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章商隊

  大秦成武七年春,大將軍木華黎率兵平滅不亦魯黑汗,并迫使以契丹人為主體的西遼遣使求和,也基本上令遼闊的北方中部草原諸部,統一在了一個旗幟之下。▲∴

  而在成武七年四月間,大將王覽率兵借道草原,突襲西夏殘部黑山軍司,同時大秦興靈路宣撫使李馳勛率兵沿祁連山東麓西進。

  同年四月末,兩軍會師于額濟納河下游,圍黑水城。

  黨項人據城死守,兩軍久攻不下,因糧草不濟,終向大將軍木華黎求援。

  實際上,此時西夏末帝已在成武六年一場兵變中被殺,于是,變亂之后的黨項殘部又奉其子為主,并打算求庇于西遼。

  但此時契丹王正在率兵西征,所以黨項人并沒有得到西遼朝廷回應。

  而到了成武七年五月間,大將軍木華黎派大將李刑率兩萬騎兵,終于趕到,與李馳勛,王覽兩部匯合。

  因李刑所部皆為騎軍,對攻城之戰并無多少幫助,而黑水城又在沙漠邊緣,秦軍很難制作出攻城器械。

  于是,三人商議,用半月時間,筑壩于額濟納河中游,斷絕黑水城飲水。

  五月末,黑水城中的黨項殘部,終因缺水,出城與秦軍決戰。

  大秦成武七年六月,秦軍破黑山軍司于黑水城外,斬獲無算,黨項殘部,只有一軍數百人,沖出大軍包圍,往祁連山方向逃竄。

  秦軍緊追不舍,最終只有不到百人,一頭扎進了祁連山中。其中很可能便有西夏黑山軍司主將阿福(名字純屬杜撰。如果叫黑將軍的話。大家應該耳熟一些。)。

  六月末,秦軍得勝而歸。

  這一戰,秦軍所獲甚豐,西夏皇族,多死于亂軍之中,戰后,秦軍遍尋黑水城,并未找到西夏最后一位后主的蹤影。只得西夏皇族首級二十余顆,西夏皇族拓跋氏,就此滅絕。

  不過幾人到底不是大將軍趙石或者大將軍木華黎,戰后商議一番,盡斬黨項人將領,除留一軍守黑水城外,便帶著俘獲的六千余降俘,以及無數金銀細軟,回軍而去了。

  但讓王覽三人有些遺憾的是,除了沒找到西夏皇族嫡支血脈之外。西夏皇族的印璽等物,也都沒不見蹤影。據降俘所言,很可能被黑山軍司司主阿福秘密埋藏了起來。

  但因糧草太過艱難,大軍不可能駐軍于此太多時間,也無法細細找尋,只能在回軍之前,吩咐心腹時刻留意了。

  此戰過后,西夏徹底煙消云散,成為了歷史名詞。

  而河西走廊通往大漠的通道,也已向秦人完全敞開。

  不過,因草原諸部歸附的原因,此戰也就失去了最為關鍵的戰略意義。。。。。。。

  大秦成武七年七月,這一場耗時兩三個月,并不算有多大收獲,卻極具象征意義的戰爭,終于結束了,但同時也留下了許多讓人困擾的謎團。

  真正的西夏皇族血脈到底去了哪里,那些西夏皇室最珍貴的寶物是不是還埋在黑水城的什么地方,逃走的西夏將軍又去了哪兒等等等等,都成了歷史上難解的眾多謎題之一。

  不過對于如今參戰的秦軍而言,戰爭已經結束了,而兵荒馬亂之際,失蹤的人真的不好找,也沒那個心思細細找尋,他們只知道,此次功勛,也不算小。

  當大批的財物,送入長安,全軍上下,皆有封賞,也就夠了。

  而大秦成武年間,西北駐軍的腰包,最為扎實,也是大秦上下的共識。

  至于為何西北駐軍如此富有,很多西北將領都在竭力解釋,是因為之后商道通暢之故,但誰都明白,這種解釋的蒼白無力。

  只要想象一下,滅國之功,西夏人數百年積聚的財富,又有多少流入到了西北駐軍當中,就不用多說什么了。

  說起來,也沒人去有工夫去細究這個,西北荒涼之地,駐軍若一無所獲,又怎能讓他們常駐于西北風沙之地?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此時大秦對于殿前司禁軍的整編已經開始了,西北駐軍,多數都出自殿前司禁軍,之后人們的目光,也很難再注意到其他細枝末節了。

  此時此刻,有很多人以為,平滅不亦魯黑汗或是黑水城之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遙遠的西方的最后一場戰爭。

