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05章 大威天龍?

  長安。

  如今的長安,與五百年前,已全然是兩個模樣。

  若說五百年前的唐長安,是天下最宏偉的都城之一。

  那如今的長安,便是天下最宏偉的都城,沒有之一,甚至還要加上一個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前綴。

  五百年間,三次擴建,較之五百年前,僅占地就擴大十倍有余。

  僅僅是皇城,就比早前的整個長安城都要大。

  城墻高聳五十余丈,內中坊集相連,層層疊疊,街市琳瑯。

  皇城之中,有瓊樓玉宇,高聳入云,廊橋經天橫架,遠遠望之,如天宮般壯闊。

  在壯闊的皇城中,獨有一處地方,清幽古樸,無一絲皇城中的瑰麗宏偉之氣。

  這里是大慈恩寺。

  原本并不在皇城之中,只因皇城經歷數次擴建,最初的長安城都已改建,盡為皇城所有,百姓慢慢都盡數遷到新城。

  又因人皇堅持,此寺卻從未動過,一直安穩如初,釘在了皇城之中。

  后來,朝中文武才漸漸知曉,此寺中有一僧人,人皇尊其為帝師。

  但有所言,無所不從。

  哪怕是現在,四海八荒咸服,無有不尊人皇者。

  當今人皇,仍是時時御駕親臨此寺,求問那僧人。

  滿朝文武初時自然不服,但如今也只剩下暗暗的羨慕和嫉妒。

  只因多年以來,漸漸知曉,如今的盛世,離不開那位帝師圣僧。

  文武之中,不乏對其崇敬有加之輩。

  帝師之稱,也算是重望所歸。

  相較于皇城,相較于帝師之稱,這大慈恩寺未免過于簡單樸素。

  唯有一座石塔,雖是不改古樸之風,卻是高聳入云,也算得宏偉。

  此時,石塔之中,陳亦睜開雙眼,透過窗口,朝塔外看了過云。

  一顆斗大星辰閃耀著奪目光芒,帶著隱隱紫氣,化作流星經天,一瞬即逝。

  看方向,陳亦便有了判斷。

  那紫氣流星下落之處,似乎正是那蘇杭之地。

  “已經五百年了……”

  陳亦收回目光,長嘆一聲。

  “千年等一回啊,也是時候了……”

  邊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可以這么耐得住寂寞,往這大慈恩寺中一縮,就是五百年不動。

  看著眼前垂落的灰幕,陳亦才慢慢找回了那些在漫長的歲月中塵封,漸漸變得陌生的記憶。

  就像抹去了積塵,再生光彩,重新熟悉了起來。

  姓名:陳亦(唐三藏)

  境界:聲聞(阿羅漢果)(先天六等)(五品)

  壽元愿力:2368851

  造化:19

  修為:99999(體432436000,智663,意5163300,氣405233300,技195314244)

  武學:《阿難破戒刀》,《丈二金身》(lv12),《八部龍神火》(lv12),《如來神掌·佛光普照》,《阿含武藏》,《乾坤挪移》,《六度輪回》,《大羅佛手》

  佛法:《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LV10),《地藏經》(LV10)……

  神通:舌燦蓮花,慈航,聲聞,羅漢金身,萬法心體,

法咒:地藏咒(上)·諸惡寂滅,大乘觀心法·四臂觀音  抽獎次數:0

  特殊物品:如意明光x1,摩尼寶珠(100)(四臂觀音寂靜相可現),白蓮(1)(四臂觀音寂靜相可現),月刀(1)(四臂觀音忿怒相可現)……(展開)

  500年中,陳亦其實并沒有做多少事。

  大唐如今的發展,不是他一個人在后面出力。

  而是現世的大華,以一國之力參與了進來。

  如今的大唐朝廷中,就有幾位身居要職的重臣,是大華官方派遣進來的代表。

  四方征戰,也有各方出力。

  除了合兩界之力培養起來的各級將士,還有著玩家的參與。

  不過陳亦此前還并不敢大規模地放玩家進入,以免被九天上的那群家伙察覺。

  陳亦自己,反倒是不需要太費心力,時間幾乎都耗在了融合自己一身武道上。

  500年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

  至少對陳亦來說,只不過是將自己的武道往前推進了一步。

  這一步卻至關重要。

  通過數百萬玩家,為他窮搜諸界,得見世間萬法,盡匯于一身。

  之前那個“如是我聞”的任務,要他解一萬個眾生之厄,識一萬個世間諸法。

  大唐500年,現世只過了十余年。

  靠著任務去驅使玩家為他所用,解厄的進度早已經完滿,識法的進度也達到了7千余。

  其實玩家們給他收集到的諸般法門,早已以十萬計數。

  只不過其中大多是低級的武學,名目各異,其本質卻都是重復,灰幕并不承認。

  越低級的法門,重復率就越高。

  能集齊七千余,已經是難得。

  這個任務完成,可是有著100萬愿力,1000點造化的獎勵。

  陳亦每次想起,都會得意自己這一著妙棋。

  果然,人多力量大。

  要是靠著他自己一個人傻乎乎地忙活,哪年哪月才能有這么龐大的收獲?

