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02章 向國際半導體行業吹響號角

  倪光北聽不懂他主不在乎的梗,只笑罵他了他兩句嘚瑟,就問道:“笑歸笑,論文準備往哪里投?”

  這一塊顧松就不了解了,問道:“您有什么建議?”

  倪光北沉吟了一會,然后認真地說:“你想投論文的目的是什么?”

  顧松張了張嘴,這怎么說?

  是為了讓你這樣的大佬乖乖按我的思路研究?大概倪光北會咆哮:難道我現在不是?

  為了學術地位?顧松想到將來要做的事,鄭重說道:“我想成為對學術和產業界都有足夠影響力和權威的人物。坦白說,現在我的很多思考都不能說,因為人微言輕。”

  倪光北點點頭:“如果是這樣,那就先不投。我們完善它、把芯片做出來。03年的是趕不上了,04年,我們去做個零的突破!”

  林耀東激動了。

  ,全稱nterntinllidttei乳itsnferene,國際固態電路會議,是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最高級別學術會議,有“集成電路領域的奧林匹克”之稱,每年2月左右舉辦。

  在02年末這個時間點以前,國內還沒在上發表一篇論文。

  而的論文有個前提:必須有流片結果驗證,一般是在9月初截止收稿。

  歷史上,第一個電路、第一個集成模擬放大器電路、第一個1的、第一個、第一個8位的微處理器、第一個32位的微處理器、第一個1的、第一個1的、第一個z的微處理器都是在上發布的。

  難道燧石科技要站到這樣的舞臺上去?

  顧松點點頭:“那我就先安排現有架構和溝道、存儲單元這些核心專利的申請,然后,我們把第一個3做出來!”

  “怎么做?現在國內沒有哪家廠能做這個。還是說,你想繼續交給灣積電流片代工?灣積電從沒有專門做存儲芯片的經驗。如果和國際大廠合作,必然要談專利和授權。有瓦森納協定在,國內存儲芯片產業能發展起來嗎?”

  聽完倪光北的話,顧松也沉默了。

  這就是華國現在的芯片行業基礎。

  瓦森納協定就是卡住華國軍工和高精尖技術脖子的鐵鉗,軍工武器就不說了,光技術方面就涵蓋了先進材料、材料處理、電子器件、計算機、電信與信息安全、傳感與激光、導航與航空電子儀器、船舶與海事設備、推進系統等9大類。

  電子器件這一塊,最先進的光刻機就進不來。

  現在國內也就兩條8英寸的生產線,工藝上落后代。這其中,還有一條是曲線救國,讓外資占主導、由灣島籍商人投資管理的華芯國際。

  關鍵現在他們想要做的,涉及到很多的工藝改進,這就涉及到大量的設備調整和測試。

  這是需要一起聯合研發的。

  顧松問道:“華芯國際行嗎?”

  倪光北說道:“申請立項,拉過來談談吧。”

  顧松想起自己之前的計劃,本是準備把陳退踩下去之后,再借3的勢立項主導這個產業發展的。

  但這兩個月來在倪光北和林耀東面前裝逼次數有點多,感覺把進度推快了。

  時間算一算的話,陳退那邊,應該測試已經在尾聲了吧?

  顧松說道:“倪老,咱們出去透透氣。”

  倪光北不明所以,跟著他一起走出去。

  兩個人坐在休憩區靠窗的位置,讓凌春兒幫著拿了兩杯茶來,顧松喝了一口說道:“現在技術有了,產業化的問題,咱們是該推演一下了。這是一個契機,制程工藝的要求沒有那么高,但3的單位成本比2的要高很多,如果量產沒到一定規模,優勢并不是足夠大。哪怕是華芯國際,一個月也就不到10萬片的產能。”

  倪光北嘆了口氣:“關于市場和產業化的問題,你是不是拉郭偉來聊比較好一點?”

  顧松想了想說:“也好,喊郭哥一下看看。”

  已經到了年底,郭偉也沒再到處跑。聽到顧松說有重要事情想聊一聊,就說立刻過來。

  倪光北問道:“你說的契機,是指什么契機?”

  顧松緩緩說道:“當然是國內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崛起的契機。倪老,我現在有資格吹牛逼了嗎?”

  倪光北有點無語,他復雜地說:“你連這玩意都能天才到這種程度,你怎么吹牛逼都行。”

  顧松樂呵呵地笑:“那我就吹一下牛逼,光刻機,極限納米級的制程工藝,新的指令集架構,我說都能搞出來,您信不信?”

  倪光北覺得這個牛逼還是太大了:“光刻機?光源、電子系統、鏡片、掩模、光刻膠這些配套的工藝都隔著幾代,你到底懂不懂?”

  “半年前,我還是個文科生,不懂集成電路。”顧松淡淡地說完,喝茶。

  腦里有掛,心中不怕。

  奈何倪光北是體會不到這種心情的,他只覺得呼吸挺困難的。這個牛逼吹得太大了,壓得人喘不過氣。“你再吹大一點,吹上天,讓我松快點。”

  顧松點點頭:“上天,吾所欲也。”

  看著顧松淡定的表情,倪光北沒來由地心里一突突。

  萬一真的都突破了呢?

  他壓抑不住地激動起來:“你真有這么大的野心?”

  顧松不理解地反問:“難道說這個野心比宇宙飛船還大?”

  倪光北沒管他又裝逼,大大地喝了兩口茶,想了想說:“不行,如果是這么大的事,得讓陶部長和韓部長也參考參考。”

  顧松嚇一跳:“急什么?咱們自己先聊清楚,拿出個方案再說啊。”

  倪光北搖搖頭:“你拿的方案,站位的角度肯定是不同的。別的我不說,你要想和國外玩,在圍堵中突圍,就要做好全部東西都國產的準備。比如說硅晶圓,現在國內就產不了,100進口。還有,到時候需要多少這個領域的人才,現在的培養體系可以支撐嗎?華芯國際都沒辦法,只能從海外大量挖人。你覺得你能考慮到這么多方方面面的問題,拿出一個最周全的方案出來?認清現實,這件事,就不可能是你一家搞得動的!”

  一番話說得顧松啞口無言。

  真是家底薄,處處是困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