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四章 國議(一)

  (今天少了一些,不過明天估計能補回來的,放心吧。)

  皇帝駕崩,舉國皆哀,京師長安自三月十三起便是全城縞素,正德皇帝在位三十年,修建溝渠,平整道路,減免稅賦,與民休息,不論國庫之豐盈,還是人口之數量都乃歷朝之冠,如此德政,早已深入人心,在這樣一個時代,能遇到一個有為卻又寬仁的皇帝很是不易,百姓心中也沒那么多的指望,只要家境日漸一日的好轉,有吃的,有喝的,還能為兒孫說上一門不錯的親事,一輩子就算沒有白活,而正德皇帝在位的三十年間,外事漸休,內政清廉,稅賦據說比之有天府之國的蜀中還要低上一些,大秦百姓自然是感恩戴德。

  聞聽老皇帝駕崩的消息,長安城中早有百姓設好香案,臨街號哭者不絕于途,襯著滿街的白帆,還有焚燒紙錢之后的縷縷青煙,整個長安城都沉浸在一種悲慟凄涼的氛圍之中。

  但對于大秦朝臣來說,則是忙亂成了一團,皇帝突然駕崩,謠言自是難免,雖說之后有參知政事大學士李圃取出遺詔宣讀,據說同門下平章事樞相楊感以及大將軍折木清在皇帝臨去之前都陪侍在側,但太子一朝被廢,人心不定之下,這私底下的謠言便是甚囂塵上。

  但天子駕崩,再加上太子謀逆事敗,其中還有羽林衛內亂,傷亡甚眾,羽林右衛指揮使宋勝以及副都指揮使鄭世武更是身首異處,國朝政局好像從沒有今日般來的震撼和混亂。

  遺詔宣讀之后,朝臣們也不覺有什么意外,景王即位其實已是再明顯不過之事,只是太子被廢的太過突然,難免使人有倉促之感罷了。

  景王李玄謹并沒有立即接詔登基,而是在正德皇帝陵前守孝三日,這才在楊感為首的朝臣再三敦請之下接詔。

  接詔之初,便傳諭大秦天下,視各州府情形而減免稅賦一年,且這一年之中,大秦境內禁絕各式宴會歌舞,國朝上下,戴孝十日,接著便是令禮部為正德皇帝追取謚號,這些早已是準備好了的,最后定為仁宗大定皇帝,不過這都是題中應有之義,這里就不一一敘之了。

  十日之后,喪事未歇,新皇便已下旨,改元景興,大赦天下,不過新皇登基下的第二道正旨便是貶廢太子李玄持為平王,發往西山行宮看管拘束,不過半月,又貶其為晦侯,再過半月,這位新登基的景帝又下旨申斥,言這位廢太子口出不遜,多有怨望,貶為永陵庶人,直接發到西山陵寢去了,本來以為太子還算活著,預示著這位新皇并不算如何冷酷的朝臣,這下總算見識了其刻薄性情。

  接著便是立景王妃為皇后,尊淑妃和原來的皇后陳氏為皇太后,皇子李全壽年幼,暫不立為太子,在這個上面楊感是不同意的,畢竟現在人心還不安穩,早立太子,不但可安撫朝局,還能絕了一些人的心思。

  但李玄謹卻是不以為然,其實卻是覺得廢太子李玄持便是九歲即位,和朝臣接觸的太多,勢力便盤根錯節,雖是多有助力,但也多掣肘,做事便畏首畏尾,雖有寬和之名,但多數卻是被這些干系名聲所累。

  李全壽今年才剛十歲,是非不分之下,難免遭人利用,擺布,他自己今年才三十歲,正當壯年,身子壯健,卻不須在子嗣上顧忌什么的。

  “陛下,五王那邊。。。。。。。”

  此時三七剛過,老皇帝遺蛻已經送往陵寢,所有喪葬之事到了此時便也算差不多完了的,乾元殿中除了那位被下旨申斥,詔其在家閉門思過的參知政事于大人外,其他幾位宰輔都在其中,李玄謹還穿著一身素服,腰間系著一條麻帶,別無飾物,顧盼之間,一雙眸子灼灼有神,看上去精神極是健旺的。

  聽李圃說出這個事情,李玄謹眼睛在在座之人臉上掃過,幾個宰輔都是形容疲憊,眼睛中帶著些血絲,這里楊感年齡算是最大的,這個時候更是好像連腰都直不起來了,到是折木清依然如故,腰桿挺的筆直,看上去極是威風的。

