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蜀侯府。
林澤正在神態自然批閱著似乎永遠都批不完的奏折。
吳凡一臉恭敬站在林澤面前,躬身道:“啟稟國主,龍且叛漢投楚之后,漢王劉季在儒家的協助下,拜傳說中的兵圣姜尚為帥,并由姜尚率領護衛臨淄的五萬漢軍南下迎戰項籍。”
“此戰漢軍損失一萬五,楚軍損失將近兩萬,卻未徹底分出勝負,只不過漢軍略占上風,趁機收復了淮陰與周邊數縣,項籍率領楚軍退守鹽瀆。”
“潛伏在漢國和楚國境內的密探傳來消息,雙方正準備往戰場上增兵,近期內,將會繼續爆發大戰。”
林澤的筆稍微停了一下:“楚國與南越之戰,目前情況如何?”
吳凡躬身回道:“回稟國主,楚帥范增深得兵家真傳,用兵出神入化,南越八萬大軍接連大敗,如今僅剩四萬余人,士氣十分低落。”
“若非南越士兵都是佛門信徒,本次實際上的主帥又是佛門玄棠佛陀,恐怕早就潰不成軍了。”
“如今南越大軍退守荊南,范增領著楚軍步步緊逼,大有趕盡殺絕之勢。”
林澤挑眉問道:“項籍在北方遭遇了大麻煩,就沒想過將得力干將范增調過去?”
吳凡回道:“傳聞是項籍親自下的命令,只允許范增西進,不允許范增北上。”
林澤微微皺眉:“帝辛這是打的什么主意?拼死也要拉佛門下水?”
吳凡只能回道:“臣不知。”
林澤想了想道:“派人盯緊一點,有什么異狀,盡快回報。”
吳凡躬身應道:“諾。”
林澤繼續動筆批閱奏折,卻見吳凡依然站在那里,問道:“還有其他事嗎?”
吳凡回道:“回稟國主,探子打聽得知,此次楚漢大戰雙方僵持不下,為了破局,漢王和楚王都派了使者出使西秦,想要尋求西秦出兵相助。”
“探子來報,楚漢使者已在半路,五日之內將會抵達長安,求見國主。”
林澤聞言一愣,問道:“可知兩國使者都是何人?”
吳凡想了想,回道:“漢國使者名為酈食其,傳聞此人是漢王劉季的鄉黨。當初劉季被國主追殺,逃到芒碭山避難,此人不離不棄,因此受到劉季重任。”
“此次漢國挑選出使人員時,劉季擔心國主會對來使不利,本不想選酈食其,然而漢國剛發生了龍且叛漢一事,為了避免他人是內奸,故意激怒國主,給漢國帶來大難,不得已選了他。”
林澤面露不悅之色:“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孤豈是連這種道理都不懂的人?”
吳凡連忙說道:“國主當然不是這種人,漢國如此小人之心,只會遭到世人嘲笑。”
林澤重重點頭道:“你將此事記下,勒令漢國對此進行補償,如果漢國不從,就讓章邯帶兵去漢國境內逛一逛。”
吳凡聞言一愣,面不改色應道:“臣遵命。”
“楚國使者名為項莊,據說是項籍族弟,目前項氏家族為數不多的青年才俊。”
林澤面露怪異之色道:“當年韓信不是將項氏一族一網打盡了嗎?剩下一些漏網之魚,居然還能培養出青年才俊,還真是難為他們了。”
當年韓信滅楚,項籍只身逃脫,為了留有后手對付項籍,林澤傳令韓信,將項氏全族都抓起來秘密關押。
沒想到項籍變成了帝辛,林澤這一手好棋大打折扣。
帝辛再次建立楚國都好幾個月了,壓根沒提贖回族人這件事,可見他是真的沒放在心上。
林澤看著吳凡,饒有興致問道:“楚漢兩國都派了使者過來求助,依你看,孤該幫誰?”
吳凡想都沒想回道:“國主應該誰都不幫。”
林澤笑著問道:“這是為何?”
吳凡神色自然道:“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眼下楚漢就是那鷸蚌,西秦就是漁翁,不管幫誰,最終獲利的都不會是西秦。”
“唯有兩不相幫,待楚漢實力大損,疲憊不堪,西秦再出兵,輕則攻占楚漢疆域,重則一舉將楚漢滅掉,如此才符合西秦的利益。”
林澤繼續問道:“想法不錯,如果讓你接待楚漢來使,你會怎么做?”
吳凡尋思了片刻,回道:“不答應,不拒絕,先拖著兩方,直到兩國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林澤循循善誘問道:“還有呢?”
吳凡靈光一閃道:“到一定時機,派人暗示兩國,讓他們誤以為會幫助己方,繼續拖延下去。”
林澤有些不滿意道:“還有呢?”
吳凡臉色一垮道:“微臣愚鈍,只能想到這里,不足之處還請國主示下。”
林澤淡然道:“為何不暗示一方,對方給的條件要好,讓他們誤以為西秦打算相助對方?”
吳凡眼神一亮道:“國主是想趁機替西秦爭取好處?”
林澤搖頭:“非是如此,如你所說,孤只是想讓這場戰爭持續的更久一點,這更符合西秦的利益。”
“再說,楚漢兩國很難給的出能讓孤動心的好處。”
吳凡恍然大悟道:“臣明白了。”
林澤笑著說道:“既然你都明白了,接待兩國使者的事就交給你了。”
吳凡苦笑道:“微臣有心替國主分憂,可微臣能力有限,擔心會讓國主失望。”
林澤揮了揮手道:“別想太多,照你剛剛說的去做就行,些許不足之處,在使者到來的這五天,你再好好思量一番。”
吳凡只能硬著頭皮應道:“微臣遵命。”
長安城外,兩輛掛著不同旗幟的馬車不期而遇。
幾乎在同時之間,分別坐在兩輛不同馬車里的項莊和酈食其,伸手摸上了劍柄。
若是將對方斬殺于此,請求西秦出兵的任務,相當于完成了一半。
兩人暗中衡量對方實力,殺心漸起時,一道身影從天而降,爽朗笑道:“本官西秦刑部尚書吳凡,歡迎兩位使者到來。”
項莊與酈食其頓時將手放開劍柄,下了馬車,面露燦爛笑容道:“楚國項莊,見過吳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