由從大海進入長江。

  要是放棄這艘船,損失不但很大,而且沒法出海了。

  就算你再次行賄,你人生地不熟,送禮打點都沒有門路。

  所以,朱寅不能放棄這艘船。

  “如何通融?”對方沒想到這孩子如此上道,這么懂事的主動提出來。

  那就好辦了。

  他伸出一個巴掌,“再加五十兩。黑船的風險,我就替小船主擔著了。”

  “你這船要是在縣衙補充船契,可能不止五十兩,說不定還要被百般盤問。”

  “先說好,鄙人從不還價。五十兩擔著天大干系,多么?行,咱們就交易。不行,咱們交情在。小船長,然否?”

  朱寅真是服了。

  對這種小人物,一點辦法都沒有。

  “好吧,就五十兩。”朱寅干巴巴的說道。

  守渡人又得了五十兩銀子,滿臉都是喜色。1

  這種沒有船契的黑船,可是不多見啊。既然遇到,當然要狠狠宰一刀。

  剛好給如意樓的相好買一套頭面,那小美人就高興了。

  吃的就是這碗飯,這種錢不賺,那不是混蛋么?1

  他的語氣也溫和多了,“小船主尊姓大名?年歲幾何?”

  寧采薇道:“船是我的。我姓寧,名采薇,十歲。”

  守渡人登記了船主船籍,又用自己的鈐印一蓋,將單據雙手交給寧采薇,笑道:

  “小娘子可要收好,不要再被燒了。”

  寧采薇也露出職業假笑,“那就再會吧。若是百日之后續期,可是只收停泊費?”

  守渡人正色道:“那是當然。有的錢,同一人身上只能賺一次。”1

  眾人正要離開,那守渡人忽然說道:

  “諸位剛來南京,初來乍到,可需要購買一些必要書籍?請看這邊…”1

  他指指書架上一排排嶄新的書籍。

  朱寅對繁體字已經很熟悉,瞇眼一看,只見是士商類要、一統路程圖記等書。

  這種書,的確是有用。

  朱寅當即買了四本,花了二兩銀子。

  這其實很貴了。3

  二兩銀子能買三石糧食。可是此時的明朝,書籍仍不便宜。1

  眾人回到船上,將馬匹全部牽上岸,馬車也推上來。

  至此,才算是棄船換馬。

  朱寅翻看新買的南京街衢圖,指引馬車上了利涉橋,進入貢院街,又沿著熱鬧無比的貢院街往西,來到東牌樓的夫子廟。

  夫子廟前更是熱鬧到極點。一眼望去都是人群。

  來這里,當然是吃飯。

  找到一家叫暢快樓的酒樓,進去吃飽喝足。

  吃完飯,朱寅等人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買戶口!

  沒有戶口就是流民身份,處處受阻。

  之所以說“買戶口”,是因為此時的明朝,黃冊戶籍統計混亂不堪,基層管理已經廢弛。

  官府胥吏趁機舞弊斂財,視國家戶籍制度如兒戲。

  晚明時期綱紀崩壞。加上商業迅猛發展,士民對金錢的崇拜空前高漲。2

  在朱寅看來,晚明社會有點像十八世紀的歐洲。1

  只要使足了銀錢,管你是流民還是黑戶,都能給你重新造冊黃簿,擁有合法身份。

  這便是買戶口了。

  南京城屬于兩個附郭縣,南邊是江寧縣,北邊是上元縣。

  所謂的南京城,行政區上都屬于兩個縣的一部分。

  兩個縣的縣衙都在南京城。應天府的府衙,也在南京城。

  三個地方行政衙門同城辦公。

  朱寅要去的地方,是距離更近的江寧縣衙。

  準備一番之后,向店家打聽了一下,朱寅等人就登上馬車,前往江寧縣衙。2

  古代草民去官府,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朱寅和寧采薇很有勇氣。

  因為有銀子。

  你舍得花錢出血,那就不是刁民,而是胥吏們的客人。2

  據說錢花的豪橫的,在戶房里面,還能喝到上好的龍井。

  為了辦事,朱寅等人都沒有心思逛夫子廟的集市。

  馬車離開喧鬧無比的夫子廟,進入玄真巷。玄真巷只走了大半里,就迎來一條寬闊整齊的大道。

  這便是有名的花市大街了。

  花市大街南接南門大街,北接大功坊,西邊就是江寧縣衙!

  馬車好不容易等到一個空擋機會,急匆匆的橫穿花市大街,進入了縣前街。

  一進縣前街,就看到街道北邊,坐落著一座威嚴肅穆的氣派官衙。

  門頭上赫然是四個大字,從右到左的寫著:江寧縣衙。

  高大的門檐之上,還有一對懸魚,也真是諷刺。2

  衙門口的臨街廣場上,左邊一溜兒的上馬石和拴馬柱,右邊一溜的轎棚。

  轎棚之中,足有十幾輛轎子,都是裝飾精美,窮極華麗。顯然主人非富即貴。

  轎夫們懶洋洋在各自的轎子邊歇息,一邊吹牛打屁,一邊賭錢下棋、捉虱子、摳腳。

  膽子大的,干脆趁著這會工夫,在轎子里打盹,也當一回主人。1

  偶然衙門里出來一個人,轎子里打盹的轎夫就趕緊鉆出轎子。

  按照明律,只有三品以上文官才可以乘轎。三品以下文官和所有武將,只許乘車騎馬。

  然而律法就是用來破壞的。如今別說所有文官,就是武官也開始乘轎。3

  別說官員,就算商人富戶,官場小吏,也都乘轎成風。

  朱寅的馬車在左邊停下,然后取了幾十兩黃金,就帶著眾人走向縣衙。

  縣衙門口的臺階之上,挺胸凸肚的站著一排衙兵,廊下立著一面大鼓。

  這就是縣衙的鳴冤鼓了。

  可是鳴冤鼓上的鼓槌,卻是不翼而飛。3

意見箱上有監控  也不知道是本就沒有呢,還是被人取走了。1

  朱寅來到衙門前,看著高大威嚴的門面,對古代縣衙的認知,又真切了很多。1

  后世影視劇中,知縣就是個芝麻官,縣衙就是個小衙門,沒有多少威嚴。

  可是事實似乎不是這樣。

  這江寧縣衙,視覺上就讓人感到一種不可冒犯的威嚴。

  所謂“區區知縣”,看樣子也絕非什么芝麻官。1

  “此乃縣衙重地!階下何人,來此何事?”

  守門的衙兵按刀喝問。

  “可有名剌投遞?若無名剌,速速離去!”1

  PS:更新晚了,自罰三杯。晚安。蟹蟹!9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