  有玩家的存在,他完全可以人在家中坐,錢從天上來……

  之前滅殺神州界九仙靈,就有90萬愿力,9點造化進賬。

  加上四方星靈座下有二十八個舍神,月靈座下還有十二月神將,都被他一一揪了出來。

  這些都是先天層次的存在,雖然似乎是依靠秘法催生出來的,比之黑山老妖都略有不如,卻也給他提供了40點造化,128萬愿力。

  一共218萬愿力,49點造化,可說是暴富。

  所以這些年中,玩家給他的創收,陳亦基本一毛沒撈,都投入了須彌空間,發展到了如今已經近千萬玩家。

  且主流玩家的平均實力已經達到三品,這部分起碼占一半以上。

  還有近一成的精英玩家,在四品以上。

  這已經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

  加上大唐的力量,陳亦感覺伐天之戰,已經不遠。

  現在缺的,只是先天級的高端戰力。

  只是先天卻不是那么好升的。

  哪怕有著幾個世界的資源,還有須彌空間的經驗掛,也不是想升就能升。

  就像陳亦現在。

  他花費五百年,才將一身武道梳理清楚,融匯貫通,創出了一部《阿含武藏》。

  所謂“阿含”,是佛教最原始之經典,是為佛門之基。

  諸阿含經可謂“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

  “阿含”之意,為“法歸”,諸法之歸處,謂“無比法”,為法之最上者,也有“教”、“傳”之意。

  以阿含為名,陳亦的意圖已昭然若揭。

  他要創出一部諸法盡歸的無上之典,足堪為無上武道之基。

  《阿含武藏》,便是他五百年的心血。

  如今在小須彌、大唐都廣有流傳,學武之人必修的一部《武藏》,便是他放出的一部分根基之法。

  雖是根基,卻也足以令人修至先天之境。

  而先天之上,已經被陳亦盡數轉化為武道神通,乃是五氣朝元、三花聚頂之后,才能修煉的先天武道。

  先天武道,與凡俗武道,可謂涇渭分明,不可同日而語。

  也是陳亦用五百年走出的那一步。

  五百年前,他還只是猜想、試驗,五百年后,陳亦已經走出了一條路。

  《乾坤挪移》、《六度輪回》、《大羅佛手》,都是陳亦《阿含武藏》中推衍出來的三式先天神通。

  《乾坤挪移》五百年前已經有了雛形,如今更進一步完善。

  天地之間,一界之中,不出先天者,都難逃他掌中乾坤。

  《六度輪回》,是以《六度指》與《六神訣》融合為基礎所創的一門神通。

  神通一出,使人如陷輪回,能見眾生之相,能見三界之景,可歷無間之痛,可歷極樂之歡。

  《大羅佛手》卻是融匯陳亦一身技藝之大成。

  融掌法、指法、拳法、擒拿、劍法、刀法等萬千武道于一體。

  包羅萬有,變幻無窮。

  世間萬法萬道,俯仰皆可拾。

  所謂大羅,本就為最高、最廣大之意。

  在這式神通中,卻還有羅天之意。

  神通所至,一手遮天。

  無論是《阿含武藏》,還是這三式神通,在灰幕中的評價,都是先天品級。

  雖然沒有達到上品,卻已經難得。

  先天上品,其實已經有一定程度超出了先天的范疇,只是因為有著種種缺陷,而無法達到先天之上。

  像《八部龍神火》,在殺傷力上,就算是先天之上的神品,也未必就能及。

  只是這部絕學的限制和缺陷都實在太大,還無法達到神品,因此才被灰幕評為“近神之招”。

  陳亦自覺,《阿含武藏》和《八部龍神火》這般的先天上品,卻已經相差不遠。

  只要他能接觸更多的法門,這個突破不會太遠。

  而且,他之前所學,基本都是依靠灰幕。

  雖然灰幕的“灌頂”,讓人身臨其境,如同多年苦練所得。

  但陳亦還是做了嘗試。

  以他的性子,沒有什么受迫害妄想,要真是那些大BOSS想害他,陳亦估計自己會乖乖躺好,隨便你禍禍。

  所以根本懶得想什么陰謀論。

  他真的純粹就是閑的,才試著去做的。

  阿含武藏,就是他試著脫出藩籬的一步。

  一部武藏,陳亦全憑自修,僅僅是“技”的屬性上,就通過自修增加了1萬3千余點。

  如果不是被先天上品的瓶頸給卡著,還止如此。

  自修只是嘗試,五百年中最大的進步,還是靠開掛。

  除了靠著自己修出了一部武藏。

  他還花費巨資,將《八部龍神火》點滿,還有停滯許久的《阿羅漢功》,也進階到了先天上品的《丈二金身》,也都已經點滿。

