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4章 天福十二年

  新朝既立,新皇登基,本該萬象一新,但晉陽城中的百姓很快便發現,除了劉知遠從北平王變成皇帝之外,一切似乎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官還是那些官,軍隊還是那些軍隊,晉陽城頭,高高豎著的新旗,仍舊是“晉”字號。

  劉知遠并沒有急著更改國號,為了表示繼承后晉的正統性,只廢棄了“開運”這個年號,轉而沿用晉高祖石敬瑭的“天福”年號,稱天福十二年,并且當著群臣的面,語氣悵然地說了句:予未忍忘晉。

  當然,新官上任還有三把火,劉知遠初登皇位,怎么可能毫無作為。首先便下詔,免晉陽百姓本年兩稅之外一切雜稅,以籌擁戴之功。

  原本劉知遠腦子一熱,是想全免稅收的,被王章竭力勸止了。國家危難,正是耗費錢糧之時,河東的財賦大部來源于太原府,若免了晉陽的財稅,損失可就太大了。

  同時,劉知遠派出了數十路使者,分赴各州,向天下宣告他登基稱帝的消息。對于臨近河東的州縣,似晉州、潞州者,更派了幾名專員前往,詔令歸附。晉潞兩州,當河東南下的要道,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節度使都去汴梁覲見耶律德光了。

  其后,劉知遠連下兩詔,詔令天下,其一曰:諸道為契丹括率錢帛者,皆罷之。其晉臣被迫脅為使者勿問,令詣行在。自余契丹,所在誅之。

  這是徹底宣告與契丹翻臉了,厘定敵我。諸道州官吏軍民,深受耶律德光“括錢令”、“打草谷”之苦,劉知遠針對中原百姓最痛處做文章,他這個新皇帝自然能在短時間內聚集起大量人心,得到黔首的認可。

  至于那些“被脅迫者”,不論他們是否真的是被脅迫,都是值得拉攏的。而最后一句,在這個時代,算得上是正正經經的“殺胡令”了。

  可以想見,劉知遠這一詔,哄傳天下后,一定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中原河北的后晉遺臣、士民包括那些趁勢而起的江湖草莽,必定有所反應。

  事實上,在劉知遠稱帝之前,在關右陜州,已經有人為天下首倡,正式掀起了反抗契丹統治的浪潮。

  至于第三詔,則是在晉陽高舉義旗,募集天下智勇之士,共討契丹。這就是一紙募兵令,但打著討滅契丹的大義旗號,以如今的大環境,效果會很好。

  募兵的建議,是劉承祐提出的。這些時日,有不少人因中原、河北局勢動蕩,來河東投奔劉知遠,這些人中,或有智謀,或有武勇,有不少人才。

  對劉承祐的建議,劉知遠也是果斷接納了。他也是慮麾下兵力之不足,想要對付契丹人,就河東的五萬步騎是遠遠不夠的。

  何況,就算驅逐了契丹,還要有足夠的力量去彈壓天下,石晉的那些地方節度們,可不一定都會對他劉知遠心服,或者說一定會有人跳出來反對他,梁、唐、晉幾度王朝更替,都是這般,輪到劉知遠,也不會例外。

  再者,中原動蕩,牽動天下,南方的那些割據政權也不會安分的,同樣不得不防。高從誨前番遣使勸進,后蜀干脆發兵占據了秦、鳳、階、成四州,南唐也接受了大量南逃的淮北軍民,若不是要收拾閩國的殘局,說不定李璟也敢壯著膽子在淮北咬上一口。

  劉承祐有此遠見,劉知遠自是喜而納諫,對擴充實力,他是不會有什么抵觸的。至于兵力擴充之后,所帶來的財政上的壓力,自有楊邠、王章等人去頭疼。

  劉承祐與劉知遠說道過,契丹人可在中原、河北搶了大量的財富,若能將之從契丹人手中奪取......話沒有完全說透,但劉知遠顯然動心了,不過也僅止于此,哪怕再眼紅,也得看機會,契丹的軍隊終究不是好相與的。一切,還得以奪取江山為重!

  接連幾道詔書之后,劉知遠再度重啟了“東進”的計劃。劉知遠不是個半途而廢的人,或者是想要將之前的戲演完,說要將石重貴與晉太后“救還”,善加恩養,以報前朝國恩。

  十五日因為“稱帝”之事耽擱了,于是重新定下了出征日期。這回,選在了二月十八。

  在這幾日間,劉承祐十分地忙碌,積極地從晉陽諸軍中挑選精銳,以填補禁宮。對這個差事,劉承祐十分上心,選拔精兵,這是難得的機會。

  他的想法比較多,劉知遠的安排,挑選兵士以為禁兵,以衛宮城。在劉承祐看來,有點區別于“侍衛軍”另組“殿前軍”的意思,雖然劉知遠還沒有正式下詔,將河東節度諸軍正式升格為侍衛親軍。

  哪怕劉知遠并沒有那個想法,這種挑揀精銳,整飭軍隊的機會,劉承祐也要好好把握。趙匡胤如何在殿前軍中崛起的,除了周世宗的信任之外,整飭禁軍就是打下其上位基石的重要一步。

  手下的精銳被抽調了,晉陽諸軍上至都指揮,下至都校,多少有些不樂意,卻沒得辦法,皇帝要組建宮城禁軍,誰敢正面表示拒絕,更不敢去劉知遠面前抱怨,都只能捏著鼻子認了。仍歸劉承祐管轄的龍棲軍,也抽調了一部分,數量還不少,有三百余人。

  被挑選的軍官士卒則顯得興奮多了,非精壯者不能被選上,能御前侍衛皇帝,那更是他們的榮幸。光鮮的同時,待遇方面自然差不了。

  后來劉知遠的反應證明,他真的只是單純地想要挑選些軍隊充實宮城禁衛,被劉承祐這么一搞,就變成了集三軍精華成軍。從包括龍棲軍在內的諸軍中,劉承祐湊了個整數,總計挑選了三千士卒以成軍。

  親自檢閱了一遍后,對其軍容氣勢,劉知遠很是滿意,滿懷贊嘆地感慨了一句:“朕有精兵若此,不需多,只三萬,何愁天下不平?”

  由此,劉知遠正式決定新組一軍,軍號也接受了劉承祐的建議,號“控鶴軍”。

  控鶴軍都指揮使,還輪不到劉承祐,劉知遠屬意李氏之弟、劉承祐的長舅、興捷左廂都指揮使李洪信。

  不過對此,劉承祐并沒有什么不滿,軍士大都是他挑選的,雖然沒有大的動作,卻也借機安插了不少低下級軍官。

  比如龍棲第一軍左營的那個李都頭,劉承祐還親自接見勉勵了一番,同時對此人有了個不錯的印象。

  其人名字叫李儉,字元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