  但事實告訴人們,他們想錯了,這場戰爭,更像是一個開始,而非什么結尾。

  而關于西邊戰事的復雜多變,也開始就此露出了端倪。

  尤其讓后來人咂舌的是,在大秦成武七年這場戰事剛剛開始的四月間,下一場戰爭其實已經開始處于醞釀之中了。

  大秦成武七年四月間,在西北斜陽以及悠揚的駝鈴聲中,帶著滿身的風沙,一支長長的商隊,緩緩進入肅州城。

  守衛肅州西城門的秦軍軍官,有些緊張,卻又嚴肅非常的仔細翻閱了送上來的通關文牒,到了最后,終于確定,這支頗為龐大的異域商隊,是通過玉門關,走過了敦煌古道,才來到這里的。

  商隊中,以頭發卷曲,高顴深目的回鶻人為主,其中還有些吐蕃人,其他一些人種,就不是他們能夠認得出來的了。

  當然,其中還有著漢人的身影,只不過是充當隊伍的翻譯,可見,這支商隊準備的很充足。

  這是駐守肅州的秦軍第一次見到來自西邊的商隊,其實,同樣是如今肅州百姓第一次見到西邊的異族商隊出現在肅州城內。

  這無疑是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刻,意味著絲綢古道在數百年后,再次暢通了起來。

  也意味著,漢人再次接觸到了西域種族。

  同樣也意味著強盛起來的大秦,已經將自己的名字,傳到了很遠的地方。

  太過的意義,不用多做贅述。

  但這個時候的肅州守軍,卻顧不上管這些。

  守衛城門的秦軍上下,都頗為慌亂,他們的長官,一邊檢查過商隊的文牒,一邊埋怨著西邊都瘋了,放這么大一支隊伍過來,卻沒事先通報一聲。

  實際上,商隊到來的消息,此時早已傳回西涼,只不過商隊來的太快,返還的文書,還沒到達肅州罷了。

  駐守于沙洲,玉門等處的駐軍,其實同樣有些慌亂,最終讓這支商隊通過,不過是因為這支商隊拿著的不但有西州回鶻汗國汗王的文書,還有著印有吐蕃歸義王王印的信箋而已。

  這么一來,這支商隊其實已經差不多相當于回鶻汗國的使節了,沒有道理進行蠻橫的阻攔。

  不過除了急報西涼之外,幾支駐軍都沒有再多的動作了。

  護衛這么大一支商隊前行,人手不足不說,而且擅離駐地,在秦軍軍律中,是乃死罪,秦軍軍法嚴厲,尤其是西涼一路宣撫使郭將軍,脾氣很不好,誰也不敢犯這個糊涂。

  所以,等商隊大搖大擺來到肅州,其實也只是重復之前的故事,沒有多大的區別。

  這回,商隊的商人沒有再自討沒趣的奉上金沙,因為在玉門和沙洲兩處,差點因為這個鬧出麻煩來,若非有吐蕃歸義王的信箋,這支商隊早已被扣下,讓他們很快明白,漢人的風俗好像跟其余其他國度,并不一樣。

  他們的官員,好像要廉潔的多,這對行商來說,是好事兒,他們在行商路途上,很少能碰見這樣的官員,當然,只要碰見了,也就意味著商路會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但對于商人來說,這并不算什么好事,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只有喜歡金沙的人,才能給予自己最大的特權和方便,越貪婪的人,越是如此。

  只要不超過商隊承受的底線,他們一般都會很痛快的滿足這樣的貪婪,并順便從中取得更多的利益,甚至是權力。

  阿健蘇祿已經下了駝背,不過站在原地,并沒有上前交涉,也沒有再拿出歸義王的書信。

  這支商隊,屬于他,同樣屬于歸義王,已經來到肅州,他已經明白,有了前面的通關文牒,其實這支商隊已經可以在漢人統治下的地方,至少是在通往西涼的道路上,暢通無阻了。。。。。。。。。

  當然,這支頗為龐大的商隊只是以他為主導,其中夾雜著六七個小商隊。

  黃金之路,已經在阿健蘇祿面前徹底揭開了面紗,阿健蘇祿此時也不會懷疑,這條黃金之路,會讓他成為回鶻人當中,最頂尖的那一部分人之一。

  但他同時也明白,這條黃金之路不會屬于他一個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他只不過是先行了一步,并占據了一個極為有利的地位而已。

  怎么利用好這個優勢,才是他現在要仔細考量的問題。

  就像現在這支商隊,有那么幾個人,都是回鶻汗國各大家族的豪商派來探路的人,只要找準機會,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奪取他的主導權,甚至會在之后將他徹底踢出這條黃金之路。。。。。。。

  但那可能嗎?阿健蘇祿不由自主的笑了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