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一張試卷后,心中一陣虛空的感覺傳來。
自己的檔案真的拿得回來嗎?
還是說,需要更多更長的時間?
拿回來后,又還要再讀一個高三嗎?
窗外正是中午的時候,陽光正好,微風通過窗戶吹進來,本令人心曠神怡,喬棟梁卻始終難以安寧。
聽到門鈴響起,他馬上跑去開門。
看到喬未央站在門口,他雙眼一亮,“姐!”
“吃早飯了沒有?”喬未央一邊走進來一邊問。
喬棟梁沒心情吃,也不想下樓,但是怕喬未央擔心,還是馬上說道:“吃……”
“了”字還沒有出口,就被喬未央用一個熱乎乎的小籠包塞進了嘴巴里。
濃郁的香味讓喬棟梁下意識地吞口口水,快速地咬了一口。
喬未央將另外的包子和牛奶放在他面前:“不管發生什么事情,飯總是要吃的。”
喬棟梁低聲說道:“對不起姐,我之前就是沒胃口,也就沒打算吃東西。不過這會兒看到你,還真的覺得餓了,我一定把這些包子全部吃完!”
他的語氣激昂起來。
喬未央看著他狼吞虎咽的狂吃,也沒有先說話,慢慢地等到他吃完。
然后才說道:“東西給你。”
喬棟梁伸手接過去,視線掃到文件袋上面的字,還沒有咽下去的牛奶,差點噴了出來。
他好不容易平緩好情緒,認真看上面的內容,又掂了一下沉甸甸的檔案袋,才又驚喜又激動地說道:“姐,你幫我拿回檔案了?”
“嗯,準確地說,應該是你姐夫幫你拿回來的。”
“我姐夫?”喬棟梁有些疑惑,“就是住在汀園那邊那位嗎?”
想到這里,他就有些著急了,“他是不是病怏怏的快要死了?是不是對你不好?姐……對不起,是我沒有能力保護你,讓你嫁去那樣的地方,嫁給那樣的人……”
他之前見喬未央什么都能搞的定,很少想起喬未央是已經結婚了的人。
現在恍然回過神來,才想到喬未央總是獨來獨往,獨當一面,何嘗不是因為她并沒有什么依靠,才不得不強大起來。
“傻瓜,怎么又要哭的樣子?男子漢不許哭!”喬未央敲他的腦袋。
喬棟梁止住了情緒,暗暗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幫姐姐脫離苦海,不能繼續忍受這些折磨。
這次已經拿回了檔案,那么之后哪怕是重新回去念高三,重新考試,也沒有關系!
以后自己總有強大起來的一天!
“走,我們去京都大學!”喬未央說道。
喬棟梁一臉詫異地跟上了她。
京都大學。
校長辦公室。
身為京都大學的校長,當然不是什么人都會見的。
哪怕是喬未央這種級別的藝人,也并不能因為什么私事見到他們。
然而徐敬業當年是京都大學的畢業生,現在每年都為京都大學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建造圖書館,投入海量資源在學校,這位嚴肅的房校長就給了一個和喬未央見面的機會。
聽說咬見校長,喬棟梁整個人都有點緊張。
這半年時間他都在那所外國大學荒廢,看上去就很落拓的樣子,他自己都很沒有信心。
站在學校門口,喬未央雙手放在他肩膀上:“告訴我,你高考考了多少分?”
“夠京都大學嗎?”
“夠、夠的。”
“現在還能刷題嗎?”
“能!”
“那就打起精神來,對自己有點信心,好嗎?”
喬棟梁挺直了胸膛,“好的!”
他跟在喬未央身后,深呼吸一口氣。
喬未央敲響了房校長的門,里面傳來嚴肅的一聲:“進來。”
“房校長你好,我是喬未央,這是我弟弟喬棟梁。”喬未央走進去,大大方方的做了自我介紹。
房校長透過眼鏡,看向喬未央,又看了看喬棟梁。
眼前的兩個年輕人,相貌出眾,自心滿滿,倒是讓房校長心生好感。
不過,再有好感,他也不可能就為此讓喬棟梁入校。
“坐吧,說說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房校長指了指座位。
喬棟梁本來還有些緊張,但是真正到了這一步的時候,反而心態就平了,主動自己說道:“房校長,是這樣的,我高考過后,填報的是貴校的志愿,分數也是夠的。但是我也不知道是在哪一步出現了問題,讓我的家人動用了我的檔案,最后真正錄取我的,是國外的一所我并不了解也不喜歡的學校,我去了后,發現那所學校實在跟我的人生理想不符合,所以萌生了退出的想法。”
他一口氣將前因后果說出來,“我想認真學到有用的東西,而不是在外面荒廢時間。所以我好不容易將檔案拿回來了,這段時間,我也一直在補各方面的課程,自學大學的課程。我想入校,請你給我一個機會!”
喬未央見他能夠自己處理這些事情,頗為欣慰地看著他。
房校長透過眼鏡,再審視了幾眼喬棟梁,給一位老師打去了一個電話,讓他核實一下情況。
很快,一位中年老師就走了進來,一眼看到喬棟梁,說道:“是你啊?你怎么找到房校長這里來了?我跟你說過了,你沒有檔案,是不能來我們學校的!就算你有高考成績,那也是不符合規定的!你都來多少次了,怎么還來?”
“我今天帶了檔案來了!”喬棟梁將檔案拿了出來。
“劉老師,這個喬棟梁的情況如何?”房校長問道。
“他啊,高考成績還不錯,夠上我們學校了,就是嘛,之前不是給了他錄取通知書,他本人沒來嘛?然后檔案也被拿走了,聽說拿去了國外,那我們現在也沒法收他啊。”劉老師搖頭說道。
“那我有檔案的情況下,是不是就可以回來了?”喬棟梁馬上問道。
劉老師搖頭:“那也于理不合啊,這都開學大半年了,沒有這樣的道理……”
喬未央站起身來說道:“房校長,劉老師,喬棟梁當初自己本身的意愿是來京都大學,當時的志愿填報,也可以充分地證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