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0967章 15年

  紐約,曼哈頓西中城。

  位于中央大街,也就是林肯隧道旁的第10街,一棟嶄新的美式簡約風格建筑坐落在這里。

  簡單到極致的紅磚堆積在一起,面對正街的是兩扇紅衫木做成的門扉,它們被鑲嵌在供圓的門框內。

  門框的長方體狀立柱上寫著;NO:22。

  這座頗為神秘的建筑,自建成以來從未開放過,沒有人知道它是用來做什么的。

  就連居住在隔壁的人也對它充滿好奇,因為除了一些傭人裝扮的人或貨車偶爾出現,沒誰見過它的主人。

  而且,它的大門也沒有打開過。

  每次傭人或搬運貨物的時候,都只是打開位于右邊小巷里的側門,實在是太神秘了。

  1944年4月中旬,就在今天。

  這座讓經過的每個人都感到好奇的建筑,終于對外打開了那兩扇昂貴的,高貴又神秘的紅扉大門。

  最初出現在門前的是五輛鋼鐵怪獸,它們是來自于神盾汽車的H系列。

  只是相比市面上所賣的,看起來要更長,也更加結實。

  一群訓練有素,只是看起來就不好惹的黑衣人從車上下來,魚貫走入大門后消失。

  很快他們又重新出現在門前,嶄新的紅地毯從門內鋪到路牙外,兩旁豎著金色的柱子,相互間拉著紅色的隔離帶。

  那些黑衣人就站在紅毯旁,隔離帶內,神情肅穆的仿佛在等待著什么。

  而在紐約生活的記者們,總是有著獵犬一樣的敏銳嗅覺。

  在這座神秘的建筑剛出現時,他們內心仿佛就有某種猜測,只是還不能確定。

  但是在收到關于NO:22的消息時,還是表現出對它的重視。

  結果,自然不會讓任何人失望。

  “噢...我的天,那是安德魯·梅隆,我在報紙上見過他...我就知道,上帝……”

  “阿斯特,是喬納森·阿斯特四世,鏡頭,鏡頭在哪兒?”

  “上帝,約翰·洛克菲勒也來了,這是要發生什么?”

  相比起記者們的驚訝,經過停下腳步的人群更多是看個熱鬧,并隱隱覺得有大事要發生。

  因為短短1小時里,第10大街就被各種豪車沾滿,道路兩旁還有警察在引導車輛掉頭或繞行。

  路邊停靠最多的就是勞斯萊斯,接著是安全、性能與舒適結合的H系列。

  最后還有兩輛剛出場就吸引無數眼球,就算在黑夜也會散發出無限誘惑的蘭博基尼維托瑞V8r。

  在看到車頭掛著的L1牌照時,有人記起幾年前的報道。

  “查理·李,那是那個華人的車...那么,這里就是神秘的22號俱樂部...沒錯,一定是這樣。”

  猜到這些的人興奮的跳了起來,仿佛自己發現了什么了不起的秘密。

  實際上,李子濤對這些一無所知,更沒有刻意隱藏的意思。

  要是知道有人會因為猜中這里是22號俱樂部,而變得欣喜若狂,或許他反而會感到困惑。

  難道墻上寫著的NO:22,沒有告訴他們這點嗎?

  “安德魯。”

  “查理。”

  “約翰叔叔,看到你健康讓我感到欣慰。”

  “哈哈,你該多來農場看看我,那里的生活棒極了,能夠讓我保持充沛的精力……”

  “多麗絲,嗨,最近怎么樣?”

  “噢,朱莉安娜,一切都很好,實際上我剛從夏威夷趕回來,假期會讓人心情愉悅。”

  “瑪麗...瑪麗姐姐,我在這兒。”

  “我的小瑪麗,我有多久沒見到你了,快點過來。”

  隨著賓客的到場,沉寂許久的建筑呈現出它應有的活力和輝煌。

  每當有新的會員抵達,都會在門前拍照留念。

  未來這些照片將會鑲嵌在悠長的甬形廊廳兩側,作為22號俱樂部的輝煌歷史的一部分。

  這是在最初建造它的時候就計劃好的,為了確保能夠掛的下足夠多的照片。

  整個走廊被造成了深而長的甬道形廊廳,房間的門開在兩側,最深處是一個足以容納200人的宴會廳。

  二樓也是同樣的構造,不過缺少了宴會廳部分。

  因為宴會廳的高度已經超出房子本身,冒出的尖塔帶著色彩鮮明的哥特式風格。

  頂端的三層是開闊的開放式風格,能夠根據不同需求分割成62個小型的私密交談區或用作重要會議。

  此時整個三層就被布置成了會議室。

  長約百米的橢圓形桌子前放著無數鵝絨高背椅,在靠后一些的位置還擺著幾十把套著白色椅套的椅子。

  會員們的入場,到相互寒暄,再到被請上三層入座,保持安靜花費了近2個小時40分鐘。

  “這要是放在華國,早就被開除了。”站在上首準備發言的李子濤笑瞇瞇的看向兩側的會員們。

  這里每個人的名字他都能叫的上來,這要得益于他強悍的記憶。

  為了確保不會讓人感到忽視,足足花費了他半小時來記住他們的名字、來歷和身份。

  “22號俱樂部到今天,已經成立15年,我們的成員也越來越多……”

  15年,一個多么漫長的數字,回想起最初成立22號俱樂部時的想法,再看桌旁坐滿的人群。

  李子濤是驕傲的。

  現在的22號俱樂部,作為美利堅乃至歐美最具影響力的俱樂部之一,其影響力不容置疑。

  而現在,就在今天。

  他需要借助俱樂部的力量來撬動更為強大的力量。

  在座的成員沒有固定在某一行業,他們中有商人,有政客,有教父,有無黨派自由人士。

  有學生,有教育家,數學家,藝術家。

  有工程師,公會代表,慈善基金會主席。

  有警察,有軍人,有……

  這里包攬了太多行業的精英,但無論他們是做什么的,在各自的行業都擁有一定或巨大的影響力。

  22號俱樂部不接收申請,僅主動邀請會員的規定,確保他們能夠招攬到最想要的目標。

  而自從李子濤與瑪麗結婚后,就很少會有人拒絕22號俱樂部的邀請。

  哪怕最初的想法只是掛個名,多交一份年費用來表達善意。

  而現在,他們無疑對自己當初的決定感到慶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