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康和爹娘說了幾句話,一家人便匆匆在頭里先去了正廳上。
葉家人也隨著進去,兄弟們便將陪嫁送去東院,小姐妹們也同去準備泡茶。
直到新人拜堂,送去洞房,周家親戚和街鄰們,就紛紛往東院跑,看新娘子來了。
葉青凰作為送嫁嫂子,差點忙壞了。
還好周氏識趣,過來搭了把手。
李氏仍是拉著兒子不肯撒手,在四處逛了逛,和周家娘曹氏聊了會兒天,就去偏廳坐下了。
她是堂嫂,應邀來做客的。
葉青凰也不理會她,只是和周氏一起,把帶來的棗片糕和花生、南瓜籽、桂花糕,都用盤子裝了,擺在新房小廳的桌上,還有東院花廳、敞軒各處的桌上。
周氏本以為葉青凰不懂這些,還想著要不要跟她說明一下,大戶人家的習慣與村子里不同?
沒想到葉青凰根本不等別人來看新娘子時排隊,就先這么安排上了,到是讓她驚訝了一把。
又一想,有葉子皓在,肯定早就思量過了。
周氏哪里知道,葉青凰心智異于常人,哪會想不到農家人和鎮上大戶的區別?
周子康已揭了紅蓋頭,看到了自家媳婦兒果然漂亮,自是心花怒放,不過他很快就被喊出去招呼客人去了。
新房里,葉子玉身為新娘卻只能乖乖坐著,被一些婦人和孩子跑進來瞧。
當然不會有人直接跑到婚床那兒去直直地盯著新娘子瞧,不過是從窗外、門外,或者從外廳悄悄過來看幾眼便又走開了。
整個新房里,自然娘家嫂子張羅招待。
這可不是農家的排隊領糖這么簡單的熱鬧了。
那些婦人們看了新娘子、看了新房家具擺設,坐下喝杯茶,吃些糕點和零嘴,話話家常,在新的一批人進來時,就識趣地出去了。
但很多人還是在東院里閑逛,遇著葉家這邊的人就會打聲招呼聊一聊。
因而,很快就有人知道李氏也是葉家嫂子,見她閑著,自然是打聽起葉子玉的家里情況,還有葉家村的情況。
跨鎮娶媳婦,還是葉案首的妹子,這個鎮上所有人都會好奇的。
李氏自然是熱情相待,只是聊著聊著,就說起葉案首強娶自家大伯收養的養女一事,為此母子翻臉成仇,至今還沒解開這個結呢。
聽了李氏的話,大家都很吃驚,到不是說不能娶大伯家的養女,畢竟童養媳一說也是說得過去的。
只是母子翻臉成仇這個……
“就是新房里那個張羅的送嫁嫂子?”
于是有人詫異地問,又扭頭朝正房開著的窗子看過去。
這時候葉子皓領著兄弟幾個安置好了嫁妝,去了正院里與周家人打招呼,互相認識一下。
葉青凰正在招待新的一批婦人,小孩子到是不用招呼,自有大人陪同。
除了鄰里,更多的當然還是周家的親戚。
而此時坐在偏廳的周氏,說得興起,坐在一旁的葉方銘聽得直擰眉,小臉糾結地皺成一團。
終于在一個婦人不滿葉案首居然是這樣的人時,忍不住大聲反駁。
“大堂叔和大堂嬸是好人,是娘在說他們壞話!”
“混帳小子!你竟敢說娘的不是!果真是你大堂叔教出來的好學生!”
李氏愣了愣,不敢置信地看著自己的親兒子,反應過來差點一巴掌拍他頭上。
這才多久,竟然就敢當面說娘的不是,還說不是葉子皓教出來的?
“大堂叔教我讀書寫字,教我做人要誠實重諾、要明辯是非、要純善守正!”
“大堂嬸照顧我,還給我做新衣裳,他們都待我很好,娘你為什么要說他們壞話?”
葉方銘只是小孩子,此時也動了脾氣,不管不顧地看著李氏,已經眼淚汪汪。
“你都說他們待你很好,娘為何要說他們壞話?因為娘說的是事實啊!”
李氏氣得咬牙,但見那些婦人將信將疑地看著她,只得換了種說法。
反正她沒說謊,葉子皓確實娶了大伯家的養女、葉子皓確實為此母子翻臉了。
“你說,你大堂嬸是不是你二姑?你大堂叔是不是跟你二.奶奶關系不好,都不回家?”
被娘這般質問,葉方銘小臉更加糾結,卻是說不出辯解的話來。
別的他也不知,但大堂嬸確實是二姑呀,大堂叔確實住在縣城不愿意回家,有時一些話,他也是聽見了的。
“臭小子,還說誠實呢,還說明辯是非呢,這就要幫著他們說謊么!”
李氏見兒子辯不過自己,頓時生意起來。
“我沒說謊!我說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葉方銘急了,眼淚再次涌了出來。
“你就說謊了,竟然還跟娘大小聲,這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
李氏見兒子還要爭辯,氣得罵了起來。
葉方銘委屈地咬著唇,橫臂抹起眼淚。
四周婦人見了,一時不知說什么好了,只是表情復雜地看著李氏。
“一個仁慈的母親,是不會當著客人面這般訓斥兒子,甚至隨意抵誨兒子的品德,而你的兒子并未說謊!”
這時,一個聲音從人群外傳了過來。
大家揚頭看過去,就看到新娘的送嫁嫂子走過來。
正是葉青凰。
“一個賢惠的媳婦,是不會在人前碎嘴說家中長短和是非的,而你說的,還是其他房的事兒。”
“一個有品德的嫂子,是不會在堂妹的夫家,大談堂妹娘家的不是,還潑著污水,去毀一個案首名聲。”
葉青凰表情淡然地走進偏廳里,看著李氏,目光澄靜無波,不急不怒。
“我是你們大房的養女,但我嫁與二房堂哥,是兩房的爹還有族里都同意的,婚書都在葉氏祠堂里。”
“我是族長爺爺保媒、成親當天族長的兒媳來鋪床、祠堂外大擺喜宴、正媒正娶的葉家媳婦。”
“我也是葉家大房有名的孝女,大家不信可以去我們鎮上隨便打聽。”
看著李氏一臉嗤笑不屑的表情,葉青凰繼續說道。
“至于我家案首夫君,他在家時,每天為大房里挑水,他在縣城時,每天要教兩個弟弟讀書,還有這位堂侄,手把手教他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