  僅這兩部絕學,就各自為他增加了36000體和36000氣。

  加上陳亦的自修,一舉跨越兩個層次,直達先天六等極限。

  卻卡在了這人瓶口,無法再寸進,哪怕是1點屬性,也漲不了。

  陳亦思來想去,恐怕問題還是出在“智”和“意”這兩個屬性上。

  照理說,他是羅漢金身,萬法心體,在真正的羅漢境,也就是六品太乙境前,他是不會有瓶頸的。

  現在偏偏就有了。

  最大的可能,還是在“智”上。

  羅漢嘛,智慧無邊。

  相比之下,他這600多,簡直是制杖……

  偏偏這個屬性,又是最難增加的。

  目前為止,除了真經,和之前從“唐三藏”那順來的裝備,還有六神訣這樣全屬性提升的絕學外,陳亦好像還沒有見過多少能增加這個屬性的東西。

  說來陳亦其實也不急。

  反正一宅五百年的事他都干得出來,慢慢來吧。

  他現在的實力,無論是催動地藏法相,還是四臂觀音相,就算對上天帝老貨,哪怕贏不了,也必能全身而退。

  現在陳亦沒什么好怕,沒必要繼續茍著了。

  是時候,該去看看那牽動了三界人神妖鬼,千年等一回的宿世姻緣……

  在川蜀之地,西南方,有巍峨群山,名峨嵋,山清水秀,自古為仙家勝境。

  峨嵋山下,有一無名小鎮。

  今日鎮上,似乎是恰逢什么喜日。

  鎮上居民,都聚在一處,點燃了篝火。

  許多人圍著篝火,轉著圈,又唱又跳。

  似在舉行某種儀式,或是某種風俗。

  圈中有人舞槍,有人噴火,有人耍戲。

  人人臉上帶笑。

  在邊上一間房屋屋頂,卻有一個白衣和尚靜立。

  這和尚長得眉目如畫,臉龐輪廓如若斧鑿刀削,俊秀之中,透著濃濃的陽剛之氣。

  一手執禪杖,一手托金缽,一身雪白袈裟,一雙芒鞋。

  周圍火光映照,塵土飛揚,他卻是一塵不染。

  仿佛比天上的明月都要皎潔。

  頓將鎮上那熱鬧之極的煙火之氣,憑空映照得昏暗了下來。

  說來也怪,他就靜靜站在那里,也沒有個遮掩。

  卻似乎沒有一個人注意到他。

  白衣和尚靜立屋頂,單手豎胸,眉目低垂。

  露出一線眸光,映照著底下那跳動的火光,和舞動的人影。

  眸光微動,似露出幾分疑惑,朱唇輕啟:“人?”

  明明是一派喜樂的人間煙火之景,卻令和尚生起幾分無名煩躁。

  又想起不久前,所見的一顆星辰大放光芒,隱透紫氣,墜落人間。

  眉頭更是皺起,垂目念了一句阿彌陀佛。

  白影一閃,人已輕飄飄地飛了出去,如一縷輕煙般,轉瞬即逝。

  不過短短一數息間,白衣和尚便出現在了相距數十里外的山上。

  雙腳站在山上的一片碧潭上,如立平地。

  “錢塘?”

  嘴里念出之前所見流星墜落之地,和尚搖了搖頭,便閉目不語,似在靜心參悟著什么。

  不久,忽有感應,回頭看向一方:“妖?”

  “啷里個郎啷里個啷,艷陽天那么風光好,”

  “紅的花是綠的草,我樂樂呵呵向前跑,踏遍青山人未老,”

  “哈哈哈哈……”

  一個身穿袈裟,頭戴五佛冠,長須長眉盡如霜雪的老和尚,口里唱著不知名的歡快調子,在山間奔跑。

  這老和尚慈眉善目,看起來怕不已有七八十,卻是滿面紅潤,漫山奔跑,腳步輕盈。

  更出奇的是,他奔跑之間,雙腳不沾地,離地數尺,卻如踏平地。

  白衣和尚如輕煙般出現在老和尚旁邊,隨著他一塊踏空奔跑,輕笑一聲:“老方丈,風清氣爽嘛。”

  老和尚哈哈一笑:“是啊,多運動運動,對修煉很有好處的。”

  白衣和尚也邊跑邊笑道:“前輩童顏鶴發,健步如飛,卻仍氣靜神閑,修行實已登峰造極,請問前輩修行了多少年啊?”

  老和尚捻著手里佛珠:“哈哈哈,歲月不留人啊,轉眼都兩百年了,年輕人,你呢?”

  白衣和尚嘆道:“哎呀,慚愧啊,我才修了二十多年,不如老方丈你,可以偷天換日,魚目混珠……”

  和尚笑瞇瞇的神色瞬間就變,眉目含威大喝:“我一眼就看出你不是人!”

  “啊?!”

  老和尚神色一變,便想逃跑,白衣和尚早已擋在他身前:“大膽妖孽!我要你原形畢露!”

  山頂之上,也有一個一身月白物業的和尚在低頭看著這一幕,正是剛剛結束死宅生活不久的陳亦。

  陳亦臉色古怪地看著底下那個長相就比他差了一丟丟的和尚,低聲道:“這么巧的么?”

  旋即又冒出一個念頭:他究竟會不會大威天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