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91章 淮東大案

  本章為本書唯一的盟主“讀者唐”加更,欠一年多了。

  時間從從容容地跨入乾祐八年,從去歲冬起,到今歲春,最令漢天子感到欣慰的事情,不是開疆拓土,再添功業,全取漢中,而是因黃河水患,而受災的青、淄、鄆等州數十萬的百姓,沒有一人餓死,并且在各州官府的賑濟、協調下,遷徙重建家園,開墾田畝。

  當然,這是各地官府、御史報上來的喜訊,新年到來之際,劉承祐沒有掃興,權且當真了,廣而揚之,以彰大漢之吉。不過循后,劉承祐即遣兵部侍郎王敏,持節往巡齊魯,察看安民情況,黜置地方。

  上元佳節,宮中降詔,全城同慶,內外后妃、臣僚、軍民一起辭舊迎新。皇帝劉承祐親臨皇城城闕,接受百姓朝拜,聚集于皇城宮門前的東京百姓有十萬人。

  以規模宏達,樞密院直接調動了在京的右廂龍棲軍,維護秩序。現場人潮洶涌,比肩繼踵,“萬歲”的呼聲如潮水般洪亮,幾乎撼動開封城。

  宮中新制煙火,于城闕后釋放,以期全城共賞。絢爛的煙花,持續了足足半個時辰,爆發出了美麗與璀璨,吸人眼球,似乎象征著大漢國運之昌隆。

  當夜,皇帝于崇元大殿設筵,宴請五品以上臣僚勛貴,君臣盡歡,宴至子夜方休。劉承祐也酒醉,夜宿于坤明殿,借著酒興,將符折騰了個夠,強行讓這位賢后嘗試了些新姿勢,而后生了好幾日的悶氣。

  上元節的狂歡之后,朝廷上下一切,慢慢地又恢復正軌。官民尚且沉浸在節日歡樂的余韻中,皇帝劉承祐又舉起了天子劍,這回目標所指,卻是淮南漕運。

  “事情都查清楚了?”崇政殿內,劉承祐身體有些隨意地歪斜著,瞥著侍立在下的大臣們。

  候在下邊的,有李濤、范質、薛居正三名宰臣,再加上左都御史趙礪。說起來,這四名掌握朝政實權的大臣中,最勵志要屬趙礪了,從一微末小吏到留臺御史,直到被劉承祐看中,一步一步,升至御史臺高官,如今主掌都察院,仍舊僅僅有條,似乎還沒達到其能力的天花板。

  “陛下!”面對皇帝沈淡的表情,大臣多為之懾,還是范質出頭,冷靜地說道:“經過初步查證,乃是淮東轉運司下幾名職吏,在轉運損耗上作假,欺上瞞下,中飽私囊,昧朝廷官糧售賣,以謀私利。”

  后晉時期,漕運輸送,不給斗耗,職掌綱吏多以虧欠抵死。大漢建立之后,也如是,后王樸察其事,上表朝廷,于是從乾祐三年開始,漕糧轉運,每斛給耗一斗。

  這是個合理的政策,也是給漕運官吏以恩典,但是,也給了貪鄙之臣在給耗上做手腳的機會。此番在淮東轉運事上,一干人上下合謀,所貪之糧,足有兩萬多石,以大漢如今的糧價來算,價值近四百萬錢。

  “朕原念綱吏之苦,于給耗上與其恩典,他們就是這樣報答朕的嗎?”劉承祐并不像動怒的樣子,但語氣令人生懼:“區區幾名小吏,就能欺上瞞下,做下此等貪瀆大案?朕不信,你們學問見識出眾,信嗎?”

  聞問,趙礪站了出來,以一種陳述的語氣說道:“淮東轉運使趙鳳,曾受到百姓舉告!”

  “既然受到舉告,沒有查證嗎?沒有個結果嗎?嗯?”劉承祐當即質問道。

  “是都察院的疏忽,臣辦事不力,請陛下治罪!”趙礪趕忙道。

  劉承祐也不管他是否以退為進了,擺了擺手,語氣疾厲道:“此事還沒有個最終結果,你先別忙著請罪!就這個趙鳳,給朕查!他若清白,朕與他清名,否則......

  此事要深挖,不管牽扯到什么人,一律不得姑息。若非氓吏中尚有良臣,朕豈能知道,漕運之中,已有如此弊政!大漢立國才多久?天下尚未一統,就有如貪墨大案!”

  “看起來,一個孟漢卿,還不夠讓人警醒啊!”劉承祐喃喃自語,說這話時,瞥了一眼范質。

  而范質顯然也感受到了皇帝的目光,似乎有些帶刺,但其保持著平靜。

  劉承祐顯然不罷休,繼續提出一個疑問:“淮東轉運出現了如此大的一筆虧欠,上下竟無所覺嗎?御史呢?淮東按察司呢?”

  “臣回衙之后,必定徹查到底!”趙礪立刻做出一個保證,表情有些嚴酷。能夠感受得到,皇帝對都察院工作的一些不滿,他心頭也有些怒氣,怒那些影響他在皇帝心中地位的人。

  范質則拱手說:“淮東按察使鄭仁誨患病,難以操持繁務,或許給了下屬一些不法不肖之吏相互勾結因緣為奸的作惡機會!”

  “如此看來,這淮東上下,問題是不少啊!”劉承祐直接氣笑了。

  “淮東與淮西,畢竟是新占之地,歸附大漢的時間,還不算長。上下留有一些偽唐之余毒,也是可以理解的,需要朝廷逐步清除,自可歸治!”李濤低聲說了句,不知是解釋,還是安慰。

  劉承祐則道:“李卿就不必替朕自欺欺人了!按察司、轉運司皆是朕所設立,上下主事職吏,也多漢臣,若將過錯都諉于金陵舊吏身上,可有失偏頗了!”

  “大漢官員職吏出了問題,朝廷與吏部,反省自查以防微杜漸,才是最重要的事!”

  “陛下圣明,老臣愚昧!”聽皇帝語氣不善,李濤趕忙應道。

  此時殿中,還沒有被皇帝針對過的,只剩下三司使薛居正一人了。如此,反使得他心懸巨石,在皇帝把無名之火發向他之前,主動進言道:

  “陛下,經察,各地官糧之倉儲、轉運,所用之斗具有大小之分。有奸吏,入庫、出倉以小斗計,給耗、轉運以大斗計,如此貪墨官資。另外,百姓變賣糧食以換稅錢,往往有奸人以大斗充小斗,占盡黔首便宜,使民有苦而不能訴......”

  “呵!別看區區一個斗具,卻關乎國計民生!”劉承祐盯著薛居正,說道:“既有所察,就當有所更改,撥亂反正!”

  “三司建議,由朝廷制定標準銅斗,下發各道州府縣,由各地官府按模鑄造推廣,此后斗具之使用,一律依從朝廷所定。至于其余大小斗具,約期以廢除,期至后猶有使用者,一經發現,嚴罰重懲!”薛居正當即道。

  “此議甚可!”劉承祐當即點頭,想了想,又道:“不只是斗具,其余量具,也當由朝廷制定統一標準,以便民便官!”

  “陛下睿智敏捷,舉一反三,臣佩服!”薛居正作恍然狀,似乎想以一句恭維,緩解一下皇帝的心情。

  深吸了一口氣,環視了一圈承受完他怒氣的重臣們,發泄釋放完,這心情已然舒暢許多了。但臉上,仍舊不加辭色,道:“諸卿退下吧!記住,淮東之事,定要查他個水落石出,給朕也給朝廷一個交代!”

  “是!”

  羋黍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