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看過卷宗,顧瑾在河堤一事中做出了不少的貢獻,稱得上是勞苦功高。”
隆慶帝再寵愛顧湛,可以封他為永樂侯,然而世襲的侯爵與國同戚,當慎之又慎。
開國冊封的世襲爵位傳至如今也只剩下不超過十家。
關鍵是,隆慶帝仔細回憶,顧湛到底做過什么?
怎么就功高到封世襲爵位?
顧湛不是一向吃喝玩樂,無所事事?
隆慶帝用商量的語氣說道:“朕認為恩封顧瑾更為妥當一些,愛卿覺得呢?”
何大人眨著不大的小眼睛,一眾朝臣沉默以對。
隆慶帝心說,你們這是無聲的抗旨嗎?
當日說他寵愛顧湛太甚的人也是如今站在他面前為顧湛請封世襲侯爵的朝臣。
顧湛不過出京個把月,他們開始逼迫他封顧湛世襲侯爵了。
何大人見沒人說話,只能上前一步,“不瞞陛下,臣等打心眼里嫉妒永樂侯,真的,這是大實話,半句水分都沒有。”
一眾官員齊齊點頭,仿佛在說,陛下,讓顧四爺做個人吧,總是這么神來之筆,他們受不了。
顧四爺的存在已經顛覆了他們對紈绔子弟對認知,現在顧四爺還要顛覆他們對官場和爵位對認知。
“其實臣心里特別不舒服,永樂侯玩著就把事情給辦了,臣不由得自我懷疑,自我否定。”
何大人也是豁出去了,“若是有一線可能,臣絕對不想讓他成得到世襲爵位,臣等為此時已經商量了五六天。”
重重的嘆了一口氣,何大人認命說道:“嫉妒之外,臣等更有該有良心,有操守,以及對陛下的忠心,表彰冊封永樂侯是順應天命,合乎民心的。”“臣等不敢因為嫉妒就同天意民心抗衡。”
何大人領著朝臣跪下來,鄭重其事說道:“永樂侯若為世襲爵位,嫡長子顧瑾當為世子爺,算起來,您還是賺了,起碼不用再犯愁如何封賞顧瑾。”
隆慶帝差點被自己口水噎死,“朕還要謝謝何愛卿為朕省事了?”
何大人輕聲說道:“世襲爵位在貴而不在權,陛下,顧瑾今年不過二十歲,現在就已經做了觀風使,等到他回京,您準備如何擢升他官職?就看顧瑾言行,他繼續南下少不了辦些事,您不會想朝廷出現一個不滿二十的正二品文官。”
“這并非是臣的私心,怕顧瑾提升太快,臣為首輔壓不住他,臣嫉妒永樂侯,卻不會嫉妒顧瑾,畢竟顧瑾同他爹不一樣,顧瑾才華橫溢,也肯下苦功夫,等臣這批老臣容養之后,顧瑾會是朝廷棟梁,繼續為陛下,為太子殿下效力。”
“陛下,您別忘了,文官同武勛不一樣,資歷不可或缺。”
隆慶帝眸子微沉,神色復雜,“這對父子……真真是讓朕頭疼啊。”
顧瑾的確是他準備留給兒子使用的,在他還當政時,顧瑾已經入了內閣,以后新君登基,信任顧瑾的話,顧瑾權勢大漲,進一步可為一代權臣。
倘若新君不信任顧瑾,將他閑置,豈不是浪費了顧瑾的才華?
隆慶帝不是看不到當前吏治朝政的問題,顧瑾是他選擇解決問題的人選之一。
何況還有顧湛!
顧瑾若是無法繼續為官,就顧湛得罪過的人,都能活活撕了他。
隆慶帝說過保顧湛一世永樂的。
如今壓一壓顧瑾也是對顧瑾好,絕了顧瑾的權臣之路。
眼見隆慶帝有所異動,何大人跪著爬到隆慶帝身邊。
他被人說成媚上,弄臣,以前他覺得自己有點不要臉。
然而見到隆慶帝同顧四爺相處,何大人認為自己比不上顧四爺的寵,爵位高,就是因為他還要臉!
他的臉皮絕對沒有顧四爺厚。
何大人無論如何都做不到動不動就抱著隆慶帝的大腿哭。
“何愛卿有事?”
“陛下,文臣有多少個世襲勛貴世子?怕是從國朝立國后,就從未出現過武勛世子為文官的案例。”
“嗯。”
“只有有功朝廷,為陛下做出大貢獻,奉獻一輩子的老臣在致仕時才有可能封爵位,關鍵是無法世襲。”何大人輕聲說道:“顧瑾若為世子爺,武勛看不上他,文臣中對他也有異樣,顧瑾除了走孤臣的路子之外,他怕是再沒有任何的出路了。”
“朕記得你同顧湛有意成為兒女親家?你就是這么算計顧瑾的?”
“陛下——您也是顧四爺的親家啊。”
何大人連忙磕頭,“臣更忠誠于陛下,沒有陛下您,哪有臣今日?何況臣這也是為顧瑾好,為顧家好,算是為阿嬌未來著想,阿嬌的性子往好了說,是開朗活潑,若說實話就是沒心眼子,只求安樂享受。”
“臣既然相中顧玨就是看中顧家嚴謹端方的門分,顧家富貴足矣保證阿嬌一輩子平順。”
言下之意,若是顧瑾野心太大,顧家必然紛亂,還不如讓顧瑾做個孤臣。
隆慶帝拍了拍何大人的腦袋,“朕再想一想。”
“是,陛下。”
何大人磕頭后,同朝臣一起退了出去。
大臣們小聲議論,“看來顧家是非要這世襲爵位了,茶肆酒樓都在說永樂侯在河堤上的豐功偉績。”
何大人幸災樂禍笑道:“顧四爺可比他兒子更有名了,畢竟傳奇奇跡才能打動人心,顧瑾一板一眼的,做了不少事,卻不如顧四爺在河堤上那聲吼。”
朝臣默默搖頭,顧四爺這般揚名立萬,攬進民心,那些因為河堤決口而損失良田的達官顯貴,一句話都不敢說了。
甚至他們都不敢漏出一點的異樣。
倘若當初下令泄洪的人不是顧四爺,只怕那人現在會被攻訐到無法在朝廷上立足。
哪怕那人是顧瑾,都未必能挺得住!
顧瑾也算是子以父貴了,有顧四爺兇巴巴瞪著貪官污吏們,顧瑾倒是可以做很多事。
“沒顧瑾的命,卻得了顧瑾的病,以為他爹也是永樂侯?”
在宮門口,跪著一個四品官員,他手持血書,上書隆慶帝肅清河道。
他以為顧瑾能上書,他自己也憑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