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
隨著大牛倒下,電動車行業已經被雷神系徹底掌控。
2016年初,全國還有四百多家活躍的電動車企業。
然而到了七月份,這個數字飛流直下三千尺。
根據專業網站統計,目前國內依舊活躍的電動車企業不足八十家,而且數字將進一步縮小。
估計最后只剩下亞迪系(亞迪、新雷、興日、綠能源),愛馬系(愛馬、立馬、比德文、小刀),太零系(太零、興大洲、凱騎、吉松),以及一木成林的雷神。
當然還有一些可能會半死不活的電動車繼續存在,比如羊城五羊電動車之類,這些有母公司存在的一時間是難以倒閉的。
雷神系僅僅在2016年1~7月份,就銷售了1052萬輛電動車。
而全國2016年1~7月份,一共銷售量電動車1170萬輛。
再減去大牛的60多萬輛。
也就是說今年1~7月份,除了雷神系和大牛,全國其他電動車企業就賣出去五十多萬輛電動車。
三四百家企業賣五十多萬輛電動車,平均起來,一家差不多賣1400多輛,這個銷售額還不夠人工費和生產線折舊。
當然不排除,一些企業可能連一輛都沒有賣出去,有些可能賣上萬輛。
但就算是賣了上萬輛,除了走高端路線,這個銷售量是必涼無疑的。
除非有大金主或者母公司可以依靠,否則生產線折舊加上人工費這些雜七雜八的,就可以將一個企業拖垮。
也就是說從七月份開始,屬于雷神系的時代來臨了。
在雷神系銷售出去的1052萬輛電動車之中,將沒有使用雷神電池的剔除,還有876萬輛是使用雷神電池的。
其中亞迪系的銷售量最多,達到了416萬輛,給雷神電池公司貢獻了11.456億華元的利潤。
另外因為銀河科技中心持有亞迪百分之三十股份,又給銀河科技中心帶來12.3億華元的收入。
愛馬系銷售量排行第二名,銷售量達到203萬輛,給雷神電池公司貢獻了5.348億華元的利潤。
至于愛馬被獵戶座金融投資公司持股的部分,并不會被計算在黃豪杰明面上的資產之中。
太零系銷售量排行第三名,銷售量是137萬輛,給雷神電池公司貢獻了8.661億華元的利潤。
為什么太零系的銷售量比愛馬系低那么多,給雷神電池公司帶來的利潤,卻比愛馬還高三億多?
這主要是雷神電池公司給他們電池批發價是不一樣的,亞迪系和愛馬系是50華元每公斤,而太零系是80華元每公斤。
相當于賣給亞迪系和愛馬系,雷神電池公司一公斤就賺23華元。賣給太零系,雷神電池公司一公斤就賺53華元。
為了實現財務的管理方便,雷神電動車公司使用雷神電池,依舊是要給雷神電池公司每公斤23華元。
畢竟親兄弟明算賬,免得日后財務管理混亂,這樣做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雷神電動車截止7月31日,一共銷售了124萬輛,給雷神電池公司貢獻了3.127億華元的利潤。
所以最大的贏家絕對是雷神電池公司,一共從電動車行業獲得28.592億華元的利潤。
加上花為購買了2100噸電芯,一噸電芯利潤12.6萬華元,一共獲得2.646億華元的利潤。
截止7月31日,雷神電池公司總利潤是31.238億華元;雷神電動車公司的總利潤是13.719億華元。
因此銀河科技中心獲得的利潤是:雷神電池公司的27億華元、雷神電動車公司的11億華元、亞迪公司的12.3億華元,一共是50.3億華元。
當然收入龐大,支出同樣是不遑多讓。
雷神電池公司支出4.7億華元,主要是生產線的建造、人工費,以及廠房改造裝修費。
雷神電動車公司支出2.6億華元,同樣是生產線、人工費,以及廠房改造裝修費。
澎湃電機公司支出2.8億華元,主要是科研經費、廠房建設裝修費、生產線建造、相關設備采購費用。
還有一個大頭,那就是剛剛成立的雷神綜合服務公司,這個公司主要是負責雷神電動車直營店和充電站的。
他們單單在搭建充電站方面,就撒出去了8.4億華元,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一共支出了9.7億華元。
最后是企業所得稅8.25億華元。
也就是說,截止7月31日,銀河系的公司,一共支出28億華元。
剩下的利潤之中,黃豪杰也沒有讓他們全部上繳銀河科技中心的賬戶,僅僅只有3億華元的利潤,上繳銀河科技中心的賬戶之中。
因為這3億華元,還要扣除35%的個人所得稅,也就是1.05億華元的個人所得稅。
剩下的1.95億華元,就是黃豪杰個人收入了,這些都是可以拿出來使用的。
汕美市稅收部門才是真正的大贏家,單單在銀河系企業之中,就收到了將近10億華元稅收,還有其他間接的稅收。
他們預計今年可以從銀河系企業收到20億左右的稅收。
而去年他們的稅收才60億華元左右,地區國民生產總值(GDP)840億華元左右。
在嶺南省各個市之中倒數,別說和鵬城、羊城這兩個一線城市比較了,就算是和隔壁的惠城市比,都是一個天一個地。
不過今年他們可以松一口氣了,因為銀河系企業,不僅僅會給汕美地區帶來20億華元左右的稅收,同樣將帶來超過180~200億華元GDP增長。
預計2016年銀河系企業給貢獻了汕美市25%左右的稅收,20%左右GDP。
看著蹭蹭蹭往上的稅收和GDP,汕美的主管官員已經三令五申,要將銀河系企業留下來,各個行局誰敢亂來絕對是不想混了。
特別是雷神電池公司獲得軍工資質之后,那些地方官員就更加小心謹慎了。
不僅給銀河系企業弄了非常多優惠政策,還主動噓寒問暖。
要地給地,要人給人,要不是黃豪杰不想向銀行貸款,估計在銀行貸個十幾億華元不是問題。
事實上,銀行巴不得黃豪杰向他們貸款,可惜他們遇到了資金充沛的銀河系,只能干瞪眼。
同樣銀河系企業在汕美地區的員工數量也不在少數,雷神電動車公司有一千四百多員工。
雷神電池公司有一千兩百多員工。
而雷神綜合服務公司的員工,主要是分散在各地的直營店和充電站,目前擁有兩千一百多員工。
剛剛成立沒有多久到澎湃電機公司,只有五十多人。
銀河科技中心,一百八十多人。
銀河系企業目前一共擁有五千多員工。
一個霸主已經悄然崛起在嶺南汕美,制霸電動車行業不過是黃豪杰的第一步罷了。
歷史告訴我們,一條腿走路是走不遠的,只有多元化經營才能抵抗風險,單一業務往往意味著抗風險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