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科舉鬻題案對唐伯虎的影響非常大,他在給好友文征明的與文徵明書之中詳細的剖解了自己,本居“東南文士之上”,由于科場案,忽而成了“眾惡所當”,被“畢指而唾”的人物。
這正如祝允明在為唐伯虎寫的墓志銘中所說的:“有過人之杰,人不歆而更毀;有高世之才,世不用而更擯,此其冤宜如何已?”
朱厚照看著手中的題本,輕輕的嘆了一口氣,隨后對朱佑樘說道:“這份是錦衣衛遞上來的折子,說是本次鬻題案,查無實據,但是徐經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送過見面禮,唐寅也因曾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送鄉試座主梁儲。”
這份題本也就到此為止了,剩下就沒再寫什么,朱厚照嘆氣,這個錦衣衛指揮使某斌果然會做事。
鬻題案查無實據,這個事情不是某斌說的,他前面不過是一個鋪墊而已,因為這件事情之前朝廷就查了。事實上整件事情一直都隱藏在迷霧之中,讓人不能辨明真相,整件事情還要從兩個人進京趕考開始說起。
唐伯虎系弘治戊午解元,而徐經則是弘治乙卯第四十一名舉人,徐經比唐伯虎早一科,用后世的話來說算是學長。
徐經與吳郡文士多有交往,與唐伯虎最為莫逆,欲以才名相引重。至弘治己末大比之年,兩人相約同船赴京會試。抵京,客于施舍,“六如文譽籍甚,公卿造請者闐咽于巷。徐有優童數人,從六如日馳騁于都市中,都人矚目者已眾矣”。
說白了,徐經就是非常高調,一副富二代的做派,在京城里面長袖善舞,結交公卿,大有意氣風發之勢。
由于徐、唐兩人在京師的行動惹人注目,會試中三場考試結束,頃刻便蜚語滿城,盛傳“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鬻得試題。”
戶科給事華昶便匆匆彈劾主考程敏政鬻題,事連徐經、唐伯虎。朱佑樘敕令程敏政毋閱題,其所錄之卷,由大學士李東陽會同其他試官進行復審,結果證明徐、唐兩人皆不在錄取之中。
說白了一句話,唐伯虎、徐經兩個人誰都沒考中,前面白嘚瑟了。
什么鬻題根本就是扯淡,如果能夠提前拿到考題,以唐伯虎南直隸鄉試解元的身份能考不上?關鍵問題在于這個解元就是沒考上,按道理說不應該啊!要知道南直隸那可是大明科舉非常兇猛的地方,類似于后世的高考大省。
這個大省可不是光在省內競爭,那是要放到外面和全國競爭的,像唐伯虎這樣的省狀元居然沒考上,這里面怕是有事。
不過這事不是關鍵,這事的關鍵點在于錢財上,程敏政收了徐經錢財,這個是肯定的,只不過按照徐經的說法,他是為了給自己已故多年的祖父求墓志銘。無論程敏政收錢后有無任私之心,但徐經的目的卻十分明確,即與程套近乎,還與李東陽拉關系,替已故多年的祖父徐頤求墓志銘,其結果不正如他所愿,“擬作文字,竟與試題合”嗎?
徐經還說來京之時慕敏政學問,以幣求從學,間講及三場題可出者,經因與唐寅擬作文字,致揚之外。
說白了,徐經來到京城的時候,仰慕程敏政詢問,拿了錢去拜師,然后就講到了這一科試題可能出自哪里,徐經與唐伯虎回去之后就做了樣文,但是樣文泄露了出去,這事也就被別人知道了,然后試題與徐經唐伯虎作為的樣文一樣。
朱厚照上下翻看整個案子的過程,這里面怎么看都有事,你一個進京科舉的仕子,你跑人家主考家里做什么?還送錢,唐伯虎也跟著去了,為自己的座師求了程敏政一文,這玩意瓜田李下,簡直就是要了命了。
見自己的老爹看著折子,朱厚照也沒心情繼續看折子了,而是轉頭看向了自己的老爹。
朱厚照很想知道老爹會怎么處置這件事情,錦衣衛的題本很明確,鬻題案是沒有的,這個是大方向,因為唐伯虎和徐經都沒中,這個也說得過去。不過后面錦衣衛也給出了其他不妥的地方,皇上要處置也是有了名目的。
說白了,皇上想怎么處置都行,錦衣衛理由都給找好了,事情辦得非常妥帖。
歷史上便是以查無鬻題實據,以徐經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送過見面禮,唐寅也因曾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送鄉試座主梁儲,兩人均遭削除仕籍,發縣衙為小吏。程敏政罷官還家,華昶坐奏事不實,降職處分。一場科場大獄,以各打五十大板結案。
程敏政歸家后憤郁發疽而亡,唐寅恥不就吏,歸家后夫妻反目,休妻,消極頹廢。
徐經加梧塍后,閉門讀書,并作賁感集以明志。朱佑樘死后,徐經一心盼望新天子的赦令,希望再返科舉仕途。次年以慕司馬遷的齊、魯、燕、趙壯游為名,北上京師探聽消息,但因科場失意后體質一天比一天差,不勝旅途勞頓,至京便臥病于永福禪寺,于正德丁卯客死京師。
良久,朱佑樘放下了手中的題本,看著朱厚照問道:“皇兒覺得此事該如何做?”
“自然是要查清楚的!”朱厚照在一邊開口說道:“掄才大典,為國取仕,當然是要公平公正公開,不然如何安天下人之心?查,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看著兒子的模樣,朱佑樘不禁為之氣結,什么時候這個臭小子也學會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了?
不過朱厚照的倒是響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寧王得知了唐伯虎的大名之后,派人去招募了唐伯虎,然后唐伯虎就發現了寧王又造反之心,于是唐伯虎就裝瘋,居然被寧王給放了出來,這個是真事。
可見唐伯虎不光詩畫雙絕,為人也是很有些才能的,首先是他能察覺到寧王要造反,可能也是寧王和他說的,不過可能性不大,不然寧王不會發他走。其次就是他能裝瘋騙過寧王,可見也是有心思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