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

  黃宗羲最后一個說話了,言辭里多了幾分感慨:“接下來,整個天下的東林黨官員都會忙著申請家學的專利,并且搶奪別人的家學專利。”

  “就拿朱熹的理學來說,從宋代到明朝過去了這么多年,朱熹的后代不知道有多少分支。”

  “朱熹的理學也是利益最大的家學,多達幾十個的宗祠分支就會為了這些家學,不死不休的去爭奪。”

  曹文耀不溫不火的臉容,多了幾分銳氣,笑著補充道:“東林黨哪里還有閑工夫來管小小工業派的學堂擴張。”

  “畢竟在他們眼里,工業派也只是掌握了兩個府而已。”

  朱舜等到幾名大才說完各自的感嘆,輕松笑道:“接下來,咱們就拭目以待了。”

  幾天以后。

  孫元化在朝堂上提出了專利法,說是只為了工業派的各種家學。

  但這就像打開了鬼門關,東林黨官員們立即想到了儒學。

  畢竟,全天下修習工業派家學的學子就那么一點,也就兩個府的一些讀書人。

  儒學的各種家學,可是全天下的讀書人都在修習,尤其是涉及到科舉八股文的那些家學。

  涉及的利益可就太大了,每年少說也能帶來幾百萬兩銀子的進項。

  大明可是有的幾百萬讀書人,每人給涉及到科舉八股文的家學一兩銀子,加起來就已經是幾百萬兩銀子了。

  如果是每人每年給二兩銀子的話,就是上千萬兩銀子的收入。

  還是每年。

  東林黨的官員們能夠做到這么高的位置,全都是心機城府極其的深沉,很快算清楚了這里面牽扯的銀子。

  正在朝堂上吵來吵去爭權奪利的東林黨官員們,全部都是安靜的下來。

  朝堂內只剩下了粗重的呼吸聲。

  朝堂也出現了難得一見的景象,過去無論工業派提出什么樣的建言,都會遭到東林黨的一致反對。

  這一次,東林黨不僅沒有反對,還是一致的同意。

  一致到誰要是敢不同意這件事,他就是整個東林黨的敵人。

  也不是沒人看出這里面的算計,看出也于事無補了,誰也阻擋不了一個大勢所趨。

  孫元化看著不再說話的滿朝東林黨官員,露出了笑意,這件事成了。

  在滿朝東林黨官員的督辦下,禮部很快就成立了專利局。

  這個專利局相當于工部的寶源局一樣,不受到任何一司的節制,直接受到禮部的管轄。

  大明開國這么多年來,甚至可以說是自從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后,禮部一直是最為寡淡的清水衙門。

  在專利局成立的第一天開始,禮部衙門立刻變得門庭若市,比吏部衙門還要熱鬧很多。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東林黨官員果然就像朱舜所預料的那樣,為了爭奪家學專利爭奪的頭皮頭破血流起來。

  朱舜趁著這來之不易的清閑時間,親自帶著戰略處的三位大才配合宋應星,對工業派的教育體系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張。

  那些曾經已經建立好的工業小學和工業中學,如同星星之火一般,瞬間燒紅了順天府和天津府全境。

  專利法的提出,給工業派擴大教育體系,只是一方面。

  朱舜最更深層次的算計,就在于這個收繳納銀子。

  天底下有錢的讀書人最多只占二成,剩下的八成基本上都是貧寒學子,父母大多都是莊稼人。

  很多都是全宗祠供養一名讀書人,寄希望于這名讀書人能夠考上個功名,改變整個宗祠的命運。

  全宗祠都是佃戶,一年到頭每家就能擠出那么一點糧食,供養一名讀書人已經很吃力了。

  這個時候又來了一個讀書要收銀子,這對于大部分宗祠來說都是承受不住的,畢竟上私塾也是要交銀子。

  而就在這個時候,工業小學和工業中學出現了。

  不僅是貼出了告示,還讓宣傳署的人走街串巷跑遍鄉野,傳遍了工業小學和工業中學的情況。

  凡是在工業小學和工業中學上學的學子,不要任何的銀子,還給學子們提供一日三餐。

  算計的重點,就是這個一日三餐是不收銀子。

  這一點對于東林黨來官員來說不算什么,也不會在意這一個小小的改變,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愁吃喝。

  但這對于占了八成的底層老百姓來說,就像是在鄉野扔了一捆炸藥,瞬間的爆炸了。

  底層的老百姓可不知道工業派和東林黨在黨爭,更不知道工業派實力不行。

  他們眼里只有那些黃土地,哪里能看到廟堂的東西。

  他們只知道一點,工業派的官員在朝廷里做了大官,還做到了尚書的位置。

  這樣一來,在老百姓看來借助工業派的路子也是能做官的,并且能夠做到大到沒邊的六部尚書。

  以前用各種手段拉攏都拉不來的學子,現在卻是堆滿了工業派小學和中學的門口。

  每天都有大量的莊稼漢著孩子過去,參加工業小學和工業中學的策試。

  工業小學和工業中學的學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的暴漲。

  在立冬到來那天,達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

  工人會館內。

  朱舜正在給幾名弟子解惑,解答他們關于建立學堂體系方面的疑問。

  這時,木門突然被推開了。

  一位戴著一副新眼鏡的中年儒生,沒有了往常書香門第的溫文爾雅。

  更沒有了他這個年紀所有的沉穩,滿臉的年輕人高中科舉的大喜:“十朋,十朋。”

  宋應星推開木門走進去,看見幾名晚輩在這里,已經顧不上恢復他溫文爾雅的儀態了。

  這個消息對于他來說,太過于讓人欣喜若狂了。

  就算宋應星現在高中的狀元,也不會有這樣的喜悅。

  宋應星快步走過去,把一張報表放在了書案上,大喜道:“工業派的學子已經突破十萬了。”

  朱舜聽到這個突破了十萬,這才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就有了這么驚人的成果。

  朱舜心里有點意外的同時,又在他的預料之內,早就猜到了會是這個結果。

  為了工業派的教育體系大規模擴張,朱舜可是費心費力的冥思苦想了幾年,戰略處的幾位大才也推算了幾年。

  專利法,只是第一個殺器。

  工業派學子能夠在短短一兩個月,突破十萬的驚人數字。

  在于第二個殺器。

  義務教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