  意態悠閑的微微一笑,“五哥鎮守潼關,父皇駕崩,朕沒有瞞他,不叫他回來也不是忌諱什么,只是金人哨騎已現于潼關附近,大戰就在眼前,這個楊卿是最清楚不過的了,臨陣換帥,軍心必散,所以便以奪情處置了,便是如此,朕也怕逢我國喪,潼關戍軍人心不穩呢,所以這個重任還得五哥擔著。

  你們先議議,看是不是從西軍中再抽調些兵馬往潼關援應,兵部戶部那里你們也得盯緊了,糧草軍需都不能有半點短缺,金人辱我太甚,長安喋血,視我大秦如無物,遭逢父皇身子不適,這事便放了下來,如今竟然又起兵犯邊,這一仗不但要打,還要打的金人再不敢正視我大秦為止,你們以為呢?”

  眾人聽了他這一番話,都是面面相覷,聽這話里的意思,這位新皇一旦登基就要擅起兵戈?大秦立國百余年,雖是屢爭西夏,但東進之心還沒有哪個皇帝起過的,相對于西邊的西夏,大金實乃龐然大物,疆域寬廣,又兼兵戈犀利,這要是打的不可收拾,可怎生得了?還要增援潼關?之后五王那里可怎么個處置法兒?陛下心里打的到底是個什么主意?

  參知政事文閣殿大學士鄭佢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陛下,金人勢大,我大秦居雄關以自守已然是勉強為之,若戰事連綿,值此國喪之際,一旦失利,恐怕。。。。。。。。”

  “哀兵必勝。。。。。”李玄謹也不等他說完,直接一句堵了回去,“再有父皇在時一直盛贊五哥有將帥之才,父皇如今雖然已經不在了,但五哥的才能朕還是要倚重的,有他統帥大軍,朕是放心的,此事就這么決定了。”

  眾人臉色一僵,這在正德皇帝在的時候可沒見過的,一言而訣國事,如此獨斷實同兒戲,莫不是。。。。。。。這位陛下想趁機處置了五王?不過拿軍國重事來傾軋異己,這未免有些讓人太過心寒了吧?

  楊感斜歪在椅子上,身子已經疲乏到了極點,一陣陣的困意襲了上來,但還是強打著精神仔細聽著,這時卻是暗自嘆息,朝臣暮氣深重,而眼前這位陛下銳意進取之心又是太盛,棋局雖已布置妥當,但前途實在難測的很啊。。。。。。微微坐直身子道:“陛下英明,五王治兵嚴謹,精于戰陣,實堪重任的,只要麾下兵卒足夠,金人實不足懼。

  不過陛下一直屬理兵部,兵部尚書之職一直缺著,值此之時,應盡快補之,還有三司使一職自曾度失蹤也無人任之,司務混亂,與國事無益,不如也一并而決。

  尤其。。。。。。。尤其是戶部,賬目混淆,人員龐雜,如今又是群龍無首,臣諫陛下詔專人察查,此當務之急,不可不慎,不然外事堪憂啊。”

  “此誠老成謀國之見。。。。。。。”旁邊幾個人都是頷首稱是,心中暗自欽佩,這楊相說的真個是點滴不漏,不過聽這話里的意思,怎么也是順著陛下的想頭兒來的,五王專兵在外,至今也沒有一封祝賀新皇登基的折子遞上來,這樣的做派還要加其軍權,真真是讓人擔憂之極。

  李玄謹指節敲打著桌案,眼光閃動,他一腔的雄心壯志,局面又已經布置了一年有余,事事順遂之下,做事便有些過于急切了些,這個時候看這幾位宰輔都是一副不緊不慢的樣子,心中別提有多膩歪了。

  但靜下心來一想,楊感所說又有道理,攘外必先安內,此時內務還有許多需要措手的事情,兵事上看來真要等上一等了。

  “好,就按楊卿所說,你們下去先議議有什么合適人選,事情該如何處置,想好了遞上個折子來給朕看看。”

  說到這里微微一頓,接著笑著道:“你們都是父皇用慣了的老臣子了,朕是再信任不過的,但朕畢竟不是父皇。。。。。。。。”

  到了這里便停住了話頭兒,這個不需細說,幾人都是玲瓏剔透之人,一想便也明白的,于是接著道:“好了,還有個事情,你們都也知道,羽林左衛副都指揮使趙石有救駕大功,國喪期間辦事又極是勤謹,據說現在也沒回家看上一眼的,這樣的忠臣按理說怎么賞他也是不為過的,但他畢竟年紀還輕,現在已經是從五品的官職,身上又有封爵,賞賜太重恐怕有些不合適,太輕了又不能酬其功勞,你們看朕應該如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