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圣心

  當然,縮編軍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千頭萬緒,稍一不慎,就可能釀成兵變,尤其是在如今用兵天下之時,縮編殿前司禁軍這樣龐大的一個軍事集團,需要的不僅僅是魄力,還需要諸多的手段相輔。≥,w●ww.23≠wx.co︾m

  這也注定一封奏折是不成的,還需要將種燧召入宮中,詳細問對一番。

  而奏折中所言,也多為勸說之詞,表明此事其中之利弊,以表明自己的忠心和決心,是正經的上書言事的風格。

  之后,條陳中所說的就是另外一個關節了,淺白些,便是關于殿前司禁軍指揮權的歸屬問題。。。。。。。。。

  在這件事上,種燧毫不諱言的說出。。。。。。。

  當年之所以出現殿前司禁軍指揮使衙門這樣的一個衙門,其實是因為西夏攻掠日急,西北鎮軍處境艱難,所以,便從各地團練中,抽調精銳成軍,作為鎮軍最有力的補充而存在的。。。。。

  鎮軍所成防線一旦被西夏人突破,殿前司禁軍便可就此駐防,收拾殘局,作為中堅力量,聯合各地團練使,抵御敵軍的進攻。

  而平日,也可就近補充鎮軍兵員缺損。

  實際意義上,是既可以大量節省朝廷的軍事開支,又可以當做應急的援軍來用,其實是權宜之計而已。

  而現在看來,殿前司禁軍指揮使衙門已經沒有多少必要存在下去,上有樞密院,兵部。下有各地宣撫使衙門。邊軍開疆拓土。大秦國庫充盈,已無多少后顧之憂,所以,殿前司禁軍指揮使衙門居于中間,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實際上,這算是自暴其短了,隱含的意思也極為明白,下面的宣撫使們。不愿再受殿前司禁軍指揮使衙門掣肘,上面的樞密院和兵部也不愿再隔著殿前司禁軍指揮使衙門來給地方軍伍下命令。

  很可能,皇帝陛下也不希望,京師近郊有著這樣一支能左右朝政的軍事力量存在。

  所以,左右權衡之下,種燧終于下定決心,不如自動交卸殿前司禁軍兵權,順便,撤掉這個被所有人看著都不太順眼的衙門。

  這依舊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到的不僅僅是禁軍指揮使衙門一個地方。宣撫使的職權,樞密院。兵部,甚至于六部,都要多多少少有一些變動,比縮編禁軍來,事情少不到哪里去。。。。。。。。

  索性,這兩件事有著很大的關聯,從下而上做的話自然是千難萬難,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但如果是從上而下動起來,朝廷戮力而為,便簡單了許多。

  當然,經過和大將軍趙石幾次相談,皇帝陛下也明白,種燧條陳中隱含的意思,這是要將禁軍兵部建成為一支脫離農事,只靠朝廷供養的所謂職業軍旅了。

  在這件事上,其實皇帝陛下也是有所顧慮的,只以作戰為目的的軍旅,將更加難以掌控,現在看來,或者有利于大秦一統天下的戰爭。

  但仗不可能一直打下去,早晚有一天,會天下承平,到了那個時候,這許多驕兵悍將,又該去對誰動刀動槍呢?

  這是自古以來,每一位帝王都會考量,并為之糾結的地方所在,大秦的皇帝陛下也不例外。。。。。。。。。。

  接下來,種燧建議,在樞密院之下,設一衙門,專管禁軍改編諸事。

  當然,這一條在皇帝陛下看來,是大將軍種燧為自己請辭殿前司禁軍指揮使之后,暫時找的一個去處。

  而由他這位殿前司禁軍指揮使,來負責禁軍改編之事,也算得上合情合理。

  但皇帝陛下只稍微想一想,就明白,事情不會這么簡單。

  之前樞密院便有意在轄下設一衙門,專管軍中違法亂紀事,想從吏部搶一些權責過去,后因朝爭紛起,才沒有正式提出來。

  而現在,種燧很可能是借禁軍改編之事,另辟蹊徑,行爭權之舉。

  可以想見,當禁軍改編進行的如火如荼之時,為加強這個衙門的話語權,可以就勢上書朝廷,將制衡軍中將領們的升轉,軍紀諸事,歸于樞密掌管。

  到了那個時候,除了將軍們擺脫不開的后勤輜重事會握在戶部手中之外,其他一應事宜,文臣們就再沒有多少實際上的掌控權力了。

  這是一篇大文章,連皇帝陛下也不得不慎之又慎的大文章。。。。。。

  如果是景興皇帝在位,定然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看到這樣的奏折,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死死壓制住將領們的野心。

  但成武皇帝卻是不同,撲面而來的進取,讓皇帝陛下很是贊賞。。。。。。

  禁軍整編,已經刻不容緩,之所以懸而未決。。。。。。。原因其實很簡單,不過是中書的老臣們,終于忍不住,想要爭取禁軍整編的主導之權罷了。

  在這一點上,皇帝陛下看的比誰都清楚。

  從樞密使汪道存去位,到大軍滅夏還朝,樞密院人事一新,再到大將軍折匯獲罪,順勢裁撤西北鎮軍,朝中很多人一直在不停的試探。

  從上書建言留大將軍趙石鎮守西北,再到想要插手西北鎮軍改編之事,還有如今接二連三的朝爭,歸根到底,都是在圍繞著將要到來的軍中鼎革在進行罷了。

  大秦的將來,到底是在文人的筆下,還是在將軍們的刀鋒之上呢?

  這個選擇,讓皇帝陛下也是猶疑不已,這是每一朝每一代君王都要面臨的艱難選擇。

  皇帝陛下也一直在問自己,難道真如文臣們所言,武將權重,最終必有亂政禍國之事發生?

  那文人們遍布六部中書,只圣人教誨,就能讓他們野心消弭?

  在這樣幾乎無可對人言的心緒之中,皇帝陛下已經度過了許多不眠之夜。

  最終皇帝陛下的心里,卻是得到這樣一個答案,武將們領兵久了,自然會野心膨脹,難以抑制,手握兵權的他們,為禍之烈,確實非是文臣可比。

  但話又說回來了,歷代也早有證明,文臣治世久了,想要更進一步的,也不會比武將們差到哪里去,而他們頭一件要做的事情,其實卻是去尋找武將們的幫助,而貪瀆之事,也是文臣們的拿手好戲。

  可以說,歷代之衰亡,皆始于文臣,多數結于武將。

  這般看來。。。。。。。還是趙柱國看的灑脫,自己功成名就也就沒白走世上一遭,老子死后,哪管得了兒孫如何?

  爭氣的,自然會使家門興旺,不爭氣的,留下再多的榮華富貴,也會敗個干凈。

  有了這樣一個結論,也就可想而知,如今成武皇帝陛下的想法了。。。。。。。。。

  略略看完,坐在那里沉吟良久,才吩咐道:“傳旨,加種從端三等侯,晉大將軍種燧之母,三品榮華夫人。。。。。。”

  “傳旨到中書,利州轉運使李渾,深有才干,甚得朕意,如今戶部左侍郎之位暫缺,若中書無其他人選,可由李渾添任。”

  一聲令下,湖畔的近侍們立即忙碌了起來,片刻之后,桌案已經齊備,沈鶴筆走龍蛇,頃刻間,兩道耐人尋味的圣旨已經草就,蓋上印信,被太監急急的捧著走了。

  一邊從新審閱著手中的奏折,一邊耐心的等了半晌,之后皇帝陛下才露出些笑容,道:“傳旨,吏部尚書鄭大人勞苦功高,加雙魚袋,遺賢館大學生,太子少師,老參三株。。。。。。順便傳朕口諭,告訴鄭大人,河東按察使鄭鐸做的很好,朕不日將宣其回京述職,還望鄭大人好好教誨這個孫兒。。。。。。。。”

  皇帝陛下不緊不慢的聲音在湖畔回蕩,太監們自然只有躬身領命的份兒,但此時,沈鶴腦門上已經浮起了一層薄汗,侍立一旁的李士芳,雙手攏在袖子里面,卻是緊緊握成了拳頭,身子已經有些微微的顫抖。

  都是加恩,但里面的意味,兩位身在朝堂的近臣又怎么會不明白?

  心里差不多都是一個念頭,皇帝陛下心意已定,這些老臣們怕是要糟糕了。

  皇帝陛下的手段還是那樣婉轉,當然,這是每一位英明帝王必定會具備的素質,不過再是婉轉,對于幾位老臣而言,結果都是一樣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親眼見證了這個過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景興年間的老臣,終于要退出這個精彩而又兇險的朝堂了。

  只是不知道種大將軍到底在奏折里說了些什么,竟然使得皇帝陛下當即下了這樣的決心。。。。。。。。。。

  而皇帝陛下還沒有說完,“傳旨到中書,把大理寺少卿張世杰加入出巡名錄。。。。。。。”

  “傳旨,速召晉國公趙石入宮見駕。。。。。。李愛卿。。。。。。。。”

  “臣在。”

  “傳旨給殿衛,宮門御衛,屯衛,各自駐守,無朕旨意,擅離職守者,按謀逆論處,傳旨羽林衛,要李將軍親自坐鎮,換防京師四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